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2023北京平谷黄松峪大地艺术节”作品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总 策 划:王华祥

策 展 人:徐 利

学术主持:尹吉男

艺术主持:冯博一

 

 

黄松峪位于京城东北郊,是一个蕴含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地方。趁着北京平谷举办乡村艺术嘉年华之际,为乡民与游客带来深度的文旅融合休闲旅游体验,黄松峪地方政府主办“2023北京平谷黄松峪大地艺术节”,特邀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徐利博士作为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作为总策划。经过近半年的策划,大地艺术节邀请来自海内外30多位艺术家,其中15位驻地创作艺术家,持续一个半月,融合生态、文化理念及时代特点,依托山野、村落、构筑物等公共空间场所,以大地为载体,艺术为媒介,创作了21件大地艺术作品;同时特邀16位先锋艺术家的32件装置、影像作品参加大地艺术节,共53件作品精彩纷呈。这些作品整合了抽象与具象、有形与无形、高雅与大众、当代与国际等特点,将本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生产生活展现出来。重塑了黄松峪的景观意象。期待作品与民众、游客不断互动,能够重构地方文化精神,链接乡民生活,提升审美文化,拓展社会美育。

 

开幕式现场

 

 

 


驻地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

陈志强

Chen  Zhiqiang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林晓莺

Lin  Xiaoying

广州大学艺术教师

黎雪翚

Li Xuehui

广州商学院艺术教师

于幸泽

Yu Xingze

留德艺术家,同济大学副教授

邓利君

Deng Lijun

李一鸣

Li Yiming

王丽娟

Wang Lijuan

同济大学学生

张文超

Zhang  Wenchao

留法艺术家,海口经济学院教师

赵力颖

Zhao Liying

留英当代艺术家

包蓉

Bao Rong

留英当代艺术家

宋蕊

Song Rui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

黄海日

Huang Hairi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

盖尔·希金斯

Gail  Higgins

希金斯·大卫布莱恩

David  Higgins

澳大利亚艺术家

施少平

Shi Shaopin

职业艺术家

石若宜

Shi Ruoyi

加州艺术学院研究生

李枪

Li Qiang

职业艺术家

 

 

 

 

展览作品

 

 

 

王华祥
作品介绍

《万圣谷美术馆》


“万圣谷美术馆”园区航拍。
艺术园区的建造是王华祥对于本源的追寻之一,一方面,在北方寻得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的地方实属不易,这样的山水地理特征由来于贵州,生活在在这里并与艺术为伴作为在北方生活的贵州人是最大的慰藉,另一方面,“万圣谷美术馆”建立之初便承载王华祥对于艺术美育与艺术理想的集大成之地,艺术家早年游历欧洲小城,深受那里人们对于艺术的普遍认知的感染,暗暗回国将建造属于自己的,属于中国的,东方的艺术起点与艺术之地,用艺术滋养、感染大众。那么,“万圣谷美术馆”的建立无疑是王华祥的大地艺术作品,不止浇灌着艺术家对于艺术理念的不同实践,同时承载着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责任与希望,作为一件“艺术品”与平台的综合体,不胜枚举的中外艺术家曾在这里分享、畅谈艺术,实现艺术理想,“万圣谷美术馆”犹如一座艺术乌托邦之城,孕育着美好、滋养着艺术。

 

 

张海军
作品介绍

《开卷有益》

将书卷与金色矿石进行结合,展现黄松峪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矿山文化。逐页展开的书卷,似在翻阅黄松峪厚重的历史。厚重的材质,赋予知识以力量。书中蕴藏的金矿,象征知识的珍贵,以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寓意。作品希望给每个观众遐思的空间和品味的余地,激励人们探寻平谷、探究未知、探索未来。

 

 

福乐(Florian VIRLY)(法国)
作品介绍

《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装置,它是对黄松峪美丽村庄生活的生动画卷,是对村庄和村民们的爱的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和永恒美丽的庆祝,也是对我们所有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联系的象征。艺术并不是被动地观察,而是要全身心地体验,是与自然的舞蹈。十种颜色象征着完美,完成。通过这个装置,我想要向黄松峪的生活和谐与丰富致敬。通过《五光十色》,我希望能够建立一座将黄松峪村庄与世界其它地方连接起来的桥梁。

 

 

