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美版画系PRINTMAKING OF LAFA
寄语绘画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
时间能让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时间也能使他人分享感悟和愉悦,时间不应该是一种无意义的等待和流逝,时间是宇宙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时光。本届绘画艺术学院毕业生在2022年的盛夏之际,迎来了他们毕业作品的线上展览。这届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与时间相伴,与疫情相遇,也与收获相随。疫情的无情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艺术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疫情的施虐更让我们的学生经历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思想的沉淀,但疫情也锤炼了我们共同的意志,更精准的确立我们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用我们所拥有的艺术精神战胜疫情的伤感;让对疫情的博弈通过时间的洗礼转化成一种可贵的艺术感知,因而在你们的作品中张扬的是青春的朝气;显现的是时代新人的敏锐判断;反映的是栋梁之材的责任与担当。你们把熟悉的现实生活通过作品的艺术创造变得焕然一新;你们让个人丰盈、复杂的内心转变的无比的强大和高尚;你们用当代的视觉语言使自己的艺术之念、理想之所更加自信和宽容。这就是艺术发生的时刻,这也是时代创造艺术高度的时间历程。你们的老师以厚德之行、大美之义与你们同道。“同去相得,同道相成”,你们潜心艺海,启智润心。师生们共同抱朴求真、砥砺前行,以时代初心、用艺术本身这种无声的语言合力吟唱大爱、大美之歌。心中有度,眼中有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你们毕业之际,绘画艺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祝愿你们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祝福你们的青春永远闪光,照亮自己、走向远方!艺术的精神永远都是跨越时间的,精神的传递从来都是穿透时空的,广古寂寥,以待将来!让我们一起致敬青春,毕业骊歌!
绘画艺术学院院长 徐宝中
2022年6月15日
前 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2年毕业季如期而至,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展意义非同寻常,它是同学们展现研究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不过今年的情况不同于往年,因受到疫情影响教学工作全部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毕业展也采用线上展览的形式进行,线上展览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展示平台,会受到更广泛的审视与关注,因此我们更加重视作品的呈现风貌。
今年版画系毕业研究生8名,本科生23名,疫情之下的这一届毕业生,因不能回到工作室,毕业创作无法完全通过版画语言表现,作品内涵能否全面展现出来?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否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尝试和适应这种新的实践方式。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外界环境的接纳能力和认知能力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虽然创作不能最终落实到版上,但同学们仍然进行了大胆探索,作品的个人表现角度、个人观念的拓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既传承了版画创作的图式语言又创造性地结合了新材料和新媒介。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坚持、真诚和对艺术的追求。经过不懈努力,同学们学有所得,行之能进。同学们将迈出校门、展翅高飞遨游于更广阔的天地,愿你们猛志常在、不断求索、砥砺前行,踏着前行的曙光迎接明日的辉煌!
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
2022年6月7日
陈美欣
CHEN MEI XIN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我是在粤北的一个小镇成长,在这里失去,在这里收获。就在这个山水秀丽的地方里有淳朴勤劳的他们,手上的沟壑刻着岁月的痕迹,触摸的粗糙感无法忘怀,眼眸中饱含世事的洗礼。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家乡的一切给了我莫大的向上的勇气,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对这里的人和事与自身的关系情感随着时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起伏跌宕。
《 物感 》52cm x 71cm 绝版木刻 2022
我的创作由此出发,人体与山、水的不可分割,致力于用椴木板不同层数的深度与纹理营造出粗粝的视觉效果与触感,作品试图表达我与这个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以及置身其中的感受。
