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研究展”将在中央美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央美陶溪川美术馆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学术主持
苏新平
艺术总监
吕品昌
策展人
王华祥、冯梦波
执行策展人
冯梦波、黄镇
展览统筹
黄镇、谭斌

参展艺术家:
丁科、隋文瀚、俞馨怡、邓明东、纪丰、姜子硕、延艺、杨梦萍、周佳庆、杨蝉翼、何诗意、李荣明、陈育文、杨山河、王霖、韩青臻、倪华夏、彭斯、刘磊、梁必成、曹培伦、黄思颖、李劲弈、欧苑婷、徐艺苗、黄智宇、卢标、李欢、李文鹏、吴慧、周婷、张昱、郭美仪、韩桂田、李大同、陈家昊、王雨辰、王晶时、黄朵朵、黄榕、赵墨约、丁宇娟、柴鑫林、陈曦、郭天意、李雨祗、刘研、倪平、潘黎、彭璐、谈凯莉、张传祥、赵阳、李百舸、刘香君、叶丰仪、苏听雪、张效源、叶馨泽、王明浩、冯嫣、王一菡、李若煊、许宸扬、黄若梦、周思颖、苏贞、潘俊伊、陈志雄、何逸北、姜昕彤、李彦钧、南田雨音、王天夫、王梓豪、刘韬玥、吕佳洋、马庆、秦子玉、殷宪宁、赵凡荻、董伦玥、洪一鑫、李大宇、张可欣、冯梦波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开幕时间:2021 年 3 月 26 日  上午 10:00
学术研讨:2021 年 3 月 26 日  下午 14:00
展期时间:2021 年 3 月 26 日—2021 年 5 月 26 日

「 导 言 」


  作为国内率先设立的高校专业版画科系,1962—1965年,版画系设立李桦、王琦、古元、黄永玉四个画室,开创了借鉴西方画室制、传统“师徒制”探索个性化教学体制的先河。后来画室制度过渡为工作室制度,系内设立木版、铜版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1991年设置摄影工作室;1999年版画系在系主任吴长江的带领下成立中国传统版画工作室,并筹建版画材料与新技术工作室。自2003年苏新平任系主任开始,根据《版画系导师教学改革计划》,导师工作室取代了原有的版种工作室成为版画教学的主体。
 
  该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陶文旅集团、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景德镇陶邑文化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联合承办。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吕品昌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王华祥教授及副主任冯梦波教授共同担任策展人,并由版画系冯梦波副主任和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黄镇馆长联合执行该展览。
 
  本展览是对版画系的历史做回顾性展示,及当下新面貌的介绍。展出版画系六个工作室各挑选的一至两门经典课程,阐释各自的教学理念;及择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86位共278件作品,展示代表性的课程教学成果;并以版画系历史上的各个主要缔造者之间的学脉传承与发展为线索,勾勒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学与研究方向。集中展现了版画技术的差异性及让位于艺术观念性!执守传统与当代的两端,既表现保持中西方传统版画、现代创作版画的教学基调,也传达研究当代版画在新时代立足于现实和未来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培养具有丰厚传统文化素养、开阔学术视野与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人才而努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吕品昌
2021年3月23日

【第一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水印木刻课程,作为现代水印木刻高等教育最早的先行者,第一工作室现有在职教师三位,分别是:陈琦(工作室主任,教授)、杨宏伟(教授)、黄洋(副教授),教学方向为当代水印版画创作。
  第一工作室课程建构思路基于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活化与当代表达,力图将水印版画从狭义的技术版种概念中剥离出来。以图像构成研究和刻法研究为优秀代表课程,使学生能在图像构成研究课程中树立完整的平面艺术创作意识与表现技巧,对图像构成基本规律有一定的知识性认识;在刻法研究课程中认知不同刻法的同时,个性化的探索制造版面痕迹的方法,在对于刻的认知和寻找自己的产生痕迹的方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使用的兴趣以及对未来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
  第一工作室秉承我院先贤建构的现代水印版画学术脉络,力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水印版画工作室;希望培养出人格健全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有自我独特表达路径与方法,同时又深植中国文化根性和国际开阔视野的未来艺术家。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山海经图录修正系列一》 田绘楠 45×35×12cm 水印木刻 2018

