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毕业季|央美版画系研究生作品(三)
中央美院版画系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系主任寄语
毕业/就业/失业/就业/毕业
同学们好!冬天还没过完,春天就突然到了。你们也马上就到毕业展的时候了。按惯例,我总要为你们的展览写上几句话,那我就想写点儿希望和祝福吧。
首先,我先说说今年毕业展的特殊性。由于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今年的毕业展不能在实体美术馆展出了。自去年一月二十三日国家宣布武汉封城和全国停工停课以来,直到四月中旬也没有完全复工,大中小学也仍然没有解禁。我们非常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做法,都是为了师生们,尤其是为学生们的生命安全着想。为了毕业创作能够顺利而且保质保量完成,我们在大院领导的带领下,开了很多次会,制定了网络教学和网络管理等科学而又系统的实施方案。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的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接受网络教学和网络美术馆展览的时候,可能是全院所有院系中最无障碍的。为什么呢?因为版画系的教学秉承了版画人的开放基因和科学头脑。我们欢迎任何变化,并因此激活了创造的潜能。不能做版画,没有关系,画画就是了。不想在纸媒和画布上画画,没有关系,用电脑软件画画就是了。不能到生活中去收集素材,没有关系,在网上搜集就是了。你们的身体虽然受制于门窗和围墙,但是你们的视野比以前更宽阔了。古人讲祸福相依,是的,因为疫情之故,我们和整个国家一起全面地深入到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里来,这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人从生活到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开启了网络空间的新时代。而你们的展览,需要呈现如此大的数量和规模,这是线下空间做不到的。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也应该是走在全国和世界前列的。你们将与人类发展的重大事件,或许是东西方国际环境的拐点一起,被历史记录下来。我期待你们的展览成功!也希望你们从大的时空观看待问题。
接下来,我想对你们说一些建议和祝福。今年特别流行“拐点”这个词。比如,当疫情上升到峰值时叫做“拐点”,经济下滑到底时叫做“拐点”,中美关系由解冻到合作到摩擦到对抗都叫“拐点”。人类真的是活泼得很,没有一天不搞事。但是作为个体的人是被动的,是随国际大气候、国家族群和社会阶层潮起潮落的。所谓人生无常是也。
毕业,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是往好处拐,还是往坏处拐,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算命先生。以我的有限认识能够提醒你们的是:人生一定充满磨难与挑战,关键是看你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你如果是只燕子,那就会找个屋檐做个小窝过日子。如果你是只狐狸,就会去找鸡拜年,希望你别太贪心。如果你是只羚羊,那会练就一双保命的飞毛腿。如果是头猪,那就会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后果自负。如果你是只绵羊,就会做好被剪羊毛的准备,否则又能怎样呢?如果你是老虎,就会高兴地奔向森林。如果你是只雄鹰,那就会体验到天高任鸟飞。其实,你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不是上述生物的任何一种。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人承接欢乐和苦难的能力是无边的,人的建设和破坏能量也是无穷的。人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这也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不过,你们只要有坚强活下去的意志,你们就能像以上诸般动物一样,以合适的姿态活下去。
同学们,你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毕业,或许毕业叫做就业,或许毕业叫做失业。但是只要你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不灭,任何灾难都会唤醒你们求生的动物本能。动物本能很宝贵啊!但是,你们还得有内心的善和爱,以及有一颗听天不由命的既谦卑又骄傲的非凡之心。这样你们才能应对一切坎坷,战胜一切磨难。我还要提醒你们的是,你们除了具备人的一般属性,你们还有特殊的属性,就是:你们是职业化的艺术人,你们不仅有发现美的天赋,也有创造美的能力。你们可以为社会提供美和善的东西。我希望这些东西既能滋养人民,又能养活自己。
王华祥 2020.4.15
