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毕业寄语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展令所有的人期待。遗憾的是不间断的疫情,导致2022年的毕业展不能在线下展厅进行,而只能在网络上展览。“不能…只能…”这个句式显然是不得已的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因为艺术作品和图片不同,和图像不同,和抽象概念不同。虽然有一些作品的呈现方式就是图片,就是图像,抽象的,概念性的或者是观念艺术范畴的。但是对于观众来说,线下展览和线上展览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线下作品有空间环境,有互相比对,有不同距离,有不同质感。而线上的作品全部是荧光屏幕的质感,全部是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全部是孤立的独自存在,全部是从手机框子之外的空间看框子之内的照片或者录像。
对于不可更改的事物,我的观点是不抱怨,不对抗,但也绝不躺平。那怎么做呢?其实无论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这个“不能…只能…”的句式。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此的角度和看法,这样我们或许就会经历一种艺术作品的新的生产方式、展览方式和传播方式。迫使我们学习掌握数码的、摄影的和非传统技术的材料与媒介。使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将错就错地进入一种新的时间和空间。
我有一门课叫做“一个形象的三十二种刻法”,它教会我们用智慧的大脑去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和坏事,只有聪明的大脑和愚蠢的大脑,相信你们都拥有聪明的大脑。希望我的这种观点能够帮助到同学们,那你们就会坦然面对一切的不幸。就会从“不能…只能…”的令人沮丧的句式中解困。预祝同学们的展览成功,从毕业的驿站出发,去开始你们人生的又一段新旅程。
王华祥
2022年5月8日
2022年版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推介(二)
刘强
Liu Qiang
作品阐述
“你的身体不是它自己”。我想要将一种来源于现实的荒诞感诉之可视,表达对于生命的悲剧性认识。荒诞的并非这个世界,它是世界的非理性与人的眷恋对峙中的产物,它是世界面对人的呼唤时的沉默不语。
作品名称:《失乐园》
作品材料: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尺寸不一
指导教师:李晓林
创作年份:2022
丁昕瑶
Ding Xinyao
作品阐述
在《百年孤独》中曾多次提到布恩迪亚第一次看到冰块的情景,他触碰冰块的时候惊恐的说「它们在燃烧」这种感觉让我对某些矛盾的关系产生了思考,在绝对零度下,瞬间仿佛就是永恒,我捕捉水在固液气体转换间的一些瞬间状态,用窄窄的一立方空间去串联起静止与律动、寒冷与温暖,去探索我感受到的那些最遥远又最亲密的关系。
作品名称:《-272°·burning》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90*90cm,5幅
指导教师:唐承华
创作年份:2022
黄晓光
Huang Xiaoguang
作品阐述
作品表达了人的精神状态与物质文明的关系,通过组合不同的生活片段突显出主题与画面的“戏剧性”。在媒介制作方面选用铜版画作为主要呈现方式,尝试在不失绘画性的前提下利用材料特性延展主题和画面质感,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客观与表现之中,找到创作的旨趣。
作品名称:《仪式感》、《原型结构》
作品材料:铜版画
作品尺寸:100*100cm
指导教师:王华祥、孔亮
创作年份:2020-2022
作品名称:《内生不稳定》、《持续震荡》
作品材料:铜版画
作品尺寸:100*100cm
指导教师:王华祥、孔亮
创作年份:2020-2022
作品名称:《地理决定论》、《假日与坠落》
作品材料:铜版画、板绘
作品尺寸:100*100cm
指导教师:王华祥、孔亮
创作年份:2020-2022
李嘉钰
Li Jiayu
作品阐述
居家期间我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了很多的日用品,快递的纸盒包装充斥着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被限制在自我的空间里,作品试图表达这种生活状态。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看纸盒的内部空间时,会发现有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来传达内部与外部的信息,给人在精神上制造一个异样的空间,同时也仿佛经历着微观视角下的生存空间体验。
作品名称:《纸盒子》
作品材料:丝网版画、灯箱
作品尺寸:43*75cm*12、110*65cm
指导教师:武宏
创作年份:2022
李雷
Li Lei
作品阐述
在奇妙的宇宙里,构成世界的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我浅显的构建了一套“艺术语言模型”。模型里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变化可以展现无限的客观世界和无穷的内在情感,观察者可以采用自有观察方式对作品进行解读。
作品名称:《VI》
作品材料:亚克力,丙烯,胶
作品尺寸:70*70cm(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唐承华
创作年份:2022
作品名称:《VII》
作品材料:亚克力,丙烯,胶
作品尺寸:70*70cm(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唐承华
创作年份:2022
作品名称:《VIII》
作品材料:亚克力,丙烯,胶
作品尺寸:70*70cm(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唐承华
创作年份:2022
李晓华
Li Xiaohua
作品阐述
《永不之地》系列在内容上倾向于对事物消散、消逝意象的探索,挖掘水彩痕迹的随机性,用虚幻与现实的衔接呈现对消散意境的探寻与想象,赋予诗意的寄托与诉求,展现消逝瞬间的壮丽与快慰,重拾灾难后的生机与希望。
作品名称:《永不之地》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62cmx62cm
指导教师:李晓林
创作年份:2022
