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讲座|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2)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举办的“载道——版印与纸的历史形态系列讲座”第二回于2021年12月20日下午举行,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祝彦春教授主持,由佛罗伦萨著名版画家,比松特版画工作室前主任曼努埃尔.奥尔特加教授担任主讲。

     会议开始,祝彦春教授回顾了第一轮讲座中曼努埃尔教授所介绍的“欧洲传统油墨制法”,并介绍第二次讲座的主题。

 


      在讲座开始,曼努埃尔教授回顾上一节讲座中四种手工油墨印版时的表现。


曼:这两张作品可以很好的看出烟黑油墨与炭黑油墨的区别,左侧的烟黑油墨颜色会呈现出棕色,画面灰色调丰富。右侧的炭黑油墨的颜色使得画面对比更强烈。在版面擦拭的时候,只使用了昨天介绍的纤维纱网布,我们制作的每一种油墨都要搭配相对应的纤维纱网布去擦拭,不可以交叉混用。

 


曼:左侧是使用美柔汀技法并使用冷色调炭黑油墨加清漆印刷的铜版画,可以看到画面的黑白对比更为强烈。右侧是使用蚀刻技法并用冷色调炭黑油墨印刷的铜版画,画面的灰色调相对而言更为丰富和鲜明。

 


曼:这两张铜版画分别使用了冷色调炭黑油墨和暖色调炭黑油墨去印刷。当对的油墨遇上正确的纸与合适的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曼:左侧是使用飞尘加蚀刻与布里诺刀技法制作并用炭黑油墨加清漆(混合形动物脂肪)印刷的铜版画。右侧是蚀刻加拉维斯技法制作,并用纯炭黑油墨印刷的铜版画。可以看出来加清漆之后画面效果更为柔和,油墨透明度更高,灰色调更加丰富。没有加清漆的画面黑白对比更为强烈。

 


曼:这是安东尼奥.德尔.波拉约洛创作于1460-1465年之间的《裸体之战》,现保存于乌菲齐美术馆,波拉约洛是意大利第一位制作蚀刻铜版画并印刷的艺术家。这张作品油墨之所以呈现出褐色并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是使用了烟黑油墨印刷。烟黑油墨的一大特点便是墨色呈现出深褐色。

 


曼:在印刷的过程中需要纸张保持合适的湿润性与平整度,在印刷过程中机器的压力会使纸张纤维变形,合适的湿度与平整度还有纸张合适的重度都对印刷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纸张重量的选择一般在250克到300克之间。

 

      质地这里所说的含义为:制作纸张时含棉花的纯度,50%还是100%含棉花。

 

 


曼:在浸湿纸张的时候,将纸张放入水中浸泡五分钟后捞出,并使用纯棉的布料将纸张表面多余的水分吸干。在确定印刷数量之后,需要将纸张单张放入混合了白醋(由葡萄制作非米醋,防止纸张发霉)的水中,浸泡五分钟后斜着捞出擦干,无纺纤维布垫在纸的最上层与最下层,并用塑料布包裹覆盖保湿,与纸张相同大小的木板或重物压在上面。需要在印刷前一天进行纸张浸泡准备,在印刷前还需要使用纯棉的纤维布去擦拭干净纸张表面多余的水分。


曼:这里展示的是会经常用到的纸张品牌名称与相对应的颜色和重量参数。我使用的的是百分之百纯棉质地的纸张,这种材质的纸张可以更好的承受印床的压力。但是如果使用克数较较轻,画面油墨的显色能力会降低。

 


曼: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酸的调配和毛毡的选择。

 


曼:在版画中,酸被称为腐蚀剂,通过酸腐蚀金属基体而产生版画画面。常见的金属基体有铜,锌和,黄铜和铁。适宜的酸浓度为67.5% ,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水来调配腐蚀的酸液。

 


曼:酸在反应时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温度过高则版面腐蚀速度过快,温度过低则速度减缓,酸液的理想温度为27摄氏度。这次课上我们会介绍三种常用的酸,分别是硝酸,氯化铁和荷兰酸。值得注意的是,硝酸与锌版反应时,由于锌版比较敏感,酸与水的比例为十比一,这样可以更好的腐蚀出锌版上所刻制的细节。

 


曼:如果是新配的硝酸,需要使用锌版去试硝酸的强度,将锌版浸入硝酸溶液中然后马上提出来,反复三次去观察锌版的腐蚀情况。在腐蚀过程中,需要每隔2-3分钟使用羽毛或软毛的笔将腐蚀所产生的气泡扫除。

 


曼:不同浓度的酸适合不同的技法,1/10的酸水比例适用于腐蚀细节较多的画面,1/20的酸水比例适合细点腐蚀法和软蜡等技法,1/50的酸水比例则适合细节变化更多的画面,适合长时间深腐蚀,可增加印版数量。

 


曼:氯化铁一般用来腐蚀铜版与黄铜版酸水配比为1/4,腐蚀速度较为缓慢。

 


曼:在氯化铁腐蚀时,可以将四个软木塞封住版子的四角,并将刻有画面的一侧浸入酸中,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沉积物积于刻板的凹槽,影响腐蚀效果。在腐蚀过程中需要准备两个池子,一个用来放置酸,另一个用来放置白醋(由葡萄制作非米醋)和粗颗粒食盐溶液,用来在腐蚀过程中每半个小时清洁一次版面,使版面保持干净。

 



曼:荷兰酸是一种由多种盐调配而成的酸液,价格较为昂贵,只可用于铜版,腐蚀时间较长但腐蚀效果好,印刷次数多约可印刷200-400次左右。

 


      这是具体酸液配比的比例与成分。

 


曼:在铜版印刷中,毛毡和绒布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凹版印刷中我使用的是merinos100%的纯羊毛毡。绒布毡是柔软且耐磨,由粗羊毛和棉纱制成的织物。不同的技法在印制时会选用不同的毛毡,蚀刻技法选用的是5mm-1cm厚的毛毡。飞尘技法等间接技法则会选用1mm,3mm,5mm的绒布毡。

 


      具体技法与相对应印刷使用的毛毡。

 

      曼努埃尔教授演示不同酸液的调配与腐蚀方法。


曼努埃尔教授展示上墨过程。

 


曼努埃尔教授展示印制过程。

 


      在课程的最后曼努埃尔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版画印制时需要的拓包等工具,并表示非常高兴可以参与此次讲座。

 

 

 

 

驻意大利特邀翻译兼联络员:蒋释瑾
图文/司沛林
编辑/司沛林、尹伊阳
审核/孙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