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印物有教——全国高等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硕士教育论坛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印物有教

全国高等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硕士教育论坛

 

主办方:   四川美术学院

 

协办方: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版画思维与当代艺术中心

 

论坛嘉宾:(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蔡远河  付   斌  李   菲   刘海辰 

刘益春  刘彦瑢  桑茂林   舒   莎  

王  超   韦  嘉   张战地

 

 

论坛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韦嘉在开幕式中表示,此次论坛活动是在2022年第二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系列论坛之“版画教学中的青年发声”单元议题的讨论基础上,回到教学现场的又一次版画专业艺术活动。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版画研究生教育中,版画教学从多个维度上展现了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在主题上,版画作品沿袭了弘扬时代精神的优良传统,以洞察社会现状和表达人文关怀为使命。在文化自觉上,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以物言志,传递精神记忆。在艺术创新上,青年创作在主题、技术、媒介、图像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创新,彰显版画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力量的重要支撑角色。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韦嘉

 

本次“印物有教——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专业硕士教育论坛”是全国首次针对版画艺术专业硕士教育的深度交流。论坛以四川美术学院版画艺术专业硕士培养案例展为抛砖引玉的讨论契机,基于国内版画艺术专业硕士教学一线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们对版画艺术创作、版画艺术理论和版画艺术教育的见地,聚焦 “今天的版画专业硕士教育何以指向未来”为思索,从“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导向”和“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行业互动”两方面议题展开讨论。共同面向版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趋势的当下回应,以期从教出发、博采众长,开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见微知著。

 

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刘彦瑢担任主持人,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张战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教授王超,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教授舒莎,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桑茂林,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刘益春,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助理李菲,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蔡远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付斌,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解丹,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教研室主任刘海辰作为论坛嘉宾,针对本次论坛的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参与了相关议题延展交流的圆桌论坛。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教授    舒莎

 

      论坛尾声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舒莎代表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全体同仁感谢来自全国兄弟院校高屋建瓴的分享和教学一线的思想交流,以期今天的讨论可以为未来中国版画的专业硕士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论坛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张战地的发言围绕“研究生研讨课‘seminar’课程”的历史、内容、案例、实践经验、面临问题等方面展开。重点介绍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学强调研究生系内专业课与文化课相关课程设置加强的背景下,版画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研究生导师和其研究生在专业上常态的交流之外,同时开启了“研究生研讨课(seminar)”的教学。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布置研讨主题,常以艺术方法论、艺术思潮、艺术热点等多元的视角主题为例,依托相关文献的精度和调研,学生依据主题展开基本的研究,然后在课上形成一个讨论的氛围。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面对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时做出更好的个体观念表达,同时,在论文开题时清晰明确的阐述自己的思路。

 

 


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桑茂林从上海美术学院是从属于211高校上海大学的身份特点展开对综合性院校中的美术学院版画硕士教学的介绍。首先是教育机制,上海美术学院遵循英国教育的机制,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学期,硕士学制紧凑有效。其次是国际视野,邀请来自比利时、日本、维也纳等地区的特聘导师授课,并与多国艺术院校建立联系,举办工作坊、教学示范,交流访学等学术互动。同时,在现任版画系主任蔡枫教授的推动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活化的教学实验。再次是奖励方式,学校内奖学金的设定丰厚,从综合能力、创作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保障和助力。最后是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注重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培养,提倡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重视与校外机构的战略合作。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刘益春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核心课程——《图像·拼贴·丝网·数字》为例。从时代背景、历史沿革、数字技术、版画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生教学的经验介绍。《图像·拼贴·丝网·数字》整个课程建设了十余年,并且作为西安美院最近教学改革新的一个增长点,同时也是全国版画届讨论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图像、拼贴、数字、丝网,这是构建了一个数字版画的主要部分。其二则是动态感应互动装置构建,以图像、拼贴、数字、丝网来解构。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是在艺术与科技的范畴中践行艺术为人民的理念。艺术与科技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引导学生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助理李菲介绍了版画专业硕士教育中,从以往的导师自主课逐渐演变成导师自主课、专业公共课与专业选修课三合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共享课打通课程壁垒,共享导师资源,形成多元互动的研究生教学团队和教学改革现场。依托主干共享课程的同时,倡导以研究生为主开展关于拓展类的教学实践和实验教学项目。其中包括加强校际间的课程交流、艺术机构的在地创作、艺术研修驻留项目、版画实践基地、政府机构红旅项目、主题创作和文化产业结合等内容,进行多维度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力图从思政、课堂、创作、展览、项目、产业等多方面回应当下新一代年轻人的时代关注和艺术思考。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蔡远河从教学的梯度和维度来进行有关版画专业硕士的一些教育问题的讨论。基于版画专业教育中从本科到研究生的递进关系和学术型、专业型两种研究生教育模式。处于高度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传播媒介的演化,数字媒介的介入,和全球互联网的深层渗透,对版画艺术的观念、实践和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教学应该注重多模态的教学语境和创作方式,运用网络化情境化等多元方式,与传统面授相互整合,全面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也要加强认识吸收和创新转化。在教学设置上着力跨学科、新思想、新理念、新材料和数字媒体、虚拟建设等创新方式,通过多领域协同寻求版画新的教学形态。并与校内多部门协同招生、培养、评价、监管、激励、社会输出等一系列培养环节互为支撑,才能推进版画专业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付斌围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育理念、专业现状、教学体系以及学术主张展开。清华美院遵循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理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在“价值”、“能力”和“知识”这三个基本的要素中,清华大学始终是把“价值”要素放在首位,认为教育不只是“能力”和“知识”的提高,重要的是育人。“能力”和“知识”主要是为了育才,只有“价值”才是育人,能够实现对人的培养。具体到版画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希望能够培养从“格物致知”到“转识成智”的“四有新人”:有独立的思想、有创新的能力、有专业的精神、有具体的工作方法。通过版画学习来了解历史和文化,从而理解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去探究版画艺术在当下的一种可能性。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解丹梳理了从1992年到2020年,共十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年会的会议主旨和讨论议题。通过每一届版画年会包含的展览和教学研讨可以看出中国版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指向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调整。第一个阶段(1992-2000)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和八五新潮的兴起,版画年会形成了热议由传统技术语言向现代观念语言切换的必然之思。第二个阶段(2002-2008)我国处于高等教育的扩招阶段,美术院校教育定位由原来的培养专业型精英人才的单一目标,逐渐转型为多元化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版画年会对于版画实验性教学思维的建立与创作主体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方向。第三阶段(2010-2020)随着全球化语境和国际化频繁交流,如何激活版画本土化以及中国版画教学特色的挖掘和建构成为版画教育新的探索。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教研室主任刘海辰围绕当下版画教育面临的处境,表示在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版块如果想有真正的突破,也就意味着一线的版画教育工作者们要先从本科教学入手。和以前本科教育强调精尖的培养方向不同,现在的本科教育更倾向于艺术人文通识教育,具有认知基础和综合能力。而到了硕士教育,以导师的知识体系和艺术能量,能够帮助学生使他们发光。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资源由由内向外的拓展教学的边界,协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获得知识,就靠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了。

 

 

 

印物有教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专业硕士教育论坛

 

论坛策划      韦芳 韦嘉 舒莎

 

项目负责      刘彦瑢

 

项目执行      李任淋 傅健雯 张茜

 

视觉设计      许珂

 

主办方          四川美术学院

 

协办方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版画思维与当代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