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明日的版画优秀作品巡展
总策划:李建宇 欧阳俊虎
策划:李彦萍 杨国良 姜玉海 陈劲松 王建才 蒋锋 郎启训
项目负责人:郭浩
策展人:王华祥 曹悦
执行策展人:陈光勇
巡展地点:昆明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4月9日—19日
开幕式:2024年4月9日上午10:00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云南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
协办单位:昆明市博物馆、南京金陵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青海美术馆、贵州美术馆
2024年4月9日上午,由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云南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主办,昆明市博物馆、南京金陵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青海美术馆、贵州美术馆承办的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明日的版画——优秀版画作品巡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此次巡展汇聚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200余件版画精品力作,不仅呈现了近年来全球版画发展的新趋势,更在艺术观念、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和媒介材料等方面展现了最新创作实践与学术探索成果。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有: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美术协会主席包朝阳,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治亮,国家艺术基金云南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畅海,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艺术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晓静。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宇,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欧阳俊虎,原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雁玲、原党委副书记李丛熙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及嘉宾。
出席开幕式的特邀专家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原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宝泉,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本项目策展人王华祥,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敏杰,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原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郝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国桥,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杨锋,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张广慧,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王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师晶,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贺昆,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四川艺术院院长邝明惠,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西南大学教授戴政生,《中国版画》执行副主编、深圳大学教授隋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院秘书长、原江苏画院副院长陈超,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孔亮,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秘书王华,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原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本项目负责人郭浩,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监督专家:赵芳、刘晓荣。以及来自国内兄弟院校的领导及嘉宾。
展 览 前 言
明日的版画
版画,这一与印刷技术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传递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艺术思维的不断拓展、艺术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版画与其他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在与数字艺术的结合下,版画艺术在创作理念、形式语言、媒介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今日之版画,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复制,而是成为了创作者表达个人情感、探索艺术边界的重要媒介。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促使版画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推动下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技术的涌现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手段;另一方面,传统版画艺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其独特性和生命力。因此,版画艺术的深化与当代的融合,也成为了版画界与艺术家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此次巡展,为中外艺术家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与展示平台。通过作品展示、创作研讨等多种形式,探讨版画艺术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明日的版画—优秀版画作品巡展》旨在探讨新时代版画的未来发展。巡展有来自20余个国家的艺术家创作的200余件版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能看到艺术家们在坚持原来版画创作的同时,也有在借助新元素去拓展版画创作的更多元化的可能性。此次展品有艺术家们内心对于世界面貌、时代浪潮和人生体验的感悟与情怀,能够读取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也有版画与文化和科技艺术的交融。是有深度、有活力的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更能够感受到版画艺术在当下社会与文化语境中的深刻变革。此外,此次巡展还致力于搭建一个国际性的交流与发展平台,促进不同文化语境下各国版画的创作与研究。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探索版画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推动版画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当提及“明日的版画”,不仅仅是跨界与融合的体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明日的版画”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领域,期待通过多艺术的跨界能够激发更多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推动版画艺术与数字化艺术的交融,为版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使中国版画教育教学的优秀传统和当代发展的成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形象内容,成为中国版画与世界交流的高层次平台。
