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文化考察》课程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以下文章来源于终南画局 ,作者刘益春等
终南画局
终南画局
坐定终南山,在终南山中画终南山。
来源:终南画局
唐帝陵完全手册
刘益春
引: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2019-2020-2第四工作室《文化考察》课程于2020年5月6日——14日在线上完成。本次课程集中通过卫星地图、纪录片、网络资源、本次课程教师多次考察唐代帝陵资源等授课。
我们通过西周先秦、秦汉、隋唐在关中地区城池变迁与帝陵布局,最后以唐代帝陵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
考察课题:唐代帝陵陵园调查及石刻摹写
考察班级:2017级版画系第四工作室
课程时间:2019-2020-第二学期,第11-12周(2020年5月6日——5月15日)
授课教师:刘益春
学生名单:范亦星、范云菲、高金阳、焦春燕、雷雯雯、李非凡、李娜、刘瑞、马佩瑶、倪燕子、宋怡嘉、孙雪亮、王睿瑜、王奕雯、王泽宁、易佳欣、袁瑞东、张 锴、赵子萱、朱戈(20人)
知识讲解一
(2020.5.6上午,周三)
1、“陕西”的名称由来,“三秦”的名称由来;现实的陕西:根据陕西地理地貌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部分。
陕西地理地貌
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 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
公元前206年项羽领导的军队在刘邦之后也来到咸阳。项羽背约“先入关中者王”,更立刘邦为汉王,封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继而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2、西周、先秦建立、发展与都城变迁、都城特征
3、秦、西汉建立、发展与都城变迁,都城特征
3、隋、唐建立、发展与都城变迁、都城特征
4、周秦汉唐皇帝更替与周秦汉唐陵区位置。
刘益春《周秦汉唐都城迁徙图》2019.12.20
知识讲解二
(2020.5.6下午,周三)
1、咸阳原城池帝陵区:先秦咸阳城、先秦陵区,秦帝国咸阳城、秦帝国陵区,汉帝陵、汉陵邑,唐部分帝陵的交错叠压。
2、唐代皇帝们。
刘益春《唐代帝皇们》2020年2月1日
3、唐帝陵分布:河北唐代祖陵、关中唐代帝陵群、洛阳唐代帝陵、山东唐末代皇帝帝陵等。关中唐代帝陵群: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连接区唐代帝陵带:按地区地形、形制、大小等特征,并以建陵为例详细说明。
4、全唐帝陵石刻考察对象:
-3建初陵与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兴宁陵(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魏庄镇王尹村)、-2唐高祖李渊祖父唐太祖景皇帝李虎永康陵、-1李渊父亲李昞兴宁陵,这是唐代建立后,追认先祖为帝,并以陵的规格加以扩建。
1唐献陵、2唐昭陵、3唐乾陵、4唐定陵、5唐桥陵、7唐泰陵、8唐建陵、9唐元陵、10唐崇陵、11唐丰陵、12唐景陵、13唐光陵、14唐庄陵、15唐章陵、16唐端陵、17唐贞陵、18唐简陵、19唐靖陵、20唐昭宗李晔( yè)和陵(河南洛阳偃师)、21唐哀帝李柷(zhù )温陵(山东菏泽)唐代全部帝陵。
5+1唐惠陵著名的太子陵。
3-1山西文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墓为章德陵\昊陵(山西省文水县)、3-1唐顺陵、3-1唐恭陵:这是武周时期追认先祖以及太子陵。
这里包含了主体的“关中唐十八陵”,是真正的全部唐代帝陵,甚至比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20座帝陵还要多几座。
考察内容一:全唐帝陵卫星地图制作
(2020.5.7,周四)
在初步了解各唐代帝陵状况的:利用现有考古知识,以文字和数据了解皇帝生平、帝陵建造时间、规模、状况等整体情况。了解各帝陵陵园墙垣[yuán](东、南、西、北)、四门及门阙(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四角阙(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献殿、南门阙(东、西)、南司马道、乳台阙(东、西)、鹊台阙(东、西,通常乳台阙距鹊台阙距离甚远,乾陵这两组阙的间距长达约2350米),北司马道、北门阙、下宫遗址位置和范围等;以及石刻名称及数量(神道石刻、四门石刻)等。
在初步了解唐代各帝陵的基础上,利用卫星地图资源,绘制唐各帝陵具体细节布局图:在卫星图上标示出各帝陵内城、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司马道、下宫等具体位置。最重要的是在卫星图中看清楚帝陵石刻的帝陵各个位置。
下面重磅推出本次课题第一部分
绘制的各帝陵卫星图
-1
高金阳《唐兴宁陵卫星图》2020年5月
唐兴宁陵,位于咸阳城东 20 公里处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 (572) 死,葬咸阳。唐武德元年(618)追尊为世祖元皇帝,陵称兴宁陵。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底部周长 133 米,高约5 米。陵前保存有石狮 1 对,石马 2 对,石天禄1 对。
1
易嘉欣《唐献陵卫星布局图 》2020年5月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566—635年)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县城东北部约20公里处的徐木塬上。陵园遗址区东西横跨三原、富平两县,陵园封土、南神道位于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 地域内,下宫位于塬下的徐木乡唐村;陵园北门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华庄子村,献陵陵园北建筑群遗址和陪葬墓区位于富平县吕村乡新庄村。
