摘要
文章以黑白艺术语言在传统绘画等艺术领域的普遍性规律作为切入点,从画面掩藏在色彩或结构之下的黑白关系的应用中找出它们的共性,拓展黑白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同时更加强调黑白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价值。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黑白艺术语言将如何在现当代黑白木刻艺术领域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黑白 普遍性 独立性
从宏观的角度观看油画、中国画、版画的同时不难发现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性特点即画面掩藏在色彩或结构之下的黑白关系的应用。
以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观看“黑白”这一艺术语言,挖掘掩藏在这种表象之下更为深层的因素所具有的独立的绘画表现手段更是不容忽视的。正如中国传统文人看来,“五色令人目盲”,惟“运墨而五色具”,可见“黑与白”是最具魅力的基础色彩。
一.黑白艺术的普遍规律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古时期的山洞壁画至今天的整个绘画、设计都可以探寻到黑白所带来的单纯之美。尽管黑白画在绘画中是最为极端分化的两极色彩,但它也是最为朴素、最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语言”色彩。
一黑一白,被称为极色,从此一极到彼一极中间隔着数不清的灰色,把黑白作为独立的绘画表现因素,应用于创造画面几乎和人类文明同样古老,在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大量装饰品、陶器、骨器及非洲的岩画、岩刻、中国的彩陶……等等,就有许多显示精美形象的堪称“黑白画”的艺术品,那质朴的语言,简练的造型,浑厚中带着对生命率真的探求与渴望,黑与白的交锋出人意料地产生了气象万千的壮观。从史前艺术至现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人类从未间断过对黑白艺术的追求和实践,黑白艺术的规律更是一直存在其中。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法国拉斯科的洞窟壁画;古埃及的墓室壁画;古希腊瓶画;中国原始岩画、彩陶,都是以黑白或单纯的色彩作为表现手段。
广义的黑白概念是指单一颜色和空白组成的画面,像中国传统的剪纸等;狭义角度多是指由黑白两色组成的画,比如黑白画,或是黑白版画等。而中西方绘画对比来看黑白规律,中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自西方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以后愈趋明显,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知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正如中国水墨注重写意,强调黑白,有“墨分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惟“运墨而五色具” 之说。中国画“黑白”与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紧密联系。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油画虽说强调还原色彩,但是黑白是隐藏在色彩之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二.黑白的独立性价值
黑白虽是受着色域的限制,不能如同其它色彩那样如实具象地表达出物体的外观现象,但又恰恰是这个限制,开启了对黑白所产生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灰色调的巧妙利用,造成了许多变化多端的构成形式,从而呈现出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也是其他画种所不能相比的。
黑白即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形式。作为语言,黑白是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表现手段;作为形式,黑白的意义不仅是外在的,更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黑白在木版画艺术中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包括节奏性、黑白的主次关系、线的运用、色彩、图与底的关系、黑白转换等。
任何绘画作品,都可以从其基本构成因素面、线、点的角度分析和归纳。抛开色彩因素,黑白画是以黑白两色的变化来实现其造型手段,点线面又是其视觉实体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造型的手段和基本要素来构筑一种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和审美内涵。
在黑白语言绘画中,黑白的主次关系是决定画面基调与整体画面节奏性的重要因素。这种节奏性取决于黑白的明度对比,黑白明度对比的强弱关系——黑白的对比值大小(面积大小),即明度关系是画面的结构基础。画面的面积比例不同,最终体现在画面的节奏性上。
线条不仅表现有形物体,也表现无形的意象,因而成为绘画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在黑白艺术语言中,线条又被分为黑线与白线(阳线与阴线),并具有视觉的存在感和视知觉感受。线作为一种黑白语言,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完成形式美的构成,而且在以线为主要语言的作品中,也常常作为重要的语言方式,参与画面形式美的构成,使画面的形式构成关系更丰富,更具表现力。如比亚兹莱的作品,表现出了线条最基本的功能是限定图形的轮廓。同时,线条也能分割和解释图形的各个部分以表现其结构的形状、体积和质感。
