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现场“回马枪——蒲国昌、王华祥双个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以下文章来源于书画频道广东工作中心 ,作者书画频道广东
书画频道广东工作中心
书画频道广东工作中心
全国唯一的美术类专业电视台,信号覆盖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地区。广东工作中心全面负责岭南地区的美术宣传报道,为艺术家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来源:书画频道广东

“回马枪”,有掉转马头,突然出手,给人以猝不及防的意思。蒲国昌、王华祥二人作品,在艺术史中同样有此意味。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所形成的独特绘画语言,给架上绘画,给潮流,乃至艺术史一个猝不及防。
——深圳美术馆

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 回马枪——蒲国昌、王华祥双个展  2021年4月14日至4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从水墨到装置,从版画到油画,两位艺术家作品风格鲜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展览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在艺术上的不同理念和追求。

两位艺术家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蒲国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他扎根贵州,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力、前卫的绘画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王华祥师承恩师蒲国昌,从贵州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结合二人经历,一位走进贵州,一位走出贵州,极具趣味的空间对调,形成了艺术上的精神统一和绘画形式上的多种可能性。


展览现场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欣赏这批作品,深圳美术馆于4月18日组织了 嘉宾导览、艺术面对面和研讨会 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旨在搭建艺术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走近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嘉宾导览           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张杨娟为现场观众进行艺术导览   


导览现场


艺术面对面           艺术家蒲国昌、王华祥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活动主持:游江)  



蒲国昌与现场观众交流


王华祥与现场观众交流


研讨会           学术主持:管郁达  

以下为部分语录


深圳美术馆馆长 张燕方
感谢两位老师把这么好的展览带到深圳,并让深圳美术馆有幸能收藏二位老师的作品。近年来深圳美术馆积极开展全国性美术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通过美术馆平台以展览为契机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期待深圳美术馆新馆能够在未来(计划2023年开馆)将不同类别和形态的、传统与当代、古今中外的展览呈现给观众。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艺术学部主任 钟曦
真正好作品的关键是,能不能在他们的创作中找到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一种足以表现个人艺术思想的视觉图像?在这点上,两位艺术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深圳市美协副主席、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 陈向兵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表达出意志性特别强的特点,通过一种反向的、逆性的思维去寻找自己对于艺术的态度和真实的表达,而这种态度正是他们对现实的跨越,在否定自己、否定他人的过程中实现对当下的探索,和反思式的能力提升。


深圳市美协副主席、驻会秘书长 郝强
我个人有幸师从王华祥老师,无论从做人、做事、做艺术各方面都有很多的受益。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艺术的研究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思想的解放和艺术的反观。他们二位都是个性化很强的艺术家,其研究艺术本质的探索精神,这种朴实的价值观,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的精神,也成为我后来一直坚守的品格。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深圳大学教授 刘子建
蒲老师和王老师的东西确确实实是两代人的。王老师的作品呈现出来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不管是他打碎的雕塑还是画面上出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碎片化的,当他重新把这些碎片组合后,呈现出了很多的疑惑,这是很多人不理解以至于想在里面寻找答案的原因。而蒲老师的东西不存在碎片化,它都是完整的造型,但是你细看,它都不真实,而是在他心里重新组合起来的形象,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他的鱼、猫、蚊子,都不是在我们的经验里存在过的。


