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央美院版画系丨
图像与含义
现代主义艺术研究与实践课程作品(上)
01 课程简介
—————————
课程名称
图像与含义——现代主义艺术研究与实践
授课对象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二年级全体学生
授课时间
2022年2月28日---2022年4月15日
授课教师
张战地
02 课程内容
—————————
课程一:让日常材料“说话”
课程二:什么是绘画语言
课程三:何为“新”
课程四:观察与表达
课程时长共六周,完成四个课题,每个课题为期一周(适当增减时间),最后一周将四个课题作业结集成一本作品集。
03课程目的
—————————
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从教育理念角度讲,希望能带动学生深化自我认知,强化学生独立设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所涉内容讲,辅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形式并加以实践。
04写在课后的话
————————————
1091年,苏东坡这年54岁,他写了一篇文章赠送给即将从京城开封返回家乡杭州的二十多岁僧人小友思聪,这篇文章(《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后被收入《苏轼文集》,这就让近一千年后的我们得以了解到苏东坡的一个观点: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要寄托在实践中,艺术实践尤其有效。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并不难接受,但在北宋“理学中兴”的背景下,当时的士人普遍接受“为文害道”的观点,一心钻到艰涩的古代经义、策论中苦思冥想,多数人往往只落得满脑子教条而无鲜活激越的生活。这样看,苏东坡更像一个“现代人”,是个有趣的异类。
文章中,苏东坡说思聪七岁时琴弹的就已经很好了,十二岁开始学书法并且很快有所成,十五岁开始学作诗也是‘诗有奇语’。在此之后思聪依然不断进步,读《华严》诸经并成为一名僧人。思聪的确十分出色,‘老师宿儒,皆敬爱之’。接下来苏东坡开始论述他的主题。首先他承认一名僧人不断修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得道”,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当然,现代以来流行的‘认识自我’也一定包括其中)”。紧接着,苏东坡认为学佛、艺术实践、实用手艺都是“得道”的途径,它们本无差别。“古之学道,无自虚空入者”,而且“物无陋者”。也就是说,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了解这个世界,总要凭借一个自己拿手的事情,干着开心,能一头扎进去忘了时间,而这个能让自己专注去做的事情可以是任何事情,不管它看上去有多“陋”。苏东坡在此也提到《庄子》里‘佝偻承蜩’的故事,在课上我仔细跟大家讲过。驼背老人粘知了的绝技让孔子震惊,老人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说:我之所以把粘知了这个事干的这么好是因为第一我勤加练习,第二在粘的那一刻全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我跟知了的翅膀,‘道’就在这里面。文章最后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朴素的观点:一位可以专心研习艺术或技艺的僧人比单单深思于佛经的僧人更容易得道。
在过去几周大家沉浸在艺术实践中,尤其是第三个课题,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个动画片,有的动画片达到近千张的手绘才得以完成,工作可谓海量。大家都体会到了持续工作带来的愉悦感,在此过程中繁重的工作让你几乎无暇去琢磨工作的意义,然而在作品最终呈现的那一刻似乎忽然从中看到了某种意义。意义、价值、规律、自我等等这些在诸位这个年纪最会也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就像一只上下翻飞的蝴蝶,不时出现也不时隐藏,想要捕捉更是困难,而在我们安静工作、凝神静气时,这只蝴蝶也许在某一刻就停在了眼前。
——张战地 2022-04
李晟东
如何定义专业?通过本阶段图像与含义课程,步步为营,在一件事上投入相当的时间与工作量或许可以触摸到问题的答案。六周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并不在创作本身,而是使我的视角有了一个线性的延伸,围绕着工作方法和生态产生了新的思考,更加立体的去观测目前的工作。
作品名称:《景观》
材料:pvc 石膏 喷漆
尺寸:20*20*40 cm
作品名称:《黑梦——系列一》
材料:纸本墨水
尺寸:26.5 *20 cm
作品名称:《黑梦——系列二》
材料:墨水 宣纸
尺寸:33.5 *33.5 cm
作品名称:《黑梦——系列三》
材料:纸本墨水
尺寸:20*27 cm
作品名称:《序曲》
材料:动画
时长:1’23”
作品链接:https://v.qq.com/x/page/q3332xgmbfs.html
余荣烨
经过整个课程的学习,自己收获颇多,少想多做,努力发倔自己潜在的喜爱形态,其实整个过程一直是在寻找自我,发现原来彻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好在自己是有耐心的,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潜心工作,在一次次创作后使自己达到了一种很轻松的状态。
作品名称:《痕》
材料:木板,塑形膏,纸巾,保鲜膜,银箔,乳胶
尺寸:100*50cm
作品名称:《野火》
材料:木板,丙烯,树枝,蚕茧,塑形膏,沙石,纸巾
尺寸:50*40cm
作品名称:《3mmx3mm》
材料:木板,丙烯,浮石凝胶,塑形膏
尺寸:50*40cm
图片
作品名称:《blue-1》
材料:木板,丙烯,塑形膏,纸巾,绷带
尺寸:60*40cm
作品名称:《臆》
材料:动画
时长:1'04''
尹婧娴