李渊卒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献陵积土为冢,陵台高约19米,形如覆斗,陵台底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宽10米。献陵陵园四神门外各有石虎一对,神道有石望柱和犀牛各一对。陪葬墓集中分布于陵东北部,地面现存封土30座,陪葬墓区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1500米,西起富平县吕村公社新庄大队道理村,东至褚家塬双宝村,北至北吕村,南到贺家塬、王家庄一带。
2
范云菲《唐昭陵卫星图》 2020年5月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上。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3.6
范亦星《唐乾陵卫星图》2020年05月08日21点25分
唐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乾陵建成于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梁山是圆锥形石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乾陵的石刻从规模上也超出了以往的陵园石刻,超大的体量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宏大雄壮之势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帝陵石刻之一。
4
孙雪亮《唐顺陵卫星图》2020年5月
武则天之母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九月,年92岁。初赠晋国夫人,以王妃礼埋葬于咸阳洪渎塬上,称杨氏墓,墓园及石刻一如旧制。
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距登上帝位仅咫尺之遥,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母杨氏也被尊为“忠孝太后”,杨氏墓改称“顺义陵”。武则天正式称帝后,于天圣二年(691年)追尊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其陵为“顺陵”。顺陵的平面布局,按照建造的先后顺序,从里向外形成了三重布局。
第一重:封土。封土和封土前的石刻,构成了顺陵陵园最核心的区域。在顺陵营建之初,这就是顺陵陵园的全部内容。
第二重:内城。内城主要是指以陵墙形成的一个封闭性的空间,陵墙上的建筑设施还有4个角阙以及南门门址两侧的两个门阙。此外,还包括南门内侧的8对石人。
第三重:外城 。西北南三门蹲狮、北门石马、南门左右侧大型走狮、独角兽等石刻。
3+3
王奕雯《唐恭陵地图卫星图》2020年5月
唐恭陵位于河南省恭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艺术资源。
4
赵子萱《唐定陵卫星布局图》2020年5月
唐定陵是唐中宗李显的帝陵。李显一生坎坷,两次称(帝)。定陵修建时当时正是盛唐,国库富裕,唐陵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陵墓制度和形制。陵前石刻的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体现出盛唐的宏伟气势。唐定陵位于富平县北的凤凰山。凤凰山由三个东西排列山峰构成,尤如一只凤凰。
唐定陵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有四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有乳台和鹊台。
王子云在上世纪的文化考察时留下的照片及写生作品作为珍贵的历史图像让我们从中可以略得知石刻的布局,图像中得知定陵曾有一块无字碑,1967年春无字碑被砸毁后,做成72个碾子,每个以10元出售。
唐定陵原本有丰富的石刻群,可惜经过历史变迁,大多石刻没有在漫长的历史中消逝却在近代的50年间或丢失甚至损毁了。现仅存蹲狮三件,石人二件,石马一件,定陵石刻是破坏最严重的一座陵墓之一。
5
王睿瑜《唐桥陵卫星图》2020年5月
唐桥陵为唐睿宗李旦之墓,位于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 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是峰恋起伏,沟壑纵横,形成 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 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 凤凰山。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
7
王泽宁《唐泰陵卫星图 》2020年5月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泰陵依山为陵,现陵园内只有夯土高台式建筑如门阙、乳阙、角阙等还残留基址,其他如门址、下宫等建筑在地面上已经没有明显痕迹。陵园内石刻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陵园范围南(门阙)北(门阙)直线距离1237米,东(门阙)西(门阙)直线距离1291米。
8
宋怡嘉《唐建陵卫星图》2020年5月