郭 浩
2024年4月3日
开幕现场
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欧阳俊虎先生表示:
此次展览获立项的国家艺术基2024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的项目,为国内外版画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将会推动版画艺术人才培养和研究创作,对于未来国际版画艺术交流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让云南各高校的师生能够零距离的领略大师的精湛技艺和神韵风采,必将有利于促进云南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开创国际版画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先生表示:
版画在云南有着很好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诞生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优秀版画家,使云南版画艺术在全国具有学术地位。今年是建国75周年,也将迎来十四届全国美展,一大批优秀的云南美术家把作品奉献给观众,希望大家从“明日的版画”展览启发下收获更多的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本项目策展人王华祥先生表示:
此次展览是中国版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高品质的展览。表明了地方的政府领导、云南艺术学院对于版画活动一种全面的支持。版画与生活、科技、历史关系密切,此次由我们云南提出来要做一个明日版画的展览,如果没有实力,没有格局,没有对未来信心和气度也不会提“明日”这个概念。我们云南艺术学院能够以这样的起点、眼光、情怀来看待版画,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耀。版画可以彰显一个民族与时代的面貌,从“明日的版画”展览,能够看到我们的文化自信。
国家艺术基金云南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畅海先生表示:
国家艺术基金是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产品绿色,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近年来,云南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助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明日的版画优秀版画巡展”将在国内5个城市举办巡展,通过版画艺术魅力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同时也希望严格遵守国家艺术基金的各项规则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原云南艺术学院院长郭浩先生介绍项目情况
此次“明日的版画”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源于两个展览,第一是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联盟第四届双年展。第二是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首届双年展,这两个展览为这次的项目提供了500余件优秀作品,同时云南艺术学院面向国内又增进了150件优秀作品,我们精选了其中200件来自20多个国家的优秀版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
我们今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大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版画艺术。今天如何看待明日的版画的发展和未来?是我们每一个版画创作者和艺术高校所肩负的重任。此次展览把互联网、大数据、媒介、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一个让我们今天或者说昨天意想不到的版画语言表达。同时也对于高校艺术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展览对中国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是新的起点,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特别是课程建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女士宣布展览开幕
写在“明日的版画”大展之前
首先向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明日的版画—优秀版画作品巡展》获批立项表示祝贺!
谈及“明日的版画”,我们不禁要先回眸那些已逝去的日子,审视版画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演进。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版画印记,这种“独特”正是艺术之美的体现,也是其价值之所在。
相较“昨日版画”,今日版画的面貌已截然不同,从媒介上说,在电脑还未进入中国之前,数码版画是不存在的,而直到目前,全世界对数码版画的成见依旧存在,认为它不算版画。直到2018年,我组织全球版画精英在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二回大展上,就数字版画的属性展开了深入探讨。经各国版画领袖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正式确认数码版画与独幅版画在版画艺术中的合法地位。自此,两者均获国家级美展认可,亦被画廊与美术馆广泛收藏。这是版画史、美术展览史和艺术品收藏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再往前追溯,丝网版画技术最初只是被用于广告招贴和花布印刷,在中国的学院中并未得到认可。那时的版画家,多视木刻为正宗,而石版和铜版的从业者寥寥无几。回首版画之千年历程,木刻版画无疑是最古老的形态。而版画的历史,与印刷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如同双生花般共生共荣。从古老的木刻版画,到后来的石版、铜版和丝网版画,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为版画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天地,赋予了他们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与空间。然而,这种演进也似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一方面,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极大地丰富了版画家的创作手段和表达空间,催生出更加多元、丰富的版画作品;另一方面,新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切割着固有的版画空间和舞台。
我们不得不思考,版画存在的必要理由和条件是什么?明日的版画会怎样?尤其在当下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洪流中,版画创作如何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它能否会起到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承载人们的精神与情感需求的作用?
