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印痕与编码—国际版画印刷邀请展
课程所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工作室主任:李川
任课教师:
类型名称主讲人时间地点
讲座装帧≠书籍设计吕敬人2015.11.14
19:30-21:30小剧场
惯性·思维吴勇2015.11.15
19:30-21:30小剧场
韦恩·克罗瑟斯讲座韦恩·克罗瑟斯2015.11.16
10:00-11:00版画系
钟有辉讲座钟有辉2015.11.16
11:00-12:00版画系
三井田盛一郎
讲座三井田盛一郎2015.11.16
14:00-16:00版画系
彼得·拉沙诺夫
讲座彼得·拉沙诺夫2015.11.18
19:30-21:00版画系
拉尔夫·凯吉尔
讲座拉尔夫·凯吉尔2015.11.19
9:00-12:00版画系
米歇尔·巴津
讲座米歇尔·巴津2015.11.19
19:30-21:00小剧场
罗拉·德·坎贝尼尔讲座罗拉·德·坎贝尼尔2015.11.20
19:30-21:00版画系
演示三井田盛一郎2015.11.16
16:00-17:30版画系木板工作室
拉尔夫·凯吉尔2015.11.19
16:00-17:00
工作坊手工书米歇尔·巴津2015.11.19
9:00-12:00版画系
工作室宗旨:
课程性质目的:课程主要是以展览和讲座的形式呈现,通过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丰富我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带动我校版画学科的发展,并辐射至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式讲座的教学形式,宣传学校声誉,提升办学定位,并服务社会大众。
课程简要介绍:
版画由于和印刷术的亲缘性,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造型语言方式,现存最早的版画是中国唐代金刚经中的木版插图,而印刷术的传播以及各时期印刷术的发展,都促进了版画艺术的发展,五四运动以来,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在建立中国现实主义创作题材以及运用版画启蒙,传播革命思想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国际性的版画、印刷设计等交流活动,能进一步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以创作带动教学。
本次课程邀请国际知名版画家以及印刷设计师参与相关论坛讲座活动,为学院教育带来新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
①国际版画、印刷设计作品展览(相关作品约一百件)
②与展览相关的特邀嘉宾论坛(5位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发言)
③互动式创作以及工作坊(校园风景创作)
具体课程实践:
本次课程在2015年11月14日开幕, 版画系副主任李川致辞感谢社会各界对版画学科的关注与期待并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朋友们支持并发扬版画艺术。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姜陆也致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推动版画发展并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老先生强调了电子时代与阅读美学的关系以及阅读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8年前曾在川美举办过展览和活动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术馆亚洲馆策展人韦恩·克洛瑟斯先生也出席了本次开幕式,他表示很高兴看到了川美的发展与进步并对版画系学生进行了鼓励。
最后,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致辞,并宣布开幕。
2015年2015年11月14日晚上19:30—21:3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成员、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吕敬人老师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名为“装帧≠书籍设计”的精彩讲座。
海报
讲座的开始吕敬人老师便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装帧≠书籍设计”提出了问题,给同学们讲解了书籍设计的概念——装帧、排版设计、编辑设计、信息设计的四维集合,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设计封面。并向同学们展示相关作品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
吕敬人老师告诫同学们做艺术要专一,但也要广泛。专一在于想要做一门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能三心二意,做得大不如做得精。而广泛则是要同学们学会触类旁通,学会利用工具并用连贯的思维看待艺术。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里,吕敬人老师为同学们分别分析了电子载体和纸质书籍的优缺点,提倡留住书籍设计温和的回声,尊重阅读、人人参与阅读,增强使民族强大的软实力。
讲座现场
2015年11月15日晚上19:30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举行了一场“惯性•思维”的主题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吴勇老师。
海报
吴勇老师首先说到面对“设计”的处境,要把设计当作生活和生命的一个部分去热爱,要喜欢设计,才能保持“思维青春”的活力,同时提出人的“喜新厌旧”的惯性,设计容易湮没在一个时代的惯性里,因此不能一成不变。吴勇老师还说到设计需具有一定的本土意识,并以日本为例,提出了一种惯性的误解和惯性认知。
其次是关于艺术设计的独创性,需要打破工作的惯性模式,把设计当做一种思辨行为,以求标新立异,避免惯性思维的重复,吴勇老师在这里强调了思维的“活化”与“独立”。
接下来吴勇老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设计的品位与修养,首先,要克服同质化、符号化、简单化的惯性行为,这是一种固化的不负责任的惰性思维;其次,要避免一种自以为是的惯性自大;最后,要有“远离专业的固有”的开阔视野,不固守专业知识的惯性思维。
然后说到设计的细节与系统性方面,要摒弃从形式到形式的简单设计思维惯性,注重细节和系统,合理地对信息进行梳理。
最后吴勇老师做出总结,设计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并蓄,并对设计师素质的自我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要养成好的惯性,摒弃坏的惯性,设计思维才能行迹正确。
讲座现场
学生提问
2015年11月16日上午10:00-11:00,在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木版工作室举行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亚洲馆策划人韦恩·克洛瑟斯先生的讲座。
海报
韦恩·克洛瑟斯先生用PPT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集,他用木刻来表达情绪的方式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他所展示的所有作品都传递着制作者当时的情绪,参观者用一种直观的视觉方式去感受,是一种将虚幻的精神感受转化成可触可见的实体的艺术。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版画教学中所参考的版画作品,因为其带有强烈的个人标志而独具魅力,而韦恩·克洛瑟斯先生的作品和讲解也引发了学生们的一些思考,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被他的讲解和作品所惊艳,拍照声不断。
在学生提问的环节,韦恩·克洛瑟斯先生还向我们解答了短暂的情绪和长期的制作之间关系的处理。让我们明白了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这样的协调正是艺术性的体现。在这次讲座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版画,感受到不一样的版画艺术,学习了不一样的表现手法。
讲座现场
讲座ppt
2015年11月16日下午1:30-2:30(原本时间是上午11点到12点,因为特殊原因时间做了一些调整),台湾美术院院士兼执行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钟有辉在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木刻工作室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海报
讲座开始时,钟老师先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他人生重要经历的短片,短片中介绍了他年幼时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热爱和崇敬大自然,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求学时老师对他的教诲使他坚定学习版画的决心,抱着对版画的热爱走上去日本筑波大学进修的历程。回国后他不满定时上下班的生活,选择去台湾师范大学教书,在那里他成立了第一个版画工作室,也找到了他所想要的生活。
钟老师告诉我们他一生的创作追求就是快乐,在快乐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展示给我们的作品大都色彩缤纷,同时加入他对大自然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