唐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唐肃宗建陵位于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因山为陵。东与九嵕山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陵区由陵园、下宫及陪葬墓区等组成。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以四隅尚存角楼基址间距计,陵园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
9
刘瑞《唐元陵卫星图》2020年5月
唐代宗李豫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元陵依山为陵,整个陵区周长约20公里。元陵陵园石刻与建陵相同,石狮形制、大小与泰陵相同。建造时间:公元779年。陵园内城:陵园主体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472米,南北宽1437米。陵园神道之南有乳阙和鹊台遗址,其中乳阙位于神道最南端,北距南门门址约 600 米,鹊台位于乳阙之南约3293米。下宫位于陵园南门门址西南约 3532 米,东距鹊台约1086米。
10
张锴《唐崇陵卫星地图》2020年5月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742-805)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45公里处的泾阳县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李适(Kuò)驾崩于皇宫中的会宁殿,时年64岁,葬于崇陵。陵周围约20公里,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长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块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铁汁,极为坚固。陵园有四门,均有石狮一对,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在朱雀门外还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宾,现只存下一人。部分石刻破坏,但大部分仍存。
11
刘益春2020年3月9日《唐丰陵卫星图》
唐丰陵,为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村),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东北距唐睿宗之桥陵26公里。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初封宣城郡王,后进封宣王,779年立为太子。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同年八月,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次年李诵驾崩,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
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位居储君时间最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顺宗只做了186天皇帝,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个新年。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历代帝王里由皇帝进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后顺宗做了五个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没有机会享受些清福。
12
朱戈《唐宪宗景陵卫星图》2020年5月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海拔872米。正南方曾经庄严肃穆的神道正中,深沟土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刻,一条公路贯穿南北。两侧石人、石马整齐排列,隔沟相望,延续到金帜山的主峰。气势不凡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石像已被破坏,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春正月,李纯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景陵是蒲城县四座唐代帝陵墓中的一座,西距3公里为桥陵,东距19公里为泰陵,东北距穆宗光陵7公里。恰巧为两对父子跨越中唐和晚唐,其中景陵是中唐时期最后一座景陵依山建陵,座北向南,陵园布局与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内外城垣,四周均设陵门。
13
李非凡《唐光陵卫星布局图》2020年5月
唐光宗李恒的光陵位于蒲城县,与其景陵为父子陵。光陵陵墙保存比较完整,周围20公里。陵园南北二神门距离2900米,东西二神门距离2350米,陵园呈东西窄、南北长。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角阙仅存西南角阙。光陵面积巨大,山势险要,从南门到北门要绕道几座很大的山粱,尤其是北门修建在接近白水的地盘上,道路不便,故保存比较好,但南神道石刻破坏十分严重。
14
雷雯雯《唐庄陵卫星地图》2020年5月
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窑村东250米,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庄陵平地起冢,陵台底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敬宗李湛终年18岁,葬庄陵。
陵园东西490米、南北480米。陵台在陵园内东西居中,陵南较陵北宽47米,陵园神墙墙基宽3米,四角阙址除西南角阙被平掉外,其余均在。