作品名称:《deal》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62cmx62cm
指导教师:李晓林
创作年份:2022
作品名称:《和那永不熄灭的火焰no.1、no.2》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62cmx62cmx2
指导教师:李晓林
创作年份:2022
作品名称:《Or eternity no.1、no.2、no.3》
作品材料:纸本水彩
作品尺寸:尺寸不一
指导教师:李晓林
创作年份:2022
齐成格尔
Qichengeer
作品阐述
没有人是一座荒岛。作品faces,由23张面孔组成,这些面孔来自于作者的父母、同学、职业艺术家、画廊工作人员、艺术品收藏家等,他们在这个作品制作过程中与作者联系密切。
作品名称:《FACES》
作品材料:钢、树脂、蜡、乳胶、尼龙
作品尺寸:300CM*150CM*150CM
指导教师:康剑飞
创作年份:2022
祝拓
Zhu Tuo
作品阐述
每个方块都是完整的个体,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但都在一种关系中维持着位置。图像本身来自于精微的芯片电路,被放大后,其结构组织却似曾相识,如鸟瞰的城市一般,宏观与微观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联系。
作品名称:《蓝色忧郁》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宣纸
作品尺寸:240cm*180cm
指导教师:陈琦
创作年份:2022
隰同同
Xi Tongtong
作品阐述
“度”在哲学意义上指某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的界限,在此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无度”即无视界限乃至打破界限与平衡,事物发生质变,以至灾难发生。以此影射欲望无度的灾难性。
作品名称:《无度》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48.5*170cm,四幅
指导教师:张烨
创作年份:2022
徐思琦
Xu Siqi
作品阐述
这一系列是主观设想中黑暗与光明共生的客观实现。黑夜情境中的景物为客观的“黑暗”,霓虹灯以纯粹的“光”元素参与,通过点亮霓虹灯的过程不断削弱客观存在感,直至客观景物消失与黑暗融合,达成黑暗与光明的共存。
作品名称:《Lighting the Light in the Dark》
作品材料:丝网版画;亚克力;霓虹灯
作品尺寸:145cm×65cm
指导教师:周吉荣
创作年份:2022
许若琳
Xu Ruolin
作品阐述
在我回忆过去的相聚时,最先想起的是模糊的光线、空气中潮湿的味道和窗外吹过的风。这些气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出现模糊了时间与空间,带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记录下这些场景与感受,期待着重逢时刻的到来。
作品名称:《又与吴质书》
作品材料:纸本炭笔
作品尺寸:70cm*57cm,四幅
指导教师:武将
杜浩生
Du Haosheng
作品阐述
遥望皆混沌,回首仅虚无。有人一生陪伴,有的注定成为痕迹。千回百转的思绪,晃若隔世离空的色彩,深的一生不忘,浅的只是过客,由此交织。有些事能从头再来,但再难回到原点。哪怕同样的路,再不会有原来的感觉。
作品名称:《源宇道空》
作品材料:丝网版画、亚克力
作品尺寸:120cmx120cm
指导教师:刘丽萍
创作年份:2022
张秋源
Zhang Qiuyuan
作品阐述
我通过线和色块的排列、渐变等构成方法,制造一种身处残存遗迹深处,弥散、静谧、涌动、沉寂的画面氛围,在对个体存在的追问与思考的同时,在展现精神隐喻的同时,也给观者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情绪感受。
作品名称:《LOST》
作品材料:数码版画
作品尺寸:56*76cm,10幅
指导教师:王华祥
创作年份:2022
张瑄
Zhang Xuan
作品阐述
《植物喜神谱》是一套以植物画像为本体的插图作品。喜神即画像,是宋人对画像的俗称。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映射着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以此探讨人与万物的关系,再现个人对植物的态度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插图文本选取了维特根斯坦所著《逻辑哲学论》中的内容。
作品名称:《植物喜神谱》
作品材料:水墨、版画纸
作品尺寸:42*60cm,10张
指导教师:武将
创作年份:2022
郝悦羽
Hao Yueyu
作品阐述
我试图表现一种向上生长的生命力,一种变动中安定的精神力量。木口木刻套色,它像温润的沃土使想象从无到有,每一遍刻痕与色彩的叠加都带来惊喜。一把刻刀在比它大几百倍且坚硬的木头上推动,像划着小桨航行于汪洋,有时也不清楚航向,你需要遵循它内在的形排线,但又想办法挣脱,像是不断与内心的对话。
作品名称:《热寂》
作品材料: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50cmx70cm
指导教师:杨宏伟
创作年份:2022
《热寂》—(局部)
作品名称:《起源》
作品材料: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45cmx70cm
指导教师:杨宏伟
创作年份:2022
《起源》—(局部)
李毓
Li Yu
作品阐述
作品《火》系列是疫情之下对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超市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通过对超市购物场景的描绘,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五颜六色的瓜果梨桃,火火的场景映射出火火的生活。呈现出疫情之下人们购物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出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与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作品名称:《火》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40cmx50cm,4幅
指导教师:王华祥
创作年份:2022
编辑/高小凡、尹伊阳
审核/孙亚南、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