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元·图景——湖北美院版画系本科毕业作品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以下文章来源于HIFA版画系 ,作者HIFA版画系


来源: HIFA版画系

 

 


前   言

 

  “我的作品应该怎样呈现?”

 

       面对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展览,每一名版画学子在毕业创作之初,便构想着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当展览开幕,我们看到是丰富多样的作品形态。从版画、插图,到绘本、手工书,甚至突破平面的绘画,以动画影像或立体装置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同学们对于版画创作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版画第一工作室在对版画本体语言深入把握的基础上,研究版画内在的逻辑和显像规律,将自己对材质与技术的理解、与对人文与社会的思考结合在各自的作品当中。版画第二工作室除了运用版画进行创作以外,还尝试与动画影像相结合,通过塑造个人化的叙事形式,探索版画与其他媒介相融合的可能性。插画艺术工作室鼓励具备大众审美特征,并兼有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同学们以不同的应用场域为出发点,探究了插画艺术创作的维度。

 

       这些作品不仅承载了学生们的思考和勇于探究艺术真谛的勇气,而且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够仔细地阅读每一件作品,会发现作为观者的我们是与这些作品的思维过程同一的——那就是学会自反地审视我们曾经学到的知识,并反思它的过去、当下,以及尚未可知的未来。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潜在”的特质,它与时代的诉求以及个人的发展共生。

 

       回首过往的四年,版画系师生始终面临着未曾遇见的困难与挑战。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原有教与学的模式,同学们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将一件件精彩的作品作为自己的青春寄语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是比任何直接的技术与能力更难能可贵的、独属于创作者的黄金精神。愿同学们永远怀抱着这份无畏的精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2年5月9日

  

 

 

 

展  /  览  /  现  /  场

 


 

 

 

      导  /  师  /  现  /  场  /  指  /  导   

 


 

 

 

 布  /  展  /  现  /  场   

 

 

 

 

 

 

 

版   画  专  业  教  学  方  向   

 

版画方向的教学着重研究中西方传统版画与现代版画的表现形态和样式,探索版画的本体语言与当代的前沿发展,并力求拓展版画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叉内容,注重学习过程中自由与多样性表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体系。版画系拥有先进的实验室条件如木版画实验室,石版画实验室,铜版画实验室,丝网版画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空间, 同学们擅于将自己对版画新技术、对当下人文与社会的新思考结合在其作品当中。同学乐于探索版画与其他媒介的融合,除了运用版画进行创作以外还进行了对实验影像和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些探索。

 

     

本届毕业生共42人,指导老师:曹丹、李琪、查赛、李菲、谭梦梦、顾秀华。毕业作品涉及题材丰富,体量较大,材料亦包含木版、平版、丝网版、铜版、影像,形式多样。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顾秀华

毕业创作小组共10人

孔俪霏、佘玟奇、张璧清、段煜、谈欣欣、徐佳悦、刘研妍、陈晴、何璐瑶、颜雨轩

 

 

佘玟奇

《窃窃私语》  80×120cm  黑白木刻

 

指导老师:顾秀华 

 

作品说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人类充满对未知环境的探索与追求,更向往与心灵上的相互交织。那是一张网,是无数的听筒线编织出的隐秘世界,亦庞大,亦冷漠。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面对这冰冷载体实在太渺小,为了心中的一点安定感,人类会在狂风暴雨中寻找能够把握能够抓住的东西。当我们在这偌大的空间找到能够看到听到能够触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时,会逐渐削弱我们对世界的未知恐惧。窥探本质上则是一种欲望的显性形式。世界的本质是混沌,随机,偶然和未知的,人需要对外界保持一种沟通与对话的欲望,窥探就是这种欲望驱动下的形式。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李琪

毕业创作小组共7人

冯卓尔、陈前、范娉瑶、曹舒桐、李恬静、陈逸彤、张会珍

 

 

张会珍

《关系》  35×78cm  绝版套色木刻

 

指导老师:李琪

 

作品说明:我每天都体验着不同的关系状态,对不同的人倾注的情感都有差别,这让我们成为一个立体的、多面的人。我喜欢充当身边人的倾听者与旁观者,对这些关系状态进行探索与想象,并且通过叙事的方式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李菲