费俊
作品介绍

《水曰》


《水曰》是一件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的互动装置作品。观众可以通过私密性的语音输入方式来与池塘中的水“交谈”,而水则会以其原生的语言(涟漪)来回应;通过实时直播,让黄松峪的美术馆空间里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大屏幕中的实时直播影像与武汉的水面产生远程互动,感受水面动态涟漪的生成与回应。无论是通过哪种模式来互动,《水曰》都试图建立观众与湖水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人类在对水倾述时说的“人话”,被程序和算法进行检测和分析后转换成情绪类型及程度,而水会用“水语”——不断变化的动态涟漪,来形成基于倾述者情绪反向的回应,建构一种互补性,形成疗愈体验。

 

 

陈进群
作品介绍

《洞见》

洞见一词有洞察力与敏锐的观察力的含义,也指每个独立的个体或是人的某一族群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阶段性的、不完整的,局部的,有如在洞中看世界。通过本装置的引导,引发人们的现实世界及未来的思考,对外在的客观世界要心存感激和敬畏之心,不可盲目自大,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谋发展!是对传统普世价值观的宣扬!造型上以蜂窝为创作元素,采用正负型结合的手法,方圆结合,圆为阳方为阴,阴阳平衡。

 

 

《礼物》

采用中国传统图案及色彩以包裹的形式,对废旧水泵房进行改造。作品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呈现出一个珍藏着情感的特殊空间,同时倡导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以环保创意的方式传递爱与感恩。作品将传统花布与现代装置艺术相结合,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包容。通过一系列视觉元素的融合,这个装置作品将引导观众回忆和反思生活中那些珍贵的人际关系,并表达对友情、爱与陪伴的深切感激之情。呼吁观众珍视与身边人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象征黄松峪大美的人文山水环境恰是大自然赠送于人类的礼物。

 

 

《马路印象》


《马路印象》是一件富有地方特色的装置艺术作品,以当地特有的小虫"马路"为灵感源泉。采用切片的形式,以彩色亚克力材料制作,并在内部安装LED灯,整体立面拟形黄松峪的山形地貌。以此展现当地山水交融、壮丽秀美的地域风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对当地地自然美景与生态奇观的赞美。呈现出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美丽与神秘,让观众对自然界的奥妙产生更深层次的体会。装置的透明与光影交织,营造出神秘而迷幻的氛围。观众仿佛探索着一个未知的生态领域,与自然产生神秘的联结。作品同时提醒观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传达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与珍视,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冯至炫
作品介绍

《镜像分界》


装置艺术作品灵感源自于北京黄松峪这片独特的土地空间和丰富的文化背景。通过将一辆搁置在山谷中的巴士车从前到后纵向的一分为二,并使用单面玻璃将车的切面分别封住,再调转左右两边的方向,使切面朝外,窗户对着窗户,作品创造了一个与黄松峪地域息息相关的艺术体验。

 

 

成东勋(韩)
作品介绍

《进入时空》

韩国艺术家成东勋以大石头、水泥块和铁椅创造出一件富有哲理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件用物质对比表现时间和空间距离的作品。这些物质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大石头和水泥块、铁椅在岁月的沉淀下,显现出时间的痕迹,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者在时间的流逝中仍保持其坚韧的形态。这种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距离对事物的影响,让人深思。艺术家以他独特的的方式,诠释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让人感受到物质的脆弱与坚韧。

 

 

海涛
作品介绍

《点石成金》


在大自然中的装置艺术,《点石成金》的观念意义得以充分展现。艺术是一种通过思想和概念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思想的力量。大地艺术则是将自然景观作为艺术的媒介,通过装置、雕塑、绘画等方式将艺术融入自然之中。而《点石成金》的装置艺术作品则是通过我巧妙的观念,将自然荒漠中的极其普通的石头涂成金色,以此表达艺术的植入对黄松峪乡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文化旅游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点石成金的文化力量。

 

 

《独具一格》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语言去传达情感,唤醒灵魂。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其中,独具一格的艺术作品更能引人入胜。作品《独具一格》的观念就是通过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去呈现人们对物欲纠葛及内心的矛盾,通过铁笼和金色石头的装置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思考!拥有了财富就拥有了……

 

 

