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金石——上海美术学院国际版画高峰论坛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2019年1月9日,“木刻金石——上海美术学院国际版画高峰论坛”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到场的各位嘉宾围绕“版画史源流与回顾”,“版画语言与技艺”,“当下版画艺术语言”,“版画与未来远景”四个主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郭亮

上海美术学院的郭亮教授主持了此次论坛,他在开场中表示版画是一个独特的画种,自中世纪以来的伟大艺术家都与版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在近代更是成为了宣传思想的有力工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今天回顾版画语言的发展历史便显得十分重要,中文的版画史也亟待各位艺术界同仁来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环节中希望各位能回顾中国和世界的版画历史,从中得到普遍的历史经验。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张远帆

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张远帆教授首先发言,他表示院校教育在中国版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与日俱增,希望诸如上海美院的美术类院校能继续在版画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取,这也是他参与此次展览的初衷。他特别强调了版画的敏感性,版画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并反映出来。版画的学习者和教育者都不应该被前人的经验所限,而应该积极突破,不断拓宽版画的边界。

日本武藏野艺术大学教授 Ryuta Endo

日本著名艺术家园山晴

日本武藏野艺术大学教授Ryuta Endo首先介绍了他任教的学校举办的展览“在石头的周围”,他指出近几十年来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版画的定义变得充满争议。当下的年轻一代更多地习惯用手机而不是纸笔,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在原始的石版画领域找到了乐趣,也许用全新的技术在古老的岩石上进行艺术创作是版画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他期待中国的版画能引领世界版画发展的一股新潮流。日本著名艺术家园山晴巳针对数码版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版画应该包含材质和人的行为,虽然数码版画可以进行复制,但是其最终将会和摄影艺术一样独立出来,而不能和版画混为一谈。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邓耀明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邓耀明教授首先提到了人类在数码时代的一个新身份——“用户”,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同样在版画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科技发展。版画是一个东西方共同建立,人文和科技紧密结合的画种,数码技术必将因为版画的特性而进入到版画创作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用怀旧的心态来制作复古的版画作品,但是我们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研究最新的科技,在作品中体现其时代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 文中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文中言教授对相关观点表示赞同,版画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利用了当时的最新技术,版画未来的名字或许会有所改变。他讲述了版画作为公众美育教育的可能性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该方面进行的探索,他们试图将版画跳出其小专业,放到大社会中以造成强大的影响力,为版画的教学意义提供了一条思路。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Lynne Allen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姜陆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Lynne Allen教授简单介绍了美国的版画发展史,她认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能在美国不断去探索一件事情的可能性,吸收最新的科学技术。版画在目前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十分流行,发展情况非常喜人,其丰富性和选择性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姜陆也强调了版画的开放思维,他认为我们要有开发的态度,同时保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不必对新技术的冲击感到彷徨焦虑,而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也许版画的名字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是其深层次的艺术语言终将被长久流传下去。

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张放

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处长 范敏

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张放教授的讲话主题为“问题和应对”,他认为教师同时有艺术家和教师两个身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被教学大纲所限制,而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他提倡应该把自己的经验代入并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自我觉醒,从而跳出所谓的困境。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处长范敏教授则认为虽然当下国内版画发展形势良好,但是面临缺乏重量级作品的问题。此外,他也认为版画应该积极表达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任意选择技术,而不应该强行加上条条框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引导大学生积极借鉴其他技术,多元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实验性地进行创作。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隋丞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隋丞的演讲题目为“问题与方法”,他表示版画的语言和观念都十分多元化,自身形成了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矛盾。面临着重新定义形态的问题。他还就版画的当代性和传播方式,公共性和商业化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文化战略,艺术家则应该以理性的方式来选择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系主任 周国斌

下午的论坛承接上午的主题继续进行,由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系主任周国斌教授主持。艺术家园山晴巳再次进行了发言,他表示在拉长时间的维度后,他发现版画创作者能利用的材料和工具越来越少,这些工具会以更加先进便捷的方式出现,所以过去的一些事物很难再次焕发生机,摄影技术的发展便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他倡导版画艺术家要坚持自我,不向便捷性让步,我们要在列举濒临灭绝的技术的前提下,主动去保存古老的生产技巧或是制作版画的技巧。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钟有辉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所教授 林雪卿

台湾师范大学的钟有辉教授介绍了自己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的历程,他表示能成为一名版画家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幸运,版画因其可复制性也容易在世界各地流行,想必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所教授林雪卿代表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发言,她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她认为要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版画的新制作方法,加入全新的表现元素,并强调其中手作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美术学院的教授英格力特

此次论坛还吸引了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生参与。论文和作品是艺术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上海美术学院的英格力特教授就作品创作和论文撰写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并得到了到场其他嘉宾的参与,作为教学中绕不开的一个实际问题,各位教师和学生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捷克马托尼石版画工作室主理人Petr Korbelar

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常务副主任 桑茂林

捷克马托尼石版画工作室主理人Petr Korbelar展望了版画的未来愿景,用视频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工作室的一些成果,他希望能在图像艺术、或是当代艺术等领域和其他艺术家合作,寻找新的可能性。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常务副主任桑茂林教授对之前嘉宾关于版画定义的观点进行了概括,他认为今天版画的内涵和意义已经超出了版画这个名词的本来面貌。版画艺术在中国既古老又年轻,古代的版画艺术缺少了复述性,在明代发明引入的铜版、石版等手段,让版画有了广泛传播的便捷性,后又经过复印技术,新兴木刻运动等事件,版画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当代创作。

周国斌教授最后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提到了器物文明在上海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海作为现代印刷与传媒的大本营,从印刷术中间独立出来的创作版画应运而生,传统木版画、勾、印分离的复制概念被绘刻一体的现代创作观念所取代。上海人的思想观念在飞速的发展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也推动了上海文化异质多元的发展,同时也引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在新时代下面对新的现实与梦幻、物质与欲望?他希望每一位版画人都能思考有关版画未来的问题,让版画的发展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