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苏新平、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双个展开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凤凰艺术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来源:凤凰艺术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于8月5日下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右一)陪同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右二)、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左二)、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左一)看展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里森画廊(上海)总监董道兹、策展人孙冬冬、此次展览总执行沈天舒、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范勃、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汤宇、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运营总监、行政总监杨坤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嘉宾合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作为二位艺术家在深圳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展出了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不同媒介作品,涵盖版画、油画、影像等作品40余件。另外,此次展览在两馆的户外公共区域也同时展出了苏新平的大型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和《聚》。展期结束后,为此次展览定制的作品《聚》将被两馆永久收藏。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中苏新平展览作品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如果说,勒·布伦是一位视觉化的作曲家,那么苏新平就是一位游荡在历史间隙中的传统诗人,这种美学取向的分殊清晰的折射出两位艺术家所各自代表的现代性叙事与其传统的内在联系,“超凡与人间”所包含的精神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在轻盈与沉重,灵动与直拙之间回旋徘徊,如同一道从两边伸起的圆拱,最终以艺术之名汇合在了一起。”


——策展人 孙冬冬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中的克里斯多夫·勒·布伦的展览作品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一位是中国艺术家、中央美院副院长,一位是英国艺术家,原皇艺院长,因为在版画艺术上的不期而遇,促生了这场在深圳“两馆”的艺术对话。同时,两位艺术家也都在美术学院做过负责教学的领导工作,这也让二人显得更加具有相通性。


▲ 此次展览策展人孙冬冬和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中苏新平展览作品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苏新平擅长运用油画、素描等直接绘画的手段探讨欲望、精神、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这位艺术家大部分的作品通过黑白灰的色彩与简约的图像将孤寂、单纯、美好、平静等元素,通过光和空间的重新布置投放到作品中,从而形成“万物是凝固的”时空关系。

▲ 苏新平《木桩与马》, 47×62cm,石版画,1989


▲ 苏新平《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62×50.5cm ,石版画,1989

 

▲  苏新平《风景1》,300×1600cm,布面油画, 2007


▲ 苏新平《守望者》,250×250cm,布面油画,2010



▲ 苏新平《风景2021》,114×146cm,布面油画,2021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则受西方现代艺术所确立的平面性原则而启发,他的作品体现了光亮的表面效果,其纯粹的用色不论在视觉上还是精神境界上都带来纯粹且超凡的体验。


▲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周旋 See Saw》, 布面油画,160cm × 280cm,2020


▲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潮潭 Tide Pool》布面油画,200cm × 441cm,2020


▲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诗节1 Stanza1》,独幅版画,207cm × 447cm,2021



▲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诗节2 Stanza2》,独幅版画,207cm × 447cm,2021


苏新平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在设置上较为全面,先有一个总体的讨论,然后产生总体的规划和设计,既平面又立体。展览也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精华作品共同呈现,让观者感到自然又全面。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本次展览可以在整体上被视为一件作品。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中苏新平展览作品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可以说,两位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路径,对于苏新平而言,版画指向的是有形的经验世界;而对于克里斯多夫而言,版画通向的是基底的感知世界。这种反映在艺术实践层面的差异性,不只是一种美学取向的分殊,更为重要的是,它清晰的折射出两位艺术家所各自代表的现代性叙事。



▲  里森画廊(上海)总监董道兹导览克里斯多夫·勒·布伦的展览作品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因此,版画制作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是必要的一步,通过不同的艺术媒介,本次展览中展示了两位艺术家创作的交叉点将他们共有却有些许区别的创作体验交汇到一起。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美术理论家、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和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范勃,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左)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右)交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王郁洋,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 “凤凰艺术”总编辑、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肖戈,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俞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展览现场,嘉宾合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际当代艺术的互动和交流。此次展览中不仅仅为中西艺术交流提供平台,更是试图为深圳这座城市的艺术爱好者建立新的互动交流体系,让观众们在观察和实践中认识艺术的真谛。两馆将致力于以全球化视角积极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建设,在为公众打造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当代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与公众一起发现艺术的无限可能。  

 


关于艺术家


苏新平 Su Xinping

苏新平,中国当代艺术家,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造型学院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军队服役的经历使得苏新平对大地、天空与心灵的孤独状态体验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新平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这类主题的版画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精神的力度和生命意志的强度。由于敏感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苏新平开始运用油画、素描等直接绘画的手段探讨欲望、精神、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对自身工作方式理解的逐渐加深,苏新平将自我的反思及传统文化的追问也纳入实践范畴,由此引发对艺术与日常的互文关系、时间与思维的有效同步等理念问题的思考。

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旧金山博物馆、福冈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Christopher Le Brun

克里斯多夫·勒·布伦是一名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1951年生于英国朴茨茅斯,曾在斯莱德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学习,并担任了许多英国主要艺术机构的信托人,包括:英国泰特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多维茨画廊、皇家绘画学院、英国国家肖像馆等。他在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第一位美术教授,随后在2011-2019年间当选校长,并监督了学院250年历史以来最重要的重建工作,被广泛认为重振了学院的声誉。

因为对艺术的杰出贡献,勒·布伦在2021年被新年授勋名单提名并被授予骑士头衔。

勒·布伦的作品体现并遵循了触觉、光线、空间和色彩基本价值的特点,同时对当代艺术史保持强烈的、质疑的个人立场。他的艺术植根于英式欣赏风景和自然的悠久传统——无论是用绘画、诗歌还是音乐来表达——这些元素经常作为基础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收藏他作品的博物馆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黑文耶鲁英国艺术中心;休斯顿美术馆;泰特、V&A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



展览信息


“超凡与人间——苏新平与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展览总策划:颜为昕
展览顾问:张子康、尼古拉·托涅里 (Nicola Togneri)、范勃
策展人:孙冬冬
展览总执行:沈天舒
展览监制:杨坤、汤宇、董道兹
空间设计:梁琛
主办单位: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里森画廊、岭南美术出版社


(凤凰艺术 深圳报道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