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研究展于2021年3月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对版画系的历史做回顾性展示,及当下新面貌的介绍。六个工作室各挑选一至两门经典课程,阐释各自的教理念、展示近年来的教学成果,并展出86位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的278件作品。
本期推送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概况、优秀课程及展览作品。
展览前言
中国的版画艺术,滥觞于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李桦先生、彦涵先生、王琦先生、古元先生、黄永玉先生等众多版画大家的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中央美院版画系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系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展览拟对版画系的历史做回顾性介绍,并以六个工作室为线索,阐释各自的教学理念,展示代表性的课程和教学成果,推进版画事业与教学的发展。
此次展览,由版画系六个工作室,各挑选一两门经典课程,择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约六十位,作品百余件,集中展示版画系的教学理念与成果,并以版画系历史上的各个主要缔造者之间的学脉传承与发展为线索,勾勒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学与研究方向。
作为国内率先设立的高校专业版画科系,1962—1965年,版画系设立李桦、王琦、古元、黄永玉四个画室,开创了借鉴西方画室制、传统“师徒制”探索个性化教学体制的先河。后来画室制度过渡为工作室制度,系内设立木版、铜版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1991年设置摄影工作室;1999年版画系在系主任吴长江的带领下成立中国传统版画工作室,并筹建版画材料与新技术工作室。
自2003年苏新平任系主任开始,根据《版画系导师教学改革计划》,导师工作室取代了原有的版种工作室成为版画教学的主体。导师工作室制与原有的版种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大的变化就在于:版画技术的差异性让位于艺术观念的独特性。随着导师工作室的完善,版种工作室在此基础上也得到了更新,近二十年以来逐渐发展成为第一至第六工作室,涵盖了当代水印版画创作、版画材料语言拓展、木刻艺术语言转换、实验性版画、书籍插图、版画与新媒体等学术方向。这一更新执守传统与当代的两端,既保持中西方传统版画、现代创作版画的教学基调,也研究当代版画在新时代立足于现实和未来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培养具有丰厚传统文化素养、开阔学术视野与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人才而努力。
导师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艺术思想的传承和保持国内学术引领的地位,同时也是国际化的艺术教育模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央美院版画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广泛拓展在国际中的影响力。2016年系主任王华祥筹备并建立“国际学院版画联盟”,搭建起国际版画的高端平台。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的建立使中国版画人和中国版画教育由一个模仿者,变为与国际对话者和引领者。2020年初,在王华祥主任的领导和版画系的努力下,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国际版画研究院”,对国际间版画教学、版画创作、版画展览、国际交流、版画技术开发、国际版画发展动向进行了大力推进和深入的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建立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也正是因为众多前辈艺术家对版画的执着和热情,使得版画找到了让它得以滋养的乐土。如今,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立足传统,更力求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求新的突破,“让传统走的更近,让实验走的更远”,为中国版画发展的整体格局贡献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王华祥
2021年3月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版画系第五工作室展厅(局部)
版画系第五工作室
教师:武将、康剑飞、谭坦
版画系第五工作室原名为插图工作室,在版画系的教学中具有特殊性,其他工作室大都和版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插图却不限于此。插图在造型艺术中属于一个门类,而不是一个画种。
