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课程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课程名称:书籍装帧
开课系部:版画系第五工作室
如何在规则之上建立自由的表达?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书籍是什么——书籍是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传授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或写或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为标准,正规书籍大致出现于春秋末期。由此可见在有“设计”这一概念出现之前,书籍便早已独立存在了近千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所要研究的规则并非只限于排版设计的规则,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书籍本身。书籍包含印刷技术、装帧技术的发展,包括语言学、图像学以及图文协作关系的发展等等,内容上又涉及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各各方面。书籍就像是一个界面,一个用编码构造的复杂机器,而设立在版画系插图工作室的书籍装帧课可以极大地发挥书籍作为一种图像与文字的载体的作用,承接在此前课程中学生对于图文关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在书籍制作这一严密的工作程序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践中改进学生在自由创作终缺乏目的性和作品完成度低的问题。

现如今,很多当代书籍艺术作品本着突破书籍原有限制的目的,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拿书页做雕塑、用书作为装置的道具,又或是将书作为对行为艺术痕迹的记录等等。但是确切地说这些作品是以书籍为灵感的作品,而并非真正的书籍艺术作品。甚至更多艺术家完全摒除文字而仅以图像或特殊材料作为书籍承载的内容,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我们以思辨的态度看待的问题。文字能力的减弱和丧失,使得大家对于图像愈发产生依赖,在美术学院重视视觉研究的环境中,能借制作书籍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也是这门课的目的之一。



将学习书籍形式结构作为书籍装帧课的开始,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方法性地介入书籍的制作。书与电子阅读器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建立在物质结构之上,这种由纸张叠摞构成的物质结构,每一种装帧形式都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思维的体现。课程由浅入深,最后一部分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针对一个作品范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实践,这里强调的是文字与图像的转化关系,避免仅关注于图像表达而忽视文字的重要性。另外,版画的转换过程也作为课程要求的重点之一,书籍是具备传播属性的,所以课程要求学生的书籍艺术作品通过版画印刷的方式进行复制,在复制作品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将经历克服印刷困难的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审视作品的“价值”从而改进过于自我抒情的部分,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寻求更深层的文化依托。这种探究意识的培养,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柴鑫林《快照集》
《快照集》(1954——1962)是法国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短篇小说集。
在插图创作中,从选材上,我用了楼梯这一客观物象,不带有任何装饰的楼梯。从楼梯的角度看,爬一层楼梯与二十层楼梯是没有变化的,既是客观的,又是不断重复的,与整篇文本进行呼应;从画面形式上,采用黑白木刻的方式,剥离掉色彩关系,以黑白来展现客观的物象,不加有主观情感;从作品形式上,采用手工书样式,在读者翻阅作品过程中,每幅画就好似一页文本,在不断重复的黑白木刻中感受到文本与图像带来的客观的世界;在书籍内部,时间、空间是可以任意组合、穿插的,就像新小说派主张的陈述方式,很像乐曲“无穷动”,往往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


后英《织图》
公交车上,看见对面的小女孩和自己的哥哥开心的玩着织绳游戏,想起小时候一根红绳,打个结,变成一个圆。织来织去,变换各种形状,就能和小伙伴玩上小半天。从一个简单的圆,经过变换各种复杂形状,最终织散,回到原点,一个简单的圆。无有始,无有终。





季钰程《Four Girls》
这本书的原素材都来源于网络,在这个信息过剩时代,我轻松地找到了这些女孩的照片。她们背对着我,我不知道她们的长相、年龄、身份,也许来自天南地北,毫无关联。
我用统一的铜版画的线条描绘她们,刻意忽略了原图的背景,再将这些铜版画精心制作成一本书。翻阅这本书时,你很容易产一种错觉,这些画是相同的四个女孩在不同时空的状态,原本不相干的图像之间忽然有了联系,有了故事,这似乎就是命运的意味。



刘强《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Eclipse》
高中时听到Pink Floyd的音乐就膜拜上了,对其他乐队都未曾有过这种感觉,直到现在也一直怀念曾经和好哥们一起听Pink的日子。这次做手工书把他们的两首歌的吉他谱做成了蛇形装,也算满足了自己的一点小情怀。吉他谱也可以是有温度的,并不都是网页上那种像答案一样的东西。希望同样喜欢Pink的人能喜欢这两个小东西。

刘强《过完五点过六点》
我是一个喜欢看时间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喜欢时间的人。不管我在蹲坑还是洗手,干活还是赖床,虚度的或是充实的,散漫的或是较真的,指针一刻都不会停止。此刻你淡定也好一脸懵逼也罢,下一刻已经开始。对于时间,我只有无奈。


罗成《Human》
我们对艺术的思考,是对个人和对社会的思考。艺术的前提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