版画,作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产物,天生便拥有开放的包容性。在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版画更应以开放的姿态,把握时代脉搏,保持先锋精神,书写后疫情时代的新传奇。本次巡展聚焦当代版画创作,展现了全球艺术家在视角、媒介、技法等方面的共同探索。中国版画界在新技术环境下,涌现出了一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佳作,它们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彰显了艺术家们的情感与艺术精神的表达。
“明日的版画”不仅是对未来版画发展的展望,更是对版画家们承担历史使命的呼唤。在环境、文化、科技等多重语境下,版画家们需深思并行动,以新观念、新视角引领版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此次巡展正是版画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汇聚了全球版画精英的作品,展现了版画艺术的新貌,对于推动国际间版画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一展览,我们不仅能了解国际当代版画的前沿动态,更能通过版画这一媒介,让中国与世界相互认识,共同书写版画艺术的历史新篇章。
王华祥
2024年4月3日
研讨会现场
郭浩:
我在展览前言中讲述了今天的版画现状和对“明天的版画”的期待。现代科技的发展融合到版画里面,可能这是我们最期望的,那么科技和艺术如何来融合需要去探索、去体会。一个方面是新的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后,今天的绘画怎么和科技来融合。当AI出现后,有很多行业,很多画种出现了一种混乱,就像当年恐惧照相机取代绘画,电影取代舞台剧的状况。其实这是两种艺术语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想从科学技术介入到绘画艺术,其实也是人的一种感情的表达,那也可能是绘画的原作。另外一方面期待年轻的艺术家对版画有新的认识,新的表现的形式,改变我们过去对版画的认识,希望新的一代艺术家有新的发展。
王华祥:
对于版画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一个版画家,木刻如果是从技术的迭代来讲,木刻的技术是最古老的也是最落后的。但是为什么木刻今天依然在版画领域是最主要的种类?其实,每一次技术的发展只是替代了印刷的技术,作为艺术的创作手段,从来没有受到过威胁。古老的技术后来被效率更高的技术所代替,版画一直在更新,AI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版画方式。油画、国画也是这样,从美术史上看油画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摄影就像是原子弹,对于画家来说冲击性、破坏性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这一切是在很短的时间发生的,同时,现代艺术、反写实的艺术已经出现了。绘画原来承载的记录功能被替代,绘画的效率被超越,传统艺术被粉碎、审美被颠覆,以前称为艺术的东西,被新的科技所代替。为了摆脱写实绘画的惯性,现代艺术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有人向东方学习、向儿童学习、向中世纪传统学习,也有人向非洲艺术学习。按照这个逻辑现代主义是不能重复前人也不能重复别人,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有好多艺术家的画很难看,但是成了大师并得到了艺术史的认可。为什么这个时代还有坚持从事写实绘画的人呢?按照原来的艺术标准,你还在进行原来的艺术生产,就属于行尸走肉。但是,我们会发现绘画并没有消失,有一些人仍顽强的在坚持。有人走向抽象、表现艺术,人们发现了绘画的新世界。以前我们的所有的技术都是指向叙事、指向模仿,表现的艺术和抽象的艺术给人们打开了一个绘画独立的空间,这个世界是人类从未有过的一个世界。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写实主义艺术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发现西方依然有一些写实的画家成了当代艺术大师。现代艺术都已经把他们排斥掉了,结果他们成了当代艺术大师了,比如:弗洛伊德、基弗。现代艺术是要创新而且不能重复自己的风格,所以毕加索每张画都在变。我所做的“32刻”就是来自现代艺术的这个理念,可以用无数种方案来解决它,可以达到跟传统艺术、跟现代艺术所不同的结果,这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而这个创造力变成了一个新的艺术伦理。
版画在今天为什么还能有魅力,AI代替得了吗,摄影代替得了吗?答案显然代替不了。我们以为只要有观念就可以让版画获得当代性,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只有观念才是艺术最高的标准,那还有什么不能当成艺术的呢?绘画的存在视觉艺术存在的必要性就没有了。
