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举办藏书票创作交流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举办藏书票创作交流展
藏书 票
璀璨的“纸上宝石”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作品,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作为表明书籍持有者的标志,是读书人求知爱美、寄意寄情的信物,通常贴在书的扉页合适的位置,开卷相见。藏书票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从30年代开始,中国也有许多版画家投身于藏书票的创作。


翩跹的“书上蝴蝶”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因为尺幅的限制,藏书票的制作都非常的细腻讲究,让我们在一个艺术快餐化的时代体会到长期存在于我们的传统之中、却被我们所忽视的“精微文化”的温度。藏书票的制作技法主要是平、凹、凸、漏等,而在当代,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的多元化,手绘、电脑制作等也参与其中。欣赏一枚枚小小的藏书票,就像在微型艺术王国里畅游。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在这次西安美术学院藏书票展览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艺术的热切追求。动植物、地域风情、历史人物故事与遗迹以及各种富有想象力的魔幻场景都成为藏书票表达的主要内容,而在技法和表达形式上也变得异彩纷呈。



适逢元日将至,版画系师生特意举办“藏书票展览活动”,版画系的老师和同学制作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藏书票,让全校师生领略藏书票之美,领略版画之魅力。借此助力西安美术学院元旦佳节的节日气氛。
美妙的藏书票与美好节日的结合是版画系全体师生送给大家的礼物,更是我们对各位老师,同学们最诚挚的祝福。

黑白油墨之间,有些不能言说的情谊;方寸纸张上,存在耐人寻味的人间。藏书票,版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明珠。他的构思、绘制、制版、印制,无不透露着版画人的智慧与艰辛。笔尖刀下,纸面版上,一张张精美的藏书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新年即将到来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版画系“藏书票展览活动”,希望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版画系学生与老师关于版画系藏书票活动的交流

学生 周慧媛:杨主任您好,您认为藏书票有何收藏价值呢?
杨锋教授: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是由它全是版画家专门设计,亲手制作的版画原作,而且有一定的印数。收藏者可以留意藏书票下方,在贴近画面处依次签有版式、总印数及本张票的序号。如7/50,即总印数是50张,这是第7张。同时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及创作年代。由于藏书票全部是原作而且是印数有限,这就决定了它的价值所在。另外,它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可以个收藏者以选择的余地。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专题或艺术风格的藏书票作为个人的收藏方向。因为藏书票艺术是世界性的,所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民族也就有不同的风格。藏书票还能记载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人和社会的精神面貌,给考古学家、史学家、文化艺术学家及版画研究工作者提供重要的资料。
学生 陈丹丽:杨主任,您认为我们将如何将我们的藏书票更好的宣传下去呢?
杨锋教授:藏书票作为一项十分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方式或者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其进行艺术宣传。让更多人看到其中的艺术的美。
学生 王乔旭:杨老师,您认为藏书票有何收藏价值呢?
杨锋教授:藏书票作为一门艺术门类,主要以版画为主。票上须印上收藏者的名字,通常还印有拉丁文“EX-LIBRIS”的字样,意为“我的藏书”,现已成为藏书票的国际通用符号。随着书籍的大量普及以致变得廉价,同时因为藏书票的艺术价值不断提高,已经很少有人将藏书票贴于书上。藏书票已经越来越脱离书籍,另外,藏书票的设计也越来越以艺术家为主导。目前的藏书票,基本可以等同于小型版画看待。在亚洲,日本最早制作藏书票,明治维新后出现融入了传统浮世绘风格的藏书票,为藏书票艺术中之独特风格。中国的藏书票在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们建立一个对藏书票的直观印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学生 周慧媛:请问韩处长,您觉得藏书票的性质是什么呢?
韩晓剑处长:藏书票作为一种类似书签的版画形式,同西方版画一样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传到中国已是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当年倡导了新兴木刻运动,将西方版画和藏书票一同介绍到了中国。藏书票与中国的藏书印性质相同,一般贴于书的扉页,用途也相近,区别只在于其表现形式与使用方法。
学生 陈丹丽:韩处长,您觉得书籍和藏书票的结合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呢?
韩晓剑处长:书籍,概念上与过去的藏书票不同,过去的用来记录,做藏书票的意义,版画很久以前用来印刷,退出时变成了艺术,随着第一功能的消失,艺术功能凸显。
学生 王乔旭:您认为藏书票会不会消失呢?
韩晓剑处长:不会,书不会,藏书票也不会的。
部分作品欣赏



版画电子日历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