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流动的痕迹——国际版画艺术展”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流动的痕迹——国际版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0日-11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学术主持:徐冰
策展人:托马斯·吴 杨宏伟 刘欣怡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哥伦比亚大学勒罗伊尼曼版画中心

 

“流动的痕迹——国际版画艺术展”将于2021年10月20日至11月13日在美术馆二层B展厅举办。该展览由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勒罗伊•尼曼版画中心协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托马斯•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宏伟、艺术家刘欣怡共同担任策展人。将展出来自世界各国逾百件艺术作品,参展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包括塞西莉•布朗、方力钧、艾伦•加拉格尔、古元、威廉•肯特里奇、李桦、奇奇•史密斯、苏新平、萨拉•施、里克力•提拉瓦尼、卡拉•沃克、徐冰等。

 
《恕吼吧,中国!》,李桦,木版单色,27.5×18.7厘米,1938
 

《玉带桥》,古元,木板套色水印,28×31.8厘米,1962
 


《木月》,奇奇·史密斯,木口木刻,365.8×243.8 厘米,2021
 

《山中的骡子包》,卡拉·沃克,平版胶印和丝网,99.1×134.6 厘米,2005
 


《凤凰图二》,徐冰,版画纸、微电压印刷,39.9×56.8厘米,2014
 


《荒原3号》,苏新平,铜版画,300×200厘米,2017
 

当我们谈及版画,似乎早已习惯于将版画假定成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等技法的产物。此次展览,艺术家们将以怀疑者的立场去重新审视、思考与探究版画:

“ 为什么做版画?”
“ 版画于我的意义是什么?”

 


《无题》,塞西莉·布朗,平版胶印,103× 70厘米,2014
 

《2017》,方力钧,木刻版画,244×122厘米,2017
 


《日落和蓝天:破旧的日落》,尼可拉·洛佩兹,数码喷绘拼贴,54.6×45.7厘米,2019
 

《希望你在这里III》,托马斯·吴,激光切割拼贴和丝网,76.2×101.6 厘米,2021
 

《城市幽灵三》,王华祥,木版画,92 ×92厘米,2004
 

《卡特琳·李1》,约翰·沃克,手工着色照相凹版,59 ×49.5 厘米,2016
 

本次展览是一场针对所有参展艺术家们的发问,所展出的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对这些发问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答。有的艺术家从“版”的概念出发,有的从“板”的构造出发,有的从“印”的动作出发,有的从“刻”的姿态出发,有的从“复数”的语言出发,有的从材料的特性出发。有的在叠加,有的在简化。艺术家们多样的国界、背景、年代势必会为提问带来不同质地的回答,这些答案既将版画掷入一个具有社会性意义的语境,又将关于版画的讨论推恿至:

 “ 版画的未来会是什么?”

 


《无题》,詹妮弗·纳斯,喷绘和铜板,90.2 ×71.1厘米,2013
 


《生命之树之一》,孔亮,铜版,200×60厘米,2021
 


《2020》,冯梦波,石版画,35×35厘米,2020
 

《扩音器》,威廉·肯特里奇,铜版,43.2×36.8厘米,2008
 

《林格斯 (L.G.)》,大卫·阿尔特米德,铜板、喷绘、拼贴、手绘,10.2×7.5 厘米,2014
 


《肤》,刘欣怡,宣纸拓印和拼贴,142×196厘米,2020
 

 


主编:何一沙
责编:吴靖
现场图:王睿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