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推荐(翁文翰)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中国版画》2014(下)
导师推荐
怪相“隐嗜”
冯绪民
翁文翰的成长环境大概比较单纯、并且无拘无束。这在他上了大学所表现出的状态中可以略见一斑。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学习生活,一门儿心思画画,有点与世无争的意思。这么说并不是说他深通黄老之学,而是说他完全出乎天性的纯真。他的烦恼来自于他内心的成长。他时常诧异:出于正常的想法一旦实施就有可能犯错误。这使他感到危险而焦虑。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画自己的脸,与其说画不如说在撕扯。估计没少照镜子,因此画了很多这样用手撕脸的“怪相”。似乎他以这样的方式自觉不觉中进行着“自我医疗”。吊诡的是,正因为如此,他成了学生中最早进入创作的人。这些绘画的手稿,在版种语言的助推下变得很有意思、事实上,翁文翰深爱上了版画创作,这里有他着迷的表现力、有他隐藏荒诞的乐趣,他用艺术创作的方式摆脱了他的内部世界与他的外部世界不平衡、不对称带来的烦恼。岂止如此!他成熟了,他带着《隐嗜·慌谎》已经走上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冯绪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隐嗜·慌谎》  木版   50cm×40cm   2012年   翁文翰
创作自述
翁文翰
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的白墙上乱画,被妈妈发现后便送我去学画,于是便开始接触各种绘画方式。大学期间接触到了木刻版画,木刻便成了我最喜欢的表现方式,我爱它简洁有力中隐含的那一丝浑然天成。做木刻时,我常喜欢将刀刃游走于木纹肌理之间,有时所需要的形态正好与木纹吻合我就会随着木纹去刻,我很珍惜这些“巧合”,因为这样创造出来的形态犹如天赐,有时我甚至会故意去导演这些“巧合”。木纹是树木生命的历程,即使树木被砍伐、切片、碾压,再经历一道道化学工序,它依旧保留着生命固有的尊严,这顽强的生命印记激励着我,可以说,一块木板放在我面前时,我就会有种赋予其第二次生命的使命感。在《隐嗜·慌谎》中传达出的诧异和焦虑来自于现实与内心的碰撞,在我看来正常的想法一旦实施便会产生荒诞甚至是危险的后果。纯真在无数次碰壁以后必将面临成长,而成长中却很难保留那份纯真……压抑在心中的情绪适合用一种激烈的方式进行排解,而做木刻正是我排解的方法。创作中,我感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树木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对我来说,做木刻的过程也是自我塑造的过程,我从中发现自己,宣泄自己,治疗自己。
翁文翰/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
指导教师/冯绪民

《隐嗜·恶囊》木版   50cm×40cm   2012年  翁文翰

《隐嗜·苦流》 木版   50cm×40cm   2013年   翁文翰

《隐嗜·褪欲》  木版   50cm×40cm   2012年  翁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