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中央美院版画系本科生毕业作品(二)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IAPA|中央美院版画系本科生毕业作品(二)

中央美院版画系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王华祥

Wang Huaxiang

 

毕业/就业/失业/就业/毕业

       同学们好!冬天还没过完,春天就突然到了。你们也马上就到毕业展的时候了。按惯例,我总要为你们的展览写上几句话,那我就想写点儿希望和祝福吧。
       首先,我先说说今年毕业展的特殊性。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今年的毕业展不能在实体美术馆展出了。自去年一月二十三日国家宣布武汉封城和全国停工停课以来,直到四月中旬也没有完全复工,大中小学也仍然没有解禁。我们非常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做法,都是为了师生们,尤其是为学生们的生命安全着想。为了毕业创作能够顺利而且保质保量完成,我们在大院领导的带领下,开了很多次会,制定了网络教学和网络管理等科学而又系统的实施方案。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的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接受网络教学和网络美术馆展览的时候,可能是全院所有院系中最无障碍的。为什么呢?因为版画系的教学秉承了版画人的开放基因和科学头脑。我们欢迎任何变化,并因此激活了创造的潜能。不能做版画,没有关系,画画就是了。不想在纸媒和画布上画画,没有关系,用电脑软件画画就是了。不能到生活中去收集素材,没有关系,在网上搜集就是了。你们的身体虽然受制于门窗和围墙,但是你们的视野比以前更宽阔了。古人讲祸福相依,是的,因为疫情之故,我们和整个国家一起全面地深入到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里来,这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人从生活到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开启了网络空间的新时代。而你们的展览,需要呈现如此大的数量和规模,这是线下空间做不到的。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也应该是走在全国和世界前列的。你们将与人类发展的重大事件,或许是东西方国际环境的拐点一起,被历史记录下来。我期待你们的展览成功!也希望你们从大的时空观看待问题。
        接下来,我想对你们说一些建议和祝福。今年特别流行“拐点”这个词。比如,当疫情上升到峰值时叫做“拐点”,经济下滑到底时叫做“拐点”,中美关系由解冻到合作到摩擦到对抗都叫“拐点”。人类真的是活泼得很,没有一天不搞事。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是被动的,是随国际大气候、国家族群和社会阶层潮起潮落的。所谓人生无常是也。
       毕业,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是往好处拐,还是往坏处拐,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算命先生。以我的有限认识能够提醒你们的是:人生一定充满磨难与挑战,关键是看你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你如果是只燕子,那就会找个屋檐做个小窝过日子。如果你是只狐狸,就会去找鸡拜年,希望你别太贪心。如果你是只羚羊,那会练就一双保命的飞毛腿。如果是头猪,那就会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后果自负。如果你是只绵羊,就会做好被剪羊毛的准备,否则又能怎样呢?如果你是老虎,就会高兴地奔向森林。如果你是只雄鹰,那就会体验到天高任鸟飞。其实,你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不是上述生物的任何一种。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人承接欢乐和苦难的能力是无边的,人的建设和破坏能量也是无穷的。人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这也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不过,你们只要有坚强活下去的意志,你们就能像以上诸般动物一样,以合适的姿态活下去。
        同学们,你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毕业,或许毕业叫做就业,或许毕业叫做失业。但是只要你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不灭,任何灾难都会唤醒你们求生的动物本能。动物本能很宝贵啊!但是,你们还得有内心的善和爱,以及有一颗听天不由命的既谦卑又骄傲的非凡之心。这样你们才能应对一切坎坷,战胜一切磨难。我还要提醒你们的是,你们除了具备人的一般属性,你们还有特殊的属性,就是:你们是职业化的艺术人,你们不仅有发现美的天赋,也有创造美的能力。你们可以为社会提供美和善的东西。我希望这些东西既能滋养人民,又能养活自己。

王华祥      
2020年5月30日

 


第三工作室

 


董育麟

Dong Yulin


创作感言
我喜欢在春夏之际的傍晚走一走,去感受属于这个时候的气息,并且用画笔记录我所见到的生活。   

《我从中间走过》  纸本绘画、数码版      150cm x 90cm    董育麟

 

 

范书媚

Fan Shumei


创作感言
《翌日》运用数码版画的绘画方式,以“画中画”的构成形式通过画中人物的探索,走进深处的故事,嫦娥奔月故事为原型,表现向往新生告别昨日,追求新生,人首兔身的半兽人作为指引者来讲述画面的另一故事,两张画紧密联系,两条主线直指同一故事的内容,加之独立小画组合突出具体细节刻画,共同表述主体人物摆脱困厄与束缚继而飞升脱离的“新生”的含义,希望新的一天能摆脱不好的过去,向光明自由而活。

 

《翌日》    数码纸版      范书媚

 

 


郭子建

Guo Zijian


创作感言
       寂静的白茫中一场异时空的大变迁在神秘生物的异变中拉开帷幕,吞噬和不停止的生产是他们得以进化的养料。他们簇拥在一起,仿佛胜利者般舒展身姿展现自己的魅力。正如人类社会优胜略汰的法则一般,争夺与守护促使其成长,是贪念作祟亦是生存之道。作品以怪诞的生物形象与手绘的繁密线条编制出这个幻想的进化国度,白纸衬托黑线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册,构成这异次元的进化论。   