黑白相对于彩色而言能够以少胜多,化繁为简,通过用最简练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黑白画是利用黑白对比产生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形象,结合一定的装饰性和表现性,形成一种独特美感。黑白画的创作从黑白意识入手,将自然物象本身具有的黑白结构与主观的黑白意识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的黑白设置、分布、组合,表现出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各种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而使欣赏者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黑白艺术当中,黑与白处于亮度上的两个极端,大面积的黑白常是画面形成的基本基调,它也决定了黑白对比力量上的分配程度。但这两种色调,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化。当黑或白在破坏了形状之后,相互穿插渗透,便会产生出中间的色调即灰色,比如,白中有次白、再次白,黑中等有次黑、再次黑等,也可称为间色。正因为有了灰色调的存在,也就形成了黑白画中黑白二色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过渡,从而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并使黑白对比增加了强弱的变化。灰色本身同样可以存在于自己独立的视觉表现语言当中,当灰色可变性足够大时,还可以作为主调来取代黑白的位置(图2-2)。它们是由有规则的点与无规则的点、有规则的线与无规则的线组成的,即由不同的点或线构成了灰色调不同色域的面,同时包括不同材质的机理所产生和形成的各种灰调。正是这灰色调的产生,才使得黑白两色之间相互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
在绘画作品的表现中,图与底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艺术家所关注的画面因素之一。因而,固有的图与底的相互关系一般会被认为是主次关系,因此,艺术家往往对处于相对次要的背景会忽略。在人的视知觉系统中,区分图形与背景是最基本的一种视觉能力。当人在观看作品时,其中的一部分成为视觉的主体对象,而其余部分则成为视觉背景,这种关系就是“图底关系”、“正形与负形关系”。
对于黑白语言来说,物体本身与周围的关系相辅相成,并可以通过黑白的相互转化,打破主体与背景的单一关系。正形与负形的界限被打破,极大地丰富和扩大了视觉的内容与领域。
在黑白艺术中,黑白语言的相互转化颠覆了传统的大黑大白的旧模式,从而艺术家可以更加主观的、自由的、抽象的运用“灰色”语言。它在黑白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黑白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版画教学中进行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实,黑白转换实质上是两个对比色关系上的相互换位,是图形与图形之间自身形象的需要与补充。当然,黑白在转换中还会带来画面整体结构的改变,因为任何物体都存在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等客观因素。而且各种不同的黑白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的阴阳线或是块面构成了黑白色域的变化。如,阴线或阴面在黑底上表现物象时称阴,而在白色区域表现物象时则称为阳。我们便完全可以借助此现象进行训练。作者可以将表现的内容自由处理,使这两大色域得到相互穿插、变化、透叠、重置、反衬(如图2-4),使形与形之间融合,使黑与白之间相互搭起一个多变而又灵活的开阔境地,从而使黑白变得更加丰富、充盈,更具有形式美感和艺术魅力。
黑白语言转化的不断探索,不仅拓展了黑白语言的本体语言的深度与广度,且为黑白木刻语言的创新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三. 黑白艺术规律作用下的黑白画和黑白木刻
黑白画——非黑即白,黑白相衬,并把黑白二极色作为独立的表现手段进行创造,使黑白画面的物像处于有趣而美妙的世界内。
黑白画在版画创作中是最基本的训练课目之一。它主要通过黑白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复杂而又丰富的世间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并对之加以提炼和组织,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训练手段。文章针对黑白画的塑造、转换及黑白中间色的特点加以分析阐述 ,并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欣赏,进一步说明黑白艺术规律作用下的黑白画与黑白木刻的互动交叉关系。
黑白画与黑白木刻的差异在于黑白画重在画,黑白木刻重在刻,画是直接的,而刻是间接的。黑白画与黑白木刻的重合共性则是二者之间的黑白语言并未改变。黑白画的训练有利于主观黑白意识的形成,进而促进黑白木刻中黑白的相互转化意识。重点发生改变,黑白画侧重研究黑白艺术规律及语言转化,黑白木刻更注重在黑白规律和黑白转化作用下的刻制。二者都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视觉冲击效果。
结论
研究黑白艺术规律作用下的黑白画与黑白木刻的交叉关系,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角度去发掘,要用现代思维和现代审美需求去探寻黑白画这一艺术门类。黑白画这一艺术门类对于黑白木刻的创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它是对木版画黑白艺术语言关系的研究,更是对黑白艺术探索的再认识。
参考文献
[1] 邬烈炎编著.《视觉体验》.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2] 王弘力编著.《黑白画理》.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
[3] 李以泰著.《黑白艺术学》.杭州: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