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论坛|文中言“第三届版画双年展暨学术论坛”(十一)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2020年10月18日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三届版画双年展暨学术论坛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在中央美术学院隆重举行
在全球疫情依旧不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在线上组织了“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三届版画双年展”。同时,联盟还举办专题学术论坛,来自全球的30余位版画学者和艺术家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以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教授的专题发言:
文中言
Wen Zhongyan
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Deputy Dean of the International Printmaking Institute; Director of the Paint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Fine Arts, Tsinghua University; PhD Supervisor
版画公众美育在清华大学的实践及思考
我下面和大家做一个分享与交流,介绍一下近几年来我们在清华大学做的版画公众美育方面的事情以及一点思考。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邀请国内外版画联盟的各位委员,包括研究院的各位院长还有同仁们,今后有时间能邀请各位到清华大学,参与到我们版画公众美育的活动中来,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带来艺术上的真正的互动和参与,给他们带来思考。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大学有近40个院系,其中绝大部分是理工科,更多的是工科,像土木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电子工程、建筑学院、航天航空等等,这也是清华的特点。文科相对较少,除了后来并入清华的美术学院,还有外语系、历史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应该不到是10个。但清华大学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他们对艺术其实都特别感兴趣,是和他们平时认知的世界完全平行的另一个世界。觉得艺术很是神秘。只不过他们很少有艺术学习经历或是后来因为考学的压力完全没有时间接触艺术,从而导致了在美育方面的缺失,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真实状态,基于此,我们从2012年起,除了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正常教学之外,面向非艺术类的清华其他院系学生,面向清华园整个社区,开始做一些版画方面的公众美育活动与课程,增加他们对美的了解与体验。
2018年,美术学院主办了第14届全国版画年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的综合型大学里办“年会”。除了年会的常规动作,我们在年会前后举办了首届清华美院版画艺术节,包括四个内容:版画体验活动;校园艺术普及版画公益巡展;新雅书院专题体验活动;美术学院外专工作坊(workshop)。这是我们版画节的招贴与海报,我们的海报一定要在校园内各个大街、路口、宿舍,清华太大了,举办活动一定要要宣传,才能让其他学院的师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首届清华美院版画艺术节版画体验活动
我们在版画工作室做版画节的体验活动,基本上覆盖了清华大学所有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包括本、硕、博的同学。采取版画工作室公众号后台预约制,每次都是瞬间爆满,最后随机挑选20人左右进入版画工作室来体验。版画体验活动一共做了8次,前6次是针对清华大学校内的学生,后面两次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包括中小学生。
版画体验活动设置了三个环节:首先是30分钟以内的版画基本常识讲解;之后是版画制作关键环节、有特点的现场操作演示;最后是动手参与版画印制、刻制和印刷的环节,这也是他们最盼望的环节。他们在进入到美术学院版画工作室之前其实完全没有接触过版画,对这种“陌生”的艺术制作方式、包括各种新奇的工具材料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艳羡。有的学生参与过这个活动之后有专门再次预约利用课余时间来“泡”两三个月版画工作室,制作自己的版画作品。
这是丝网版的体验活动,有企业提供材料、耗材,包括志愿者还有技工、技师的基本费用。
版画公益巡展
同时,我们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在举办了版画公益巡展。清华大学有七、八个图书馆,美术学院算是其中一个专业图书馆,我们的展览是在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美术学院图书馆,之后还在李文正图书馆,大学公共教室四教、六教进行了展出。
新雅书院专题体验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任何林先生的木版年画专题讲座与体验活动。
实验室探究课
这是我一直做了8年12个学期的实验室探究课——《丝网版画艺术》,是大学实验室探究课其中的一门课程,一共开设七十多门次,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探究课属于清华的人文素质的必修课,面向的是清华大学低年级的本科生。课程每次是20个人,每学期是8次,现在上过《丝网版画艺术》探究课的学生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660人次。还有每年的暑假,清华大学都会对全国的省级重点高中进行夏令营,每次都会来我们版画工作室做版画体验活动。
校外、线上各种版画普及活动
此外,我们版画工作室的师生还会带着各种携带方便的版画小设备、工具走出校园,举办一些版画公益活动,宣传、推广、普及版画艺术。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喜欢版画,喜欢艺术。比如去年在延庆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我的学生就应邀办了两场版画体验活动。我们也做小学生、幼儿园的版画普及体验活动,让版画艺术从娃娃抓起。还有企业家的聚会,会定期邀请我们给来做艺术修养方面的专题讲座。我们还把版画体验活动带到了国外,这是去年暑假我带领学生在马来西亚吧生吉旦岛做的版画公益活动。
