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现代素描
课程所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任课教师: 忻海洲
工作室宗旨:
尊重自然,立足当下,综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的美学观,并结合西方美术史现代艺术各流派实践方法。
课程简要介绍:
素描通常被称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一般来讲,这一训练有两个功能。其一,它可以是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其二,它可以是绘画创作的辅助手段(草图)。在美术学院的教学环节中它更多地体现为后者。素描的学习是为绘画创作打基础,也即一种造型能力的培养。就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丰富繁茂的风格样式来看,以现实主义为核心体系的素描系统不可能解决所有绘画的基础问题。这给当前的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之前给他们输入不同种系统的绘画基础知识,以避免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出现视觉规律的常识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素描教学中引入现代艺术教育系统,现代素描课程就是学生创作前状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素描自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1998年开始的表现性素描实验教学以来,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经过不断扩展,修正于2001年,以现代素描之名进入常规课程教学,参与教学完成的先后有忻海洲、彭可、李川、张明、杨湧几位老师。
课程性质目的:
现代素描最初的设立是为学生进入各种版中训练之前需要一种绘画形式语言,画面构成意识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事实上,当我们谈论今天学院里的艺术教学,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当下一个不断流变的艺术史背景及其生成的艺术创作。素描作为美术学院造型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对此进行相应变化。素描基础教学不应再是单一的现实主义路径,以苏派甚至欧洲现实主义为基础的素描系统要解决今天创作中多层次多维度路径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我们就需要引进、扩展新当代艺术语言形式系统到基础教学训练课程中,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呈现各自不同的创作状态和独立思考、观察以及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倾向。
具体课程实践:
课程在6周的教学中设置了四个单元有序递进的进行。
(1)想象与取样(1周)
随意设置多组质感不同的静物器皿和衬布(8开多幅、碳铅笔、铅笔、墨水、不同的纸张)。
首先,要求学生放松,随意的画线,随意涂抹线块,从无目的游戏开始“让线条在画面散步”,让黑线、块在画面上起舞。进一步可以从静物的肌理、布纹、空气的感受、大地和墙面的质地出发,根据偶发的意念采集最小的图象因素单位,画出不同线条的组合、排列、点的聚合与扩散形成的节奏、韵律完成画面。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惯性的写实性训练模式的仿真性中摆脱出来。这里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与以往的素描训练发生逆向的思维转变。写实性训练的观察面对对象最终会采用一整套技巧方法还原它,对象始终是表现的内容和目的,而一切塑造的形式方法是服从这个目的的。而我们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由对象展开的想象,并通过想象力推动一个形式;由想象力去实现一个任意视觉因素的自由联合与扩展;这个由对象出发获得的形式本身成为了它的目的。这个课题让学生尝试素描表达的另一端,纯粹感受的一端,它走向纯粹的抽象、意象。这个课题至少涉及到现代艺术两个基本问题:如英国早期现代主义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即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以及保罗·克利的名言“现代艺术的革命就是点、线、面的革命”。
一周的课程结束,第一个阶段和其后3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在后一阶段中它们仍有重合的地方。(应注意用什么笔,什么纸张质感与一个形式意味的关系。注意保持画面轻松、自然的效果)。
(2)简化与抽取 (1周)
设置单个静物。这个静物应包含较复杂的几何构造、对称性、丰富的结构关系和质感等(8开练习多幅、4开1幅,碳笔、铅笔、墨水、各种纸张)
要求学生从对象的比例、透视、质感、空间、体积、光影、对称性、外形等关系抽离出某一种或两种因素,使其发展成一个有完整画面感的图像。在作画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