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了在座的版画人一次机会,来自全球各地的版画精英们今天所做的决定,将会影响世界,影响版画创作,版画展览,版画教育,版画市场和版画的历史。因为,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就如同版画大国里的各个民族,如同国际版画世界的联合国。我们是选择守护传统的木刻,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定义而拒绝独幅版画和数码版画呢?还是维持现在混乱不清和争议不休的现状。要不要给我们自己减负,给我们的表达媒介更多的选择,给创作和思维更大的空间,给欣赏和收藏更多的品种?减除因习惯,偏见和利益而产生的捆绑。我主张拥抱未来,这个未来包含了对传统技艺和审美的继承与守护,包含了向后的实验和向前的探索。
——王华祥
写于2018年9月27日
2018年9月25日,国际学院版画联盟展览为期两天的研讨会闭幕。此次研讨会由主题演讲与议题讨论两部分组成。迈克尔·坎普森(Michael kempson)、艾丽西亚·坎迪亚尼(Alicia Candiai Argentina)、彼得·博斯蒂尔(Peter Bosteels)、迪米迟耶·佩西(Dimitrije Pecic)、约瑟夫·舍尔(Joseph Scheer)等16位嘉宾分别进行主题演讲,讲述了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比利时、美国、塞尔维亚等不同国家的版画发展现状,涵盖版画创作、版画展览、版画工作坊以及版画教学等多个方面。研讨会由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殷双喜主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版画的界定标准是以1960年在国际造型美术学会会议上对“怎样才能称为版画原作作品”的议案所作的三项规定为标准,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科技的出现,版画家创作实践的边缘不断延伸,对于版画界定的标准也提出了许多亟待回应的问题。正如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所说:“我们需要权威的国际平台来取得共识,这些问题是要混沌地存在于过去,还是往前推进?”在“刻”与“印”,“间接性”与“复数性”等传统版画定义的既定特征之外,当代语境下版画的界定是否拥有更大的空间?
由此,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对此次研讨会议题与表决原则提出倡议,经过协商,会议议题围绕“数码版画是否可以纳入常规展览的行列、独幅版画的界定、基于原作再创作是否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摄影版画作品是否纳入版画展览”四个议题进行自由讨论,公开讨论的结果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生成,票数超过半数则通过。这是关于版画定义的一次世界性定义标准的商榷。
彼得·博斯蒂尔(Peter Bosteels)、保罗·劳迪萨(Paolo Laudisa)、奥德·德·凯洛斯(Aude De Kerros)、约瑟夫·舍尔(Joseph Sheer)、斯蒂芬·劳勒(Stephen Lawlor)、杨宏伟、多米尼克·索伯恩(Dominic Thorburn)、马克·博维(Mark Bovey)、德芙拉什·达口季(Devraj Dakoji)、王春犁、大卫·阿特柯伊(David Arteagoitia Garcfa)、迈克尔·坎普森(Michael kempson)、郭鉴文、周吉荣、艾丽西亚·坎迪亚尼(Alicia Candiai Argentina)、帕特里夏·维拉洛博斯(Patricia Villalobos)、那依达·科利亚索(Nayda Collazo)、王华祥等二十余位嘉宾先后围绕议题阐述各自观点,从自身的创作体验或各自文化身份所承载的历史经验中,提取论点进行阐述。
针对“数码版画”与“独幅版画”的问题,保罗·劳迪萨(Paolo Laudisa)提出16世纪便已出现独幅版画,而90年代罗马美术学院便在教学中开设了数码版画的课程;法国的奥德·德·凯洛斯(Aude De Kerros)认为“技术始终是艺术的工具”;约瑟夫·舍尔(Joseph Scheer)从事数码版画的创作与教学30年之久,他提出最新的技术一直是版画创作基因的一部分,而关于数码版画的争议也已存在于他教学的三十年之中;斯蒂芬·劳勒(Stephen Lawlor)认为“如果不拥抱技术,就会被淘汰”,他指出收藏家之所以对数码版画的收藏心存疑虑是由于创作者没有直接与素材接触;王春犁认为“版画是一种思考方式”,应将版画的问题置于历史之中去思考。
多米尼克·索伯恩(Dominic Thorburn)认为,版画的定义就在于它是不断变化的,最早提出版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就已受到质疑,我们应该是做版画的一个革新者,而不是做一个守门人;大卫·阿特柯伊(David Arteagoitia Garcfa)认为不应该聚焦于所使用的技术,更多的应该是创作的理念和概念。在版画创作过程当中可能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概念,“就像摄影的创作,它也是使用数字媒介的,我认为它也可以被认为是版画的一种。我们有责任打破很多的桎梏,不要给自身版画创作设置限制,设置限制的同时也在阻碍很多创作灵感的展现。澳大利亚的迈克尔·坎普森(Michael Kempson)则认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或许使得以上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因此需要一个共同的语境,他提到他所走访的艺术院校都以积极的态度接纳新的技术、新的材料。艾丽西亚·坎迪亚尼(Alicia Candiai Argentina)认为版画相当于足球场上的“全能选手”,版画一直都是在某一种技艺、技巧发明之后就会采纳它,这是历史所印证的,所以我们现在也不能忽略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不可能把版画与技术分离开来。从版画的定义角度,她提出版画的制作共有三个流程,前两个流程现在可以用数字打印机这个媒介取代,第三是选择的媒介,有很多的可能性,只要遵照这三步流程就是版画,与中文中的画、刻、印三个字意义相同”。
马克·博维(Mark Bovey)提出19世纪中期摄影产生的时候,作为一种新媒介也与版画产生过关联,而现在摄影又与版画产生了新的关系,我们可以尝试探讨定义与区别,但作品本身的力量才是根本的;杨宏伟从中西方语言角度进一步解释了这一问题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并提到希望通过讨论结果将摄影、数码版画带入教学之中,将二者包容进来。
王华祥将议题引入最后一项,他说道:“利用丝网、数码、摄影喷绘的技术大量复制原作并卖得高价,在国内是极具争议的一种现象,引发关于复制版画是不是原创版画的讨论。”他提出自身观点,认为这样的画与历史上的复制版画并无差异,主张它仍然是版画,只是要界定它属于商业的版画。帕特里夏·维拉洛博斯(Patricia Villalobos)、那依达·科利亚索(Nayda Collazo)等一致认为,界定基于原作再创作的版画作品是否是原创版画取决于其创作的目的,出于商业目的复制版画不是原创版画。”
经过三小时的公开讨论,最终举手表决全票通过此次讨论议题,联盟成员就以下四点达成共识:一、数码版画可被常规展览纳入;二、独幅版画是版画;三、基于原作进行再创作也被界定为原创版画;四、摄影版画作品可被纳入版画展览,并对此结果进行签名,这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讨论版画定义标准后的第二次世界性大会,如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所说:“我们今天讨论的决议是一个里程碑。从过去的复制版画,到后来由版画工匠所刻制生产的版画,变成艺术家创作的手段,始终存在着那么多的争论和歧异,的确,这是一个老的、对版画家而言早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从来没有消失过。从今天开始,版画各种版种可以参加重要的版画展览,仿佛是各种民族、各种肤色可以堂堂正正的进入美术馆、画廊,可以平等的参与评奖,也可以进入流通、被销售、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