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举办的“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第五回于2022年3月11日下午3:30—18:00举行。讲座邀请了弗朗西斯科·波托尼教授,罗马第二大学材料学讲师,罗马梵蒂冈使徒图书馆纸本修复师,讲座题目为:“羊皮纸的历史与制作工艺”。本次讲座旨在介绍如何制作羊皮纸-通过分析形成初期到现代的物理化学特征,传播以及用途,判断羊皮纸的动物性种类,以及当时与纸张的竞争关系,为何衰败的原因。
本次会议由版画系祝彦春教授担任主持
由弗朗西斯科·波托尼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祝彦春教授——
祝:波托尼教授在修复实验中发表了数量颇多的文章和报告,为西方传统文化载体的深入延续作出了非常高的贡献。担任此次翻译与主持工作的是意大利纸本高级修复师,都灵文物局文献修复工作室修复师蒋释瑾女士。
弗朗西斯科·波托尼教授——
弗:非常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联盟能给我这个机会讲述欧洲的羊皮纸历史。我是一名纸本修复师,不是一名艺术史的研究学者,所以在这次课上专注于对材料的分析。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
·为何羊皮纸会替代莎草纸作为书写体支撑的地位?
·为何又会被纸张代替?
在讲座一开始,波托尼教授为大家讲述了羊皮纸的命名原因。
弗:
羊皮纸由胶原蛋白组成:词源来自希腊语 κολλαγεν,“κολλα”是胶状物的意思,“γεν”指的是生产过程,特指煮沸的动物皮,骨头和肌腱,κολλαγεν指的就是胶状物获得的过程。
羊皮纸在拉丁语的词意是动物表皮或牛皮。取名来自爱琴海沿岸附近的小亚细亚古城-帕加马(现今土耳其境内),它是当时古代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据老普林尼1称:“公元前2世纪引入羊皮纸替代莎草纸的地位”。实际上人们已经使用了很多个世纪,官方形式认为国王欧迈尼斯二世2为推广羊皮纸的人。
为什会发明羊皮纸
据传言发明这种羊皮纸的原因是为了在市场上与埃及人的莎草纸相互抗衡。如下事实可证明:帕加马拥有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相媲美。间接说明阿塔罗斯3和法老托勒密五世4之间的文化竞争关系。之后的时间里埃及停止了莎草纸的出口,于此同时帕加马发明的新形支撑体应运而生-它就是羊皮纸。其实同一时期其他的地方也生产羊皮纸,可是帕加马生产的质量上乘、尺寸统一、表面光滑、并由此出名。慢慢人们也就习惯用这座城市的名字去称呼羊皮纸。老普林尼在《物博志》中提到:“誊写员用羊皮纸抄写古代的著作。”
图中红色区域为古城帕加马
我们已知新巴比伦和安纳托利亚文明在公元前6世纪时已使用羊皮书写,就像亚述人更喜欢皮板作为书写层一样。也许此时对皮料的加工进行了改进,实行标准化操作,特别是用植物和石灰水浸泡后,在架子上绷紧,这样做使得表面受张力而拉伸。既保证了耐用度,也更加光滑,整体紧绷且不透明。
希罗多德5在《历史》一书中曾经说道:“当时生活的年代,用动物皮作为支撑很常见”。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人习惯用动物皮的名字作为书籍的统称:“diphthera” 意思是羊皮纸的复写本,希腊人也学着这个名字描述卷轴。古埃及人发明了羊皮和兽皮卷轴,最古老的属于公元前2300年。
传统的拉比文学认为,羊皮纸文本的书写方式是西奈语的起源。即便到了今天在宗教领域也习惯使用羊皮纸书写文本,早期的伊斯兰教也写在羊皮纸上。
莎草纸的特点
莎草纸是地中海第一个我们所知的纸张,具有很多特性的媒介:轻,易折叠,可延展,颜色浅。古代世界即便有了莎草纸的竞争,羊皮纸并没有出现广泛传播或产量增加,价格普遍较高。
莎草纸的命名
英语中莎草纸称“Paper”,法语中莎草纸称“Papier”,意大利语中莎草纸称“Papiro”。这些称呼都来源于希腊和拉丁文。“Bubloi”是莎草纸的希腊语,意思是莎草纸内部的纤维。”Biblia”是莎草纸的拉丁语,我们大家也知道具有圣经的意思,也是书籍的意思。”Biblia” 这个词源于黎巴嫩的比布鲁斯市,是古代地中海最著名的莎草纸出口商业中心。所以说不论是羊皮纸,还是莎草纸,命名来源都是取自城市的名字。
