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现场|《壹園南北》苏州狮子林传统文化考察作品展
中央美院版画系苏州狮子林传统文化考察作品展
策展人:Apple Zhou 杨宏伟 张战地
参展艺术家:
刘泽 李成硕 程湾湾 李百舸 王德彬 葛钰晨 马博 张骏亮 司沛林 张锦龙 张可欣 董伦月 倪想 陈宣安 陈玟妤 洪一鑫 李大宇
时间:2019.4.28——5.15
地点:苏州狮子林
主办单位:中央美院版画系、苏州狮子林管理处、苏州宝库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狮子林是苏州传统园林文化的代表形态,文人艺术的思想对园林的影响至深。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每个历史时期都在不断变化,苏州自元明以来的文人绘画为今天的艺术家提供的宝贵的思想来源和创作经验。
壹園南北展览中创作者利用现代的材料对传统文化做当代的诠释,利用个人的巧思将作品与狮子林的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从游园的观众角度可以感受到园林里这些新的视觉元素,并且引起对传统文化更多元的思考。
课程介绍
本次在苏州狮子林的艺术创作及展览活动是中央美院版画系传统文化考察课程的一次呈现方式。课程为期两周,第一周的重点放在对狮子林等苏州园林的考察和文化研究上,第二周基于考察成果和个人体验在狮子林的园林环境中每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此作品旨在体现创作者对传统园林的理解并做现代诠释。
此次狮子林现场创作活动最终呈现为一个现场的展览。创作者利用个人的巧思和创造将作品与狮子林的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从游园的观众角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园林里这些新的视觉元素,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对传统文化更多元的思考。
——张战地
展览作品在狮子林的分布图
参展作品
题目:非相
作者:司沛林
材料:亚克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即虚妄,任何事物的外在都是不稳定且虚假的,上至精神,下达尘埃,心智总会被世间万物之外表所迷惑,难以看清本质。
作品用形和光影去制造一个山水之间的假象,观者所感之外在即“相”,本无任何实质,只是通过亚克力与光线投射在墙壁上山川与水面的幻影罢了,“非相”即抛弃虚幻的外表,认识到的事物本质。
题目:111个竹笋
作者:王德彬
材料:塑料,铁丝
111,单数。单数在中国传统中有“孤”之义,孤独,竹林在,园子在,守竹林和院子的人却一直流转。园子一直在这里,呈现出一种孤独感。
园子、竹林被看到的时候,它们即存在,人走了,那这片竹林和园子到底是否存在?作品选用塑料材质复制这一片小竹林,炫彩,透明,营造出竹林幻象,真景竹林和塑料竹林,到底哪个是幻景?哪个是真景?
题目:净
作者:程湾湾
材料:玻璃,镜子
在竹林中制造一汪清澈的“水”,创造出一个亦实亦虚、忽明忽暗的空间。镜的静止,呼应自然的细微变化。一千个观者,也能读到一千种源于自己内心的不同情绪。
选用玻璃,一是作者想尽可能地介入,看它的固有属性能消解几分,人为的气质能注入几分;二则现代化生产的镜子本是不属于园林时代之物,置于此地却能和竹林形成和谐对话,象征文化的流变与呼应。
题目:无名
作者:李成硕
材料:有机玻璃
剥离太湖石形象结构,单独将有序与无序排列开来。打破原有的形象安排形成新的组合形式,与竹林结合展示出宁静的空间装置。
制作之时,对太湖石颇有感触。感觉人生路路,竞短论长。到最后都没这太湖石活得长久。所谓的名誉和威望也都随着生命消逝了。
题目: 未完成
作者:葛钰晨
材料:墨汁,麻纱
在一段历史中,文化的沉淀多数有可被寻找到的痕迹或与之相对应的固像载体,它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断的经历着身份的转换和价值属性的变更,它们从未被完成,也将不会被完成。我在苏州的街道上寻找了它们中的一些,利用拓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去重构它们的组织关系,并试图探索这些形象在平面组织语言上的更多的可能性,以这样的方式继续推进这些元素的发展。名之以‘未完成’,这件作品本身也会不断的处于被推进、被完善的循环之中。
题目:自娱
作者:刘泽
材料:太阳能,光影装置
