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毕业季|湖北美院版画系插画专业作品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以下文章来源于湖美版画系 ,作者湖美版画系

 

 

前 言


此次展览,版画系各工作室的莘莘学子们以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等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部分作品结合了影像和带有探索性的综合创作方式。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同学们对于版画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版画传统版种教研室的同学在传统版画语言技法和对版画语言深入把握基础上,研究版画内在逻辑和显像规律。同学们擅于将自己对版画新技术、对当下人文与社会的新思考结合在其作品当中。版画第二工作室的同学乐于探索版画与其他媒介的融合,除了运用版画进行创作以外还进行了对实验影像和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些探索。插画专业学生喜欢探究多种形式的表达,对画面的构成有着独特的理解,丰富了版画这一艺术风格的其他表现方式。
四年时光一瞬即逝,但学术研究的精神永不逝去。愿同学们保持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春天的微风,带着紫藤萝的幽香飘进版画系简朴而舒适的版间。版间和楼梯间加班忙碌的身影预告着版画系要迎来了新的毕业季。

 

插画艺术专业教学方向


插画艺术专业的教学方向是在对现有插画技法及本体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叙事性绘画的当代探索,强调图文转化的方式方法,以版画与插画的关系为切入点,强调以版画的技艺为承载,研究和实践现代插画的新媒介,进一步拓展插画教学和插画创作的语言材料表现空间。并在版画系教学简洁、概括、灵活等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应用性绘画学习。
本届毕业生共51人,涉及题材丰富,体量较大,材料亦包涵木版、平版、丝网、铜版,影像、装置,形态多样,尤其在图像的简洁性和视觉的情绪性上有新的突破和探索。

 

 

《到火山去》  60cmx60cm  木口木刻

刘美晓   

指导老师:周浩
创作说明:木口木刻《到火山去》系列版画阐述了一种有关生物与环境互动的状态,作者力图通过构造一个终点为“火山”的旅途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在这场旅途中,富有生命力的野兽与环境碰撞博弈;流淌的刀痕之间对抗交融;不确定的自然元素似风似水,似火似云。

 

 



《找到》  58cmx40cm 丝网

陈肯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找到》系列插图的灵感,最初是基于从身边人听到的一些故事而来,而想要表达这些故事,又不想用些许繁琐的绘本或者是漫画去表现,通过学习借鉴西班牙艺术家Maria Medem的创作方式了,用分格结合插图去表现,整个故事,用分格的分布,大小结合背景画面,去讲述一个女人在失去挚爱之人的时候,在梦境中寻求自我解脱的故事。

 

 

 

《夭阙》  45cmx45cm  铜版

冯雅琴
指导老师:周浩
创作说明:自然界有一个不变的法则:平衡与和谐。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 人类的出现,人类的繁衍生息,是大自然恩惠的赐予,是天地温柔的准许,这就是人与自然的本质联系。本次创作以人与大自然为题材,表达了人与大自然的共鸣。

 

 


《生活并不总是尽人意》   20cmX22.5cm 木版

张欣怡
指导老师:查赛
创作说明:让自己在操蛋的生活面前变得随遇而安,这有什么值得好骄傲的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谜团。

 

 


《缺》  38cmx28cm  平版

鲁芷岑
指导老师:周浩
创作说明:“时光在漂流,我与时光一块儿向永恒,向那没有力量没有意志的空间漂去。”

 

 

 


《渊》  100cmX60cm  铜版

徐思琦
指导老师:周浩
创作说明:作品试图通过呈现一种废弃荒凉的非自然景观探讨在这种景观下人的处境

 

 



《焦虑》37cmx25cm 平版

李心蕊
指导老师:吴穷
创作说明:作品表达了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多少女孩节食、整容、束缚自己、压抑自己、甚至想去改变自己,变成截然不同的模样。而寻找自我的路,道阻且长。镜子里的自己,好像永远不够瘦,拍照的时候,脸好像永远都不对称,节食的时候脑子里只有水果,想无限地放大自己的眼睛…我们好像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自己和解。

 

 

 


