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7)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举办的“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第七场,于2022年4月13日下午15:00—17:00举行。讲座邀请了比尼·马西米利亚诺馆长,讲座题目为:“传统欧洲纸张制作演示”。

 


本次会议由版画系祝彦春教授担任主持

 


由比尼·马西米利亚诺馆长担任主讲嘉宾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祝彦春教授——

祝: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第七回开始。我们有幸邀请到佩夏纸本博物馆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协调员、意大利印刷和纸质博物馆协会主席、马格纳尼历史档案馆馆长 - 比尼·马西米利亚诺先生。本次讲座分两个单元进行,比尼先生先简单叙述佩夏造纸的历史以及17世纪手工纸制作方式,后由多年经验的师傅做现场演示。担任此次翻译与联络协调工作的是意大利纸本高级修复师,都灵文物局文献修复工作室修复师蒋释瑾女士。

 

比尼·马西米利亚诺馆长——

比:现在是意大利的早上,中国应该是下午,所以和大家道一声下午好。非常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联盟对这次课程的支持。课程分两部分,一是简单叙述纸张的制作,然后我们下到场馆里请制纸师做现场演示,让大家了解如何做出一张纸。课程的最后会讲述关于版画用纸的知识。

 

 


      在讲座一开始,比尼馆长为大家讲述了佩夏纸张的历史。

 

佩夏纸本博物馆属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博物馆协会和纸本协会联盟的一员。博物馆的目标是传播传统造纸技法,接待学校团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到手工纸张的活动中。

 

佩夏造纸厂历史悠久,1536年建起了造纸厂的雏形,在15世纪的最后20年非常活跃。而在17世纪中叶对于整个意大利的造纸厂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时期,由于1628年颁布了禁止棉麻碎布出口令,导致许多造纸厂被迫关闭。接下来的几年鼠疫的蔓延减缓了原材料的收集。大多数造纸厂面对技术落后、材料衰败、资金匮乏等问题。

 

佩夏造纸厂于1725年由安萨迪家族扩建,1860年被来自伊莫拉的马尼亚尼造纸家族收购,成为当时意大利重要的造纸厂之一。该厂因坚持手工生产,拒绝大规模工业化在1992年倒闭,原厂址在政府的支持改建为博物馆,并成立手工造纸工作室。博物馆保留了18-19世纪的全部造纸设备,都已修复可以正常使用。

 

鉴于佩夏纸本博物馆属于托斯卡纳旅游局规划成的项目中,占用课程的时间简单说一下文化产业链规划的主题:《纸张之路》。来意大利托斯卡纳旅游的游客可以顺道参观这样几个城市,了解我们的自然景观、工业建筑、文化等,如卢卡博物馆现在正在举办卡拉瓦乔的油画展;维亚雷焦狂欢节用纸做的花车游行;托斯卡纳的普契尼音乐。来到这些旅游景点参观的游客也会到我们的纸本博物馆里体验做纸的乐趣。

 


图片为托斯卡纳“纸张之路”的地图演示

 

 

纸张之路的城市包括:卢卡、卡潘诺里、波里、佩夏、克罗蒂、维亚雷焦 。

 

图片中最左边的的箭头是位于意大利西海岸的第三大港口城市里窝那,17世纪沿着图中的这条路线,卢卡、佩夏生产的纸张被打包运输到港口等待销往世界各地。

 


图片为佩夏河流在托斯卡纳地区的分布

 

 

托斯卡纳由两条比较重要的河流,而我们造纸厂根据地势位于佩夏河谷下游右侧的低洼处,工厂后侧扩建了蓄水池,以便冬季枯水季时保证水源充足。

 


图片为佩夏造纸厂18世纪全貌

 

 

比尼馆长为大家介绍手工纸张生产的全过程:

 


图片为场馆内部陈设

 

 

图为造纸厂其中的一个车间,左图有几个水驱动的木槌,右图为纸张重压机。将浸泡好的原料进一步打碎,这些原料来自沤麻室,浸泡了棉、麻、碎布等原材料,作用是使原材料变软并通过部分腐烂来分离纤维。有经验的师傅时常会去检查发酵的程度,将手伸入池中感受温度。

 

碎布的采购来自每个礼拜六,贩卖碎布的小贩会推着独轮车到佩夏市中心去贩卖。当时的佩夏河沿岸有几家造纸厂,它们是主要买家。来自卢卡和卡森蒂诺地区的碎布质量最佳,那里生活了大量的富人,棉麻布质量上乘,旧枕套、亚麻桌布、穿旧的小孩衣服都是收购的对象;普拉多的碎布常常是针织布料下脚料;里窝那的犹太人时常贩卖一些船上用到的帆布,上面还有来自海水的咸味。采买后的碎布被分为3个种类:上等、中等、次等。分类时顺便将碎布裁剪成更小的尺寸。

 

