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焕
1973年出生于年黑龙江
2003-2007日本东京和光(wako)大学艺术表现学科
2008-2010日本国立东京学艺(kakugei)大学大学院
现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活动
2018年《界限—跨越》国际版画邀请展
2018年多罗国际版画双年展(西班牙)
2018年第2届中国版画大展
2017年第22届全国版画展
2017年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2017年国际现代美术展(韩国)
2016年个展《符号的再次符号》(北京復言社)
2015年第21届全国版画展(重庆美术馆)
2015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深圳)
2014年
第二届中国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 山西)
ART SHOW BUSAN2014 (韩国釜山)
2013年
版•域——国际青年版画家作品邀请展(浙江美术馆)
新锐视角与时代意象—2013中国当代版画新人新作展(关山月美术馆)
中日韩国际版画交流展(韩国首尔)
第58届 CWAJ现代版画展(日本东京)
2012年第15届 台湾国际版画展
2011年第19届全国版画展,第56届 CWAJ现代版画展(日本东京)
2010年个展东京新生堂画廊 (日本东京)
2009年
第二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深圳)
瓦尔纳届国际版画双年展(保加利亚)
2008年西班牙Ingrafica国际版画展(西班牙马德里)
2007年
第一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中国深圳)
第18届全国版画展(上海美术馆)
个 展 东京世界观画廊(日本东京)
2006年
第15届佐藤美术馆奖学生作品展(东京佐藤美术馆)
第5届大野城Madokapia版画双年展 大野城市长奖(日本)
21世纪美术连立展(日本东京都美术馆)
作品
《Position09-1》 铜版画 40X36.5cm 2009年
《Position09-2》 铜版画 40X36.5cm 2009年
《Position09-3》 铜版画 40X36.5cm 2009年
《Position09-4》 铜版画 40X36.5cm 2009年
《Position10-1》 铜版画 40X36.5cm 2010年
《Position10-2》 铜版画 40X36.5cm 2010年
《Position10-3》 铜版画 40X36.5cm 2010年
《Position10-6》 铜版画 40X36.5cm 2010年
《Position12-1》 铜版画 40X36.5cm 2012年
《Position12-2》 铜版画 40X36.5cm 2012年
《Position12-3》 铜版画 40X36.5cm 2012年
《Position13-1》 铜版画 40X36.5cm 2013年
《Position13-2》 铜版画 40X36.5cm 2013年
《Position13-3》 铜版画 40X36.5cm 2013年
《Position13-4》 铜版画 40X36.5cm 2013年
《Position15-1》 铜版画 60X75cm 2015年
《Position15-2》 铜版画 60X75cm 2015年
《Position15-3》 铜版画 60X75cm 2015年
《Scene06-5》 铜版画 60X80cm 2006年
《Scene06-7》 铜版画 60X80cm 2006年
《Scene08-1》 铜版 60X80cm 2008年
《Scene09-5》 铜版画 54X44.5cm 2009年
《Scene09-6》 铜版画 54X44.5cm 2009年
《Scene09-7》 铜版画 54X44.5cm 2009年
《Scene09-8》 铜版画 40X36.5cm 2009年
《Scene10-2》 铜版画 40X36.5cm 2010年
《Scene16-3》 铜版画 66X46cm 2016年
《Scene18-1》 铜版画 66X46cm 2016年
“图像的戏谑”李京焕版画作品
莫然
站在李京焕的作品前,有一种巨大冰山矗立在旁的既视感,图像的戏谑与组合产生的冰冷的美感是李京焕作品的特点。
李京焕的艺术创作大都使用身边的各种真实形像进行一种类似戏谑的缝合,在制作版画时有意的抛离了版画艺术特有的绘画性而让图像更为突出而更加真实的反应周遭的一切。我曾经与李京焕谈过他选择使用大量的图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根源,他解释道“是图像自身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图像的真实性与纪实性”。但是艺术家往往会对这种真实性难以把控,而李京焕在这里无疑做的是很出色的。
在scene(场面,现场;(戏剧的)一场;景色;事件等)position(位置,方位;地位,职位;态度;状态等)系列作品中,李京焕在进行一种位置的经营替换与角色扮演的戏谑游戏,在这场戏谑游戏中为人熟知的事物被带上了奇怪的面具。这些扮演与替换的角色与画面很多都带有情色的味道,笔者认为李京焕作品中的情色感代表着性这种本能的欲望能使得人们脱去虚伪的外衣暴漏出最真实的自己,反而在性以外就会立刻带上各种身份的面具穿上各种名义的外套,这也许是李京焕对scene与position的一种理解与表达。
position系列作品的
在李京焕作品中很少出现人的形象,但作品中的所有符号却都是人创之物,而非自然天成。书籍只是文化与知识的载体,而人作为知识与文化的缔造者创造者,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可能也是李京焕所想表达的隐晦却明了的观念。
书籍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记载体,扮演着随时代潮流变迁、统治阶级更迭、思想科技进步的见证者与受难者。中国的“焚书坑儒”、德国的“焚书大典”、“苏维埃大清洗”运动等等,在社会处于战争与动乱,意识形态因外在与内在因素发生改变时,书籍便成了载有悖论的见证者,理所应当的被无情的抹杀,而其中的知识与智慧也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陈旧理论与早期文化的消失会虽然会带来很长时间的伤痛,但同样会给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与养分,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是不会返航的。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新旧交替带来的持久的伤痛与怀旧情怀,而李京焕在scene18-1作品中捕捉到了这种新旧更迭所带来的迟钝的哀伤。
在李京焕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隐喻通过直白的图像进行展示时无疑能看出艺术家本人对艺术生活的态度是真诚而又敏感的,这种戏戏谑的图像缝合与创造看似真实却是生活中不可预见的幻影,而这就恰好命中李京焕的艺术理想即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用真实具体的图像来表现心灵世界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