2020年版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推介
03
吴彦臻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语言研究
指导教师:苏新平
《菌毯》 120cm x 150cm 木板丙烯,木炭
从考古学出发,菌毯的灵感来自于 14 世纪尸体纪念碑(Cadaver monument) 的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形式通常描绘死者腐尸的雕像。画面所绘的形象是著名的 好莱坞电影《夺宝奇兵》中的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的形象,他标志性的牛仔帽 也同时体现出了其美国牛仔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然而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 考古学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冲突性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偶像化往往会使人们 失去对历史客观的判断。因此画面中的琼斯失去了其可供辨识的面部特征呈现出 一种遗骸的形态,而仅仅保留其牛仔帽以供辨识其身份。
《艾泽拉斯的瘟疫》 120cm x 150cm 木板丙烯,油画
《艾泽拉斯的瘟疫》取自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著名的程序错误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04年,也被称为哈卡的堕落之血事件。《艾泽拉斯的瘟疫》通过老旧壁画的方式呈现出了一种寓言——如何面对传染病流行和全球的政治局面。游戏中的瘟疫和现实中一样平等一视同仁,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职业的玩家都会受到瘟疫的伤害。
《遗骸》 56cm x 72cm 木板丙烯,纸,马克笔,树脂
《遗骸》在绘画语言上和壁画考古中的刮除以及重组有关,也结合了长期纸本绘画创作的经验。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 60cm x 80cm 木板丙烯,纸,马克笔,喷漆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意为它存在于我们之中,来源于电子乐鼻祖Kraftwerks1975年专辑中的单曲《Radioactivity》(放射性)中的一句歌词:Radioactivity is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放射性存在于你我之间),画面中的树枝繁叶茂,其形态犹如核弹爆炸时的蘑菇云。今年一月,在美国与伊朗之间冲突不断升级的局面下,特朗普扬言要炸毁伊朗的文化古迹,战争的威胁令人感到恐惧,不免让人联想起迫使日本投降的“小男孩”,它既终结了战争也致使生灵涂炭。
《你我之间》通过多层纸本绘画的重叠与破坏,解构与重组呈现出新的信息,其面貌和颜料的刮除与覆盖一样,来源于考古学中的壁画效果以及多层壁画的考古发现,犹如海报的覆盖和剥除,喻示了某种国际政治的冲突以及战争的阴影,如辐射一般难以去除。
《风景》 26cm x 37cm 纸本丙烯,油画
《风景》 45cm x 59cm 纸本丙烯,油画
《风景》来源于古希腊雕塑的局部截取,并将其改变成树的造型,在其中保留了对古希腊雕塑中衣纹的装饰性描绘,这样的语言也直接运用在了《遗骸》等作品之中。
夏蔡柯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概念研究
指导教师:杨宏伟
作品介绍:在我的艺术观中,艺术是一种表达的“游戏”。我试图发现版画更多的可能性,由此我打破版画的刻、印的既定形式,将彩铅与版画结合起来进行创作,木版粗糙的刻痕、力度、黑白关系与彩铅的细腻、精致、丰富的色彩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从而使版画呈现出更多元、不同的面貌。
《甜美的维纳斯》 87cm x 78cm 木刻、彩铅
《依偎》 92cm x 80cm 木刻、彩铅
《女人》 82cm x 61cm 木刻、彩铅
《天鹅》 45cm x 30cm 木刻
《白日梦》 50cm x 37.5cm 木刻
《囚笼》 45cm x 30cm 木刻
杨丹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语言研究
指导教师:陈琦
作品介绍:“食、色,性也。”“对于人来说,享受吃喝也好,喜欢吃喝也好,喜欢繁华美好的事物也好,都只是人的天性罢了。”
人一生永远不会厌恶的大致只有两件事,一是食欲,一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两性的欲望。
人生当然有千百种欲望,但是人人都有的占有最大比重的不过是此两种欲望。这两种欲望一个关系到生存,一个关系到快乐。
《APPETITE-食欲》(系列) 38cm x 38cm 绢面综合版画
杨帆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媒介研究
指导教师:王华祥
《指引》60cm x 45cm 油画