波托尼教授列举莎草纸的图片:
莎草纸流传下来的非常少,主要原因在于难以保存。气候太冷,太潮湿都不利于保存。如图我们看到下面这片残缺不全的《汉娜一世》莎草纸,写于公元3世纪初,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上面写的是一段哲学文本。
图中左上角的公元1世纪,伦敦草药学莎草纸相对来说保存较好。而右下角公元前1世纪的赫库兰尼姆莎草纸完全处于烧焦状态,通过现今的技术,例如红外线可以识别部分内容,里面讲述了希腊伊壁鸠鲁派文本
羊皮纸传播的时间
莎草纸由于本身的原因,完整保存下来的非常少,大部分已经残缺不全。另外大多数只能单面书写,两面书写的占少数。而羊皮纸则没有这个限制,可以两面书写。仅从公元2-3世纪开始,羊皮纸才被大量地使用。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到中世纪末逐渐被纸张所取代。
羊皮纸的优点和用途
与莎草纸相比,羊皮纸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具有正反两面书写的能力,更容易阅读。此外还易于纠正书写错误,一旦写错,擦掉或刮掉墨水便可以再次书写。罗马人用它来记录手稿,信件,证书,卡片等简短的文字。
书籍的雏形
从公元200年开始第一批羊皮纸长卷轴出现,有点类似于莎草纸。不同之处在于羊皮纸被严丝合缝地、一张接一张地缝合在一起。公元2-3世纪之间卷轴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手抄本。这个时候的手抄本类似老的旧蜡板(古代的罗马人常使用的木制书写层,上面有蜂蜡涂层),一张接一张的缝在一起,它们是书籍最早的雏形。
当时很多异教书籍是以卷轴的方式装订,基督教认为卷轴这种保存文字的方式不符合基督教义。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更适和书写和阅读。也多亏了羊皮纸自身的结构,相对来说更适合装订成书。也就是说东西方从这个时期开始,书籍的装订方式完全分割开来,而卷轴将在东方和中东文化中向下继续延展几个世纪。
波托尼教授列举了16世纪《摩西五经》中卷轴的保存方式:
图中为16世纪欧洲装订成本的书籍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这里我们看到的《摩西五经》是卷轴的装订方式。左边的图片是精美的布套,右边是卷轴
图中为卷轴打开之后的样子,中间用橙色标记出羊皮纸之间的缝合处,缝合线的颜色与羊皮纸接近,阅读时很难发觉
图中为17世纪的《摩西五经》,尺寸15-20厘米,外表更加精美,用象牙雕刻而成
图中为卷轴打开之后的样子,中间用橙色标记出羊皮纸之间的缝合处,缝合方式和第一个不同,仅仅是缝合方式就有很多的变化
羊皮纸被纸张所取代
羊皮纸具有弹力和坚固的特性,支撑层很难被降解。最开始一直到14世纪以来一直作为文字载体。14世纪以后就很少使用了,随着15世纪末印刷术的传播,动物皮供不应求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材料的遗弃。
另外,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继而传入欧洲。纸张的价格下降,替代了价格昂贵的羊皮纸。就算换算成如今的货币,一张质量上乘的羊皮纸价格在100-120欧不等,普通的羊皮纸差不多在50-70欧元。根本不可能和纸张产生价格竞争。
在纸张进入市场后,如莎草纸和羊皮纸一样,羊皮纸与纸张被平行使用。尽管羊皮纸在13-15世纪使用的范围逐渐缩小,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截然相反。这种特定的场合是什么呢?如君主,皇帝和教皇向民众发布的公告,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19世纪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认为羊皮纸的保存时间要长于纸张。
波托尼教授举出的保存手稿文件桶:
图中为1439年教皇尤金四世召开的《在佛罗伦萨举行的希腊与拉丁语联盟会议》,下面图片是长方形的是保存手稿的皮桶,圆桶的上部分是教皇的烫金纹章印