作品来自狮林带给我的自娱之感,所谓「林有万竹,竹下多怪石」,怪石叠石是园林真趣。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看似天成奇景实则人工趣味。
堆叠的太湖石以及随机出现的光线更让它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身处于这座迷宫,昏暗中探索,偶遇透过叶子的光斑,误以为是自怪石孔洞漏入的光线所致,但随即会快速察觉到是人为所致。
题目:一柔愁绪入墙来
作者:李百舸
材料:白布,铝丝
古人寄愁于诗词,而用园林之景来再现诗词。“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和事泪纵横。”园林的设计者将青瓦白墙横于园林外侧,是想在闹市之间寻找一处幽静之地,大有归隐之意。面对错综复杂而又静谧的园林之景,易起感叹时间流逝之快的惆怅,也有对时间与心爱之物逝去的惆怅。一柔愁绪入墙来,将愁质化,大有听香的意思,将愁绪与柔软的布中形成通感之意。表现的是惆怅丝丝缕缕萦绕心头的感受,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时断时连的情感,是愁绪,带着伤感的美感。
题目:素问
作者:马博
材料:综合材料
“狮子林”由于几经兴衰变化,寺、院、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辞庙园林。
而“问梅阁”的“问梅”一词源出马祖问梅禅宗典故,赞扬大梅山法师弘扬禅宗佛教的 故事。屋内的建筑都是于梅花取材,加上窗前的梅树,隐含“问梅”的含义。
我选择树叶做材料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在它掉地面临死亡变枯变黄,但它的精神就像佛教教徒圆寂一样修行的精神一直留在人间。
题目:池中鱼
作者:李大宇
材料:铁丝,白纱
通过太湖石被赋予“狮子”这一象征意义所传达的古代文人的抽象、写意趣味引发出我的思考。我们肉眼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想象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去向现实事物提出质疑。
题目:太虚幻境
作者:倪想
材料:综合材料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题目:无题
作者:洪一鑫
材质:木材,钢铁,塑料
苏州园林总是带着一股子秀气与神秘。坐落于闹市之中,藏匿于围墙之内,既不显山亦不漏水。他曾经的主人们,不惜散尽千金费尽心血,来求得一处隐匿的居所,而如今唯有这些石头用它们的身体的印记来纪念这千百年的流转。
我亦不能在此留住什么,那么便留下声音吧,它来时畅快淋漓,去时风流云散,不留一物,痛快。
作品名:时窗
作者:陈玟妤
材料:亚克力,卡典西德
独自走进园林,沿着曲折的小径通往未知的景色,穿越一面又一面的白墙,永存在世界上的光,透过花窗撒入,并温润了身躯,穿上你的壳,光影之间如同回到了过去。
题目:那边
作者:张骏良
材料:综合材料
古时的文人们多多少少有一种远山情节,可苏州这里的地形又恰恰以平原为主,远山,也就成了难得一至甚至遥不可及的彼岸。
不过梦醒后还是回归园林,苏州的园林对空间的利用非常精妙,不过恰有一处于狮子林园区西北角的中庭略显空荡,拥有一个足够远的视角容下群山且不显突兀。作品本身是和空间相互交织向超验冲击的,最后拧成一根绳,连接寄托与现实。
题目:狮狮如意
作者:陈宣安
材料:亚克力,彩色贴纸
运用苏州桃花屋传统年画笔触作为发想,并结合独一无二的手工花窗。在假山之中享受迷路之餘,爬到顶上抬起头就是最好的观看点
用两只如意狮感谢苏州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题目:平面园林
作者:董伦玥
材料:木板,钉子,线
第一次来到苏州园林,很幸运的可以在狮子林里面展出所制作的作品。在这个区别于画廊的特殊的展厅中,制作一个偏现代家中墙饰的效果,仿佛像在家里欣赏着园林风光。通过钉子构成的外轮廓,再使用线缠绕其中,缠绕方式并不固定,这是一个很自由的创作手段,随心所欲,上一秒的感受与下一秒的发现都会有所不同。
题目:解剖
作者:张可欣
材料:绢,针管笔,马克笔,墨水
对照远处的风景轮廓形状,联想每块太湖石,在我眼中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在岁月的冲刷和雕刻中又逐渐骨感。他们的形状经过剖析又清晰起来。
苏州传统文化考察
苏州园林考察
参观苏州博物馆
拜访顾志军版画艺术工作室
沧浪亭、颜文梁纪念馆考察
创作方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