《解压游戏》    综合材料    450cm x 200 cm     郭子建

 

 


苗杨

Miao Yang


创作感言
作品是在疫情这段特殊经历中产生出的对生命的体验,我既是旁观者也是当局者,大的环境氛围、他人的生存状态、自己的心理应对等等繁杂纠结的现象,紧张压抑挣扎的背后却隐隐透出强烈的生命之光,因而作品的表述中用象征性的意象营造出既真实又虚幻的抽象空间。  

《处处透来的》(系列)  木刻、油画综合   60cm×52cm  58×76cm      苗杨

 

 

唐安里

Tang Anli


创作感言
《观沧海》系列所想表达的是一种较为复杂而略微宏大的情感,是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投射。我借中华古代文化傩戏的元素,佐以山水自然来表现芸芸众生自古以来追求安庆,渴望能驱瘟疫避的最朴实的情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与自然的对白,敲响了蛮荒与文明,过去与未来,更成为了我创作的动机和画面中的倾诉。  

《观沧海》(系列)      黑白木刻      尺寸不等    唐安里

 

 


吴林泽

 Wu Linze


创作感言
2020年 一个小小的病毒,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我隔着手机屏幕看到好多生离和死别,人被隔离却又彼此相连 ,有人在挣扎、有人绝望、有人无奈、有人痛苦,每天看着爬升的数字就代表有人不断离开, 然而春天已经到来,冬天何时过去?在这场受难中人的苦痛和爱都不应该被遗忘,也应当敬畏灾难背后的自然律。  


《冬天还未过去》(系列)   黑白木刻    75cm x 55cm     吴林泽

 

 

河知玧

He Zhiyun


创作感言
世界上的一切都留下各自的痕迹。
       我注意到那些平凡的痕迹、细微的痕迹,它们汇聚成艺术作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痕迹也是能量,可以传达给每个人。   

《breath》(系列)    黑白木刻   90cm x 180cm    河知玧

 

 

 

第四工作室

 

 

黄朵朵

Huang Duoduo


创作感言
记忆中有关情绪的时间都会变的无限漫长,然而,时间只有先后却无强弱变化—是最稳定的存在,仿佛在原点源源不断的生长、重叠在一起。回到曾经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场域的变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不稳定情绪的根源。我试图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去观察,这种距离却意外的稳定了我的情绪。让我与“生活”建立了新的联结。
作品以时间为线索,以相似速度与图像的叠加,记录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生活际遇。试图与观者产生情绪上稳定的共鸣,以疏远的孤独来获取稳定亲密与安全感。  

 

《叠加状态》   影像 (图片)   11分50秒    黄朵朵

 

 

黄榕

Huang Rong


创作感言
人们习惯性的符号化事物,忽略其两面性。蝴蝶在代表“美”与“善”的背后,吸食的却是腐尸与粪便,而马桶作为一件宽容的陶瓷容器,却与恶心、不堪联系在一起,被动接纳着人们赋予的“丑”与“恶”。这些行为源于人们对美好印象幻灭的回避,以及对自身丑陋与不堪曝光的恐慌。作品展现了最“自然”的一切,抛去了定义,无关善恶美丑,但当蝴蝶在马桶中度过了生命的四个阶段,化蝶飞向死鱼的那一刻,不知人们还能否欣赏这般 “现实”。   

《本来就是这样》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黄榕

 

 

李大同

Li Datong


创作感言
等距染成黑白两色的线,在钉子之间缠绕,以固有的规律,生成了黑白灰色块组成的图像。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并研究了这些图像生成的规律,最终利用它们的规律来干预这些图像,并设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则。这在我看来就是在与材料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我必须先了解它们,把握它们组合的规律,让线绳在自身的规律中游走,而不是去试图控制它们。在我自己设定的规则与材料自身的规律的约束下,我反而感觉到了更大的自由。  

 

 


《周期》   棉线、黑色织物染料、大头针     尺寸可变     李大同

 

 

吴宜洋

Wu Yiyang


创作感言
粉色在19世纪刚作为衣物染料出现时,是男孩的专属色。但是1960年代开始,女性开始摒弃之前文化定义的女性形象,激进女权主义也开始用利用粉色来武装自己,将粉色视为代表进步、力量与尊严的颜色。随着时代的更迭,如今粉色成为了很多女孩儿童时期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少女”、“甜美”。
       作品采用大量不同程度与形式的粉色织物,试图用大面积柔软的粉色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让人们被粉色包裹,发挥这些柔软但坚硬的力量,探索与回溯粉色在现代社会刻板印象外的其他可能。  

《米分》  综合材料     200cm x 600cm     吴宜洋

 

 


杨竺

Yang Zhu


创作感言
作品的灵感源于在夜晚从我的卧室门缝中透出来的光线,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的拍摄出类似铜版飞尘及刻痕感的光线,我拭掉任何清晰的具象与摄影照片中不协调的色彩,以强对比的形式放大呈现。具象的纪实性事物被极简化,将事物完全转化成了符号的形式,传递出传递出我对孤独和压力的理解。  

 

 

《黑暗中的刻痕》   black2.0 ︳密度板     尺寸可变     杨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