水驱动的木槌又称为捣压机,以水力驱动,具备打浆和清洗的功能,由多组捣压锤和捣压槽组成。每个木槌都装有三个小锤子。第一组通常包有钉子的底托,头部具有相当大的冲力,专门用于将碎布片切割成更小的碎片,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破碎”。这时需要漫长的破碎和打浆时间,让大量的水通过纤维,形成最终的纸浆。

 

打好的纸浆装入水槽,浸纸匠准备将金属筛网垂直浸入并抬起抄纸框,纤维沉积在其表面并从织物纬纱和侧面排出水分,并抬出足够的量以获得所需厚度的纸张,多余的水从浸过的框子中排出。尽快将新形成的纸片从金属筛网中取出,放在两块毛毡之间,纸和毛毡之间形成“三明治”。使用重型压力机去除多余的水分,需要4-5名成年男子共同转动施加压力。

 

做好的纸张抬到阁楼,这时女性工人负责晾晒。如果需要挂大尺寸的纸张,纸的中间部分会放在T形木制架子的顶端被举起挂在绳子上。负责监督的工人时常打开或者关闭窗户,有时半遮掩着,以便调节空气与气流的进入方向。

 

纸张干燥后在准备好的石槽明胶中快速浸泡并提起,这一步被称为“上胶”。石槽底部装有金属加热管道,保持胶液的温度恒定。胶液来自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透明胶状蛋白,通过水煮特殊加工过的皮、骨和动物韧带形成。在佩夏周边的小城曾经有很多屠宰场,他们使用新鲜宰杀的动物皮熬煮成动物胶,贩卖给这里的造纸厂。

 

等待胶液干燥,放入我们现在看到图片中右侧的重压机器中压平。照片上共7层,每层用木板隔开,约放置300张。有时放置的时间可长达6个月到12个月不等。因此当时造纸师中流传一句俗语:“做西方金属油墨只要一天,而做纸张则需一年。”

 

做好的纸张被送到质检车间,由女性工人筛选:如果是干净、牢固且重量适当,会把它放到上等纸堆里;有任何瑕疵的会被归入第二种纸堆中;有撕裂、水滴状、污迹或克数参差不齐的,这意味着纳入次等品中。制作好的纸张被打包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等待运出厂。

 


图为18世纪控制水流的闸门


图为馆藏珍品-水印金属刻版

 

 

博物馆建成之初受到恩里科·马尼亚尼造纸家族捐赠的7000件造纸工具,这是意大利私人捐赠编目的首例。目前正在与佛罗伦萨监管局和罗马中央文献研究所共同为这些捐赠进行编目。

 


图为馆藏中达芬奇头像的水印,使用明暗金属筛网制成

 

 

这个刻版采用“失蜡”技法制作。有时家族为了确保自己信件的真实性,向我们定制一批该家族徽章的水印纸张,使寄出去的信件不会作假。

 

19世纪上半叶第一批明暗金属筛网的雕刻版使用的是樱桃木、黄杨木,经由特殊的锤子和毡垫在金属筛网与雕版之间反复“敲打”,图像初步显现。19世纪下半叶,转向“失蜡”技法,又称熔模法,先在蜡质表面雕刻出图像,做成泥模后烘烤干燥,使蜡融化流出成为模版后倒入金属溶液,最后对细节处进行打磨完善。

 

水印是由焊接在纸模的金属网表面的金属丝制成的标记。焊接的标记高于表面,在造纸过程中会导致纸浆层变薄,从而使纸在光线下变得透明。首次出现在1282年,到12世纪末,活跃在意大利法布里亚诺的工匠们已经习惯制作不同水印。

 


图为马亚尼亚家族的档案馆

 

 

该档案馆中保留了马亚尼亚家族所有的交易档案。从这里我们逐步了解到当时的欧洲哪些人,哪些地区使用佩夏生产的纸张。如贾科莫·普契尼手写的书信,这份书信内容是订购下一个季度纸张的数量,他偏好手写五线谱;意大利诗人加布里埃尔·邓南遮3寄来的一封需要纸张的订单;拿破仑·波拿巴与妻子玛丽·路易莎婚礼选用了佩夏纸张作为请柬。证明了当时马亚尼亚家族娴熟的外交手段,以及纸张独特的品质保证。从这里开始,欧洲很多国家银行向佩夏订购了第一批纸币。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我们的档案室一直向公众和研究学者开放。

 

意大利大学中有一门单独的学科,称“水印学”,伴随着纸张的历史而展开。通过水印学者研究发现,很多艺术家都偏爱使用佩夏纸。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德·基里科4的素描稿;视觉艺术家阿尔贝托·布里5的版画;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中马戏团小丑的素描稿等。因纸质细密、表面平滑、与笔尖接触流畅,在欧洲红极一时。

 


图为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纸张图案(1919)


图为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书信 (1930),以及水印木框展示


图为拿破仑·波拿巴与妻子玛丽·路易莎的金属编织水印筛网(1812年)

 

 

比尼馆长为大家演示抄纸金属木框并继续说道:


图中展示为米开朗琪罗头像的水印



图中比尼馆长展示两种木制金属筛网

 

木制金属筛网中用到的木头为地中海柏木,是柏科、柏木属乔木。因其内部树脂含量较高,适合长时间浸泡在纸浆里而不变形,用作我们现在看到的抄纸木框。它的正面是明暗水印,反面是垂直纹路。18世纪前的版画都是在这种纸上印出来的,纸张在一个坚固金属直线编制的网上制成,透光看能看到清晰的线条,纸张质地较厚,印出的版画相对细腻。

 

博物馆的造纸车间技师现场演示:

 

 

图为造纸师马西尼先生

 

同学们好,我是马西尼,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演示做纸过程。在右手边柔软蓬松的是纤维比较长的棉花,左手边白色固体为纤维比较短的棉花。今天的演示使用的是纤维长的棉花制成的纸浆,经过2小时的反复捶打。纸浆混入装满水的木桶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等待水略微静止后将抄纸框自外向内浸入纸浆桶中,水平晃动后向倾斜一侧排水。刚做好的纸胚需要尽快将新形成的纸片从金属筛网中取出,放在两块毛毡之间。取纸时木框倒扣在毛毡上,纸胚从毛毡一侧,按照其弧度贴合直到完全取下抄纸框。

 

纸胚还需放在重压机上排水后,重新取出纸和毛毡,将每张反过来,以另一个方向转动压力机,直到得到所需的表面光滑度。重压时转轴之间会嵌入几块木楔,保证压力均匀。晾干后浸入由皮、骨头、肌腱制成的热熔胶中,配比为1公升水 :30克动物胶,熬煮时隔水加热保持60度左右的温度,这样做为了保证使用时不易渗透油墨。后放入重压机中去除多余胶水,再次干燥。

 


制作有色纸张时我们会加入矿物质粉末,这里是意大利锡耶纳的土黄色色粉。

动物胶的实物演示和制作彩色纸的土黄色色粉


图为黄麻材料演示


图为棉花材料演示(左手纤维较长,右手纤维较短)


图为演示搅动纸浆的顺序


图为将抄纸框自外向内浸入纸浆桶中


图为水平晃动抄纸框


图为抄纸框倾斜一侧排水


图为抄纸框贴到毛毡的一侧


图为抄纸框按毛毡弧度贴合

 

图为演示取纸胚的过程


图为佛罗伦萨比松特版画工作室版画试用纸演示,重量300克


图为造纸车间中使用的重压机演示

 

 

提问环节:

 

问题1:在中国传统造纸历史上,很多都非常有名,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随着时间而消亡。不知道在目前意大利回看前人做纸的质量是否有这样的比较?

比尼馆长:从刚才实操中看到的一系列演示都是在还原传统。前人采用自然的原材料,天然的水,无化学添加物,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经验。如果同学们来到博物馆实际感受一下16世纪作出的纸张,除了轻微发黄外,其他性能都很好。说明这种老的方式经得住时间考验。

 

问题2:水彩纸和版画纸的区别是什么?

比尼馆长:所用的纸浆原材料相同,我们说主要的区别在于施胶的百分比。水彩纸施胶过程中纸浆和干燥后表层都需要上胶,而手工版画纸通常在干燥后表层上胶。同样素描纸、书写纸也是由胶的比例区分的。

 

课程尾声:

讲座结束后比尼馆长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亲切道谢,并赠送给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佩夏手工纸。该纸张经由佩夏纸本博物馆与佛罗伦萨比松特版画研究基金共同研制的“版画专用纸张”,实验后适合不同版画的技法,每个纸张的旁边都会标注适合的技法和浸湿方式,希望能帮助同学与老师们获得完美的作品。

 

 


备注:

贾科莫·普契尼(卢卡,1858年12 月 22 日 -布鲁塞尔,1924 年11 月 29日)是一位意大利作曲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歌剧演员之一。普契尼最著名的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主要剧院的剧目,是《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 等。

维亚雷焦在每年的9 月 18 日举行用纸做的狂欢节花车游行,建造花车用16 量车,每个面积约 600 平方米,高 30 米,一般有 60 万人参观。这是1920 年代的大师安东尼奥·达利亚诺(Antonio D'Arliano)的创意,可以减轻花车的重量,材料被循环利用,努力做到“零浪费”。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意大利诗人、记者、小说家、戏剧家和冒险者。1889年至1910年期间,在意大利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作品有《玫瑰三部曲》。

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是一名超现实画派大师,生于希腊东部的沃洛斯,由西西里裔的父亲和热那亚裔的母亲养育成人。他是形而上派(scuola metafisica)艺术运动的始创人。

阿尔贝托·布里(1915-1995)是意大利视觉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医师。他与欧洲非正式艺术运动的物质主义息息相关,风格描述为多物质主义者。

 

 

 

图文编辑/蒋释瑾

排版/尹伊阳

审核/孙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