艺术家理查德·塞拉把几千斤重的大钢铁板放在墙上挂着,那么有力量。基弗泥土和森林直接就搬到墙上去,甚至把大飞机壳直接就粘在墙上了,充满了魅力。版画的所有版种都有自己的魅力,今天我们对于艺术理解得更加透彻,它让我们看到真正属于艺术的那个部分现代主义时期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因为它已经没有内容了,理论家只好给它找个理由,说它是有意味的,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连意味都没有那么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判断的,没有无法判断的。我觉得AI不可怕,版画这个画种不会惧怕新技术,我们的确可以通过AI,通过电脑来替代替换掉这个画草图,AI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可以了。我们在提高一种创造力的实践的速度,但是他并不会说增加你的创造力,在创新这个意义上电脑代替不了人脑,只是在复制人脑,AI是在复制人脑复制人的思维模式。速度快但不会有情感,情感是艺术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创新也是一个魔咒,好东西不见得是要创新啊!你天天吃的这些最好吃的东西都是重复性的,但它重复你为什么不腻、为什么不会厌倦它,这说明它的能量远远超过你的创新能力。
史一:
我们这一代人代表了昨天的版画,这个展览还是今日的版画,明日的版画到底怎么样?我没办法想象因为发展实在是太快了。时代的发展肯定是后浪推前浪。明日是无法预见的。这个展览提供了一个给年轻人的一个思想、思考的平台,非常好。未来无论如何发展人还是人,所以年轻人特别是学版画的人要开创自己的思路,使明日个版画比今日个版画更往前走一步。
李宝泉:
此次展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版画、面向明天的版画大展,是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征,对于未来的版画创造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版画本身就是具有科技性和未来感的画种,这个展览也体现了当下世界范围的版画发展水平和趋势。体现了对于新技术和材料,新方法和新观念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AI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我们更要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版画的发展。
张敏杰:
中国现当代版画从1930年代到现在的接近百年,它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脉络。明日的版画是什么呢?我想经典的作品永远是明天的版画,我们现在今天看到的这个展览,好多作品让人心动。来自意大利版画家的铜版作品从技术语言到画面的整体的形式美感非常具有明天的未来性。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创造经典,如果明天是青年版画家的,那你们要创造出前卫性的作品来才具有明天性。我们50、60、70年代的版画家,是不是还可以同样创作出具有明天性的版画呢?我们不仅拥有凹凸平孔的版画技术语言,我想好的版画作品一定是要靠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撑。
郝平:
很高兴观看了这个展览。那么何为“明日的版画”?王华祥先生谈到了两点,其一是指寄望于年轻一代版画家,我诚以为然。在面临图象时代突飞猛进、Al大势袭来情势下,作为“与时俱进”的版画该如何“处置”或发展?明日的版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认为,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产品,版画艺术是艺术家思想、意识、情感的载体这一本质不会变,不可能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日的版画与明日的版画完全没有什么不同。至于“明日的”,我的理解即是“技术”的问题,“与时俱进”所指的一直都是关于“技术”的变化和进步,不是艺术的本质。
张广慧:
我觉得这些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现在史,是现在的版画,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版画的语言的转换。这个过程很坚实,是一个成果的呈现。我们在这个展览的作品里看到一种现实性,从明日的版画这个主题来讲不是一个预测,而是一个延伸,同时也可以温故而知新。耶鲁大学张光直教授谈到过,欧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考古学已经从对物的研究转换为对人的研究,他也提到过对考古的结构主义的研究。这个结构主义时间段正好也是绘画发生变化的时间段,这种大的背景下的分支是互相影响的,结构主义讲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是说把这个东西给切开了,而是讲究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我想这个版画的发展也是这样。
我们怎么样去运用AI,AI替代了我们的机械性的劳动或者是记忆型的积累。我们重新审视版画语言、版画结构问题。结构不是绘画结构的问题,而是知识结构问题。上一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把人类的骨化石通过生物的方法提取DNA,分析人类的某种分支跟现在的联系。这是考古学还是现代科学呢?用现代的科学来介入,版画有这么好的技术,我们经过了改革开放经过了两代人的积累,再去做,这是我们教学和创作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在教育里面还是需要一种平和的、轻松的心态,至于说高精尖具有特别的终极性追求,我觉得这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不要在教学中对每个人都这样要求,这样会搞得很卷过于紧张,我觉得这样不好。
邝明惠:
说到明日版画,谈到了AI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艺术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过程,一个是它结果,我觉得过程现在越来越重要,就像我们吃饭喝酒,当然吃东西的目的是吃饱,但是我们一定也会很重视它那个愉悦的味蕾的体验的感受,所以说过程也是非常重要。艺术不应该有标准,因为每个艺术家他都会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艺术个性,那么也带来一个问题,就说每一个艺术家他不是也不可能是最完整的,不可能完全的带来一个标准,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既喜欢他的优点也喜欢他的缺点,没有缺点是不能作为艺术存在的,可以作为科学的存在。
王建山:
大家都知道我们云南艺术学院,可以说在全国的艺术院校或者这个文艺单位中,国家艺术基金是做的最好的,版画的集体项目就有八个。今天这个版画展是有国际视野的一个国家艺术基金的巡展,很震撼,是一场具有国际视野的视觉盛宴。
杨锋:
我作为陕西西安的版画家,对云南有特殊的印象。云南少数民族多,有浓烈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今天这个展览里面有好多的年轻云南画家,这个是好处还是坏处呢?我觉得它是一个好处。
如果我一直就把云南叫成七彩云南,如果只看见它我们就看不见这个世界,我在这儿看见的面貌是一样的,在座的年轻人你们可以自信啊,因为今天的这个展览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刚才几个老师都在说这么一件事情,我们在说关于明日的概念的时候可能已经转到这个概念的本身。明日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可能也不是指未来,它指的就是一个现状,以及现状跟一个状态相联系,这个状态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艺术世界。我看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我没看见少数民族的概念,而是看见了全新的一个概念。
今天这个展览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全国美展也不是全国版展,不是所有以学院联盟和那个我们国际名义举办的主题系列展览。对于题材的要求是没有审查机构的,它是完全的是一个独立的状态,一种汇集。我觉得在当代这种东西太珍贵了,因为越来越少了。但今天来看见的这个展览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多主题的展览。与云南一样丰富,之所以产生这个效果,是因为由几代的画家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我也说几句关于AI的事,其实还是要关注的。因为我们国际版画联盟认证了数码版画。就是那次开会的时候我们把数码的作品就当版画,当时大家举手表决。数码版画实际上是一个图像输出,AI已经模拟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恐怖的事情。是不是它已经变成一个思维模式的组合,它完全跟数码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还认证AI吗?能不能去做,敢不敢认证,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有点太沉重,但是我看见今天能够在一个严肃的历史博物馆中讨论这样开放的主题,我觉得这就是明日的版画。
孔国桥:
关于明日的版画,国际版画联盟在两年前有过研讨会。我的理解应该是面向明日的版画,而不是说明天的版画。面向明天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存在的问题,我当时的发言是说明日版画的思想原则,第一个就是历史的思维,第二个是技术的思维,第三个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态度。我觉得到现在我依然还是没有进步,如果要讨论这个明日的版画,这三个原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实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在筹划未来,我们总结过去也是为了筹划未来。海德格尔讲我们的存在是怎么一种状态,就是一个被抛弃的筹划。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的,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世界的所有规则都已经制定了。但事实上是没有一条规则能够告诉我们明天要去做什么事情,我们只能去筹划我们的未来。但筹划未来的时候是什么呢?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以历史的姿态去面向未来。我们去看艺术作品曾经是怎么样的,版画曾经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回溯到我们的现在,我们在这个社会曾经的历史境遇造成了过去的那些经典的版画作品。那我们今天的社会境遇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该去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这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东西。
