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1月13日,2022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四届双年展览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在昆明闭幕。此次研讨会由主题为“明日的版画”,探讨后疫情时代版画的未来发展。研讨会由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尹吉男,云南大学教授管郁达共同主持。约瑟夫·舍尔(Joseph Scheer)、艾丽西亚·坎迪亚尼(Alicia Candiani )、彼得·博斯蒂尔(Peter Bosteels)、张炼、宋光智、孔国桥、杨锋等17位国内外嘉宾进行专题演讲, 研讨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部分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在现场研讨发言,为特殊时期中外艺术家提供的一个全新的交流与展示平台,集各国版画领袖和精英共谋版画未来的发展。本期是中国广州美术学院副书记宋光智教授的演讲。
各位版画界的同仁、朋友们好。首先非常感谢中央美术学院,感谢国际版画联盟,感谢联盟的主席王华祥老师,感谢周吉荣老师,感谢云南艺术学院,感谢郭院长,也感谢我们的学术主持尹吉男先生、管郁达先生。
听到前面艺术家的发言深受启发,我选择的主题是“艺科融合情境下的版画思维———探讨后疫情时代版画的未来”。广州最近疫情非常紧张,我们都在抗疫之中,所以选此话题有特别的意义。
一、艺术的新机遇
1、疫情阻碍了人的身体行动同时也反向加速了虚拟互动技术的发展。当前,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已经接近3年,在这段特殊的岁月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感受到了疫情对于每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疫情之后,对于版画艺术类创作与教育者而言,我们也从最初疫情爆发时被动接受,到如今开始习惯这种新的线上教学、讲座、对谈、展览等模式。这种电子产品所生成的虚拟世界,打破了我们原先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与存在方式,时代与社会的数字化趋势得以加速,我们也由此变化为起点,构想与展望未来的后疫情时代,版画艺术在未知领域继续开拓发展的可能性。
世界艺术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革。疫情后当今世界艺术的趋势走向,在原先全球化和多元化,观念与媒介并置的潮流以外,因为保持社交距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凸显线上虚拟艺术的地位,可以说,艺术与新型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艺术为当下“例外时刻”提供心灵慰藉,而线上艺术激发新的观看和交互方式。“沟通思想,创造未来”,“机遇”、“可持续性”与“流动性”这些关键词,正契合了当前全球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可以探索的发展模式。艺术所具有的各种力量,可以让人们走近彼此、启迪心灵、感受宁静、体验共享。艺术以其自身所具备的坚韧特性,有能力在危机时期让人心凝聚,彼此相连。在这个保持社交距离的特殊时期,艺术作为心灵治愈的良药,表现出温暖与生机,给予公众精神的慰藉。
因为疫情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艺术的“虚拟”时代已经到来。首先,线上艺术直接打破了传统审美活动的时空局限,使艺术真正有机会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线上艺术改变了原先的观看方式,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与近年来大热的“沉浸式”艺术理念不谋而合,注重观众的参与度,通过情感共鸣拉近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版画的新维度
新的技术也促使我们思考版画的新维度。畅想未来的版画艺术,如何用视觉图像的精彩呈现和多维互动,搭建起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沟通平台,如何通过其新的复制性理念,促发人们对于传统收藏和作品版权概念认知的变化,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如何进一步深化对于不同版种语言方式方法的探索和新材料新观念的拓展,使用操作新科技设备和软件,提升创作思维,在不同的维度上理解当下,丰富对世界的认知,触动对艺术边界的新思考也是每个版画家要经历的考验。
1、新的语言形态的产生。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更进一步打破了版画的思维方式,从版画本体语言的建构,到反向消解固有的语言,进而产生新的语言密码。比如有些研究者提出的“电子色”“网络化生存”,就从色彩、传播及互动方式上都颠覆了既有的艺术语言。网络、显示屏不只是技术媒介,它已经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接受数码化图像和色彩洗礼的新一代必然将这种体验带入创作中,而开放的版画创作也可以进入到数码化和网络化的世界,将观者的网络互动和参与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可以说,每一种有特点有成效的创作方法都构成了一个新的维度,未来版画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个案叠加而成。在当代艺术格局中,今天的版画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尤其与数字艺术无缝衔接;版画本身就是伴随科技发展而派生的产物,应该天生有着包容性,所有的理论和创作方法都是在新的艺术动力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必然的规律。更重要的不是艺术样式和表象形式的丰富拓展,而是艺术思维的改变,对艺术认识的改变,以及艺术观念的改变。在这过程中,有可能会颠覆了原有既定成俗的定式,继而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新生命,也就是实验精神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这些年许多杰出艺术家的版画艺术作品已经一次一次地印证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今天的实验也许就是明天的经典。
2、新技术环境下的反思。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我们要在媒介材料和思想观念等层面勇于实验探索,寻求跨越突破,主动学习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依托大数据为特点进行管理运行,将丰富的艺术资源宝库不断发掘开发,将知识生成的观念应用于图像的加工与传播进程当中。而在疫情后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对于现实与虚拟交混的世界的思索与关怀,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感同身受,促使我们版画艺术家们在坚持原先版画创作的同时,能够借助数码、“元宇宙”等新科技元素,以综合和多元的媒介形式,在更广阔的的空间领域拓展可能性,表现出我们内心对于世界面貌、时代浪潮和人生体验的情怀与感悟,力求不断推陈出新,产生出一批批有深度、有品质、有活力的作品。但是,我们也要深入辨析,像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NFT(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借用,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现今的创作方法论,还是说更多地是作为线下人工方式的升级、复制以及多维的储存、交互、传播、营销模式的提升。尽管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但我们还是应该以此促进真正的创作方法论和观念的变革。
但我总体上相信,在如今艺科高度融合、不可逆转的趋势下,版画必定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把握时代先机,保持先锋姿态,在后疫情时代的未来进程中书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