15
倪燕子《唐章陵卫星地图》2020年5月7日
唐章陵位于富平县天乳山南麓,陵园平面近方形,东西约1350米,南北约1300米。陵园内城四面各辟一门,四隅建角阙。南门外设神道,长约500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残存城垣东南、西南和东北角阙基址。其中东南至西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40米,东北至东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30米。陵园面积约65万平方米。四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狮1只(东门),残高0.95米;拄剑石人1件,残高1.75米,胸厚0.55米;华表1通,径1.01米,棱面宽度不等,残高2.60米;蕃酋像2件,残高0.64-0.80米,肩宽0.63米,其基座每边皆0.62米,高0.14米。
16
袁瑞东《唐端陵卫星图》2020年5月15日
唐武宗李炎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端陵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庄陵在其东西不远处。端陵积土成陵,呈覆斗型。其陵台位于陵园中央,下宫离陵2公里处。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
17
马佩瑶《唐贞陵卫星图》2020年5月
唐宣宗李忱帝陵贞陵,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因服长生药中毒而死葬贞陵。贞陵陵园地跨泾阳、淳化两县。贞陵因山为陵,陵园面积近乎唐太宗昭陵。城垣沿自然山势构筑,南垣长1680米,北垣长4080米,东垣长2985米,西垣长4440米,内城面积约629万平方米。陵园城垣四门前均有对称的土阙。现存石刻有华表1对、翼马1对、鸵鸟1只、石马5对、石狮4对、石人13尊,皆破损残缺。
18
焦春燕《唐简陵卫星地图 》2020年5月
唐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又名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海拔889米。咸通十四年(875年)七月戊寅病死,乾符元年(874年)2月,葬于简陵。
简陵依山为陵,东西二神门外阙址筑于山上,其所在山峰海拔分别为814和883米;北神门外阙址所在的石马岭地势较平坦、开阔,海拔在1000米以上。南北二神门和东西二神门的直线距离均为2100米左右。
19
李娜《唐靖陵卫星地图》2020年5月
唐靖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乾县铁佛乡南陵村境内,为唐僖宗李儇陵墓。靖陵封土为覆斗形,高7米,方圆20公里。陵园原残存石刻华表1对、翼马1对、石狮1对。鉴于该陵多次被盗,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是我国惟一发掘的一座唐代帝陵。
20
赵子萱《唐昭宗李晔( yè)和陵(河南偃师)卫星图》2020年5月
唐昭宗李晔的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南地域内,东距唐恭陵1.5公里,与之相比,墓冢规模形制较小,故当地群众称之谓“小冢”。1974年,村民为了扩大耕田,已将陵台夷为平地,陵前神道石刻多散失。
21
唐哀帝李柷(zhù )温陵(山东菏泽)
唐哀帝李柷(chù)的温陵,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或言菏泽市牡丹区朱集乡洙水河畔。待考
考察内容二:各帝陵石刻摹写
(2020.5.9——5.14)
1、毛笔绘制唐帝陵陵园、石刻示意图
在通过卫星全方位观看帝陵各细节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归纳陵园格局、陵山风貌,发挥毛笔的绘画性所长,用毛笔绘制各帝陵石刻残存示意图。实现使用主义的卫星地图向艺术性表达的转换。
示意图中用空心小方点代表确失的石刻,实心小方点代表现存的石刻。虚线代表城垣、神道、下宫等。在此图上标注东南西北城垣长度、神道长度、宽度等一系列帝陵信息。
2、毛笔石刻摹写
我们把帝陵石刻示意图反像打印并转印于宣纸左页,在右页绘制各帝陵石刻。并且每绘制一个石刻,在左页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进行红色圈点。形成摹写石刻与现实位置的对应。
毛笔绘制帝陵石刻:用水彩、水墨等绘制平面性造型再加线条,或者用毛笔纯粹线条,在摹写中体会唐代石刻造型的魅力。把厚重、夸张的唐代三维大型石刻,通过线条,细节等描绘,转换成二维绘画。同时在画面中以文字的形式,加注石刻名称、位置、尺寸等信息。形成图文并置的画面格局。
我们对每一个石刻进行毛笔绘制,也可以多角度绘制统一石刻,也可以补充更多局部、细节。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作为以单一帝陵为主题的研究的补充,比如:翼马研究与绘制、唐代陶俑研究与绘制等等。
下面重磅推出本次课题第二部分
各帝陵石刻摹写
-1唐兴宁陵
高金阳-唐兴宁陵石刻摹写作品
点击高金阳 更多作品链接
两个周的课程第一个周,刘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周秦汉唐的历史演变,都城的变迁。老师讲了很多不过我没记住多少可惜了。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在卫星地图的基础上找出帝陵的具体布局,搜集帝陵石刻。第二周我们开始了对帝陵石刻的临摹,通过用水墨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了解了汉唐的帝陵文化的发展,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兴宁陵的个案考察更深入的了解了唐初的帝陵风格。——高金阳
1唐献陵