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在做线上慕课,包括清华学堂网络课程。慕课以视频教学演示为主,现已制作教学视频7部,即将在慕课平台上线。
版画各项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
公益性:寻找社会优质资源的支持与赞助,解决必要的材料、技师、学生的劳务费用。
生动性:课件、讲解过程要通俗易懂,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找到平衡点。
互动参与:尽量多的时间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动手制作、参与到每个环节之中。
学生的能动性:整个活动从启动到具体实施,每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专业储备、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好机会。
版画公众美育在清华大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我们做了这么多版画专业教学之外的课程、活动,占用了很大的课余时间与精力,为什么要做?其实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综合型大学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对美、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也就是美育教育。另外一个是宣传、普及、推广版画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版画、认知版画、喜欢版画,培养版画艺术的基础土壤。
我在清华大学任教23年了,这里的学生都是全国各地的状元,文化课都特别好,脑子也足够的聪敏,但说实话,他们太缺失对美的理解与认知了,很多人说严重一点是美盲。这在在清华、北大、人大、复旦这些国内顶尖大学里是一个真实存在与不争的事实。
在古代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学的论著《学记》(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是孔子学生所著)中,就提到“化民成俗”是教育的目的,只有谦谦君子才能担当起建国君民的大任。复兴礼仪,兴六艺,修己治人,学而成士,成人之美,才能实现“化民成俗”的目标。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指的是书法、书画,通过书画这样的方式达到修心养性,是谦谦君子必备的基本素养。
在民国时期的蔡元培先生也提出过“美育代宗教”,要提倡美育。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也放在比较靠前,只是后来的应试教育严重地削弱了美育。高校公众美育的基本现状是美术教育而不是美育教育,是灌输式的,罗列美术史图片与简单知识点的被动式教学,也就是学生常常说的水课。
为什么我会选择版画这种方式来做这些课程、活动?一开始是因为我是学版画专业的,用这种方式得心应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版画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比较,有他自身的特点: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版画从开始构思到最后签名结束,不完全是一种纯艺术的个体思考方式,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板材、工具,会利用很多科技手段与方式方法,会做各种测试与实验,版画制作过程有着科学的理性与严谨,这点特别符合清华理工科学生的接受认知度。版画作为艺术,又有特别感性的一面,很多“错误”、偶然、不可预判的特殊结果,增加了版画艺术的特殊魅力,这又是他们特别感兴趣和意想不到的。
版画相对于国画、油画等,在进行公众美育活动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新奇、好玩、快捷、出效果。有各种新奇的工具、材料,容易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动手操作环节有互动,不是简单的各自完成;
即使没有艺术基础,因为版画特殊的制版、印刷这种方式会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学生们说版画带给他们的不光是艺术方面的提升与感知,“好玩儿”、“新奇”、“快捷”、“有成就感”是他们更真实的体验。这个图表是在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一个通识教育的书院,不分专业,文理打通。在上过版画课程之后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大家对版画感兴趣排在第二位。
清华大学一直提倡文理渗透,通识教育。原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后,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并已经实施了一些具体举措。使学科间的教学与交流、各种活动成为可能并得以实现。钱颖一院士说清华大学的学生不能只是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学霸,必须有美育对人格进行完善。我们系的老先生吴冠中也说,文盲可怕,美盲更可怕。清华大学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学生毕业之后会占据很多重要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会在国内外各个领域起到领导和领袖的作用,如果在他们本科阶段、成人之时,弥补一些美育方面的缺失,真正接触过艺术,并且具体体验过艺术的方式与方法,感受过艺术的魅力,我想会对人格完善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会对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以他们的能量,可以使艺术在更多的领域、层面得到该有的尊重与重视,使艺术、版画成为生活组成部分实现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速度变得更快,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