于欣可
作品介绍

《滢迎》

创作灵感来源于桃花水母,这是一种生活在黄松峪水库的水生生物,历史可追溯到5.5亿年前。柔软、朦胧的彩色网纱通过空间的塑造,展现出一种轻柔幻彩的视觉效果,点缀的金属材质则使作品的光感得以提升,借此传达出的是一种清澈、娇滢的美感,也象征着刚柔并济、坚韧不屈的精神态度。《滢迎》还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地标性,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符号,它代表着黄松峪村庄对外界的欢迎和开放,同时也对保护自然环境,尊重生命发出了有力的倡议。它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象征,鼓励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麻进
作品介绍

《前辈的荣耀》


作品灵感来自于水利渠,这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文物,上面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学大寨”。在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情况下,人们却充满干劲。我采用耐候钢板塑造出了:工人、农民、士兵在田间地头穿梭劳作挥洒汗水的形象,仿佛时间跨越到了那个年代,纪念着那个时代的激情与辉煌、荣耀与奉献。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在造型上采用了宇宙星河的元素,为前辈巨大的身形上增加了细节与灵魂。让他们当年的热情依然在黄松峪的大地上回荡。

 

 

《大美》


作品采用艺术家麻进独创的二元立体书法装置构成方法,所营造出的装置,从一面看是“大”字,另一面看是“美”字,采用国旗的黄色与红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个作品采用PVC充气夹网布,便于收纳运输,可以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运输到任何地方展出,烘托大地艺术节的气氛。尺度控制在3米见方,适合与游客互动,打卡拍照,也方便运输,也可以放在泳池里作为一个大玩具,给孩子们互动。

 

 

李依黛
作品介绍

《六月二十日下午三点》


作品尝试把天空“拉近”一点,通过将这棵树六月二十日下午三点时的树影用水泥这个材料描画并切割下来放置于树下,行人可以同时“坐”在天空和树影之下,享受大自然的疗愈过程。同样,六月二十日这一天下午三点的树影与日后的每一个下午三点的树影都会在某一刻达到一个重合,亦代表着每个时刻的珍贵。

 

 

周洁甫
作品介绍

《龙飞凤舞》


“龙飞凤舞”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对话,以木头为媒介,诉说着北京的历史与精神。作品以两棵参天大树为材料,创作了我心中的“龙飞凤舞”,龙凤形态相互追逐在山谷的清风中,栩栩如生,仿佛破空而出。用泥土、树干、草地、树枝等自然元素,塑造出龙飞凤舞的场景。站在这个大地艺术景观前,你仿佛能感受到那龙飞腾于空,凤舞动于野的生机与活力,它们以一种神秘又和谐的韵律,与两棵大树一同奏响美的乐章。尝试以充满力量与诗意赋予这片大地无与伦比的魅力。

 

 

崔宪基
作品介绍

《白鹭意象》

以“白鹭意象”为主题,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鹅卵石为主体,结合金属、水泥制作,创作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地艺术造型作品。现场中,只见一只白鹭将翩翩起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崔先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这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珍爱,更是对蕴藏着心灵的洗礼。让我们一同感受保护地方生态的重要性,以及大地艺术带来的环境保护意识。

 

 

王华祥、孙宏伟
作品介绍

《北斗七星巨石阵》


北斗七星阵所形成的形势本身就具有聚合磁场、调和磁场的作用,能够净化、守护居住者,使之得到磁场能量的滋养。设计中的巨石为就地取材的自然河滩石。依据黄松峪乡所属七个村落的地标位置恰好和北斗七星的方位相应定位,每个单体之间由自流循环水渠联通,意喻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每块巨石均配装彩色频闪灯在群山之中犹如七颗明星闪烁辉煌。

 

 

徐利
作品介绍

《山谷来风》


这是利用风车改造阵列的装置艺术,不仅展现出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在风车的叶片上,改造阵列的装置艺术正静静展现,等待山谷来风。它们不再是单纯的风车,而是成为了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的装置。这些装置利用风车的叶片与阵列的改造,使得原本单调的设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装置艺术通过重新设计风车叶片的形状与桃红色彩,使得它们在转动时能够呈现出特定的图案,留给观众美好的遐想。

 

 

《大地调色盘》


这个创意是利用黄松峪水库西路两旁的护土水泥架,结合防风雨的喷绘布装置成大地调色盘的意象,创造出大地艺术画廊的感觉。色彩斑斓的颜料,在大地的画布上尽情挥洒,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犹如彩虹落在大地上,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靠近一些,颜色深浅有度,逐渐过渡,独一无二,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再将视角拉远,可以看到整片大地仿佛就是一幅巨大的调色盘,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妙构思完美结合,成就了这幅震撼人心的艺术品。它既是大地的调色盘,也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链接长城之光》