易佳欣-唐献宁陵石刻摹写作品
易佳欣 更多作品链接
这次课不光从唐代石刻的身上获取造型与形式的营养,有如何把研究带入美学当中,并且运用美学的语言进行转换并且不失研究原有的严谨性。 除此之外最大的感受是从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如何更深入的去研究一个文化、一个事物的方式,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保持的严谨性,这些方法与经验非常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自行研究和学习当中。课程虽短,但是收获颇丰,感谢刘老师的引导与传授。——易嘉欣2020年5月14日
2唐昭陵
范云菲-唐昭陵石刻摹写作品
范云菲 更多作品链接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系此次组织了线上文化考察,虽然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帝陵的广袤与震撼,但是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每个人还是通过丰富的资料了解到了各自负责研究的帝陵。在最初制作卫星图时我便被那唐昭陵的规模所震撼,到后面深入的研究后,又了解到这巨大的规模并不是随意建设的,从格局到整体布局再到风水都是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和考量的。当然,如此规模也蕴含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古人的伟大智慧。
在这次课程之前我还没有如此仔细的了解过帝陵,这次课程结束后让我知道了原来在千年之前古人的智慧如此的丰富,尤其是昭陵六骏和昭陵一对走狮都是至今为止非常著名的石刻艺术作品。在这次的学习之后我也对古代帝陵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范云菲
3+2唐顺陵
孙雪亮-唐顺陵石刻摹写作品作品图片
孙雪亮 更多作品链接
这次的文化考察课程的学习,我感到非常有收获,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与每一次学习的讨论,悉心聆听了老师的教导,对唐代帝陵的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帝陵的布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尽管一周多的时间不足以对唐代帝陵全面的认识,但足以对帝陵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孙雪亮2020年5月11日
3+3唐恭陵
王奕雯-唐恭陵 石刻摹写作品
王奕雯 更多作品链接
因为疫情,这次的文化考察没能到帝陵亲身感受陪葬石刻庄严恢宏的魅力。但课程采用卫星图寻找坐标的新方式,让我们在寻找皇帝陵的同时,也从另一个切入口知晓了我国的地形多变,江河壮阔。唐恭陵建立于盛唐时期,虽经千年风霜洗礼,却依旧能在它的石刻上窥视到盛唐的雍容气度。这次课程老师让我们尝试用毛笔绘制,以传统的方法摒弃体积,这是很新鲜的体验,也让我有所收获。
在日常创作学习时我也喜欢放纪录片当背景音乐,这次老师推荐的唐十八陵纪录片也非常有意思,看了收获颇丰。中国古代的风水与艺术被众多现代文学作品运用,正印证了民族传统作品拥有极大的力量。——王亦雯
3、6唐乾陵
范亦星-唐乾陵石刻摹写作品
范亦星 更多作品链接
这次的课程是研究唐朝各个帝陵,面貌以及历史。我们用水墨的方式表达对各个陵内石刻的概括和感受,这次课程采用的是线上教学,老师给我们讲解很多关于陵的历史和地形地貌,教我们学会看卫星图和找各个石刻和门,很有意思很有内涵。这次课程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力量,陵建造的气势磅礴,壮观不已。我们用了很少接触的水墨画法来画,感受这中国画法的神奇和有趣。——范亦星2020年5月16日
4唐定陵
赵子萱-唐定陵石刻摹写作品
赵子萱作品链接
通过卫星图定位平面图的方式让我对帝陵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去昭陵的实地考察更让我体会到了这种方式的优点。先进行研究再实地考察可以让游览有目标,不会遗漏。
在前期的图像资料搜集中我通过老照片中人物与石刻大小的对比感受到了唐朝石刻雄伟的气势。但在实地考察中,我在昭陵博物馆亲自站在馆藏的石碑前还是被震撼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庄重感感释放着威严。石碑上的文字已经被风化的看不清了。更让我感叹在时间里我们的渺小。
唐代的帝陵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从珍贵的唐代石刻中窥看到了一段历史缩影。这次的课程将我带入了对于历史文化,古代艺术研究的全新领域。用传统的方法摹写千年前的石刻让我感到线条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绘画语言。这段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对帝陵文化还有待更多的考察。——赵子萱 2020年5月
5唐桥陵
王睿瑜-唐桥陵石刻摹写作品
王睿瑜 更多作品链接
由于疫情原因,本是唐陵实地考察的课程改成了网络上学习,本以为课程会比较枯燥,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对唐桥陵研究的深入后,对唐代历史和艺术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后,越发喜欢上这绝妙的石刻艺术。
这次文化考察让我收获非常大,在此之前我几乎从未接触过这些伟大的石刻,起初只是感受到这些石刻的气势磅礴,可随着摹写的深入,我越发的发现这些石刻的伟大,完美的造型,庞大的体积,以及优美的线条无一不震撼人心。每一张石刻的摹写都让我感叹不已,对唐代艺术的敬仰。——王睿瑜2020年5月
7唐泰陵
王泽宁-唐泰陵石刻摹写作品
王泽宁 更多作品链接
