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清美版画工作室 ,作者清美版画工作室
展览视觉设计 | 王天宁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B区一层 1/2/3/4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24日-2021年10月6日
学术主持
张敢
策展人
盛葳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色彩材料创新与应用研究所
中国版画博物馆
青岛市美术馆
VISUAL DIARIES OF WENZI
男人的夜:文中言的视觉日志
在认识文中言的十多年时间内,他展现给我的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好教师、好同事、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连喝酒都是断片儿了还能顶着不倒……但我从未想过,什么都做得这么好,是不是也有点不大正常——从30多岁到50岁,一个中年男人,正是人生阶段中压力最大的时候——直到我看到他在6年时间中,每天不间断画的两千多张小画儿。这些小画儿算他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吗?算,又不算。实际上,最严格意义上文中言的艺术创作我也很熟悉,尤其是那些电路板纹理叠加故都风景的代表性作品。评论家们从中国历史、个人经历,到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文中言的本行丝网版画的形式和美学特征,对这些创作进行过非常学术的分析。不过,当我看到几千张小画儿,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们非常吸引人,但似乎又与那些大手笔的正式创作有着本质的不同。
2015
《184701032015爱民街以东》纸上丝网版画
55.5cmx108.7cm 2015年
2016
《埃及沙姆沙伊赫》 布面丙烯
60x75cmx7 2016年
这些小画在内容上都极为平常:上班路上所见、下班途中风景、课堂上的同学、美院大楼一角、窗外的人们、吃饭的妻子、母亲留的小纸条、孩子家长会入门条、参展回来作品的背面……有的图像还很幽默,譬如马路上邻接的数个由灰白色水泥环绕的井盖,文中言戏称那是煎鸡蛋,这么一说还真挺形象。而且,尽管文中言细心于生活中的日常,但有的图像也颇见性情,譬如刷满整张纸的不同灰、布满画面的凌乱圆圈、莫名其妙的抽象图案、一块颜色上书写的“夜醉”“大醉”。凑巧的是,一看落款时间和地点,恰好有的聚会我也在。显然,它们是在酒后,而不是在之前画的。这种情况我多半回家倒头便睡。然而,在我进入梦乡的时候,文中言却奇妙地去到了某个地方坚持进行创作,令人匪夷所思。于是,我开始对他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画这些小画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
《马来西亚.吉旦》No.4 48.2x64.8cmcm
纸上丝网版画 2017年
2018
《那夜那雪》纸上丝网版画
25cmx35cm 2018年4月
当聚会的朋友们都各自散去后,文中言没有回家,他悄悄地潜回自己的画室,画下一张小画儿。其他所有作品都是如此完成的,无一例外。时间通常是在下午6点至9点之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文中言的生活都很规律,甚至用一成不变来形容也不过分。我开始构想他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大清早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一头扎进教学,还有兼任的行政工作中,中午草草吃完午饭,下午一切继续,直到下班。放学以后,人去楼空,文中言将自己锁在工作室中,开始沉浸在另一个与世隔绝的个人世界中。直到夜深回家吃饭、睡觉。在这期间的短短几小时,是完全、绝对属于文中言自我的时间。他在静谧中悄悄回忆一天,随机选择一个当天的场景、事件、新闻或情绪,在方寸纸面上涂绘。这里既没有“教学”的标准,也没有“创作”的要求,它们是完全个人的视觉日志,而且一画就是6年。
2019
《211397982011北海》 纸上丝网版画
88cmx76.5cm 2020年6月
2020
《200608062008钟楼》纸上丝网版画
120cmx63.5cm 2020年8月
春节后的某天,疫情尚未完全过去,文中言邀请我去他工作室坐坐,看看他6年来的这些成果。画室很小,只有几十平,而且堆满了作品。我环视四周,这就是文中言每天3个小时的个人天地。他搬来几个大纸箱,从中一张一张地拿出这些视觉日志,向我讲解画的是什么,那一天发生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我竟然也体会到每天傍晚独坐画室,享受个人时光的文中言的情绪。相当微妙,平静、踏实,而且舒适。6年来的2000多张画,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只是2000多个夜晚的碎片,我根本无法完全记住它们,但正是这些我无法一一记住的零散小画儿又给我一种整体上的震撼。这种震撼让我幡然醒悟,每天工作室的3个小时,是文中言生活的重要出口。他之所以每一天每一刻能够那么正常,完美完成所有社会身份叠加的应尽责任,正是因为这里的3小时,他可以忘掉一切,在画面上恣意妄为。
2021
2015-2021
文中言之所以能那么好,正是因为有一个地方可以坏,可以任性。大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出口,它秘密地隐藏在某处,让我们缓释社会生活中焦虑,重新审视、寻找和建构自我这个主体。在现代社会中,日记这种私人化、片段化的写作,就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解放的重要方式,它不具备任何社会价值,但却具有极为重要的个人意义。我想,文中言的视觉日志就是这样的结果。在2000多个视觉片段中,也许某一张会让我们开怀大笑,让我们哑然失笑,让我们陷入思考,但这些可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的意义,它们是“现代生活的画像”,折射出每一个现代人都会有,或正在寻找的那样一种生活出口和自我实现的现实。我似乎捕捉到一切都好的文中言的另一个形象:天色擦黑,他静静地坐在画室,完成一张什么都可以是的自画像。这是一个男人的夜。仔细想想,坐在那里的人,其实未必一定是文中言,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盛葳
2021年5月1日于北京
策展人
盛葳
盛葳,美术史博士、批评家、策展人,《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曾获 “王森然美术史奖”(2009)、“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2010),入选“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14)、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主要策划有“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流动的边界:全球在地的中国当代艺术”、“工作方法:艺术家的时间、空间与身体—谭平、随建国、张羽、朱金石”、“编辑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再生产”、“永生市:常青藤艺术计划2018”、“第六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理想国:艺术家的时刻、地理与身份”、“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第20届全国版展”、“媒介研究:隋建国、王友身、徐冰、张大力”、“China:中国当代艺术的今日与未来”等展览,出版有《历史的错位:让-弗朗索瓦.米勒研究》、《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等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
艺术家
文中言
1971年出生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艺术硕士(MFA)学位。1997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2020年获“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优秀作品;2015年获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2011年获2011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国际版画奖;2008年获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21年出版专著《2192文子视觉日记》;2015年出版专著《言中绘事》;2014年出版专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师个案研究文中言》。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北京美协、江苏省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贵州省美术馆、重庆市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青岛美术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大连中山美术馆、深圳画院、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等美术馆、文化机构收藏。
作品摄影 | 许赢冉
图文编辑 | 陈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