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版画系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版画系
2021届 研究生毕业作品
展览时间
2021.6.3——7.10(线上)
2021.6.3——6.18(线下)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 虎溪公社
来时所见
2021年的毕业季,当下全球的疫情仍在持续辐荡,幸而国内对于疫情的有效防控与新冠疫苗的研发普及,不同于2020年疫情爆发时的全面线上展览,这一届的毕业展采取线下与线上展览同时进行的方式,并未因疫情的影响而停滞我们面向大众对优秀毕业作品的展示。
过去的一年,历经了人类历史中的一次巨大无常,在面对惯性节奏生活的变奏下,我们重拾信心,迅速的投入到新一轮的毕业创作阶段。近一年来,版画系的导师团队与毕业生们不断总结着因疫情影响所带来的课程实践经验的缺失,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一次经历愈加激发大家在面对不明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团结凝聚力与坚韧的工作学习态度,其蓦然迸发的生机,在这一届的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中萦绕着风险与机遇,相映而成趣。
他们从疫情的困惑与忌惮中走出,以笃实的意志与行动来践行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现在,他们的作品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相信,这将会带给大家更多维度的视觉享受与寻味入胜的感官体验。
愿你们伴随着机缘晨曦,以不断超越自我的姿态前行,远行的路上不忘来时的光华。
四川美术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版画系
2021.6.3
陈雪莹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金川
我一直在探寻自身,性情多变的人。我怀疑自己、焦虑、犹如在狂欢游行的边缘试探,半只脚踏入狂欢。无数重复的点、线让我把注意力留在此时当下,不用再关注别的声音。
△
边缘舞蹈系列
孔版
49.8×70.5CM
2021
△
边缘舞蹈系列
孔版
54.5×78.5CM
2021
△
边缘舞蹈系列
孔版
54.5×78.5CM
2021
△
边缘舞蹈系列
孔版
80×110CM
2021
高语默
研究方向:绘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导师:金川
我常常会不自主地陷入对一些经历的重复体验中,它们有好有坏,通常那些负面的总会徘徊得更久些。即便当时的感受已逐渐遥远,我却仍会被每一声回音击中,在此刻激起更加复杂的情感,每当处于这样的状况下,我都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它在自己的内部喋喋不休。相比挥洒颜料和笔触来使自己获得宽慰,我更喜欢继续把自己暴露在烈日下、慢慢去琢磨情绪具体的形状,这样的方式对我来说有一种完胜的感觉,作品中的卡通、玩具般的形象便是我自身情绪具象化的结果,在刻制与印刷中、随着它们的形象不断变得完整,我也被自己所拯救。
△
困境
套色木刻
55x40cm
2021
△
低频独白
套色木刻
60x33cm
2020
△
Mr.Jackpot
套色木刻
45x30cm
2021
△
Vacation
套色木刻
38x50cm
2021
侯逸杰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韦嘉
创作每一次发生变化,都是源于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在反复的对自我的拉扯之后,才能为自己的视角进行推动。绘画对我来说是自我的一种延展,是追问自我的方式,也是我将感受延伸到生活之外,越过距离与时间去触碰世界的渠道。我一直通过某种独特的,私人的视角去描述一些关于我的内心,个人的的事情。
△
红胡子
石版画
76x56cm
2021
△
偷公主
石版画
110x76cm
2021
△
骑手
石版画
154x114cm
2021
△
无题
石版画
56x38cm
2021
△
无题
石版画
56x38cm
2021
李壁立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梁益君
我认为自己不是世界的参与者而是一个旁观者,相比"being part of it"我更享受作为旁观者在观看时的视角和情绪。研究生三年的时间里我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图像样本,要如何运用它们?我尝试给出我的回答。在毕业作品中,我延续了自己的观看方式:每一张图像中都存在着“圆”这个元素,将这些图像排列后再一张一张观看时,就会走进我的图像匹配逻辑——俯视与仰视的视角,水平与垂直的透视,向左与向右的力量……琐碎的图像再经过筛选和排列组合后能形成新的观看效果,这种运用图像匹配逻辑的创作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补全我个人思维的空缺,也是以后我会继续进行的探索。