为期两周的文化考察课程让我受益非浅,通过老师第一天的大致讲解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选择一个唐帝陵进行研究后,我们通过放大卫星地图,确定一个大致位置,然后通过参照对比考古平面图来确定卫星地图里角阙、城垣、四门、神道、土阙等的确定位置。刚开始要从卫星地图中去寻找陵墓具体位置比较困难,但是最后我们会发现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对研究的陵墓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在网上寻找大量的关于唐泰陵各个位置各个角度的石刻照片,将老师的残存石刻图改成具有唐泰陵的特点的示意图,总结现残存石刻数量方位,对唐泰陵有进一步了解。接下来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毛笔用传统的绘画方式将石刻摹写出来。
从卫星图到示意图再到绘画,我们在一步步对唐泰陵深入了解,虽然石刻保存的并不是很完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沧桑下的庄严和浪漫,石刻所具有的属性和想象是当时的人们的美好期望。由于陵墓石刻的创作和那个时代的现状息息相关,从唐泰陵的石刻中可以感受到盛唐风貌,又有衰败的中唐的影子。翼马体态矫健有很强的气势,又在磅礴中渐趋于平和。
感谢老师的指导,在研究唐泰陵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王泽宁2020年5月14日
8唐建陵
宋怡嘉-唐建陵石刻摹写作品
宋怡嘉 更多作品链接
在这次文化考察的课堂上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采用网络授课的形式来完成这次的文化考察的目标。
在信息时代,这次的课堂依旧取得了很好的体验及学习到很多关于唐朝帝陵的很多知识以及这些帝陵背后的故事,此外,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绘制完成了一些作品。、这次课堂上,我深入的了解了唐建陵——李亨(唐肃宗)的帝陵,通过网络上寻找的图片,古代石刻即使是被时间的冲刷下,依旧掩盖不住古代人们精湛的技艺。比如,在神道南端的翼马,即便已经锈迹斑斑依旧昂首的屹立在山间,神态威武,栩栩如生。除了被古人的技艺所感到惊叹外,对唐肃宗一生忐忑的命运也感到惋惜,其一生命运曲折,前半生小人所害以至于后半生对身边人的不信任,一切都有着因果,最后,建陵如同李亨的一生一般,崎岖坎坷。在这次的课堂上,了解了古代帝陵的相关内容,相信对我以后的道路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宋怡嘉 2020年5月
9唐元陵
刘瑞-唐建陵石刻摹写作品
刘瑞 更多作品链接
这次为期两个星期的文化考察,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在家中进行。老师通过视频会议指导我们对唐代帝陵进行研究。先是从周秦汉唐在三秦大地的演绎说起,在具体到每位同学所选择的唐代帝陵,这期间卫星地图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卫星地图使我们以俯瞰的方式,完整的观测了唐代帝陵,并通过对各个时期帝陵建制的比较,较为直观的感受了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石刻艺术。—— 刘瑞2020年5月15日
10唐崇陵
张锴-唐崇陵石刻摹写作品
张锴 更多作品链接
此次文化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唐代十八帝陵的陵墓布局与石刻风格,同时也对周秦汉等前朝作以简单的了解。
这次考察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感触,我发现唐代石刻造型都非常浑厚圆钝,很符合唐朝以丰腴为美的审美观念。同时这些血肉丰盈的石刻也仿佛我拉开了一幅唐代盛衰交迭的绝美画卷。石刻在以一种沉稳静默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很强烈的厚重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要了解与现代生活完全不同的关于唐代盛衰的景象。
我研究的是崇陵,唐德宗李适的陵墓,他或许并不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开贞观之治,也不似唐玄宗有与杨贵妃那样一段后世盛传的爱情故事 ,也没有武则天那样一代女皇的独一份的气魄,但他也有自己的历史功绩,比如名义上平定安史之乱,后也在律法与藩邦交流上多有建树,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时人后人评价也多为褒奖,但欧阳修,吴奎等人也指出了其易猜忌臣子的缺点。同时这也是一位好诗文书法的颇具文采的皇帝。
对于这位皇帝与其陵寝石刻的研究也更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事不能尽善尽美与不易,但是我们在这样时代洪流的挣扎下更应该对于文化底蕴有一定积累,在接受新鲜血液与自媒体时代洗涤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修养。——张锴
12唐景陵
朱戈-唐景陵石刻摹写作品
朱戈 更多作品链接
结束了为期两周的文化考察,收获了许多周秦汉唐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文化考察的第一天,刘益春老师带我们在卫星地图上找出了唐代十八帝陵分别的地理位置,标记以及唐帝陵的相关知识,然后每个同学都选择了自己想要考察的帝陵,我选择了唐宪宗景陵进行研究。
当我打开卫星地图找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位置,放大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整个陵墓的分布,朱雀门前的神道石刻就分布在公路东西两侧,石刻的位置也可以被清楚地看到,看到星星点点的石刻,我便起了兴致,当即便去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了石刻的照片,在卫星地图上的小原点,在照片中与游览的人对比看来是多么的雄壮,狮石健壮的前肢重重的压着石台,整个石刻上面遍布了风雨过后的痕迹,时间把他们打磨,不但没有削弱他们的力量,反而会将它们衬托地更加的气势磅礴。
