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创 作 预 案
课程所属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一工作室
工作室主任: 王志新
任课教师: 吕昊霖
技术支持: 版画实验室
工作室宗旨:
1、强调对版画本体语言的学习与研究。注重传统经典版画语言的在认识;版画语言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重新解读;培训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个性表现的创作能力。
2、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写生训练、图像研究和艺术创作来进行版画创作的个性表达;通过版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自然与艺术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律;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本质形成敏锐、准确和凝练的视觉化概括能力;主张学生在彰显个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关注现实。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专向艺术人才。
课程性质目的:
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于作品形式内容的独创性、唯一性与深刻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逐步提高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初步掌握从发现、感受到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了解创作的基本规律,以及技法语言在创作中的有机联系,结合版画技术在有意味的创作训练中,整体把握作品的造型因素,提高版画创作的综合表现力和感染力,逐步形成个人的创作观点与艺术策略。
具体课程实践
本课程是版画专业创作预案课程。分两单元完成。
第一单元:基础绘画造型语言(造型思维)到创作语言(创作思维)的转换训练
目的要求:正确了解艺术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关系以及版画特有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掌握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熟悉从生活实践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进而掌握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主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在造型语言的训练中研究画面的“复杂性”,这个过程,意在训练学生的对自然的观察和视觉语言的转化。在对画面进行“填充”的基础上,再进行有创作意味的造型练习,体会造型思维内容的具体性特征和形式作为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视觉是在看的过程中形成的影象效果,我们在创作初期的基础造型语言的训练中,侧重于对视觉的“复杂性”表达。搜集素材,选择题材,塑造形象,组织画面。非视觉因素通常与人们的感觉、感受、情感以及主观经历相联系。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对各种非视觉因素的关注和对作品和表达的影响。就让学生们尽可能的利用这些视觉因素填充画面,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把画面进行“细致性”处理,重视启迪学生对材料物性的理解和“精致度”的作品表现,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独特气质,独特感受,独特手法和审美要求。通过各种策略使画面“细致”起来。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对象因人而异,它不仅是作者高度情绪化的表达,也是对创作对象具有不异常的、强烈的情感。它可以传达个人的观点与目的,也可以是对对象所占空间的兴趣,也可以是对线条、运动、体积或者明暗组合的反映——任何能提供最大视觉兴趣的感觉。
最后,就是使画面具有“协调性”。在之前的两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们掌握了画面的“复杂性”和“细致性”。最后就是综合的运用,选择是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例如分析探究自己对对象的情感反应是什么,作品想要传递的东西是什么,以及造型、线条、色调、纹理、明暗关系和颜色都需要判断与思考。任何创作性活动都依赖于进行选择。应该很敏感的去协调创作中的选择,因为他们能调动直觉和想象力,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最终效果。
(三)课时安排:
讲授20课时,辅导20课时
作业:画面复杂性训练
画面细致性训练
画面协调性训练
第二单元:绘画语言和版画语言的综合转换训练
目的要求艺术创作整体的丰富性在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取决于创作个体的差异性。而决定创作个体的独特性则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排他性与凝聚力。
(二)主要内容:
1、进一步理解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2、了解个人的特性、关注兴趣点。有意识地强化和积累对客观物象和心灵体验的特殊感受和特殊手法,并关注个人潜质与时代地结合。
3、结合传统版种专业技法,较充分地体现版种语言的审美特征。
(1)对同一题材内容做不同技法的练习,有助于创作实践中对同一对象作多角度观察、理解、辨析选择能力的提高。
(2)对同一技法作不同程度的学习。训练对版画语言的控制能力。
(3)因地制宜的把学生的想法通过传统版种语言转化成版画创作
(三)课时安排:
讲授20课时,辅导20课时
作业:完成造型基础绘画语言到版画语言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