△
EYE
丝网版画
50×35cm
2021
△
HALO
丝网版画
70×50cm
2021
△
LIBERTY
丝网版画
70×50cm
2021
△
MAGIC 8 BALL
丝网版画
50×50cm
2021
△
OCTOPUS
丝网版画
50×35cm
2021
李涵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李川
《壳中世界》是我按照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身边的人以及难忘的事情描绘出来的,并结合了我的幻想与虚构。
一方面,我希望可以以安静的观察者身份,描绘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常被关注的趣味。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追求在作品中创造一种超脱外物表象的诗意,通过对生活常见题材的描绘,寻找出现实事物与心中理想的差距,随后将现实事物中内在的趣味抽离出来,与内心理想相结合,以此描绘出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是我内心所期盼的美好世界的投影,是我在艺术作品中所创造的自我的理想国度。因此,我运用重色为背景,衬托画面中心场景。在黑色之内,亦会出现较为活力的笔触。从而表现出整体静谧,局部激情的效果。
△
L07
石版画
58x76.5cm
2021
△
L09
石版画
58x76.5cm
2021
△
L10
石版画
58x76.5cm
2021
△
L11
石版画
58x76.5cm
2021
△
L12
石版画
58x76.5cm
2021
龙江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李川
从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出发,直面当下人的生存困境和真实心理感受,以个体化实践和自我反思为推动力,对问题进行个人化回应。
△
世界_骨树
丝网版画
110x76cm
2021
△
世界_无常兄弟
丝网版画
110x154cm
2021
△
世界_fuc
丝网版画
50x70cm
2021
△
世界_战斗
丝网版画
110x154cm
2021
△
世界_风景
丝网版画
100x140cm
2021
刘嘉雯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金川
从个人梦境中的各种怪诞元素提炼而成的石版画作品。
△
狗洞
石版
48x47cm
2021
△
皇后吊灯
石版
38x33cm
2021
△
萝卜神姐妹
石版
27x67cm
2021
△
狮子狗
石版
40x41cm
2021
刘晓鑫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金川
水印木刻作品《谧语》与手绘作品《忙处抛人闲处住》两个系列,整个创作过程都是我对于“园林意境”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我观赏园林的体验,以及古人对园林的描写与绘画记录的整理,营造了一个我的“园林世界”,表达出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环境以及我对待生活态度的写照,同时也是我对传统绘画自主的继承及创新的态度。在题材上来看,园林作为一个曾经私有的财产,如今向大众开放,人们力求保证现今留下的园林完好如初,而我则想通过观察、了解这些园林景象将我理想中的园林置于纸上,从而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
谧语之一
水印木刻
30x80cm
2020
△
谧语之一
水印木刻
30x80cm
2020
△
谧语之一
水印木刻
30x80cm
2021
△
谧语之一
水印木刻
30x80cm
2021
△
谧语之一
水印木刻
30x80cm
2021
刘喆文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韦嘉
石版画是我绘画成长的媒介,其独特的绘画方式与制作方法使我加强对个人绘画语言的丰富探索,同时不断思考艺术的持续性创作方法。在我的创作中,将情绪用作绘画创作的第一出发点,情绪不仅推动着创作的开始,绘画风格和审美也收到情绪的影响。为时不长的石版画创作带给我许多收获,由于版种的特性涉及到从直接到间接的转换与再创作,石版画本身是具有理性思考与带有严谨的程序性与制作性的画种,这些特性会拉长作品完成的时间, 导致情绪慢慢被理性与程序性所掩盖。如何在版画中展现原本的情绪波动与最初的创作动机是我探索石版画的原因之一。
△
无题
石版画
50x35cmx2
2021
△
大麦町犬
石版画
76x56cm
2021
△
好朋友
石版画
76x56cm
2021
△
两棵树
石版画
76x56cm
2021
△
洋葱人
石版画
76x56cm
2021
孙一波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韦嘉