“长城”无疑是世界第一大地艺术,本创意灵感来自新修的水库将长城原有的黄松峪关分割成两段,为唤起乡民与游客对长城文化的保护意识,试图用一束白光重新链接位于黄松峪水库两岸山坡上的长城遗迹,意在展示黄松峪的长城文化。这种装置艺术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长城的历史价值,更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力量。这种古老与现代、历史与创新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

 

 

陈志强
作品介绍

《鱼米乡》

这组簸箕的漆图案主要运用太极的造型里面的双鱼图形、篆体的鱼字的造型,以及中国早期文字中的鱼字的造型。簸箕几个关键部位用粗铜线固定结构。其整体经过阳江漆进行擦漆处理多次后,再用红黑色漆描绘,并少量使用金银箔。现在的展示,结合当代的五谷杂粮、瓜果及土特产进行展示,意在链接当地生活文化。


 

 

林晓莺
作品介绍

《卷儿》


以南方的亚热带棕榈科植物大王椰的叶子作为材料主体。漆艺的创作过程,融合自然环境气候的特点,叶子脱水定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呵护,每一片叶子都变得坚硬而有光泽,仿佛在解读生命的密码,寻找最美的表达。透过漆器的表面光线,映出艺术家的专注和热情,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只有她和她的艺术。

 

 

黎雪翚
作品介绍

《硕果·海》《硕果·水》


作品运用天然大漆的肌理技法表现,结合中国传统吉祥元素,传递着对自然资源的依恋,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态度。豆荚:在中国文化里称为“福豆”,谐音“福寿”,寓意幸福安康、长命百岁。丰硕的豆荚果实象征着幸福和平安,其饱满圆润还意味着成熟富足,总让人联想到耕耘与收获。福豆中两颗代表好事成双;三个豆子即福、禄、寿齐到;四颗豆子寓意四季平安;多个豆子则象征着家庭兴旺、阖家幸福。

 

 

于幸泽
作品介绍

《最佳猜测》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从来都不是直接的,它是间接的,是大脑对世界物像真实面貌的最佳猜测,是对客观世界认知在人的大脑内部地模拟。作品呈现是两个年轻人的身体,上面虚拟浮现水、草和鱼,同步伴有真人的呼吸声音。《最佳猜测》所要探讨的,是人对作为个体生命处境的空间以及空间关系的想象。城市空间终归是由人所制造的,是一种自我造局,它注定会不断地改变人的存在状态,包括人的想象空间。

 

 

于幸泽、邓利君、李一鸣、王丽娟
作品介绍

《云玩家》


把云解构成最小单元——粒子,粒子会聚合、爆炸,它们不仅是粒子本身,并非单个事物彼此孤立,粒子之间会产生碰撞、联系,无数的粒子将构成云,最终又将化为宇宙尘埃,成为最微小的一部分。在这件作品中,我们想要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解剖云的状态,微观或宏观,以探索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让观众置身于作品之中去体会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张文超
作品介绍

《断裂》


人类的文明,每个时代都在不断的进步,每个时代的变迁和进步都会让人们去思考和审视。作品运用了人类文明历史中记录文明的一种常见形式——石刻的手法,在现代建筑材料气泡砖上刻上了“我”,“我们”,“世界”,从而建立起我们和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存在是否还那么“坚固”。

 

 

赵力颖
作品介绍

《等待着的》

这件作品是安静的。一只女体河马蹲姿的影像被投影在不锈钢板上,它脚下是高高堆砌的砖块。它无所期待地保持着钓鱼的姿势,不时四下打量着。身处高处并没有使它畏惧困倦,似乎这场表演它早已习惯。钓鱼绳耷拉在地面,末端从展厅的管道缝隙垂入。我试图设计并放大后现代语境中建筑角料、有形空间与影像生物及其行为之间的状态,在低级景观的中,寻找情绪在有形空间中的割裂、包裹与嫁接。

 

《相信着的》

作品中一根极细的钢丝连接了一个投影影像和一个金属钩子:
本应翱翔的鹰,在木桩上牵动高飞的风筝——一根长的、失去拉力的线,连接了鹰和“天空”。木桩切面上是花丛在风中摇曳的影像,生动但不真实,粗糙。上方牵动着的,是一个扣在展厅管道金属横梁上的金属安全扣,死板、笨拙。但鹰仍牵着绳,似乎完成了对自我自由意志的劝降。