   《演生I》 丁科 水印木刻 45×45cm 2018

  
《“迹”系列之一》 姜子硕 45×45cm 拓印版画 2020


《次元进化论》 延艺 26×36cm 纸本手绘 2020


《蛙》系列之2 杨梦萍 29.7× 21cm 数码版画 2020


【第二工作室】
  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即版画综合媒介材料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现由周吉荣(工作室主任,教授),唐承华(教授),祝彦春(教授),张战地(副教授)组成。
  第二工作室的教学方向是在对现有版种凹、凸、平、孔版画的传统材料和技法及本体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实践现代版画的媒介、材料的多维度和艺术表达的深度,进一步拓展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的语言材料表现空间。力求在学术思想上丰富和超越传统版画的审美形态和表现形式,努力平衡传统和创新的前提下大胆提倡通过对新材料新技艺的实践进而使学生努力发现内在自我。
版画创作基础和版画概念的空间拓展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版画创作基础课程把绘画艺术规律的要素集中设置为相应的课题并以个人特质与视角进行呈现,在设计画面的视觉节奏上和物像造型“适配”。版画概念的空间拓展能学生更多发现自己身上的“版画基因”,进而由此更为深入的认识自己的特点。
  第二工作室希望建立具有多向性思维能力,有独创意识的表达方式,进而融入到当代视觉造型表达的新领域。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中去理解艺术本源和艺术价值的所在,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让学院教育和学生的创作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朗读者系列》 李荣明 21x29cm 铜版 2010
 

《磐石》 梁必成 160×85cm 照相铜版 2017


《话语》 杨蝉翼 120×80×70cm 丝网版画、紫外线灯 2018


《白夜游之三》 王霖 84×56cm 铜版画装置 2014
 

《蝇》 曹培伦 200×400cm 木刻 2006


【第三工作室】
  版画系第三工作室由李晓林(工作室主任,教授),王华祥(教授),孔亮(副教授),李军老师组成。
  第三工作室的教学方向立足于西方传统版画研究和艺术史的发展规律,以木版和铜版为主要实践手段,通过完备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版画本体语言和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其中,“三十二刻”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自王华祥教授创办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历史。该课程要求学生依据同一个形象做画面推演,在逻辑和直觉的作用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它遵循了“形式就是创造”的现代主义价值观,让学生立足于艺术本体,最终实现语言的独立。
  在各个课程的基础之上,第三工作室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语言维度,提升他们艺术创造力和社会洞察力为理念, 使学生具备纵向的“历史观”,横向的“世界观”和深度的“个人观”,能够成为有文化、有艺术素养、有精神追求的版画艺术家。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李劲弈的“三十二刻”


《毕业创作》 李文鹏 93x92cm 木刻 2017


《毕业创作》 吴慧 45×60cm 铜版 2018


【第四工作室】
  第四工作室更侧重研究版画语言的当代性、表现形态和版画在当代文化语言中概念和媒介拓展的可能性。现有李帆(工作室主任、副教授)、武宏(副教授)任教。
  工作室的具体课程有:传统文化考察与转换、版种对比与认知,版画语言综合性表现、实验空间、自由创作等。例如通过版种对比,来启发了学生的版画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艺术新的可能性。实验空间则重视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现实和本质敏锐的、准确的、适时的和凝练的视觉化概括。
  工作室力将使学生对版画语言理解为最朴素的原理,利用版画系工作室的资源进行前期的实验,进而扩展版画的边界,使学生的观念在版画的体验过程中形成熟练的自我表达。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为爱》 郭美仪 综合材料、装置 2016


