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史同在·江敉先生艺术展
主办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主持 王林
策展人韦嘉 何桂彦
展览统筹 臧亮 蓝剑 冯大庆
视觉设计 汪泓
开幕式时间 2018年11月1日下午14:30
开幕式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大厅
研讨会时间 2018年11月1日下午15:30
研讨会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咖啡厅
展览时间 2018年11月1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五号厅
媒体支持
《艺术当代》《画刊》《美术报》《艺术世界》
《当代美术家》《世界艺术》《当代美术家》
《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搜狐艺术》
《网易艺术》《新浪当代艺术》
特别鸣谢
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如果学院
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
江敉是川美版画专业最初的创建者之一。先生一生,艰苦卓绝,自幼饱尝欺辱但他自强不息,始终追求人世的平等和精神的自由。他自学成才,四十年代即以杂文漫画闻名上海,后辗转浙鄂黔川,几度生机断绝。江先生处贫不移,临危不惊,一介书生孤身奋战,直以毛笔金刀呼唤着中华的前途。解放后,弃编辑而事教育,数十年精益求精,艺教两成,只因不附流俗而埋没至今。后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然先生以瘦弱衰病之躯,刚直耿慨,从不低头,忍辱负重而不绝于精神和艺术的追求。
人生大劫大难,铸就了江先生的品格,也铸就了江先生的艺术,杂文的辛辣、漫画的幽默,早年版画的表现倾向,中期版画的现实精神,江先生的作品都各有特色,自成一家,其晚年的版画更是炉火纯青,人物花鸟,黑白疏密,刻运自如,刀法精微,构成之老练,神态之稳成,境界之纯粹,令人叹为观止。其间以静制动,以虚涵实,于宁静淡泊之中深藏充实丰富之品格,正是江先生为人为艺的风范。
江敉先生推崇学术自由,鼓励学生创作坚持个人风格,承延传统而不被传统束缚,其教学活动对川美版画系产生了极大影响。
主持人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书记 陈斌先生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林先生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韦嘉先生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原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江敉先生的女儿 江碧波致辞
深圳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学术秘书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网主编
《中国版画》杂志执行副主编隋丞先生致辞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教授宣布展览开幕
嘉宾发言
梳理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脉络、谱系过程中,我有机会了解到江敉先生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东方气息以及经历跌宕起伏的生活后显露出的平和深深打动了我。通过文脉的梳理,希望能找到版画系发展的源动力,包括这些先生的作品与今天版画系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天去重新看待。
——韦嘉
江敉先生的作品不仅有对国际形势、国家政治的关注,其艺术创作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儿童创作的,如作品《熊家婆》。他在临终之前的创作表现出其对自然、家乡、动物的热爱,慈父般的感情表达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曾婉拒《人民日报》的任职邀请,选择一生投入艺术教育事业。对四川美术学院的版画教育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江碧波
江先生是中国早期版画教育家之一,尤其是对西南地区的版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四川美术学院版画最早的创始人。作为艺术家,江敉先生以杂文和漫画闻名于上海。川美对版画脉络的梳理对其自身教育和学生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隋丞
中国版画以江敉先生为荣,四川美术学院以江敉先生为荣。
——侯宝川
王林先生采访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最初做此展览的契机是什么?
王林(以下简称”王“):学院一直在做学统文库。版画系韦嘉老师在看了江敉先生的作品之后决定做此展览。所以我们组建团队收集了很多新的资料,对江先生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了此次展览。
当:江敉先生的作品有受到哪些流派的影响呢?
王:江先生通过自学进行创作,他有天分也有表达的冲动。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气息,这种精神也渗入到了他个人的生活中。他的作品细致、微妙,尽管先生的作品画幅并不大,却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去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万物在先生的作品中都传达出一种平等、协调的关系。
当:江敉先生的教育精神是如何在川美版画教育系统中延续的呢?
王:江先生是版画系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女儿江碧波先生(原川美版画系系主任)也是很重要的美术教育家。77级第一个版画系研究生钟长清先生也是他们父女两人共同指导的。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终身教授顾雄也是江碧波先生的学生。由此可见,两位先生对教学都非常投入,也影响了西南地区一大批优秀的版画艺术家。
序
祭江敉先生
宁静致远。
江敉先生历七十八载之艰辛,终于默然走向那深邃、无边、永远不再需要言说的世界。
死并非死者的痛苦,而是生者的悲哀。
他知道死亡的来临,在不得不放下木刻刀之时,对亲人平静的叙说着苟活的无意义——只有无私无畏者能够面对生之惨淡与死之孤寂而保持如此的宁静。这是大海的深沉与自由。
江先生一生,艰苦卓绝,自幼饱尝欺辱但他自强不息,始终追求人世的平等和精神的自由。他自学成才,四十年即以杂文漫画闻名上海,后辗转浙鄂黔川,几度生机断绝,时势凶险,或以烧饼度日,或有宪兵入室。江先生处贫不移,临危不惊,一介书生孤身奋战,直以毛笔金刀呼唤着中华的前途。解放后,弃编辑而事教育,数十年精益求精,艺教两成,只因不附流俗而埋没至今。如江先生其人,温文尔雅,克己待人,文革期间竟惨遭揪斗,拳打脚踢,竟至于椎骨大损,痛到以首击壁的地步。呜呼,天若有情,亦当老颜!然江先生以瘦弱衰病之躯,刚直耿慨,从不低头,蹲牛棚,下农场,罚为挑汉纤夫,忍辱负重而不绝于精神和艺术的追求。时有勇者为之感奋,于围斗之时,举杯于前一表其人格之高尚,伟哉壮矣!为师如此,为艺如此,可与天地并存,何生死之言哉!
人生大劫大难,铸就了江先生的品格,也铸就了江先生的艺术,杂文的辛辣、漫画的幽默,早年版画的表现倾向,中期版画的现实精神,江先生的作品都各有特色,自成一家,其晚年的版画更是炉火纯青,人物花鸟,黑白疏密,刻运自如,刀法精微,构成之老练,神态之稳成,境界之纯粹,令人叹为观止。其间以静制动,以虚涵实,于宁静淡泊之中深藏充实丰富之品格,正是江先生为人为艺的风范。大道无言,有您浸透着欢乐与痛苦的艺术在,江先生可以缄默了。
桃李芬芳,下自成蹊。在这个许多人还活着的世界上,会有不断重评江先生艺术的时候。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