深圳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秘书长  隋丞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和创作方法总是不断地在变化,除了哲学层面的解释以外,我觉得从工作方法上和思维方法上进行解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蒲老师对于物体和事物的观看方式,对应的他所表达的东西,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印象和对人自身的一种观照。我曾经对蒲老师的画进行解读,它的观看方式非常重要,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很微小的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很宏大的观看者和被观看者。艺术家自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得他有自己的绘画方式,而这个方式实际上就是他的思想方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 张晓东
做艺术到底需不需要讨好?很多人从内心是不想讨好的,但实际上不得不做。
两位老师是师生关系,老师后来的变化有没有受到学生的影响?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  张新英
我个人认为蒲老师在他的作品当中,没有那种非常肤浅的因为意识到中国艺术在外来思潮的冲击当中可能受到了很多的影响而要以一种方式去反叛他,这样一个浅薄的意识,而是从根本上思考艺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形式,而这种生命的形式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外在的图像形式把他表达出来。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副研究员 彭宝玉
两位老师的作品都做到了把技术和观念统一化,这两个系统在他们两的作品中都有重叠和交织的体现。而这种交织和重叠生发了各种可能性。蒲老师的水墨作品有传统水墨的功底,但是他的符号又区别于传统水墨,是经过简化和强化的,这两种不同的景观在他的画面中共生。而王老师的很多创作都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创作方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绘画语言。两位艺术家其创作的实验性、探索性,和极力拓展艺术的界限是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副研究员 丁澜翔
王老师不仅是反叛,也试图在缝合。比如把贵州的视觉形象缝合到历史语境中,比如把素描学习重新缝合到版画教学中的努力和尝试,但这些缝合都不是死板的强调严丝合缝的完美缝合,而是留有缝隙,保持开放,保持观念。


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 游江
蒲老师从一开始就和很多当代水墨艺术家的表达不同,从八十年代开始,蒲老师的当代水墨创作从民俗化到现实性,再从现实性到观念性,三个阶段的转化。他的作品看似越来越随意了,但是视觉感受越来越震撼,作品本身也越来越个人化,水墨语言已经不是简单的造型工具,在他现在这样的年龄和心理阶段,面对个人和社会,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融入到绘画中,体现艺术家对景观社会中的个体感受和认知。


深圳美术馆研究收藏部副主任  李原原
此次非“养生”的艺术展览,从两位老师艺术语言的形式感,到形式导向的精神性表达,都跟我们常见的艺术展览是不一样的。我对两位艺术家的印象有两个关键词。蒲国昌老师给我的感受是“孤独”,蚊子形象是独立的人格,它必然孤独;梦呓系列表现很多无意识表达,像是“巫师”一样。王华祥老师给我的感受是“痛苦”,淋漓尽致。很中国符号的局瓷系列,是痛苦的呈现;以及西方绘画图式的演绎,像是“牧师”。


诗人画家 李勇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当中,我认为最根本的是生命的在场性。他们两个人就像生命的一体两面,既独立,又共生。他们的艺术创作所关注的、思考的,都是当下人们生命存在的状态。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蒲菱
我认为他们两的相似性不是绘画方面,而是精神上的。他们的反叛,不是反叛现代,不是反叛传统,他们反叛的是一种时尚,因为他们骨子里面是两个最传统的人,尤其包括对绘画传统的尊重。


本次展览策展人 张杨娟
我是蒲老师的学生,但画得并不一样。其实蒲老师教的很多学生,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因为他会保护每位同学的发光点,教给大家审美的眼光,带着自己的慧眼去思考和创作。


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云南大学教授(本次研讨会学术主持)管郁达
蒲国昌和王华祥都是当代艺术中特立独行的、具有文艺复兴气质的艺术家。他们尊重视觉文化自身的传统,他们专注艺术语言的建构,他们对当代艺术中的观念化保持警惕。对他们来说,绘画的本质就是艺术家自身世界里独一无二的观念,以及艺术家向观看者传递这种观念的过程。尽管两位艺术家常常在艺术界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戏剧性地打破过去传统的艺术家,但他们却拒绝被定为新艺术的先锋。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艺术家)王华祥
我只是做到了一点:“我不想叛变自己”,而已。


贵州大学教授(本次展览艺术家)蒲国昌
艺术,它应该是艺术家用最真诚的心,把自己的修为、思想、深度,掏出来放在画面上,去呈现他独立的人格,没有被任何东西所绑架。


研讨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