内部书写格式由左向右
图中为1511年教皇儒略二世的敕令,图片的下方有一根绳子穿过羊皮纸,烙上铅印
图中左边的图片是正面,上面用拉丁文写出教皇儒略二世,右面是背面圣彼得和圣保罗的头像,中间用十字架隔开
图中为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羊皮纸敕令,同样用到了铅印。这里解释一个小故事:每次教皇更替,用到的铅印背面不变,而正面则改成现任教皇的名字。以此类推,很容易判断文献的年代
图中为教皇格里高利颁布的另一张敕令。
这张敕令很重要,选用了质量更上乘、洁白的羊皮纸。开头用上了金箔,体现其重要性。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张没有印章。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间偏下的地方,被人为的扎上4个小洞。也就是说在法令在颁布之初是有印章的,随着时间和历史原因而丢失了。就收藏价值而言,就算没有印章,也比前几张更高
羊皮纸的印刷
欧洲曾有一段时间,富有的收藏家们想获得更有价值书籍时,羊皮纸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如约翰内斯·古腾堡圣经副本被印在羊皮纸上,约翰内斯·福斯特和彼得·舍弗的美因茨诗篇也被印在羊皮纸上,停摆的羊皮纸工业也因此得以继续制作。
波托尼教授列举的《美因茨诗篇》印刷图片:
图中为1457年的《美因茨诗篇》,印刷版现存世较少。
这里只有黑色字体是被印刷的,而红色和蓝色则是细密画匠们手工绘制的。当时印刷术才开始流行,人们对这项技术并不了解,多色或套色版没有成型,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图中为1503-1508年之间女王安妮请让·布尔迪雄制作的《布列塔尼安妮的美好时光》祷告书。
该作品有476页拉丁文,49个整页插图和337个边缘插图。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整个细密画呈现典型的晚期哥特风格,十分精美,方便携带。
图中为1460年由胡安·马利制成的西班牙宫廷书籍,除了精美的绘图外,书封壳套上了一层红色的天鹅绒防尘布
羊皮纸的脆弱性
不仅在成本和生产时间极其长,更重要的是其皮料的特性,这直接决定被淘汰的事实。本身的胶原纤维对潮湿环境十分敏感,表面产生收缩或者扩张。成页的羊皮纸需要用厚重的木板装订成册,尺寸较大,金属或者皮革紧紧的固定起来,防止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装订移位。
波托尼教授列举的羊皮纸产生装订移位的示例图:
图中为羊皮纸表面的不平整,以及缝合线的撕裂
羊皮纸装订成的书籍需要用厚重木板和金属带固定,约为欧洲1100年左右的装订方法
图中左上方的照片解释了羊皮纸书籍通常的尺寸大小,研究学者需要跪在地上翻页。右下方是欧洲古代存放书籍的架子,和平时的书架不同,这里的高度类似于书桌,并配有椅子,书籍横向摆放,铁链绑上,不易移动
羊皮纸的称谓
如今羊皮纸这一称谓,定义了在张力下刮除脂肪和风干的任何动物类型皮肤,无需经过鞣制的过程,这点与皮革不同。
以前,拉丁文或古法语中,人们称羊皮纸为“小牛皮纸”,其实它们不是用牛皮做的,只是更高品质皮革的代名词。在罗马时代,“小牛皮纸“沿用了这称谓,与“牛”这个动物本书无关。
羊皮纸最初泛指棉羊与山羊皮,欧洲地区使用最多。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对这些术语感到疑惑:如果没有科学的分析做为辅助,很难判定起源与动物类型。出于这个原因,保守学者们,图书管理员,档案员们都会使用“羊皮纸”或者“动物表皮”这种通用术语来称呼。
视觉判定纸张的动物性种类-显微镜下皮料的表现
无论何种称呼,所有的羊皮纸都可以通过皮料的表面纹理以及动物残留毛发来区分来源。
波托尼教授列举显微镜下皮料表现:
图中分别列举利山羊、绵羊、小牛皮的皮料分析
通过识别不同的羊皮纸,使得原产地和动物种类之间建立了很强的关联性。尤其在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绵羊与山羊皮成为首选,但到了爱尔兰,英国,北欧等这些国家,牛皮和小牛皮则为首选。
图中为欧洲皮料产地划分区域
为什么有的地方使用牛皮,有的地方则使用羊皮?
