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嘉
谭平是中国少数的长期以来致力探索真正西方意义上抽象版画的艺术家,由于他的旅德经验,使得他对于西方的抽象主义有着比较深入的感触。也因此他的版画也有一些不同于中国普遍面貌的视觉印象。
从他大学时代的版画《矿工》到他近期的《40米》,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版画浓缩了西方艺术从具象到材料到纯粹抽象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的抽象版画作品是变体的圆形,也是抽象的细胞,他在寻求圆形和细胞之间的一种过渡的平衡,他需要圆形的抽象形体,同时也需要细胞所带来的运动感和流动感。所以糅合出一种这样的抽象形象。
我们看看他十年间作品的探索,从07的版画作品开始,上面表现圆形的刻画线,显得潦草而具有一定的速写性,还具有一定的表现性,画面的颜色的层次也并不属于版画印刷 一次性的平面印刷颜色,而是几版颜色微弱不均匀的叠加,只是叠加的痕迹很微弱,难以察觉。08年09年的作品,速写性的刻划线条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对浑厚的粗粝刻划线,情绪表现性减弱,抽象的边缘形象增多,增加了刻画线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再加上线条的二维延展性,增加了线条本身所带来的叙事感。
这是谭平对于版画木刻这种抽象语言的相对系列而递进的探索,他探索了刀刻痕迹本身所能承载的内容的丰富度,也试图在抽象版画中加入叙事感,谭平对于抽象艺术这个西方理论体系的产物所增加的一种中国式探索。企图通过这种探索,获得一种中国语境和西方语境的融合,然而这么长久的实验,是否真正架起了中国艺术和西方抽象主义的桥梁,获得了中国大众的理解和认可,答案显得有些不言而喻。然而中国本身的绘画就带有明显的抽离现实的特质。版画这种特殊的艺术种类,更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它画面中独特的刀痕,石质的纹理,以及网点,都是脱离自然的抽象的载体。在当今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具有中国语境的抽象版画,同时这种版画又能让西方的文化所理解。这是我们需要思索的。
西方的抽象主义绘画及雕塑是西方上个世纪的主题,起初是俄国抽象主义康定斯基的热抽象,到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延展影响到雕塑领域,出现了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和巴巴拉.霍尔普斯的抽象雕塑;到了上世纪80年代抽象主义再次经历扩充,出现探索抽象偶然性的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和动态抽象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再看看现代,抽象主义历经蜕变,有了注重剧场感的唐纳德.贾德的极少主义。这是西方抽象主义历经百年的发展,它的脉络清晰而且前后传承,不断的扩展抽象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使得抽象成为现今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也形成了西方一种重要的美学体验。
西方的抽象主义发展有它的社会渊源。它是西方社会在经历了洛可可的浮华之后,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造型简单的工业人造物,一切装饰曲线都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使得西方的艺术圈乃至设计圈都在反思,探索。力图赋予这种人造的简单造型以一种新的审美意义。这是西方抽象主义的社会根源。
西方的抽象主义的美学根据是在大众对于写实绘画的疲惫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对立于写实绘画的艺术形式,它排斥任何写实主义的叙事,排斥写实主义的形象,强调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即点,线,面,红,黄,蓝等。认为艺术就是艺术本身,点线面本身就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透过形象的表面,博得艺术本身的实质,欣赏艺术实质的内涵。
我们从抽象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美学根源及发展的历程等几个方面来大概阐释了西方抽象主义。然而中国的国情又是如何,中国缺乏抽象主义发展的社会根源,本身从没有经历过西方社会对于工业革命后的艺术困惑及艺术探索。只是改革开放,中国打开国门,才看到,了解并借鉴了西方抽象主义。就如同我们的经济发展及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数据,整个经济发展体系,全盘照搬西方。而我们缺少西方这样的一个发展递进的过程。致使我们始终建立不起对于抽象主义的欣赏能力及发展能力。这也是中国的抽象主义画家进行了如此多的探索,也造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但是却始终不能在中国的艺术圈及艺术大众造成广泛的影响的根源所在。
如此情况之下,中国的抽象性版画发展的路在何方,如何能建立起一种立足于中国传统并能让大众理解的抽象性版画,同时也能和西方的艺术体系达成一定的沟通。我们尝试从下面几个途径来探索这种发展的可能。