《危险游戏》 张昱 45×60cm 铜版 2017


《周期-IV》李大同 综合材料
 

《妈妈,花开了》 丁宇娟 铜版


【第五工作室】
  版画系第五工作室原名为插图工作室,在版画系的教学中具有特殊性,其他工作室大都和版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插图却不限于此。先后曾有李桦、王琦、伍必端、孙滋溪、高荣生、陈晋容等先生执教,现在第五工作室由武将(工作室主任、副教授)、康剑飞、谭坦、王烁老师任教。
  第五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插图艺术,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版画课和创作课。经过几代老艺术家对课程的研究和对工作室的奉献,形成了以书籍装帧课为主,专业基础黑白课、基础色彩课、组线造型课等为辅的教学大纲。书籍作为艺术观念的表达媒介,学生将在这一课题的引导下探究书籍作为艺术载体的独特魅力,学生的作品最终会以书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利用书籍的概念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也就是说书籍页面的重复性、结构的系统性、单页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以及书籍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会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而作品的最终样貌不一定仍是书籍。
  实际上,我们面临的课题是以书籍为系统,重新探讨插图在当下时代的意义和作用。这次展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五工作室的“书妆”作品。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柴鑫林 56×76cm 油印木刻 2015


《集之一》 陈曦 55×29cm 丝网版画插图 2008


《梦 · 十日》 李雨祗 31×27cm 手工纸、木刻版 2012


优秀课程作业展示


【第六工作室】
  版画系第六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现由冯梦波(版画系副主任,版画系第六工作室主任)、刘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理。这个工作室的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是媒体考古学。从今天以前的一切艺术形式和相关媒介都属于我们考古的范畴。具体而言,这个目标就是从传统出发,展望未来,研究艺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第六工作室的主要课程有连环画创作、音视频基础、录音和录像设备的操作、电子游戏简史、模型与沙盘、水彩画技法、美术史考古研究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着眼于已经和正在被遗忘的,艺术与非艺术边缘的,曾经属于或者暂时还不属于学院派艺术范围之内的,包括大众的、文化消费领域的各种内容、形式和工艺。“尽精微,致广大”,希望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艺术的积极意义和无限可能性,进而培养独立思考、自学和协作的治学风气。
(展览部分作品介绍)

《失控的世界1》 刘香君 34×64cm 铜版 2018


《失控的世界2》 刘香君 34×64cm 铜版 2018


《梦语系列- 云烟图》 李百舸 38×54cm 木刻 2020

  借以推进版画事业与教学的发展,“让传统走的更近,让实验走的更远”,为中国版画发展的整体格局贡献力量。

编辑/韩晴、谢天予、胡佳艺、艾博文

正在展出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学术主持
苏新平
艺术总监
吕品昌
策展人
王华祥、冯梦波
执行策展人
冯梦波、黄镇
展览统筹
黄镇、谭斌

参展艺术家
丁科、隋文瀚、俞馨怡、邓明东、纪丰、姜子硕、延艺、杨梦萍、周佳庆、杨蝉翼、何诗意、李荣明、陈育文、杨山河、王霖、韩青臻、倪华夏、彭斯、刘磊、梁必成、曹培伦、黄思颖、李劲弈、欧苑婷、徐艺苗、黄智宇、卢标、李欢、李文鹏、吴慧、周婷、张昱、郭美仪、韩桂田、李大同、陈家昊、王雨辰、王晶时、黄朵朵、黄榕、赵墨约、丁宇娟、柴鑫林、陈曦、郭天意、李雨祗、刘研、倪平、潘黎、彭璐、谈凯莉、张传祥、赵阳、李百舸、刘香君、叶丰仪、苏听雪、张效源、叶馨泽、王明浩、冯嫣、王一菡、李若煊、许宸扬、黄若梦、周思颖、苏贞、潘俊伊、陈志雄、何逸北、姜昕彤、李彦钧、南田雨音、王天夫、王梓豪、刘韬玥、吕佳洋、马庆、秦子玉、殷宪宁、赵凡荻、董伦玥、洪一鑫、李大宇、张可欣、冯梦波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展期时间:2021 年 3 月 26 日—2021 年 5 月 26 日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参观须知
Taoxichuan Art Museum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guidelines

开放时间
Opening Time
       周二至周日 下午3:00 -- 晚上10:00
TUE--SUN  3:00 p.m--10:00 p.m

地址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文创街区B9
 Building B9,Ceramic Art Avenue,No.150,XinChang West Road,ZhuShan District,JingDezhen City,JiangXi P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