在课上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我最终做出的作品,而是我投入作品时的状态,这种沉浸的状态是痛苦的,前所未有的,同时也是快乐满足的,我惊喜于这样的状态,整个课程带给我的体验十分难忘,我想,人生最大的意义不应该是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无论做出的作品成功还是失败,这些体验都是我最重要的宝藏。
作品名称:《停滞时间》
材料:树叶
尺寸:1.6*3m
作品名称:《衣服》
材料:彩铅 卡纸
尺寸:15cm×15cm
作品名称:《花》
材料:丙烯 画布
尺寸:15*20cm
作品名称:《落叶》
材料:动画
时长:1’ 25’’
作品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94y1Z7vq?share_source=copy_web
林奎宇
这六个星期的课程下来给我带来最大影响的一句话便是“少想多做”。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或者说是为我的思考方式增添了一个新的途径。我想,若不是这句话,这六周的作业我将寸步难行,这是其一。还有就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在这六周的课程中,每一周、每一件作品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是我以前很少有过的,而这似乎也证明了耐性大于“灵感”,至少在这六周里,我不会想指望什么“灵感”,它是不存在的。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如诚实的工人般,努力做自己的工作罢。
作品名称:《塔》
材料:铁丝、书、黑色包装纸
尺寸:1.5*1*1.5m
作品名称:《“网”》
材料:炭笔、索斯、水彩、素描纸
尺寸:26*18.5cm
作品名称:《梦》
材料:动画
时长:1'29''
欧阳子颖
每一个礼拜的课程都带来了新的思考,学会如何探索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的一个应用而更好地达到自己想要做出作品的一个结果,让我明白了想的更多不如直接去做,因为也许一开始想得反而不如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得到的更好,材料会带给你与预期不同的惊喜。在传统上去创新,得到令人惊喜的产物。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学习也不断进步。
作品名称:《岩》
材料:粗毛线
尺寸:22*14cm
作品名称:《城市的夜晚》
材料:透明水彩,不透明水彩,色粉,脱胶水粉
尺寸:26*37cm
作品名称:《食日》
材料:动画
时长:1'24''
许曦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试验,我尝试了多种创作 语言与创作形式。让我渐渐摸索到了方向并激 发了自己的潜力,也让我体会到了艺术家是怎 么成长创作的。动画作品我使用了纸本手绘, 油画棒这个材料与我想做的动画气氛契合度很 高,丰富的颜色、活跃的节奏,给人明朗愉悦 的感受。总之非常感谢这个课程,让我在尝试 新”的同时也不断的探索自我本身的能量。
作品名称:《乐园》
材料:轻粘土、木板
尺寸:21*28cm
作品名称:《幻》
材料:油画布、油画棒
尺寸:30*42cm
作品名称:《寂》
材料:木板、油画
尺寸:40*40cm
作品名称:《木马》
材料:动画
作品时长:1'24''
郝悦源
心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做不完了
作品名称:《Re:》
材料:纸、面粉、白乳胶、纱布
尺寸:可变
作品名称:《xxxx》
材料:纸、面粉、白乳胶、丙烯、中性笔、记号笔、色粉、
油画棒
尺寸:可变
作品名称:《Fragrance》
材料:动画
时长:1'24''
白燕
通过《图像与含义》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经过几周的学习后我的思维渐渐发生了转变,在课程中我尝试着摆脱之前的思维惯性,让自己先实践起来,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
作品名称:《冽》
材料:蜡烛、铁丝、透明胶带、锡箔纸
尺寸:23*15*8cm
作品名称:《拾》
材料:彩铅
尺寸:16*25cm
作品名称:《TheFall》
材料:动画
时长:1'41''
甘世腾
这次课程对我的冲击是没有所谓的优秀示范可供参考,每个人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做出各不相同的作品。这让我不得不面对“课堂习作”和“个人创作”的关系的问题。一开始满是忐忑,但抱着不破不立的想法和直觉,逐渐在看似和之前课程作业大不相同中掌握了些东西,发现了不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也在此过程中审问内心自己要的是什么。总的来说,在张战地老师的悉心解读和引导下,相较于翻阅诸多文字带来的愈发惶然,如今更加相信实践带来的改变,也对艺术创作的理念窥见一二。虽仍有诸多不足和遗憾,但于我本身,收获颇丰,是个不错的开始。
作品名称 :《碑》
材料:玻璃、胶水、黑白卡纸
尺寸:50*38*15cm
作品名称:《雪地系列》
材料:木板、油画棒、墨水
尺寸:60*22cm
作品名称:《SWIM》
材料:动画
时长:1‘56’
作品链接:https://v.qq.com/x/page/t333230gsrv.html
刘妍彤
我认为日常生活是至高无上的创作灵感来源,所以羡慕的作品永远不是技术最好,或是最引人注目,而是能把生命经验表达的最贴切。现在做不到的事情,可以以后慢慢做到,但观察生活是一直都要做的。
作品名称:《成林》
材料:树枝、树胶、麻绳
尺寸:45*45cm(主体)
作品名称:《牡蛎》
材料:纸本水彩
尺寸:30×60cm、45×60cm、30×60cm
作品名称:《下雨了》
材料:动画
作品时长:1'24''
薛静涵
上课之前,我对这个课程其实保有很大的期待,觉得能够相对轻松的度过。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不是这样的,非常的疲惫且消耗精神力:赶动画的时候有生以来第一次画到吐出来;跟战地老师交流每次都很痛苦(因为不能完全理解他想表达的)等等。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一些技术、一些思想.......