《童话困境》 54cmX38cm  铜版

胡雪珂
指导老师:母贝旎
舒适圈好比一场童话梦境,一旦走进,就很难再出来,童话就成了困境。作品运用了铜版线腐蚀的技法还原出作者心目中的童话场景。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女孩代表在舒适圈挣扎矛盾的人,树木是人想要冲出舒适圈的冲动和欲望。这是人感性与理性的交汇,表达了作者现阶段的迷茫和挣扎。祝愿每个在梦中的人都能逃离梦境。

 

 

 


《眼泪的旅程》  25cmx20cm  亚克力独幅

庞惠月
指导老师:周浩
创作说明:作品表现童年的猜忌和敏感,一件模棱两可的事件导致情绪的波动,不断发酵,并最终归于平静通过独幅铜版画和凸印凹印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波澜,希望通过类似散文诗的文图意向和流动的意识生成的图像表现童年的所思所想。

 



《鼠假虎威》14.8cmx42cm 木版套色

龚雨薇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故事改编于狐假虎威的故事和《猫和老鼠》中老鼠求助小飞象打扮成自己的样子赶走了猫的片段,故事讲诉了老鼠求助于大象,让大象打扮成大号老鼠的模样从而赶走了一直想吃掉老鼠的老虎。

 

 

《块》 尺寸可变  亚克力丝网

雷涓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这个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他”代表着时而学习、时而游戏、时而放纵、时而努力…把生活分成一块块零散时间的“我们”——90后的尾巴。这幅作品叫作《块》,由主人公做着不同事情的不规则五幅画面排列组成,通过丝网印刷的形式,印在透明的亚克力板上,做成立体装置,表现了“我们”这些90后的尾巴生命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打破陈规、敢于创新,但时而又沉迷享乐。我们的思维跳跃,生活是由一块块碎片组成的。

 

 



《四月》 30cmx50cm 综合材料绘画

廖效莹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四月是不堪的四月,而六月即是死亡将至,在残酷世界,一条天堂之外的无边的界线,扮演被剥夺外壳的赤裸,又将赤裸装裹成虚假的外衣,无法分说从中是非,圈圈点点是语言,语言中的顽石,抵抗漩涡的吞噬。

 

 


《长日将尽》 尺寸可变

晏雪晴
指导老师:吴穷
创作说明:本作品意在展示一个世界观,参考二战后日不落帝国没落时期,结合蒸汽朋克元素创作的架空时代。作品名致敬石黑一雄的小说《The Remains of the Day》——傍晚是一天当中最好的时候,日落余晖,表演的结束也是全新的开始。

 

 

 


 

《熵动》   装置    尺寸可变

余霄宇
指导老师:母贝旎
作品《熵动》,“熵”最初是克劳休斯提出的一个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单位。到后来的运用到了人类的各个领域即“社会熵”,其“熵”的主要意义代表着混乱。通过“熵”这个载体来呈现一个“熵动”的空间即熵增熵减的时间。熵增,自然和社会都是熵增的过程,最终都是退化和衰亡,人类活动对于自然既是熵减,熵减的尽头是虚无,要想维持其存在必须有熵减来使其达到熵之间平衡即万物存在源于平衡。熵动也就是世间万物维持平衡的过程。

 

 


《在这里》尺寸可变

钱卓林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在导师的建议下我将陪伴我四年的游戏《守望先锋》和我的母校湖北美术学院相结合,创造出了游戏人物通过电脑屏幕出现在校园中的一系列插画动图gif作品。

 

 

 


《yu》 尺寸可变 

赖伊宁
指导老师:母贝旎
创作说明: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夏日的一场梦境,使用女孩与鱼作为画面元素,影像中鱼和鱼缸,寓意着欲望与欲望的闸口,鱼在画面中不断游走,人物与鱼的对视,演绎了一个真实却又虚幻的故事,表现了“我”在欲望来临时瞬间的精神状态,而装置与影像结合使整个作品更具互动性,真实的鱼缸与画面的鱼缸遥相呼应,让观者也能随着画面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变换和感受。

 

 


HIDEANDSEEK-像素游戏插画设计  350 250px  数字绘画

刘新月
指导老师:吴穷
创作说明:以乌萨斯女科学家凯尔希作为主角原型设计的横版解谜游戏插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