毕业创作小组共7人

彭久莹、叶文慧、舒磊、陶明宇、乐孜、黄纯发、罗梦甜

 

 

彭久莹

作品名称:《自动贩卖机》

材料形式:手绘实验动画

作品时长:6分20秒

 

指导老师:李菲

 

作品说明:回顾曾经患病的经历,细胞对身体的消耗分解,逐渐演化到情绪上的自我内耗,潜意识为了自救而开始制造场域,深深沉迷于其中,后又无可避免的落入庸俗虚无主义的陷阱里,哪怕已经清醒,又无可奈何。将这段经历抽出,与观看位置问题进行对比,发现自身正处于某种观看困境之中,动画本身亦带有一种观看隐喻,利用此特性进行手绘动画创作,力图在动画中表现:在如今矛盾激增的社会环境中,本人作为一个观看者,在进行观看行为时所遇到的困境。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曹丹

毕业创作小组共3人

杨晨、杨博文、严舒舒

 

 

 

杨博文

《重视》系列   38×52cm  石版

 

指导老师:曹丹

 

作品说明:很久都没有问过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自己既熟悉又陌生,无论过去还是当下,我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作品通过对自画像的表现,发散个人情绪及状态,希望能从中带给观者些许不一样的感受……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查赛

毕业创作小组共10人

王思怡、韩佳蓓、魏军妍、代佳欣、李雨婷、李想、陆心茹、王丽雅、尹珍珍、徐佳雯

 

 

 


王丽雅

《这里不是游乐园》 104×72cm  丝网版画

 

指导老师:查赛

 

作品说明:这里不是游乐园 系列主要是关于对时代变化的一个感悟,最大的作品由一本书作为承载物,因为我觉得了解一个时代和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书籍,周围的四幅作品是大画的局部场景。对于时代的变化,小孩的娱乐方式已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在相比于过去,又是另一个时代,科技统治着生活,虽然有利有弊,但是真正消失和改变的,就只有这些吗……

 

 

 


作/品/选/集

 

指导老师:谭梦梦

毕业创作小组共5人

闫潘钰、张颜玉、曹雨泓、刘素、熊昕莹

 

 

 

闫潘钰

《小时候》  28x28cm  黑白木刻    

 

指导老师:谭梦梦

 

作品说明:作品通过老照片以我儿时用的手绢作为载体回忆在我小的时候与妈妈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家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存在,虽然在成长道路上有痛苦的记忆困扰着我,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以前的老旧物品来回想小时候被遗忘的美好故事,当我得到了现在的创作时这些美好的记忆已经能够使我直面成长道路上经历过的挫折。

 

 

 

杨晨

《凝固》系列  60×72cm  铜版

 

指导老师:曹丹


作品说明:我们存在于一个看的见摸得着的空间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人和事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创作作品《凝固》系列以三张不同的视角和内容来表达我的内心情感,凝固系列作品以传统的腐蚀技巧来进行创作,在传统飞尘上加入综合的技法来使画面氛围变得丰富。

 

 

 

陆心茹

《有序的状态》  60×45cm  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查赛

 

作品说明:日常中的匆忙一瞥,短暂而迅速的把碎片化的记忆停留于大脑的角落,可能每日走过的同样地点,繁忙的生活使我们忽略那些细微之处的变化,我们常常会遗忘那些不起眼的零碎星点,而将这些微小和碎片组合排列在一起,却能发现生活中原来充满了点点滴滴有意思的细微之处,留住偶尔在不经意的角落感受到的温暖和宁静。

 

 

舒磊

《记忆·真相》  80×120cm  绝版木刻

 

指导老师:李菲

 

作品说明:人们的脑海里总有那种挥之不去,萦绕在心中的各种景象,它们可能是儿时看过的电影,可能是脑海里忘不掉 的回忆,也可能是生活里经历的种种放大的情绪或是现象。但它们都忽隐忽现,忽明忽暗,总会在某个点,闪烁出来,记忆中的它们不会消散,但也不会明朗,变成一种感觉。

 

 

 

孔俪霏 

《自然系列》  60.5×80cm   黑白木刻

 

指导老师:顾秀华

 