当晚我便观看完了刘老师为我们推荐的全国首部介绍大唐帝陵的大型编年体动画纪录片《观中唐十八陵》,了解到了帝陵生前的主人唐宪宗的相关事迹,与石像的具体分布位置、各个石像的简介。
第二天刘老师便让我们绘制了景陵的卫星图,了解的整个陵墓的分布后,在卫星地图上标记好相关位置,随即在老师的帮助下绘制的平面分布图,石刻的分布便在脑海中深深的扎下了位置。
再了解完景陵的大致布局,便开始了石像的摹写,从石柱到翼马到鸵鸟,再从仗马到石人再到石狮。从刚开始拿毛笔的下不了笔,到后面的摸索出顺畅的线条着实不易。每个石像都有自己的特点,且残破程度不一,有的甚至碎成几节,躺在田地间,与周围的农田融为一体,与往日庄严肃穆的帝陵形成巨大的反差,无一不呈现出岁月的痕迹。
此次与刘老师的线上文化考察让我也真正体会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在卫星地图上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唐景陵的具体位置,也可以很清晰看到石刻的分布,搜集各个角度的石刻照片,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石刻在经历风雨后呈现出来的历史质感。
——朱 戈 2020年5月
13唐光陵
李非凡-唐光陵石刻摹写作品
李非凡 更多作品链接
因为疫情,这次文化考察没能到帝陵亲身感受其陪葬石刻的庄严恢弘的气魄,但老师让我们采用卫星找坐标的方式,让我们在寻找帝陵的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我国地形的变化,江山的壮阔。唐光陵虽然破坏的比较严重但是依旧挡不住他的宏大。之后老师让我们尝试用毛笔绘图,以传统的方式表现。
这次创作也让我觉得中国的传统美术的博大精深和巧妙虽然没有体积但是已经优美。这也印证了民族的伟大。李非凡2020年5月15日
14唐庄陵
雷雯雯-唐庄陵石刻摹写作品
雷雯雯 更多作品链接
本次文化考察写生之中,让我收获非常大,虽然我是陕西咸阳人,但我却很少去了解我们陕西的历史,本次课程开办得十分的好,让我跟随老师的步伐,深刻了学习了周秦汉唐,学习了唐十八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深入学习唐庄陵,在学习唐庄陵的同时。我又认识了李湛皇帝,扩展了我的知识领域。在不断的查找卫星地图的过程中,发现庄陵距离我的家乡非常近。十分惭愧,并没有在之前认识到我身边这埋藏百年的文化底蕴。
在这次课程开始,当时的我认为只是临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有趣的寻找地图的过程中,慢慢的来了兴趣。觉得这一堂课着实有意义。开始越来越着迷于历史的沉淀。留下来的来自几百年的石雕。石像。感叹古人的智慧,精巧的收益。石狮子的神态,文武官的衣服。到现在看来,即使风化得很严重,但是也能依稀看出遮挡的衣服褶皱。在第一阶段,深刻认识了唐庄陵的历史,建立一个总体意识。
第二阶段创作阶段,从第一次拿毛笔画画的生疏,到后来的顺滑,慢慢的找到了形体的概括,运用的并不是国外的黑白灰体块的技术。而是我们国家的白描加基本的明亮。深刻体会到本次对于唐代帝陵专题考察课程的意义和深入感受唐代石刻的艺术魅力。
雷雯雯2020年5月15日
15唐章陵
倪燕子章陵石刻摹写作品
倪燕子更多作品链接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卫星图寻找坐标的独特方式展开了这堂文化考察,从一开始觉得盲目,到后来竟然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地形的多变,岁月的洗礼都给这次线上帝陵文化考察增添了色彩。
刘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周秦汉唐史的整体知识体系,连我妈妈都跟着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我在章陵石刻调研中发现,章陵能够用于参考的文献、照片少之又少,大部分石刻被破坏,以及当时人们保护文物意识薄弱,唐章陵现存石刻不足十件,着实可惜。同时在观看关于唐十八陵的记录片之后,我觉得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纪录片原来也可以这么吸引我。
为期两周的线上文化考察到此结束,感谢刘益春老师以及版画系第四工作室的同学在此次学习中给予我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各图源博主。唐代各帝陵的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期待有一天我可以有幸一睹这些大唐帝陵的风采。
——倪燕子2020年5月15日
16唐端陵
袁瑞东-唐端陵石刻摹写作品
袁瑞东 更多作品链接
这次为期两周的文化考察,虽然时间很短又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在家上课,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对这些陵墓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收获很大。
课程初期,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周秦汉唐的历史概况以及唐代帝陵的总体认识,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文献。然后对每个唐代帝陵进行逐个的讲解。最后每个学生各自选择一个陵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让我们在研究摹写的过程中对古代陵墓的了解更加深刻。