绵羊皮与山羊皮作为欧洲大陆的首选出于经济原因,繁殖时间短,数量多。而牛通常在田间地头劳作,数量较少且消耗大量金钱养殖。这里我们看到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也在使用牛皮,主要受到英国岛屿修道主义文化影响,牛皮和小牛皮纸的使用占了主导地位。
这里说到的英国的修道主义运动是古代教会在4世纪初基督教合法化前后产生的一个新式潮流,最早源于反对当时教会的世俗化,首先在埃及出现,后逐渐扩展到整个中古基督教世界。意大利人的习惯是使用绵羊和山羊,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字都用羊皮纸。不过在公元1000年之前一些英国传教士来意大利朝圣,修建隐修院并且定居,如博比奥, 诺南托拉等地方,按照他们在英格兰的习俗饲养牛来代替羊皮,我们称这是文化之间的影响。
科学分析羊皮纸及降解原因 - 羊皮纸的物理化学特性
让我们重新说回羊皮纸,取自中型或大型动物皮肤的表层薄膜,未经鞣制,由胶原蛋白组成。胶原蛋白是什么呢?是动物蛋白的主要结构链。它存在于肌腱,韧带,皮肤等组织中,在软骨,骨骼,血管和脊柱中含量丰富。
胶原蛋白是通过肽共价键以特定的序列链接在一起的聚合物。它的骨架由氨基酸和碳组成,各种类型的氨基酸作为侧基连接到氮和碳上,这些聚合物的存在决定了分子弹性的螺旋结构。
波托尼教授列举显微镜下皮料表现:
图中为羊皮纸的降解原因。右下角我们看到了这个分子弹性的螺旋结构。该结构由前胶原形成。前胶原是一种三重丝状结构,主要由甘氨酸 (GLY)、脯氨酸(PRO) 和羟脯氨酸 (HYP) 组成,通过化学反应聚合形成三螺旋结构。前胶原聚集在一起产生原纤维,原纤维又生成纤维
羊皮纸从正常湿度到吸收过多湿度后内部纤维的改变,即A部分在水的作用下将皮料中的三螺旋结构改变到B部分的过程
波托尼教授列举了什么因素容易导致羊皮纸降解:
羊皮纸是一种性质非常稳定但同样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换句话说,环境中吸收水分子的能力极强。这里举一组例子做为对比:
在50% 的相对湿度 (RH) 下,羊皮纸中 10% 的重量由水组成,这是我们提到的正常环境。
超过 70%的相对湿度 (RH) 时,内部含水量增加 25%,说明环境潮湿,直接导致羊皮纸下垂和纤维错位。
相反,低于30%的相对湿度(RH) 时,内部水分子低于10%,说明环境干燥,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出现纤维的撕裂,折断。在张力的作用下硬化和收缩,破坏皮面的图像介质。
导致羊皮纸降解的另一些因素包括光线照射(UV、IR 紫外线,红外线),与热源的长时间接触,温湿度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羊皮纸的降解。
波托尼教授列举显微镜下羊皮纸纤维的转变:
羊皮纸制作
经过一些考证,现今的羊皮纸工艺与古代非常相似。
参考中世纪琴尼诺·琴尼尼的材料技法叙述,或者相比之下更早的作家叙述,如:9世纪马佩·克拉维亚,9-12世纪埃拉克利奥《罗马人的色彩与工艺》,12世纪修士特非洛《艺术多样性》和最古老的羊皮纸手抄本,787-816年编写的《卢卡第490号》。这部《卢卡第490号》是所有技法艺术论述的基础,与公元前三世纪两部希腊莱顿十世莎草纸,丹麦皇家图书馆的斯德哥尔摩莎草纸并称为现存的最古老技术,艺术,炼金术手抄本。
制作羊皮纸的步骤
图中为制作羊皮纸的步骤
羊皮纸或皮革使用从植物以及矿物质中提取的单宁浸泡,有时候也会用到化合物为了让其更好的渗透。
1.脱水
皮肤在从动物身上剥离后,放在阳光下晒干,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用盐,或者富含硫酸盐或盐酸的泥土覆盖,使其呈现盐渍化。有时会进行烟薰,对于尺寸较为大的皮料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且无效的步骤。