《 澡雪 》52cm x 71cm 绝版木刻 2022
《 指韵 》48cm x 58cm 套色木刻 2022
《 眸瞩 》45cm x 60cm 套色木刻 2022
刘鹏
LIU PE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童年的记忆碎片和虚幻的梦境总是会影响着我的创作,化为生命本能和生命冲动绵延于我的创作过程始终。如今我处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这些记忆仿佛梦幻般的不真实,我总是会想起孩童时代的小山村,邻居家的小伙伴,放羊的小山沟。尽管我只是短暂的在那里生活了三年五年,尽管只是一个孩童的无意识记忆碎片。但如今却总是萦绕于我的脑海。
《 不可名状之二 》40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自从我最重要的亲人离开之后我总是没有安全感,我渴望找到自己的归属。我是谁?我从哪来?也许是我对自己设立的问题,但我是排斥它的,我认为这是个很可笑的伪命题。
《 不可名状之三 》40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 不可名状之四 》40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郑石培
ZHENG SHI PEI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在人体视觉表现语言中,人体形象的表现就是对对象进行象征的表现。主体确定了表达方式,并确定了各个要素在这一话题中的重要性。《破镜》系列作品,以“破”的方式对画面进行破坏与重组再分割,并以舞台般的构图形式对人体与自然的关系的表达意向,有目标、有意识地构建图像,并借助经典意象来实现言语表达的功能,从而拓展画面的表现形式与力度。
《 破镜·绰约 》58cm x 76cm 数字版画 2022
曲线美是人体美的完美表达,人体各组份间比例的和谐统一是人体美的基础,各组成部分间的表面以平滑、圆润、优美的曲线塑造出美的外形,以及各组份间以优美的曲线相连,这些都是通过人体曲线,完美、直接地表达了人体之美。画面中运用了分割、重叠、再组合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人体曲线美的赞美和让人体的线条和自然的线条共筑起相得益彰的画面,以整体的视觉语言来表现作品的主体意蕴。
《 破镜·舞 》58cm x 76cm 数字版画 2022
赖灏甫
LAI HAO FU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远去的文明》系列组画着眼于探讨当今繁荣进步的人类社会背后,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复杂关系。在人背离原始文明的生活方式并渐行渐远的过程当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人类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彼岸世界?在现代人的体内是否还留存着万年以前非洲草原人和山顶洞人相似的血液。
《 远去的文明之一 》39cm x 56.5cm 纸本综合 2022
本组作品打破传统绘画下单一视角的构图技巧,以非线性的叙事手段,现实与虚幻重叠交融的表达方式,期望观者引发上述问题的思考并重新认识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 远去的文明之二 》39cm x 56.5cm 纸本综合 2022
《 远去的文明之三 》39cm x 56.5cm 纸本综合 2022
《 远去的文明之四 》39cm x 56.5cm 纸本综合 2022
张宇恒
ZHANG YU HE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贪婪,是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是人性深处的至暗。我想要表现的,就是沉溺于贪欲中无法自满的微妙境界。并且以此引发人们如何正视欲望,又能不落入贪婪深渊的思考。
《 欢迎践踏II 》75.8cm x 52.5cm 数字版画 2022
以我为例,在绘画中不断索求,向上蒸腾着的欲望便是我的“贪婪之源”。这种贪欲既给我无止境的动力前行,也会令我陷入茫然失措,无法自拔的境地。所以在画面表现上,我力求平静,这种平静是极力渴求后的茫然带来的停滞,是贪婪爆发前微妙的沉寂。我希望观众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冲动之后的宁静以及即将又要被打破的平衡。
《 欢迎践踏III 》75.8cm x 52.5cm 数字版画 2022
《 欢迎践踏IV 》75.8cm x 52.5cm 数字版画 2022
《 欢迎践踏V 》75.8cm x 52.5cm 数字版画 2022
范越成
FAN YUE CHE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在没有疫情时我有骑行的习惯,这个作品的内容素材都是我骑行时的所见,将学校附近我所见过或用相机拍下的人、物、景等拼凑在一起。有在天桥上售卖的小贩、天桥下激情演唱的老年乐队和繁闹的彩塔夜市等等。在多数的陌生人中穿插着我的室友和鲁美窗外的景象。
《 井 》300cm x 60cm 黑白木刻 2022
所想表达在三好街这一小区域的市井生活,正如在作品最后的那首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抒写出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描写了平民大众生活娱乐、繁忙工作的场景,在世俗中唯美的闲情雅致。在创作形式上用黑白木刻长卷的方式将这些碎片式的景物结合在一起,用阳刻线和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刻制手法来描绘这一市井生活。