作品名称:《苏醒》
材料:水精灵、水、彩色墨水、针管、玻璃瓶
尺寸:11*11*16.5cm
作品名称:《知春》
材料:水彩、素描纸、油画棒、刮刀、白色卡纸
尺寸:17*52.7cm
作品名称:《梦》
材料:动画
时长:1'47''
马达
课程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创作体验,以前绘画的过程有较高的目的性和预设结果,从材料手段乃至画法都让自己受限于某个框架之内,几周的动手实践逐渐打破了这个壁垒,逐渐走出“舒适圈”,不断的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品名称:《生》
材料:塑料围栏
尺寸:200*20*20cm
作品名称:《阳台》
材料:酥油灯 改锥
尺寸:50*50cm
作品名称:《消》
材料:动画
时长:1'15''
作品链接:BV1tB4y1U7UY
张翰文
这次的课程上的很辛苦,很有挑战。战地老师充分让我明白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也同时意识到一直徘徊在脑中的观点与想法若不实践出来便比商品还要没有价值。除此之外,在这次课程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和恐惧,在实践中步履艰难地前行真是有够辛苦,但是在其中意志和理解的增长也让我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齐白石说过除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还得有万石稿,想必便是如此。
作品名称:《夜色下的芦苇》
材料:油画颜料,麦秆
尺寸:4k
作品名称:《仿季爰》
材料:水彩,木炭条
尺寸:8k
作品名称:《渲》
材料:水彩,铜箔
尺寸:8k
作品名称:《Mirror》
材料:动画
时长:0'30''
吴越月
对我来说,战地老师的这门课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手工废物,做不出精致不散架的东西,而且从来不画具象转抽象的东西。然而在这门课程中,我体会到了手工创造的快乐,也像孩子一样地画了几张小画,甚至像玩一样地创作了奇奇怪怪的动画。到后来我真的忘记了时间,好像世界上只有我和我的作品在互相对话,那种疲惫但是沉浸其中的感觉,确实让人着迷。最后还用胶片摄影记录下了我和我的作品,定格这份特殊的体验。
名称:《▉※▇▃?》
材料:水果网套、塑料皮筋、热熔胶
尺寸:可变
名称:《陨星坠落》
材料:洗脸巾、502胶水、石塑黏土、水拓画材料、丙烯、
铁丝、纸巾、泡泡膜
尺寸:28*24*14.5cm
名称:《share with pics生活碎片》
材料:洗脸巾、水拓画材料、马克笔、丙烯、针线
尺寸:可变
名称:《家》系列
材料:彩色铅笔、铅笔、马克笔、金属笔、炭笔
尺寸:25*16.5cm / 11*20cm / 10*10cm
名称:《梦呓狂想曲》
材料:动画
时长:2'11''
作品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a411i7gB?spm_id_from=333.999.0.0
岑泓玑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课程结束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节头脑风暴,特别是一开始的材料课,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也不敢想用这样的材料去创作,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打破常规,不断尝试并实践,这或许也是材料课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还有老师的不断鼓励与要求,也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并努力大胆的去尝试,我感到非常幸运。
名称:《铜树花》
材料:白凉粉、硫酸铜、铁丝、油画布
尺寸:40*50cm
名称:《夏日小城》
材料:油画棒
尺寸:可变
作品名称:《铁锈》
材料:油画棒
尺寸:29.5*21.5cm
作品名称:《乒乓噩梦》
材料:动画
时长:1’20”
杨凌嘉
铺天盖地的新闻对我影响很大,表达某种情绪是我近期非常渴望做的事情,但当我一次次满怀热情去做一些幻想中的东西时,总会被实践中不断发生的未知的事物所影响,坚持还是放弃是我这几周来经常思考的问题。从第一周课到最后,我在不断地推翻原来的自己,只有实践了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作品名称:《止息》
材料:热缩片、焊接剂、LED灯
尺寸:30*33*38cm
作品名称:《Hi……》
材料:布面水粉
尺寸:50*70cm
作品名称:《粒子》
材料:动画
时长:1'31''
编辑/王皓楠、林楷龙、欧阳子颖
排版/王皓楠、林楷龙、尹伊阳
审核/孙亚南、张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