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
探究课是清华大学近几年面向全校本科层面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课。清华的学生在修满170的专业学分外,还要有13学分的选修课,这样才能拿到毕业证,探究课是这13学分的一部分。
探究课,顾名思义,探寻究竟的课程,有探寻、探索的意思,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探秘、探险之意。主要是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院系,了解、实践其他院系的专业,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综合类的意思是学生要选满八门探究课程能够修到一个学分。探究课每学期上八次,一次几十个学生,学生的人数,也就是课容量由开课老师自己设定,一般在30人左右。
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开设了一门探究课——丝网版画艺术。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在清华美院(包括之前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书多年,到今年已经十七年了,就美术学院而言对于版画的认知度也不是很高,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版画就是木刻版画,只有黑白。专业艺术院校尚且如此,非艺术类的其他专业对于版画的了解可想而知,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让更多的非艺术类学生能够知道、了解版画艺术,通过版画知识的讲解与动手实际操作让学生对于版画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以达到宣传、普及版画艺术。二是清华的校训有一条是“行胜于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清华办学百年来一直反复强调的。探究课开设之初就要求每次课程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而版画制作恰恰是一个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艺术实践,只有真正的动手操作才能体会到版画制作的奥妙与乐趣。
经过两个学期的课程,十六次课程,一次二十余位学生,累计三百二十余位,来自清华大学二十五个不同的院系:计算机系、航院、建筑系、水利系、环境学院、机械系、工物系、人文学院、新闻学院、生命学院、自动化系、电子系、土木系、电机系、经管学院、生医系、化工系、物理系、精仪系、交叉信息院、软件学院、建管系、外文系、热能系、理学院。从推门进入版画工作室时好奇与迷茫的眼神,到听课过程中一知半解的应答和了解之后的会心一笑,再到后来实际操作时每个人的紧张、兴奋与欢快,从学生们最后提交的探究课总结的字里行间我觉得达到了最初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与初衷。
版画语言综合训练(丝网)
版画语言综合训练(丝网)课程是美术学院的专业选修课,面向全院开设,基本上以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主。
来自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丝网版画包括其他版种的基本知识、学会丝网制作的基本方式,让他们知道并掌握一种有别于直接绘画的间接版画制作方法,是选修课要解决的主要内容,不可能要求他们完全熟练地掌握丝网版画印制的全部方式方法。四周之后他们又将回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丝网、感光胶、媒介剂、丝网版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他们的记忆……
丝网版画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艺术形式,很少有人在选这门课之前接触过丝网版画,但通过四周的专业学习与动手操作实践,学生们发现丝网版画和他们所学的专业或多或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丝网印制技术的社会应用其实无处不在。而且在之后的设计中他们经常使用选修课所学过的丝网版画印制方式与技术,来实现各自的设计作品。
和设计专业的学生聊天,发现他们思维活跃而且变化很快,不会沿着一个方向持续地走下去,这可能和设计需要跳跃性思维方式有关。因为现代设计跨领域甚至跨行业,一般不是一个人就能独自完成的,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因此设计专业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在近几年的选修课程中,我带领全体学生(一般限定在12人左右,倒不是为了印年历而特意限定这个数,主要还是丝网工作室机器设备数量有限)用丝网印制艺术年历。每人制作一个月,往往是按照各自的生日月份挑选了,月份相同的协商解决。年历包括一张丝网版画和对应的所有月份文字部分。平面设计部分由装潢的学生讨论完成,每个月、节假日、周末的颜色则由大家共同讨论后决定。因为丝网工作室的空间有限,画版台面、晒版机、冲显影机和印刷机都只有一台,每个人的丝网制版和印刷时间更是需要所有人协调后才能够顺利实现。
丝网版画印制需要很多个环节,使用很多种工具和机器,制作起来许多事情需要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技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不断地交流、沟通、协调,相互协作、帮助,互通有无后,这些对于来自各个专业,平时几乎不认识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所有的人在四周时间里、各个环节中都是仔细加认真,没有一丝的懈怠, “毕竟年历是要看一整年的,我得对得起自己印制的这个月啊!”学生认真的说着。
通过丝网印制出一套丝网年历,使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丝网印制手段和方法,又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每人还得到一本纯手工的丝网版画艺术年历,学生们在辛苦忙碌中收获着丝网印刷成功的兴奋和印制出满意画面的快乐。
下乡写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
下乡写生或者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都很愿意出去,在学院里上了漫长的专业课之后,出去到外地一个全新的环境,看到的不一样,听到的不一样,住的不一样,可以放松心情,调整状态,在回到学校会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和惬意,至少我上学的时候是这样的状态。
这些年带着学生去过北京郊区、河北西陵、甘肃敦煌,青海湖、云南澜沧,法国和意大利,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壮美的山川秀色,看到了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出去这一个月的时间(后来缩短变成两周了)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兴奋的,很多时候的未知对他们来说还是刺激的,而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感悟。
在外地或者外国,会看到真实的社会现状,体会大都市之外的生活状态,最直接的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我想这些要比画多少张画重要得多,因此每次出去,必要的作业与要求还是要提的,但我对学生说得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认真地看,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感觉、感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