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翻刻项目介绍
近代一百多年来,在全面西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体系中,其创作材料、造型理念方法、评价体系都是西方模式的。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创作中的应用,是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承和突围当下创作的有效方法。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disorder工作室通过三年来《古籍翻刻》教学创作中100余本古籍的刻印、实现研究成果转换为当下创作,是传统古籍美学在新时期进行新的创作。《古籍翻刻》以古代书籍的形式进行现代题材的刻印进行整体力量的创作。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刘益春教学项目《古籍翻刻》
中国木刻书籍里的插图构成了版画千年发展历史的主体,它不仅包含关于书籍插图类、年画类等绘画的一面,也包含作为灯画类、幡画类、供奉类、符咒类、游艺类、玩具类、契证类、印记类、扎糊类、饰纸类、包装、海报等设计的一面。两者同以白纸黑线为主要表现方式,形成了民族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视觉美学特征——写意、朴素、优雅。而现今取而代之的是摄影方式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无序的文字信息。这些纸品大量并置、叠压在街头,形成了一个色彩纷杂的城市,出现在街头、居室等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2012年12月第四工作室第一期《古籍翻刻》实践
古籍翻刻要求用当下创作木刻的手法翻刻古代雕版印刷品,也就是借用传统木刻样式以现代多样风格来表现。主要以古籍作为范本,要求选择一本图像为主的古籍以原有的构图进行内容的置换;选择一种现代木刻风格表现一个题材,最后以古籍的原有样式制作成一本书籍。即一个样式、一个题材、一种风格、一本书籍。
古籍翻刻是以整体触摸的方式进行版画历史形态的研究与学习,从而使传统图像样式在当代版画中出现活力。

2015年11月18日,挪威国家版画工作室曾千之教授,挪威参赞梅园梅女生观看古籍翻刻作品
2015年11月,古籍翻刻项目入选由徐冰策展的“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览”主体展,展览作品由自于国际的超现实主义之父达利、观念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瑞士著名手制书艺术家罗斯·迪埃特等人的作品以及在书籍史上关键性的代表作品。此次展览展出豆凯妮《鞋》、郝郭琪《名伶记》、胡斌《灰挥发》、刘洁《非犬》、刘宁《宁》、阮婷《尴尬的编绘》、汪青《杂记》、王聪聪、谢嘉良《耳机图志》、张桐珂《另存为》、张永洁《晒货》、张哲《四音释义》、王维维《我的物品-上火人中下》、马光玲《图标》、杨鹏《定位图》、王倩《英雄联盟》、刘莉芳《存在的意义》、王婉珍《入栽江湖》、解贤照《书封》、高倩《岁月的童话》、牛昱普《剃你爽》、尹眺望《大器》等作品。


2015年10月古籍翻刻项目在“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中展出
2017年西安当代美术馆应邀在 “自由自在—纸本的图像探索” 中展出,展览将在4月09日下午15:00开幕。此次展出贾昕晢《名人价格录》、陈建伟《大数据时代》、金煜轩《释名》、钟思远《自然不自然》、董昱良《某日》、高倩《岁月的童话》、解贤照《书封》、刘莉芳《存在的意义》、孙强《翠华山之行》、马宇翔《微菌子》、郝郭琪《名伶记》、张永洁《晒货》、汪 清《杂记》、张桐柯《另存为》作品。


2015年11月31日第三期“古籍翻刻项目”课程老师和学生们
传统艺术在千年的雕版木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传统的解读,有源自其高超的雕版刻印技术而形成的传统雕版复刻和现代雕版线刻创作,有源自其饾版套印技术而形成的现代水印版画创作,而我们从雕版印刷的实物出发,突破单一的画面,从书籍这一形态着手,以古代书籍的形式进行现代题材的刻印进行整体力量的创作,从收集明清坊刻雕版作品解读,学习图像的造型方式和独特的传统木刻气质!

2016年11月7日,法国第八大学叶欣教授带领史论系学生观看古籍翻刻项目
在强大的传统面前,我们真挚的向参与这一项目的各位老师致敬,向所有同学致敬,我们把最好的作品给大家。

2017年3月31日,版画系杨锋教授向“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全国网络媒体采访活动的全体成员介绍古籍翻刻项目
展览合集

陈建伟《大数据时代》

董昱良《某日》

高 倩《岁月的童话》

郝郭琪《名伶记》

贾昕晢《名人价格录》

解贤照《书封》

金煜轩《释名》

刘莉芳《存在的意义》

马宇翔《微菌子》

阮 婷《尴尬的编绘》

孙 强《翠华山之行》

汪 清《杂记》

张桐柯《另存为》

张永洁《晒货》

钟思远《自然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