2020年底冬天,那时我经常发烧去望京医院看病,一直时好时坏,直到疫情开始时,才有所好转。我们躲进家里,楼道里死一样的寂静,城市被恐怖的阴影所笼罩,我们又像是被困在自己心灵的回廊中的人,渴望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在望京医院看病时,医院的回廊令我印象深刻,我一个人走进医院回廊,一阵冷意袭来。回廊空荡冰冷,身体的痛苦更加强了内心感到的孤寂。在下楼时,一束光照在台阶上好像在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但是远处的回廊,还是充满了未知的黑暗,恐怖的阴影在我们心中的回廊里游荡。
《发现》 50cm x 50cm 油画
当我再往下走时,之前的光也在缓慢移动,引导我发现窗户射进来的光,冰冷的建筑也要被融化进光中。我被光所吸引,慢步前移,渴望也走进阳光之中。
《驻足》 50cm x 50cm 油画
我移步置窗前,感受着阳光穿透了衣服与皮肤,把我沉浸光中缓缓融化。那光好像是朋友的问候,家人的关心,爱人的陪伴,自己心中的爱与希望。光驱赶了阴暗病痛,使我们融化在了一起。
《回看》 60cm x 45cm 油画
最终我们都会独自走向死亡进入黑暗。但当我们走下楼梯,回头与光告别时,我们已和冰冷的建筑一起,融化进了永恒的光明之中。
杨延远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概念研究
指导教师:李帆
作品介绍:因为小时候接触最多的“视觉作品”就是漫画(manga),所以在研究生期间对漫画语言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其中的“速度线”、“情绪线”、“拟声词”、“对话框”都是对事件戏剧性张力表现的夸张手法,使得画面变得极具冲突感,并使静止的图像具有了时间感、运动感和声音感。我将一些政要的公开新闻图片加以改造,利用漫画中的元素,使其变得戏剧化、夸张,将情绪放大,他们变得更激昂、更坚定或者更悲伤,并且凝固在画面中。图像的事实与本义变得模糊,只有情绪被放大,如同当下易于理解的图像被大众媒体的利用。
《TUT-TUT!!》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BASYUUU!!》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ALAS!!》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WHOOPS!!》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BAG!!》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WHOOPEE!!》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
张昱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语言研究
指导教师:苏新平
作品介绍:在我的绘画语言中,纸和油画的结合运用源于铜版套色版画。在之前的套色版画中,一个颜色的形成是根据不同的颜色的板叠加起来形成的。我将浸了色的纸层层叠压形成一种彷佛褪色的色调,其构成了背景颜色,纸本身的褶皱和粗糙似乎成为了绘画中的肌肤。油画颜料本身的透明性与铜版画的油墨极为相似,它不具有覆盖性且可以相互融合,因此它在画面中被制造出了一种含混和神秘之感。
我的绘画与自身的心理体验有关,我试图用将人体放在一定的场域中,使画面所传达出令人不安的却又沉默的气氛。飘渺无定的人物身上散发着具有吸引力的感知体验。我用它们去体会人性自由的可能性。
《另一个故事系列之一》 50cm x 40cm 木板、油画、丙烯、纸、纱
《月夜》(系列) 30cm x 40cm 木板、油画、丙烯、纸、纱
《你的房间有什么系列之三》 40cm x 40cm 木板、油画、丙烯、纸、纱
《遁系列之四》 30cm x 30cm 木板、油画、丙烯、纸、纱
张智尧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色彩研究
指导教师:祝彦春
作品介绍:借用西兰卡普的观看特质,并且加入奢侈品的元素符号试图创造出新的图案。从文化和消费这两种观念上切入,通过一种地域文化的生态美学带来的视觉感使之产生一种新的观看体验,主体是带有一种隐在的对人与自然失衡的批判与质疑。
《我的西兰卡普》 200cm x 250cm 棉线
张紫鸥
院 系:造型学院 版画系
研究方向:版画色彩研究
指导教师:刘丽萍
作品介绍:波光粼粼的水面,总会吸引我驻足。那些闪耀的、跳跃的亮光里,似乎包含了我对于美好的一切期待。这个关于海边的梦,隐喻了我的成长过程。我一直在追寻那些有趣的、令我感到着迷的事情,但往往靠近了才会发现,那些吸引我的只是自己创造的一幅幻象而已。但那又如何呢,梦碎了的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作品名称:《我波光粼粼的梦》 (系列)
作品尺寸:60cm x 72cm,40cm x 50cm 时长2分钟内
作品材料:绢本动画 绢本综合材料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线上美术馆参观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