大家都在讲AI。其实我们不懂AI,千万不要因为AI来了以后就会改变。我们是用它还是不用它,刚才王老师讲的比方摄影技术产生以后对整个艺术产生的冲击,技术替代了艺术曾经很多的工作。艺术又可以说是被迫的发生一种转向,转到了所谓的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艺术走向表明以前所有的版画都是为了复制绘画。版画原作运动以后才开始有所谓的表现的版画。所以技术对这个艺术的冲击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其实都不懂AI,而且我们说到中国现在AI技术领域到底有多少的可能性,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用AI的这种思路或者技术去协助我们创作。艺术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的方式,当海德格尔看到人造卫星发回来的第一张地球照片的时候,他觉得人类存在的根基被连根拔起,因为我们曾经以为的一个丰富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球,我们的世界跟自然又不是一回事情。所以技术其实影响着我们理解世界、理解生活,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AI到底以后会如何,我们只能等待,但是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
我们有时候会把现实主义想象的就是或者理解的太狭隘,觉得只是一种流派。我强调的艺术的现实主义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展览确实作品也很好。年轻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你们对这个世界,通过艺术作品想对这个世界说一些什么,而不仅仅是表达美,表达我们已经有的那些东西。工业技术发达以后让人们慢慢的失去了一种批判反思跟一种否定的力量,为什么呢?社会发展之后,让大家觉得社会矛盾以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呈现,消解了大家批判性的力量。这个时候艺术到底能做什么?我觉得艺术中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力量能让艺术家保持创造的活力。如果仅仅去描绘一个花好月圆、岁月静好,有太多的媒介可以给我们更好视觉的享受。版画的意义或者艺术的意义是要以一种个人的姿态去表达你对世界、社会的一种看法。
师晶:
我看到这个展览里面作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里面也有写实性的,像《春华秋实》、《军魂》、还有《爱民街5号》这些表现科技数字的丝网作品,是为人民服务的。展览的每一张画、每个作者都是自媒体,都是一个宣传工作者。经典永远是时代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号角声,我们明日的版画也是一项各国交融的展览。版画是有世界语言的,可以全世界交流。
戴政生:
这个展览,面貌很新,艺术水平比较整齐。几十年来中国版画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在往前走,这是了不得的事情。与其他画种比较的话,对于中国版画的这一点是要点赞的。版画艺术是与世界相通的,它没有国家文化的障碍。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去看,都有版画专业与这些设备,都有版画作品。况且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版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灿烂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版画艺术,要利用各种可能性去促使中国版画事业的发展。中国版画是一个整体的生态,我们今天的作品大部分来自学院,在成长过程遇到许多的困惑和苦恼。要敢于抛弃模式化的东西,敢于颠覆所学的知识,现在版画到了去学院化的时候了,那么为什么说要去学院化呢?版画它只是属于绘画艺术当中的一个部分,绘画艺术是什么?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家又是什么?在不同时期不同国情中有不同的答案。事实上艺术家是一群有特殊创造力的人。常言道艺术的问题其实是艺术家的问题,那么艺术要创新与发展,创造力就是核心是根本。艺术的源头来自何方这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家要遇到的拷问。中国版画现在在技术问题上有点疯狂。走到这个阶段就应该疯狂,包括现在的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人生艺术道路上,在这我们是针对年轻人,自由开放是大家要争取的创作大环境,艺术家必须要另辟蹊径、开疆拓土,投身于陌生的时空寻找另类的资源探索创新的方法形成独特的观念。照这个思路,10位版画家就是10位创造者,他会创造10个方向那么他就会创造10种创作的方法,照这个思路下去如果我们中国版画有这么多的创作家就有同样的发明家,中国版画的实力就会更加强大,中国版画发展就是有希望的。
隋丞:
我借用美国的作家卡弗的叙事的方式,今天当我们讨论明天版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人们对于工具的发明都是比较恐慌。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起对工具的发明尤其是高效工具的发明、复制性的工具的发明一直存在这种恐慌,恐惧的内在原因取代人。大家讨论的比较热门从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的这种转换是否能实现,如果实现了这种转换那就意味着AI就可以实现了人的思想或者说AI具有自由意志。我们今天在谈论明天的AI的技术的时候,还只能在观看阶段,还要等待,我们对于AI的工具并不了解,现在我们理解AI也是过程中的AI。因为AI有时一个星期升级一次,三五年以后说不定就开始有意识了,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了。那是不是有自由意志呢?还是未知,所以也用不着恐慌。因为本雅明时代对机械复制时代有影像的时候就开始恐慌了,到现在因为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大家才对复制影像有一个变化,变成我们一个生活方式。所以对AI的恐慌或者热度并不是一个真问题。