 

《娱乐至死》

该作品的创作灵感基于尼尔波兹曼“Amusing to Death”的观点。Tetris作为经典的早期单机游戏,相比当下制作精良的游戏,带有早期数码特有的粗糙、Lo-Fi的原始美感,包含“上瘾”“循环”等概念的隐喻。作品中,方块以当下下载量最高的手机App图标为底进行重画,分类组成Tetris基础图形,整体视觉以Lo-fi为基调。游戏由正常速度的方块坠落,速度渐进直到游戏失败。屏幕中闪烁方块不断下坠、失败、重启游戏、下坠、失败,以此循环。水泥地面上砂石和老旧载体的荒凉中闪烁着数码持久而稳定的生命活力,整体气氛苍凉而诡谲。

 

 

包蓉
作品介绍

《小心易碎》

攀爬运输机不断地将纸箱向上拖动,但由于其结构和重量的原因,纸箱又会掉回原来的位置。这就产生了一种既催眠又令人不安的重复运动。箱子下落时,会发出类似玻璃破碎的声音,增加了作品的紧张感和脆弱性。这件作品反映了人类努力的徒劳和失败的不可避免。易碎“标签的使用和玻璃破碎的声音是对系统的局限性和脆弱性的一个玩笑。通过创造一种既令人不安又引人入胜的体验,艺术家鼓励观众正视自身的脆弱性和周围社会系统的徒劳,接受无常的悖论。

 

 

宋蕊
作品介绍

《丰盛》


作品主要元素由五条鱼造型的软雕塑组成,鱼选做作品的主题,是因为“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意富足、吉祥,它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图腾之一。也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中的每一条鱼均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富贵》、《多子》、《多福》、《多寿》和《祥云》,名称和寓意的灵感部分来自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京剧戏服纹样。

 

 

黄海日
作品介绍

《生无哀乐·启》 《生无哀乐·祭》

这件作品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的影响。《启》也是一则另类的“城堡寓言”。在这层好似不可逾越的鲜艳帷幕之下,隐现着的是森严冷酷的权力游戏,注定失落而不可得的个体欲望以及父子之间难以言明的情感角力。《祭》以一种剪影式的雕塑语言表现了一个受祭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从根源上来自于对母亲由青年到中年一种受异化的生命状态的感受与同情,也映照着人类个体成长之痛的一种内在感悟与解读。同时,作品的底座被有意设计成一个棋座的模样。诚如“人生如棋子”,或许在一个现实的生活迷境中,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和逃离这样一种看似平静却又绝望的存在之惑。

 

 

盖尔·希金斯、希金斯·大卫布莱恩(澳大利亚)
作品介绍

《丝绸画系列》


每件时尚服装都是使用David丝绸画和我的原创图案设计精心创作的,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不能重复。当我创作个人服装时,我喜欢考虑有机形状和图案重复的设计方面,和谐的节奏和俏皮的线条工作,这样我就可以尊重原创艺术品,仔细研究构图,以增强每个设计,并赞美时尚图案和时装风格。

 

 

施少平
作品介绍

《莫非~卵》

将象征着生命的初始与起源、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生命的轮回与重生的3000个“卵”,毅然投入了静默博大的海洋、神秘莫测的城堡、置入了寸草不生的废墟、开阔肥沃的草原。在如此特殊且迥然的环境里,它们会如何自生自长,如何抗争、如何繁衍呢?是破茧成蝶,重获新生,款款飞舞;还是作茧自缚,被风沙侵蚀,从此销声匿迹?他就像一位预言家,用3000枚沉甸甸的巨卵,颤动了我们的心弦,掂起了生命不可承受的份量;作品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的无法预测与不可预知性、就在于它所引发的无边的想象,无尽的探讨与无数的可能。

 

 

石若宜
作品介绍

《灰房子》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误读”和文字的“占卜”有关玩笑、内心的预测和强制性的理解,不同人因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对相同文字信息的不同解释和感受,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的语境和个体的不同境况下可以产生多种“阅读”。作为旁观者,我试图通过这种追逐和窥探寻找更多关于这片地区的故事和记忆。

 

 

李枪
作品介绍

《人类——艺术家作品重塑》


作者展示人类的各色形态姿势,用无数小人来表现人生百态。请把你要的姿势重新展示在画布上,重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