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成都双年展苏新平巨型雕塑“行走的人”成为蓉城新地标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来源:红星新闻

 

成都当代美术馆

“成都双年展”展出苏新平巨型雕塑“行走的人”,三座高达5米的白色巨型雕塑“行走的人”与成都市美术馆的两座新馆隔着波光凌凌的人工湖遥相呼应,成为天府艺术公园中最醒目的地标。

 

“行走的人”巨型雕塑

“行走的人”巨型雕塑

这组雕塑的作者苏新平现为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世纪80年代以《宁静的小镇》《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网中之羊》等石版画作品闻名国际。

 

▲ 苏新平《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62×50.5cm ,石版画,1989

 

 

上世纪90年代后,苏新平的艺术创作领域愈加拓宽:油画、雕塑、影像、多媒体皆有大量佳作诞生,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苏新平认为“版画系毕业的人,其实没有强烈的专业概念,当初在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是把版画创作当成一个技术手段来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往外有很多延伸,不论是画油画,做装置还是影像等等,都可以”。“比如我最新创作的一个作品,就是结合了光、电与算法的科技雕塑的形式,这些观念和手段都是没有局限的。”

此次天府美术馆门口的三件巨型雕塑都是在成都制作完成的的新作,专门为成都双年展而新做的。苏新平表示“作品原稿是我做的一组小的泥塑,然后把相关技术和具体数据要求给到那边,由专业人员现场监督完成,前后大概两三个月吧,翻成了这组大型铜像。”

“行走的人”是一个系列,大小高度各有不同。此前不久,3个4.5米高的“同款”巨人也在深圳的“超凡与人间”展览上展出过,同样轰动一时。“在上海还有8米高的公共雕塑,也是这个造型。”

 

天府美术馆门口三座巨型雕塑“行走的人”

这组阔步向前的巨人,既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又是有着多种可能性的一个组合,“根据雕塑所处空间和环境的不同,放置的方式,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此次在成都双年展上的作品,是苏新平去年在美术馆还在建设期间来看过工地后,决定了把它们放在正对湖面的位置。”

 

 

突出的单体形象与抽空了的物质空间,以写实的表象进行超写实的想象,是苏新平艺术创作的典型样式之一。三个巨人,对着已经没有“路”的湖面迈步行走,一往无前的气势之外,也留给了观众们足够的思考空间。

 

苏新平《奔波的人1号》,布面油画,2010年

这组立体的雕塑作品,来自他的平面的绘画:他2010年创作的一幅大型油画《奔波的人1号》(250x250cm)。火红的背景中,一个人迈开大步从画面左边走向右边,双脚都伸到了画面的边缘。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奔波?

 

 

 

“行走的人”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现场

 



苏新平 Su Xinping

 

苏新平,中国当代艺术家,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造型学院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军队服役的经历使得苏新平对大地、天空与心灵的孤独状态体验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新平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这类主题的版画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精神的力度和生命意志的强度。由于敏感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苏新平开始运用油画、素描等直接绘画的手段探讨欲望、精神、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对自身工作方式理解的逐渐加深,苏新平将自我的反思及传统文化的追问也纳入实践范畴,由此引发对艺术与日常的互文关系、时间与思维的有效同步等理念问题的思考。

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旧金山博物馆、福冈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