虽然不能实地考察这些唐朝陵墓,但是在家中从网上了解的过程却要更加仔细,不受外在环境的打扰,这让我们对石刻的摹写更加深入。这些大气磅礴的石刻历经千年的风雨日晒、人为破坏,残存下来的不仅仅是有考古价值的文物,是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袁瑞东2020年5月15日
17唐贞陵
马佩瑶-唐贞陵石刻写生作品
马佩瑶 更多作品链接
非常荣幸在此次课程中跟随刘益春老师见证了周秦汉唐大历史观的演绎。从卫星地图整体分析到局部,从历史文化到艺术底蕴,我深刻的见识到了古代历史背景下,艺术的魅力和沧桑,背后所蕴含的那些凄美甚至荒诞的帝王故事就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在本次课程中,我有幸研究了唐宣宗李忱的贞陵陵园遗址以及背景故事。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贞陵石刻的艺术魅力,多角度学习到了唐代陵墓的构造布局及选址,最为令我痴迷的是贞陵石刻的艺术魅力,虽然非常遗憾的是贞陵的石刻保存都并非完整,但被侵蚀后的石刻却更加的散发出沧桑的魅力,即使残缺却仍不减当年那威武的风采。在这块广大的长安之下仍埋藏着那颗永不消散的帝王心!——马佩瑶 2020年5月
18唐简陵
焦春燕-唐简陵石刻摹写作品
焦春燕 更多作品链接
在这个假期中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文化考察课,即使宅在家里我们依旧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同时受益匪浅。在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卫星地图让我们了解大致的陵墓地点,还教授了我们很多相关知识,使我们这节课内容更加丰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陵墓,通过线上查找资料以及看视频的方式去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分布。最后我们以自己查到的资料为主手绘了陵墓的平面图以及利用毛笔或者其他不同的方式去摹画石刻去表达其历史的痕迹。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焦春燕2020.5.15
19唐靖陵
李娜-唐靖陵石刻摹写作品
李娜 更多作品链接
为期两周的唐陵研究简短而紧凑,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犹豫的时间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两周,我看了关于唐十八陵的纪录片(但这个记录片中目前并无唐靖陵的栏目可能是在第三季吧),调研了我所研究的唐靖陵——一位亡国君主的陵墓。唐靖陵墓室的石棺床是用唐乾陵陪葬墓、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和左仆射杨再思的墓碑改做成的。唏嘘!一个亡国君,皇陵小的好似陪葬墓,但也因此壁画大多得以完好保存,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件幸事。石刻仅剩十四件,无一不是残破的,在摹写过程中,找图片也画了很多时间。这次的研究也使我我产生了对唐陵继续探索,宣纸作画的兴趣。——李娜2020.5.15
三、唐代帝陵石刻体会
1
苍茫大地与唐代石刻之美
唐代帝陵雕塑是在辽阔大地上的艺术,在利用大地的原有的地形、地貌基础上的大型石刻布置。四季生长的农作物与永恒的石刻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质朴的土地与精彩的石刻形成一种反差。石刻是坚硬的、雕琢的、精心布置的、赋予永恒生命的、岁月的洗礼的,与大地松软的、自然的、随意生长的、赋予短暂生命的、四季轮回的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把大型石刻至于土地之中,形成了石材材质的独特性、使其质感越发强烈,赋予了石头艺术中的材料美。
唐代帝陵石刻,如今它们置于各种环境之中:平原之上、荒野之中、土丘之上、沟壑之间、农舍之角,土墙之下、坟冢之侧、山路之边,大树之下、树林之间,土地上的植物疯狂生长,或是自然随意生长的,或是按照地形规划为田埂整齐耕种。或荆棘、或麦子、或玉米、或油菜、或果树、或土豆、或红薯。以永恒的变化对应永恒不变的石刻,用多变的色彩对应苍白的石刻。
唐代帝陵石刻,经过一千多年的矗立,一千多年与自然的对抗:水土流失、扬土、地震、烈日、狂风、严寒、冰冻、根系。现在它们或挺立、或倾斜、或倒塌,或原地、或移位,或滚入谷底,或全部、或一半入土、或全部掩埋,或完整、或残破、或肢解,或清晰、或模糊、或磨平。种种状态。这是时间、岁月对石刻的洗礼,这是大自然对石刻的一千多年的加工,赋予了石刻庄重、稳健、梦幻的力量。
2
探索用中国的毛笔线条摹写中国石刻造型
近代以来,我们的艺术教育方式,长期用西方素描的方式画西方古代雕塑,更甚者,说为了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用西方素描方式进行中国古代造像的训练。碑刻、木刻《昭陵六骏赞辨》给我们了很大启发,在我探索中国的方式画中国的雕塑的道路上,给了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我和学生们拿起毛笔,用线勾勒,穿梭在各帝陵之间,用中国的方式进行唐代帝陵石刻造像的摹写。体会石虎饱满的身材、狮子张扬的姿态、翼马想象力的造型,石人柔软的衣服皱褶等等。
3
通过对不同时期帝陵的摹写,我们看见了充满鲜活生命力的、变化着的唐代
我们从每一个时期看见了唐代雕塑的力量:我们看见了唐代初期的饱满,唐代最强盛时期的体魄,看见了中唐时期对艺术坚守,也看见了晚唐时期的多变,唐代,不仅仅是盛唐时代唐代,而是跨越接近300年的整个唐代。尤其是中唐及晚唐的雕塑,我们不能一概以体量变小、制作粗糙等反面词以评价的定位,我们仍然能够从靖陵石刻身上反映出唐代的浑厚、博大、石刻的生命力。
总之:唐代石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顶峰之作,是我们艺术之路的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