马媛媛
MA YUAN YUAN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我的“人偶”系列作品是我突破自己的一次创作,之前制作的丝网版画作品都是一些即兴创作后的不可控性居多的作品,而这个人偶的出现一方面创作的思路继续了上一阶段的作品的创作思路,注重趣味性和画面形成的阶段性步骤,继续深入研究。
《 拥有 》42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但是一个完整的人物表现手法又太过直接,所以我对人体进行一些夸张与变形,去掉或者增加一些器官来表现人物,使画面更加丰富有趣。再次使用人偶代替人物,我认为更加贴近创作的《如果生长》的主题,也更方便进行画面内容变形创作的操作。
《 镜像 》42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满霁萱
MAN JI XUAN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画面本身有很多小格子组成,有的格子是黑白画面,有的格子是我所记录的图像。黑白格子除了在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更是表达出了他们所承载的记忆,会出现美好的和不美好的各种人的现象。
《 格子里的记忆 》40cm x 40cm 纸本素描 2022
每一个绘画的格子都是带动了我本身的回忆,一部以我所喜欢的相互之间的构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画面之中的不同格子还会相互拼合,展现出人思考的多面性和共同性。
《 封闭的空间一 》40cm x 40cm 纸本素描 2022
《 封闭的空间二 》40cm x 40cm 纸本素描 2022
葛睿
GE RUI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作品自述
大自然的痕迹,是婀娜多姿的人体曲线,是不言不语的花草树木,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岁月更迭的花开花谢,我们总是想要留住生活中那最天然的痕迹。
《 痕 · 迹 》49.5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树木和人类是特别的,树木经历了上亿年的雨雪风霜,它粗糙的外表体现了大自然的扎实的底蕴。而人们在大自然不断地更迭中进化,我们的智慧体现了大自然的进步,体验出大自然独特的痕迹。
《 痕 · 迹 》49.5cm x 60cm 数字版画 2022
王宇生
WANG YU SHENG
指导教师:李宝泉、张宝国
作品自述
关于我的创作最初我的想法是想表达人们内心的情绪,沉闷压抑、沮丧、不安焦虑等情绪作为我的作品的初始想表达的想法,然后后来反思自己,感觉每个人在心情压抑的时候都希望能有那么一束光,一个能放松自己情绪的契机或者是可以寄托的东西再或者可能是一个物体或者是歌曲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悲伤中不能光有悲伤,也会有希望的存在。
《 溯 》112cm x 63cm 综合材料 2022
我的作品中用了人物还有景色和鲸鱼来烘托出内心的情感表达,沉闷的心情,但是还有深处的不甘与希望,鲸鱼就是一种独居的哺乳动物,可以便显出孤单的情绪,但是我感觉在我看来鲸鱼也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俗话说,一鲸落万物生,其实你也不知道你有多大的能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会有很多时候自己也是被需要的那一个。自己在空旷的景色中,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但是还有光照射在身上,来表达希望,人物还有一个口罩,来表达现今的我们的现状。如今疫情下,我们要对生活抱有希望,阴霾终将过去,我们要迎接美好的明天。
《 芯 》60cm x 90cm 综合材料 2022
高原
GAO YUAN
指导教师:李宝泉、夏强
作品自述
充满神秘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希望。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人们都倍感压力,就像画中的小动物一样,虽然生活在被约束的动物园里,但是它们也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总是向往着远方,希望有一天可以奔向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 向往 》75cm x 75cm 纸本素描 2022
在那茂密的森林里,繁华似锦,大树好像长的比天高,就像我们的梦想一样远大。其实我们和动物一样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同时也都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我的画面主要想表达的是不论生活多么的不堪和无聊,我们都要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希望,都不可以放弃生活。要努力奋斗,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禁锢 》85cm x 75cm 纸本素描 2022
《 秘境 》75cm x 80cm 纸本素描 2022
侯宇
HOU YU
指导教师:李宝泉、宋伟
《 退化 No2 》尺寸可变 数字版画 2022
《 退化 No3》尺寸可变 数字版画 2022
审核: 夏强 梁锐
设计: 边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