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艺术&群众文化 |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再基层”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近日,作为西安美术学院高水平大学专项、版画学科高地建设项目的“版画再基层”活动第四步——“致户县”部分即将启动。此项目自2015年12月开展以来,已成功实施“致陕南”“致陕北”“致关中”3项活动,在基层开展帮扶、写生等活动。从具体实施过程和成果来看,项目做到了学院艺术与群众文化“面对面”对接,不仅在基层反响较大,而且在“教与学”“学与做”“现场与文本”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维度较为清晰的坐标,开创了版画教学创作的新格局。

《版画再基层——致陕南》大竹园镇中心小学版画现场教学

《版画再基层——致陕北》项目组师生深夜在窑洞布展
留守儿童的“种梦人”
  “‘版画再基层’活动一直秉承现场制作、现场思考、现场展览的方式,是西安美术学院在新时期美术创作、美术服务社会的新举措。”项目执行人刘益春告诉记者。
  2015年12月4日,“版画再基层——致陕南”活动拉开帷幕。该项目由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工作室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组成创作团队,影视动画系组成纪录片制作团队,同时邀请当地美协和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参与。项目组相继到访陕南安康市旬阳县文化馆、旬阳构元初级中学、城关镇石渣坡、构元写生基地、大竹园镇小学。
  在汉滨区大竹园镇,项目成员们深入居民家中,感悟当地民俗,陕南农村的典型现象——留守儿童引起大家的关注。“当人们试图给他们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时,我们却发现了洋溢在他们脸上的自信和乐观,虽然偶有叹息,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版画系研究生张倩在活动感想中写道。而有过类似经历的版画系研究生陈孔月更是因孩子们的乐观坚强而备受激励:“我认为这里的孩子们是快乐的,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能让人嗅出简单快乐的童年气息。”
  项目组师生们在大竹园小学开展了教学及成果汇报展,集中展示了孩子们的版画学习成果和教师们的下乡创作作品。“学员们耐心细致的辅导给我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大竹园小学校长李应兵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不仅积极参加校内版画社团活动,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写生、刻版画,连周末休息时间也会伏案刻印,上交了一批高质量的版画作品,准备去参加评选。”
  “农村留守孩子也有梦想,而参加这次活动的师生成了孩子们的‘种梦人’。培训结束后,我们问孩子们梦想是什么,不少孩子回答:当一名艺术家。这就是‘版画再基层’活动为大竹园小学带来的变化。”李应兵笑着说。
关注陕北老区留守老人
  2016年1月4日,“版画再基层——致陕北”创作写生实践活动一行40余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风尘仆仆地来到陕北延安市延川县进行实地创作写生。“许多经典版画、木刻等作品诞生于陕北,这里还保留着逐渐消失的农业文化遗产和陕北窑洞的生活方式,‘留守老人’等当下的社会问题也非常突出。”项目执行人陶加祥告诉记者。
  活动分5个小组,除在校师生外,还邀请了延安市文联、延川县文联的5位艺术家参与,共完成“留守老人”肖像画创作160幅、拓印作品多幅,采访记录6万余字,纪录片一部。
  随后,活动组在碾畔黄河原生态民俗文化博物馆门前举办了作品展览。活动组因地制宜,在窑洞前拉了两根铁丝,将一张张作品排列在上面,其中的拓印作品则直接贴在墙上或者拓印物品上,所拓物件都是当地的特色农具或特产,如碾盘、羊皮筏子、锄头、枣树枝、窗格等。展览吸引了很多当地群众。家住碾畔村的70岁老人马施英拉着为她刻印头像的成员的手说:“感谢你们把这幅作品留给我,回去后我要挂在家里,给去世的老伴看看,以后儿孙们回来了,也叫他们好好珍藏。”
  延川县文联刘宏祥在活动感想中写道:“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耕文明逐渐被现代文明所代替,有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再无人知晓。作为当地文艺工作者,我有幸与项目组一道参与活动。我们用自己手中的刻刀,将这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文化遗迹记录下来,这将无形中促进延安版画在基层的继承发展。”

《版画再基层——致陕北》农具拓印现场展示
关注新旧工农业发展形态
  2016年3月9日,伴着点点雪花,全体成员抖擞精神,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再基层——致关中’木刻创作展”在凤翔东湖广场进行。天气虽冷,但前来观看展览的观众热情不减,不少美术爱好者被凝结在师生作品中的创作热情所感动。
  项目执行人张春霞介绍:“本次展览的作品创作选择了氮肥厂和农业园两个地方进行,主要考虑到一个是工业的旧形态,一个是农业的新形态,将两者进行对比,能够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面貌。由工业和农业入手,深入关注相关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其中,借鉴了凤翔民间年画艺术形式的“新的新年画”创作活动,在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绿丰源农业产业园进行。“农业园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创作地点,当艺术家深入田间、走进大棚、触摸土地的时候,眼前的东西都成为其创作的元素。”版画系学生崔世伟说。而奔赴凤翔氮肥厂的版画系教师柏发告诉记者:“凤翔氮肥厂的历史遗存承载着关中人民的乡愁。运用木刻对氮肥厂工业遗存进行艺术创作,以‘版画痕迹’对应‘历史痕迹’,体现着时代的温度和创作者的热情。”
  “近日将启动的‘版画再基层——致户县’活动,聚焦陕西户县农民画,通过梳理史料、全面收集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借用其创作方法等方式进行版画再创作。新项目的开展或将使‘版画再基层’活动更具学术高度和社会意义。”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杨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