作品说明:人与自然在方方面面都相互交融渗透,甚至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共性,作品以自然物种为载体,我通过动植物表现对人性的想象形式,动物的本能表现同时反映了这个时代激烈的内心挣扎,也许是飞蛾扑火时向往光热的执着冲动或是作茧自缚,也许是鱼群在力争上游时的憧憬或是盲目,也许是羔羊深入险境的困顿或迷茫……

大自然最具有包容性,但在自然承载着我们时,我们同时被这个时代改变以及改变自然,而自然却最直接的反映人类生活,这种“鱼水”关系是我们应该把握并思考的。

 

 

曹舒桐

《丘壑之间》  40x150cm  装置  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李琪

 

作品说明:在我的创作中,尝试在版画呈现方式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形态方向拓展研究。铜版结合综合版印制,再加上剪纸拼贴,在固有经验中开拓新思维。印制成品加上手工的形式组成层叠交错并且连贯的山形,随着观看距离的改变,看见的画面也有所改变。

 

 

刘素

《默·我》  36.5x55cm  平版

 

指导老师:谭梦梦

 

作品说明:这次的作品主要还是想通过物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一种疏离感,比如说我的第一张作品,那个椅子和马桶它们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是又有叙事性和连续性,就比如说它们可以让人有片刻的停留和休息,有一种放松的状态,在这些物体上找到一种思考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把人的一种思绪和压力寄托在这些物体上面。

 

 

 


叶文慧

《晚餐》  60x90cm  绝版套色木刻

 

指导老师:李菲

 

作品说明:戏剧是生命力的召唤,是无声的惊叹,是神秘浪漫的白日梦,是诙谐赤裸的假面具。

创作围绕着形式感与戏剧性展开,三张作品利用分镜头语言,向观者展现了“鱼”与“鱼先生”之间的故事,拟人化的处理使作品充满着荒诞魅力。图像搭配上木刻版画的刀痕印记,每一刀的变化仿佛都在强调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灯光作为承载,与木箱一起搭建成一个迷你剧场,绘画中的情景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活灵活现。

 

 

何璐瑶

《繁烦世界》  68×43cm  丝网版画

 

指导老师:顾秀华 

 

作品说明:构思《繁烦世界》是我在创作最瓶颈的时期,当时思绪就像一团乱麻,复杂又不清晰,毛线的整齐与杂乱就像创作时理不清的思绪。就干脆直接将不够清晰的思绪表达在画面里。

整个系列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完成的,充满碰撞而又沉稳的色彩与杂乱无章的线条形成一个对比,在本来平稳而又有小摩擦的世界里,总是会有乱作一团的时光,但依旧是温暖幸福的时光,所以使用了很多暖色调与冷色衬托,希望在手忙脚乱的生活里依旧有美好快乐的存在。

 

 

徐佳悦

《时间的秩序》  45x30cm  木口木刻

 

指导老师:顾秀华

 

作品说明:某个事物在一种形式上消失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新生。希望以一种秩序性表现时间,于是创作了这个系列。借用了老物的形式,每一个在过去时光中融入人们生活的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又以似梦非梦亦真亦假的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李恬静

《肉与鞋》、《鞋》、《紧缚》  20x20cm  铜版

 

指导老师:李琪

 

作品说明:利用具体的物体,以及其在画面中的关系隐喻反映一些社会事件和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肉对皮鞋、胶带对胸衣在画面中都是一种压制束缚和被压迫束缚的关系。

 

 

严舒舒

《万物生灵系列》  60×80cm  铜版

 

指导老师:曹丹

 

创作说明:作品名称是万物生灵系列。我希望自己可以感知周围的一切,在我与自然之间寻找某种特殊的平衡,让自己的情绪在某个不存在的场景里爆发出来,最后归于平静。我想诉说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所感的东西。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向你展示我将成为什么。

 

 

乐孜

《必将有一瞬间》  93×65cm  丝网版画

 

指导老师:李菲

 

作品说明:我习惯记录下某一个情绪迸发的瞬间,将每个瞬间排列组合。

情绪如同泡泡一般,漂浮、肿胀。

情绪是呼吸间诞生而来的。

 

 

 

 

 


   展  览  时  间  

   24/5 - 05/6  版画专业  

 

   展  览  地  点  

   湖北美术学院A4版画系2楼  

 

 

 

 

编辑:翟文君  王程程  包柳

校对:杨晶  辛思璐

责任主编:童景希

公众号运营:HIFA 版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