我绘制在画布上的人、物和事件由过去散乱的回忆和即刻的状态和幻想构成,它呈现出的一种荒诞的观感是对精神世界和物理状态融合的综合体验。怪诞、诡异的场景仿佛是既视感般的存在,经验、预感、具现都在这一刻交融。这种体验是一种时间的禁锢,如同是在观看事故现场的定格图像一般,我经常对这种禁锢在时间节点上的状态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带有叙事神秘主义和充满光怪陆离的幻想宇宙也是我的作品想要呈现的感觉。
△
方舟
石版
56X76cm
2019
△
方舟2
石版
80X120cm
2021
△
小云朵2
石版
38X48cm
2020
△
小云朵3
石版
38X48cm
2020
△
标本
石版
33X50cm
2021
吴放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梁益君
繁华的现代都市及快节奏的生活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感受,情感缺失成为了部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现象。面对着城市中的玻璃镜像引发内心的复杂情绪,由自我情感转化的视觉印象使不自觉的联想通过感性的情绪与理性的思考产生了图像转换的“自觉性”,从现实城市到心理城市这样的转换过程是具有独特性的,即一百个人的心里有一百个不同的城市,《都市幻象•密码》这一系列的作品源自我的记忆碎片,利用重叠、错位、分散、拼合等表现方式形成都市的虚像,现实与梦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扭曲的都市镜像让我感到虽然身处城市中但又一时陷入幻象里,这好似一种寻找记忆的过程,将这些支离琐碎的记忆融入在都市元素的细节中,把现实和幻想并置展现出丝网版画的独特性,在现实的视角上作另一种心理视觉的探索,以此来营造出我“眼中”的城市。
△
都市幻象•密码NO.2
丝网版画
90×68cm
2021
△
都市幻象•密码NO.5
丝网版画
78×50cm
2021
△
都市幻象•密码NO.6
丝网版画
71×55cm
2021
△
都市幻象•密码NO.7
丝网版画
71×58cm
2021
王弘宇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金川
面对当下的生活环境,信息过剩特别是图像信息的过剩,都迫使我们寻找一种化繁为简的相处方式来面对与当代生活密不可分的艺术创作。作为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从创作出发思考创作过程对于叙事,表达,情绪等成分在作品中的比重,探索主体性削弱的创作过程和更加纯粹创作结果。在莱因哈特看来,“一个人去表白自己......是令人生厌的”。
△
5
综合版
48 x40cm
2021
△
5
综合版
48 x40cm
2021
△
27
综合版
80x50cm
2021
△
Trailer
综合版
60x40cm
2021
袁叶
研究方向:绘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 导师:李川
“畸形人”为医学研究、社会发展都做出过一些风险,但在当今生活状态下却一直是一种被忽略的状态,而人们对于他们也多是轻蔑的眼光。于畸形人自身他们对于所谓的“正常的人”,自我也会有一些抵触和“蜷缩”状态。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这样的人往往被我们忽略、嘲笑,而他们自然而然更加自卑、更加抵触与社会、与人打交道。希望观者能够看到我的作品后,能够想起更多的去关心那些被我们“瞧不起”的“角落里的人们”。
△
Freak show 系列作品
平版
尺寸可变
2019-2021
△
Freak show 系列作品
平版
尺寸可变
2019-2021
△
Freak show 系列作品
平版
尺寸可变
2019-2021
△
Freak show 系列作品
平版
尺寸可变
2019-2021
△
Freak show 系列作品
平版
尺寸可变
2019-2021
者书羽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梁益君
幽灵是什么?它可以是一团虚无缥缈的气体,是头顶白床单的搞怪形象,就像娱乐节目或是电影里所展现给我们的一样。它也可能是生活中仅仅因为熟悉而被我们忽略掉的一切。而这些被忽略的“幽灵”们,同时也在见证和映射着我们的生存轨迹。
△
幽灵见证
木材
尺寸可变
2021
△
幽灵见证
木材
尺寸可变
2021
△
幽灵见证
木材
尺寸可变
2021
△
b幽灵见证
木材
50x50cm
2021
△
b幽灵见证
木材
50x60cm
2021
周子涵
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导师:梁益君
我对纸的表面与内部纤维进行破坏。用挑、扎、刺、划等方式制造凹凸状肌理,形成了"笔"触,构成了画面的形式语言。以此改变纸作为绘画载体平整光滑的基本形态,带动观者的触摸欲。强调了纸的物质性和感官的可感受性。通过用针对纸表面纤维有序的破坏,使之物象成形。把点从常态中剥离出来,用“点”的“线化”和“面化” ,将“点”的大小、多少、疏密等不同的排列形成丰富的画面,在破坏中创建新的秩序。
△
山水一色无纤尘
纸本 丙烯
304×220cm
2021
△
一“贞”山水 系列一
纸本 丝网版画
81.5×63.5cm
2021
△
一“贞”山水 系列八
纸本
76×56cm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