大家都知道版画是与科技一起发展而来的画种,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是是人类进步最快的一个系统,包括新技术的运用,例如新人类手术移植,编辑基因,器官再生等等,那他是不是原来的“我们”?。以此逻辑,版画今天的变化还是不是版画?其实里面是科技的一个核心,就是他能不能改变我们人类,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它对于我们人类的发展影响实在太大了。而在视觉艺术里体现得不是特别大,但是在医学科学中特别大。比如我们平均生命延长,加上器官的移植,那就意味着对个体或者群体甚至于种族和地域生命的长度的提升是巨大的。这些在视觉艺术里面作为一种主题性的探讨远远是落后的。我不是指今天的版画种类,而是指我们在艺术里面的这种探讨,严格讲我们还没有探讨到新人类或者新技术,以及新技术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状况的影响。我们从视觉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去探讨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个才是“明日”的话题。我们迷恋手感、迷恋身体感知的过程和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绘画是不会消亡的。但是对艺术创作主题的扩大和扩充问题也是必要的,近20年来威尼斯双年展讨论的是后殖民和战争问题。对于明天的版画或者探讨明天的艺术时是要继续讨论的,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和维度讨论国际社会发生发展的问题。
贺昆:
当我看到明日的版画这个题目,我觉特别有意思,明日的版画就是让我们反省几十年和上百年来我们所做的留下的精品的、经典的一些作品。当下创造的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明日的版画。所以,每一个时代的文化的进程,都会留下优秀文化的足迹,所以在座的也好,或者未来的年轻的画家也好,都需要努力的去创造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刚才老师们的发言我也特别赞同。我认为因为绘画它就是一个视觉艺术,那这个版画他就是视觉艺术的一门技术,来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我们看看艺术两字,艺在先,术在后,作为艺术家来讲首先要有思想,你的技术是为你的思想而服务的。所以为什么在西方的艺术家,他不会说我是版画家他身份就是艺术家,版画这个技术是表达思想的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国家近几十年版画发展很快,过去中央美院只有木刻版画,后来有了丝网、铜版、石版,后来各大美术院校都有了设备和技术。我们云南艺术学院有中国版画界最优秀的设备。我认为任何的作品的创作,首先要把人性放在首位,所以我们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人性来展开的。今天看到展出作品格调都很高,特别的喜欢,但是缺少了活跃、随意及个性化的作品,特别喜欢杨锋老师作品,很轻松也有张力,技术是为思想服务的,未来的版画也离不开这一点。
陈超:
我们到底能为明天的版画做什么,我只能说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利用一切的手段。接王老师今天早上在开幕式上所说,做一个铺路师,做一个搭桥者,每个人去搭一片瓦,搬一块砖,尽一份力。思考给明天的版画铺什么路,搭什么桥时,不是以我们固有的思考、固有的模式去为未来搭桥,一代人说一代的话。未来是我们的孙子辈、重孙辈们的事情,我们有些东西可以想象,但不能预测,也不可能到那个时候还在指点江山,未来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人自己去营造。当我们在大英博物馆看到那件金刚经的木刻作品时,我想了很多,虽然也有屈辱感,但是它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是过去创造的,但是也属于今天,一定也属于未来,经典是未来的一个灯塔,但是灯塔的光芒如何照射,是达到什么样的亮度,需要未来者去想象,去创造,去发现。今天为明天的版画设立了这个展览,它具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同时它对未来有一种指导意义,也有在探索之中去求得未来发展的目的。
研讨会由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汤海涛主持
展览部分作品
苏新平 《荒原3号(黑)》300x200cm 铜版画 2017
王华祥《近距离-光脚的男人》104.5x53.5cm 木刻 1990
郭浩 郭巍 《静谧浅冬》165x80cm 石版套色 2024
孔亮《无题》200x65cm 铜版 2022
杨宏伟 《无法逃逸》组画 80x50 木版 2020
周吉荣《景观-鼓楼》125x85cm 综合版画 2020
陈琦《未竞之旅》 42X55cm 水印木刻 2017
杨锋《麦子》91×80cm 木刻 2021
宋光智《寻觅者之十七》90x60cm 木版 2020
曹丹《沐浴的人》110x90cm 丝网版画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