2.洗涤
将皮料浸入水中至少一天,方便去除脂肪,皮下组织,血液,粪便还有盐分。如果浸泡的皮料是以前腌制过的,可达到消除褶皱的功效。浸泡总是伴随着额外的工作,如拉伸皮料和补充皮肤上流走的水分。
图中为工人们将皮料从水中捞出
皮料在水中洗涤
3.除毛和浸泡
皮料浸泡在石灰水溶液中二到三周,目的是辅助脱毛,捞出后贴在半圆形木架上,工人们使用钝刀片去除残留的毛发,之后重新浸入水中。
古时,苏美尔人和亚述人使用面粉,水,牛奶,啤酒,葡萄酒,牛油,明矾和五倍子等混合物浸泡皮料。中世纪的欧洲早期,人们使用面粉,谷物,树叶,树枝,水果,木材,树皮发酵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烟灰。12-13世纪开始,加入石灰,大大加快了脱毛的进程。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皮料浸入装有硫化钠的溶液中浸泡直到今天。
图中为用钝刀片去除皮料上多余的毛发
4.绷紧
将脱毛和软化的皮料装在潮湿的木框中,绷紧的张力下晾干,工人们每天打湿表面防止绷裂和撕裂。有时要达到拉伸表面和对齐纤维的目的,一般在操作中加入的热水和碱性石灰物质,使构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链断裂,缩短并相互纠缠。湿羊皮纸在绷紧作用帮助刚才我们提到的纤维重新排列,迫使水分排出,胶原蛋白链持续拉伸。这个阶段,需使用锋利的月牙形刀去除皮料表面残余物质。
图中为工人们用传统方法将皮料与木框上的麻绳固定
调整木制框架,为绷紧皮料做准备
图中为打湿已经绷紧的皮料
图中用月牙刀去除表面残留物质
5.打磨
如果这张羊皮纸的用途作为书写支撑体,干燥后则需要使用浮石打磨,可以消除外层皮肤(粗糙)与内层皮肤(柔软)的差异。钙化合物的粉末和混合物在一起时,也可以防止墨水扩散。为了使得表面光滑洁白,工匠们还会使用面粉,灰烬,生石灰,蛋清和牛奶,涂满表面并形成一层薄膜状物。
图中工人们使用浮石打磨羊皮纸表面
如果用途是装订,皮料表面将不会被打磨。书籍装订使用的羊皮纸从14世纪开始制作,大概到16世纪就如现今我们看到的一样。
对于贵重的文件,常用非常洁白并且薄的羊皮纸,这些羊皮纸的来源是羊羔或者早产的小羊小牛。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羊皮纸,从牛肠中取得,十分薄且具有伸展性和弹性,可以被拉伸并且不会断裂。它们是制金箔师的最爱,用来捶打金子并制成金箔。
课程尾声:
讲座结束后波托尼教授与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亲切道谢,并期待下次讲座为大家带来更不一样的体验。
备注:
1.老普林尼:公元79年在维苏威火山附近去世,古罗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物博志》一书留名后世。
2.欧迈尼斯二世: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统治者,古希腊城邦(前197年—前159年在位)。
3. 阿塔罗斯 (约公元前390-前336年)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时期的重臣,后被新君亚历山大杀死。
4. 托勒密五世“神显者”是托勒密埃及第五位国王和法老,于前204年7月或8月—前180年9月在位。
5. 希罗多德,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图文、编辑/蒋世瑾
排版/范书媚、尹伊阳
审核/孙亚南
发表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