1979年版画系筹备实施导师工作室制,李桦先生很早就建议创建插图工作室(曾在1961年试行过插图专业教学)。插图中的版画形式由来已久,从古典插图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版画的演变也表现在插图中,李桦先生很推崇版画在插图中的作用,另外插图绘画语言也应容纳于版画系的教学中。将插图作为教学研究的专项,成立插图工作室在此时水到渠成。
1980年建立了李桦工作室、王琦工作室和插图工作室。伍必端先生接任李桦先生担任系主任工作,并兼任插图工作室第一届主任,插图课教师还有孙滋溪先生。课程设置主要是插图创作和书籍装帧课,伍先生在担任工作室主任期间,确立了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开设了主干课程,聘请了院内外著名专家来上课或讲座,在教学的起步阶段就已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李桦、王琦先生相继退休后,导师工作室制改为版种工作室制,但插图工作室名称未变。
1985年伍先生退休后,工作室主任由孙滋溪先生接任,工作室教师有高荣生、陈晋容。孙先生重新梳理了教学大纲,并提出创作基础课作为专业的、应用的语言训练,设置了新的基础课,如《黑白涉步》的出版就是出自于黑白画课的理论与实践。
90年代初,孙滋溪先生退休后,由高荣生先生接任工作室主任。2003年版画系又恢复了导师工作室制,以数字命名工作室,插图工作室更名为第五工作室。2007年武将研究生毕业留工作室任教。
2015年,版画系工作室调整,原五、六工作室合并,名称仍为第五工作室,武将任工作室主任,教师有康剑飞。
基于教学的调整与需要,2019年,谭坦作为负责书籍装帧课的教师进入第五工作室。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工作室的教学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从专业基础课、创作基础课到创作课之间达到了紧密相关的递进关系,高荣生所著《插图全程教学》教材,包含了这些课的全部教学内容。
优秀课程介绍
第五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插图艺术,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版画课和创作课。插图在造型艺术中属于应用性美术,其功能和价值是通过载体来实现的,插图也属于限定性艺术,受文本内容制约,受出版条件限制。插图的创作方式是再造想象的思维,在表现手法上需要与载体的语言形式相适应,因此具有艺术的、功能的双重属性,这便形成了第五工作室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工作室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属于阶梯式递进式的衔接。在这些课程分类中,专业基础课是适用于载体的语言形式训练,以纯化的语言进行各种图式的练习,达到多变性。插图是小幅画种,但不是小艺术。以少胜多、以简代繁,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是此课教学训练的核心内容。
版画课是对于版画应用性的研究,同时对插图与书籍创作提供理念及技术支撑。
创作课分为常规插图与非常规插图以及动态插图。
另外,书籍装帧课作为工作室的重点课程和发展方向,比重逐渐加大。
(一)专业基础课
黑白课:
黑白画最适合于制版印刷,在单色插图中黑白画也是最得力的表现方法。授课内容: 黑白形与物像形的关系、白形连合和黑形连合、黑白的量感与力感、深度空间等。
黑白形的练习,重点让学生建立白形意识,因为白形常被忽略,其实黑白画的白形在造型中与黑形作用是相等的,黑白的形象是黑白形的双关构成。
其中黑白图式中的开放式,对于小幅画面是很有用的,要想扩展空间,开放式是非常有力的方法,可以以局部代替整体,可以延续到画界之外。
透视变形:用黑白形的透视变形,而达到较强的深度空间表现。
灰调练习:这张木刻插图灰调子看起来很丰富,其实就是一把小圆口刀刻的,其丰富性在于组织,而非多种工具的变化。组织能力是此课训练的重点之一。
组线造型课:
组线造型课是黑白课分离出来另辟的课程。重点研究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线的集群作用及线在造型中的表现力。注重线表现语言的独立性和应用性,重在线的组织形式。授课内容为:单线的三度空间表现、集群组织中的排线、规则线、不规则线、短线、点线结合,线的动感、线的力感等。
线和大块黑白比较起来好像弱,但却存在着多重的对比关系,如疏密对比、阻断力对比等,这些对比使形清楚显示出来。
不同的线的组织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专业色彩课:
授课主要内容为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类别,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插图的色彩必定考虑其制版或其他载体的要求,因此,专业色彩课的应用性是教学重点之一 。采用“区域性”色彩对此进行研究。
图例:限定色彩练习、色彩与线的结合、色彩线。
(二)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是版画系第五工作室的重要课程之一,前承插图基础与版画基础,后启毕业创作。肩负着基础能力应用和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的双重任务。为期十周,是大三学生最后一门专业课程。
