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版画艺委会成员与中国美协艺委会领导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版画艺委会主任苏新平
自从1985年中国美协成立版画艺委会以来,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版画便取得了长足进步。版画家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版画创作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然而纵观历史,中国版画历来是最注重组织性和团体性的艺术之一。从民国时期的“一八艺社”木刻部、“现代版画研究会”到抗战时期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鲁艺木刻工作团”,乃至于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中国版画家协会”……可以说中国现代版画的历史就是一部版画社团的活动史,充分体现了中国版画人紧贴时代脉搏、勇担社会道义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由左翼联盟所开创、由新兴木刻运动所践行,并在党的领导下经历过革命斗争洗礼的先锋文艺传统,争取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
在此前提下,版画艺委会的职责和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们要进一步团结全国版画工作者,吸收各界优秀人才,为发展民族版画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新的历史篇章。众所周知,当年李桦先生遵照鲁迅的嘱托,将“现代版画会”建设成为南方最大的版画根据地,并且存在时间最久、活动最频繁;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版画界为人所称道的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的和谐场面,显然这些都与李桦倾注一生投身版画事业的伟大情操不无关系。前辈们走过的路和宝贵的工作经验都是值得我们追寻。
(二)我们要充分调动版画从业者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来思考版画、研究版画,做到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协同发展,使原有的创作观念和知识结构得到激活和更新。假如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就会发现老一辈木刻家们大多都是一手拿刀、一手握笔,实践与理论齐头并进,诞生了像李桦、王琦、陈烟桥等众多为中国版画的理论建设奠定基石的伟大先驱。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版画界独树一帜的学理架构却有所减弱,对版画印痕肌理的美感探究逐渐取代了严肃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历史意识,一度产生了重技术、轻思想,重效果、轻构思的不良倾向。因此,如何重建版画界理论自信、突出版画家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精神,关系到中国版画与世界最新哲学思潮的对接,某种程度上也是进入当代艺术语境的重要途径。
(三)在普及教育层面,版画艺委会担负着推广版画知识、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木刻工作者充分利用各地的民众教育馆、图书馆等群众文化机构,以木刻流动展、木刻讲座的形式积极开展版画的社会化工作,同时大量出版各类木刻教程,鼓励业余版画创作,促进版画事业整体繁荣;而在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古元、彦涵、胡一川等延安木刻团成员,更是汲取了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样式,带来了版画本体语言的革新,直接将版画带进了寻常百姓家。当然,随着媒介科技和人们视觉经验的发展变迁,版画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于百姓心灵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怎样在版画家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多元沟通桥梁、促进版画在基层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将会是牵涉到版画艺委会服务型机构的运转和实际规划等实际问题的重要工作方向。
为了切实履行好以上职责,我们从交流、研究和提高这三个角度出发,制定了未来五年版画艺委会所要完成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做好美协统筹下的常规美术展览项目,如全国美展、全国版展等。同时组织全国版画机构和版画家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特别是要对青年版画家进行鼓励和扶持,创立“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品牌,有计划、成系统地推出新人,为版画界注入新鲜血液。作为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中年版画家群体的活跃度近年来呈逐步上升趋势,为其举办主题丰富的个展或联展,有利于廓清目前版画创作的主导力量,使后续的讨论变得具有针对性;另外,我们将积极介入国家主体性创作项目,发掘版画在还原宏大历史叙事方面的特色和潜能,从而打破“小画种”的陈旧思维,不断开拓大格局、大气象的版画原创之路。
(二)举办各类版画学术展览和研讨活动,通过为版画史重要人物举办纪念展、回顾展等形式梳理历史脉络,达到正本清源、刷新既往知识的目的。随着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古元、李桦、彦涵、王琦等个案研究的深入,许多历史的往事和版画的原初概念也得到还原与披露。如古元艺术中的人民性特质、李桦百科全书式的从艺和从教之路,以及彦涵早期坚定的现实主义实践与晚期偏重实验性艺术探索之间的差异等,这些历史的养分需要及时反哺给当今的版画界,这将有助于我们认清什么是短期的时髦,什么是不变的内核,从而做到辨明方向、坚定步伐、恪守信念。宋源文回顾展和《李桦全集》的编纂,将是开启整体研究事业的两个重点项目。与之对应的,还有当代艺术范围内版画的综合表现研究。在这种历史与当下、传统与前沿相互牵引、交错的学术框架之内,实现中国版画创作水平的跨越和提升。
(三)正如鲁迅所说,版画本是中国固有的,本来就是俗的,因此也就是大众的。一语道出了版画扎根本土、与民共生的艺术本质。在农耕时代,版画曾经推动了文明发展,又在工业革命时代将版画家这一新生的社会身份推上了历史舞台。但到了信息网络时代,版画的图像复制功能被极大消解,版画家的工匠精神反而容易成为值得提倡的社会新风尚。在精英的和专业的版画创作领域之外,存在着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田地等待我们前去开垦和耕耘。如果我们失去这片阵地,中国版画也将面临涸泽而渔的危险。因此我们将以实地调研考察的方式,联合地方政府或民间力量,发掘具有版画文化历史特征的地方资源,如名人故居、传统版画作坊等,使之成为地方文化亮点,一点一滴将版画的人文含量扩散出去。与此同时,加强与各类商业平台的合作、对接,做好相关网站或手机应用的建设和开发工作,联合媒体,注重传播,保持开放心态,寻找与最新科技包括VR技术进行跨界实验的突破点,密切留意国际科技特别是印刷科技的最新动态,把最新鲜的空气引入业界,激发灵感,启动思维,引发争鸣……
总之,在这个容易浮躁、追逐功利的时代,我们版画人那种善于持守、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应该得到大力弘扬和发展,以期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文艺阵营中凸显我们的存在和担当。我的发言就是这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