我想通过几个方面来对版画的抽象性表达进行探索。在中国的传统中,由于工具的限制所有的绘画其实都是抽象的,并不是同西方一样完全的模仿自然。中国的山水,是对自然的描绘,但都是搜近奇峰打草稿,自然的山水只是借鉴的材料,而最终画面的山水是画家心中的山水,这是内容上的抽离,而形式上的抽离,则更为明显,中国由于毛笔的特性,强调笔墨,强调线的表达,而线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并不属于自然,是对自然的抽离和提取。那么这两方面,就是我们自身传统中具有抽象意义的绘画基础。我把它叫做中国意象绘画。因为这种绘画不仅抽离了象,同时也承载胸臆之中的意。那么由此这个我们来讨中国的意象版画的发展。
我们先从中国传统中寻求这种意象绘画的方式和方法。明代画家徐渭,有一个狂背洒脱又潦倒孤苦的人生,用一句诗可以概括他的人生境遇“一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可能正是因为他的狂背,所以他的画作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定式,甚至在他之后的几百年也没有人能出其项背。他的作品《墨葡萄》图轴,画家完全用一种狂乱的线条和不均匀墨色来构筑画面,画面上葡萄的形象只能依稀看到,然而这种形象已经和原来的葡萄相去甚远。透过画面能看到画家的癫狂和洒脱,他把这种胸中肆意之气能充分展现在画面上。这就是抽离的象又加筑了画家自身的意,也就成了意象。借由徐渭我们就会看到中国意象绘画中颇具特色的是能融入画家的“人”,这个人是画家的修养,画家的学识,或者说是画家的气节。所说的“画亦有节”就是这个意思,就如同颜真卿的书法,堂堂正正,国之峥臣。然而我们的版画是否能做到这一步,是否能在版画中加入一种完善的人生。能够做到中国传统绘画中非常具有价值的地方,观其字法,如临阵法。
经历时光的变迁,绘画的内涵也会扩展。我想通过高名潞在2003年策划的展览《中国极多主义》来一窥这种艺术发展中的扩容,这个展览,丁乙等十七位艺术家将自己的命题和实践落在基本的抽象元素的累积、叠加和无尽重复中。在看似没有变化的“时间”的延展中,意义从“无限”走向“虚无”,最终被消解。这种作画的过程颇为符合中国禅宗的修行过程。强调每天的修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最后修行是去向何方,其实是一个非常虚无的存在,但是这每天的修行折射出一种人生存在着的意义。这种对于过程的探索可能是受到西方行为艺术的影响,它是对于绘画发展的一个扩充,给予大家看到绘画另一个侧面的可能,这是现代社会下大家对于中国意象绘画的探索。他们从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过程对于意象绘画进行了尝试。然而延伸到版画中又当如何,我们是否能为版画这种颇受技术桎楛的艺术类别扩展出更具特色的意象,使之具有独特的哲学思辨涵义。
我们再来看西方具有一些抽象特质的版画家的作品,双胞胎艺术家Gert & Uwe Tobias是德国的木版艺术家,木制作品与拼贴画上展现的是戴着尖顶帽子的荒诞脑袋,幽灵般被拉长的脸颊等色彩鲜丽,表情诡异的人物形象。艺术家本身借鉴了许多民族传统的影子,特别是马戏团的人物表情及人物服装的形式,人物上都挂着大大的笑,但是笑的空洞而不知所云,只是笑着,很像马戏团那种表演性的笑,看透了人生,仿佛也看透了自己。他的画作可贵之处在于有很多当下语境的表达,用几何化的形体堆叠,表达出了一种现代社会所有的机械感,和脆弱感,这是他的绘画中所展现的当代性。艺术家用一种简单的几何化堆叠的抽象方式准确而简明的概括了这种社会的情绪。同时在版画的印制方面,也用了一种相对巧妙的方法,通过拼版来实现整个画作的完成,大大降低了版画的印制程序。这是西方版画家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阐释和版画技术表达的研讨,然而这种研讨的社会化意义是如何和中国的意象绘画在内涵上又有什么不同。我举出这位西方版画家的作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中西文化理解点的不同,这是中西方在几千年中的发展中形成的各自的定势,西方难以理解中国作品中的笔墨,难以理解中国画作中对天地人和这种的敬畏和包容,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的文化是一种急步向前,精而钻的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一种大和的文化,强调整体,强调整体中每个部分的意义,然后各有所取各有所舍,相互依偎形成一个稳定而和谐的整体。所以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德化的存在,通过对世人的教化,实现兄友弟恭,忠孝节义。虽然磨灭个人个性,但希望完善整体的和谐,及人心灵深处的平静。这就是中庸中所强调的 “克己修身以复礼”。 然而西方文化发展的主题就是人性的解放。但是纵观上百年来艺术思想的解放,艺术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是否真的让艺术越来越好,亦或者是让艺术越来越堕落。这是西方文化带来的一定弊端,然而我们作为有这种传统的民族,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我们所特有的对万物包容理解的情怀对于艺术史一种无度的前进,做出一点点的调试,一点点的回望。我借由西方版画家的作品来对比出中西文化上理解的差异点,这是我们版画在对外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种瓶颈。
以上我列举了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按时间看是从古到今,梳理了中国的传统及当下对于意象绘画发展的扩容,同时也类比了当代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