结合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看,“书籍装帧”的作用已从服务于插图的传播,逐渐转换为引领插图的创作。也就是说,当我们讨论书籍与插图的关系时,书籍不止于被看作是插图的印刷载体,书籍成为了插图创作的前提,实际上,我们面临的课题是以书籍为系统,重新探讨插图在当下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书籍是一个综合体,把画面简单集合起来并不能成为一本真正的书,它只是一个合集。将书籍作为创作媒介时,创作者将面临极其复杂而困难的任务,这其中包括 “文本和图像的形式问题”“翻页所构成的顺序问题”“书籍中有形的与无形的结构”“书籍的记录属性”“承载内容之于时代的关系”等等方面。所以在“书籍装帧”课程中,我们熟悉的绘画问题只成为了学生所接触内容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空间则是留给学生学习更加综合的知识,锻炼更加多元的思维能力。
“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书籍作为艺术观念的表达媒介,学生将在这一课题的引导下探究书籍作为艺术载体的独特魅力,学生的作品最终会以书的形式呈现。另一部分为书籍的概念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也就是说书籍页面的重复性、结构的系统性、单页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以及书籍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会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而作品的最终样貌不一定仍是书籍。
图为“书籍装帧”课堂现场
图为艺术家Buzz Spector先生进行书籍艺术创作工作坊现场
图为第五工作室学生部分书籍作品集合
图为第五工作室学生作品在观澜版画博物馆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介绍
柴鑫林,《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油印木刻
56×76cm
2015年
柴鑫林,《华盖集——咬文嚼字二》
油印木刻
56×76cm
2015年
陈曦,《集之一》
丝网版画插图
30×54cm
2008年
郭天意,《它和她的身体-2》
纸本素描
55×75cm
2013年
李雨祗,《梦·十日》
手工纸,木刻版
31×27cm×8张
2012年
刘研,弗兰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系列插图×4
水彩,彩色铅笔,色粉笔
57.3×44cm×4张
2004年
倪平,《那个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之一
铅笔,森麻石 300g 版画纸
120×120cm
2018年
倪平,《那个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之二
铅笔,森麻石 300g 版画纸
120×120cm
2018年
潘黎,《美术馆计划1》
平版
54×78cm
2017年
潘黎,《美术馆计划2》
平版
54×78cm
2017年
彭璐,《假肖像》
纸本综合材料
48×33cm
2016年
谈凯莉,《世象 景物系列》
纸上作品
10cm×15cm×4张
2010年
谈凯莉,《世象 人物系列》
纸上作品
10cm×15cm×4张
2010年
张传祥,《一间北房》
木刻
30×30cm×8张
2017年
赵阳,《云图系列一》
数码版画
90×120cm
2016年
赵阳,《云图系列四》
数码版画
90×120cm
2016年
书籍介绍
作品题目:《快照集》
作者姓名:柴鑫林
创作年份:2015年
页 数:38页
尺 寸:180mm× 167mm× 20mm
印刷方式:木版印刷
装订方式:软封经折订
作品题目:《新人民画报》
作者姓名:郑美丽
创作年份:2015年
页 数:28页
尺 寸:520mm× 380mm× 10mm
印刷方式:铜版印刷
装订方式:软封经折订
作品题目:《叶落归根》
作者姓名:倪平
创作年份:2018年
页 数:100页
尺 寸:98mm× 110mm× 26mm
印刷方式:数码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精装
作品题目:《豳风七月》
作者姓名:叶丰仪
创作年份:2019年
页 数:32页
尺 寸:210mm× 155mm× 12mm
印刷方式:木板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包装背
作品题目:《Stirring My Heart》
作者姓名:许宸扬
创作年份:2019年
页 数:20页
尺 寸:285mm× 195mm× 12mm
印刷方式:木板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经折装
作品题目:《诜诜兮》
作者姓名:黄若梦
创作年份:2019年
页 数:52页
尺 寸:162mm× 240mm× 30mm
印刷方式:木板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经折装
作品题目:《无题》
作者姓名:周思颖
创作年份:2019年
页 数:11页
尺 寸:370mm× 305mm× 30mm
印刷方式:木版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经折订
作品题目:《ANTVENTURE》
作者姓名:苏贞
创作年份:2020年
页 数:12页
尺 寸:110mm× 200mm× 20mm
印刷方式:丝网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经折装
作品题目:《一本书》
作者姓名:苏听雪
创作年份:2017年
页 数:108页
尺 寸:153mm× 153mm× 15mm
印刷方式:数码印刷
装订方式:硬封无胶锁线装
图文/武将、康剑飞、谭坦
编辑/潘冬子、李小薇
审核/孙亚南、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