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杨先让: 悼念老同学李宏仁教授
杨先让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悼念老同学李宏仁教授
李宏仁是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绘画系毕业的高材生并留校任教。他主要的任务是在新成立的版画系负责建立石版画专业教学,因为他的素描优秀的缘故。
建立石版画专业谈何容易,调来一位石版技工李勤,他们俩跑遍北京地区倒闭的石版印刷厂,去收购人家废弃的石版和印刷机运回美院,真是白手起家。他自己又要翻书自学磨石版、制作腐蚀石版印刷等等的技术,最后画出,腐蚀出,印刷出石版作品来。搬石板,磨石版以及石版印刷一系列的工序都是体力活,尤其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在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他是真遭了罪,身体缺营养,患过浮肿病。
他性格内向,一直是默默的闷头实干。可以说中国的新兴版画运动进入学院教学,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的版画系属首例,那么石版教学也属首例。李宏仁理所当然是石版教学在中国的始创者。
石版专业在当年课程安排不多,选修者也不多,他却成功的培养出了吴长江、文国璋这样优秀的石版画专业的研究生、著名画家。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当今物欲泛滥,人情淡薄的环境下,李宏仁教授绝对属于清贫知识分子弱者行列,他没有条件出版自己的画册,然而可喜可颂的是,他的学生文国璋一手出资负责为他的恩师出版了一本极精又美的大画册。这太难能可贵,深深的安慰着病魔缠身的李宏仁。
“文革”中美院造反革命闹得纷纷扬扬。版画系中,老教授们属被整的对象,年青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属革命造反派。中年的我和庞涛、李宏仁也成立了一个战斗组,显然我是打头的,李宏仁跟着我没少挨造反派的批判。
李宏仁有一股专劲,他对创建石版工作室一专到底。谁也不会想到,他对演戏的创造角色也是倾心专注。
作学生时,1953年,他们毕业班由蔡亮领导组织表演一出“大马戏团”,他装扮与他平时为人作风反差悬殊的小丑,贯穿始终,精彩之极。
1962年我在美院负责导演一出小话剧《箭杆河边》,主要演员由青年教师担任。两个学生毛风德、李元珍参加演儿童角色,李宏仁演地主。化妆、人物设计全由他自己去完成。也是精彩之极,被评说:演技绝对超过“人艺”的演员。
“文革”下放石家军垦农场劳动改造。青年教员司徒兆光负责组织演出木偶戏《智取威虎山》这一革命样板戏。李宏仁负责演座山雕。他把手上掌握的木偶座山雕和他在后台演出的自己,也是演活了座山雕,被称赞不已,让人佩服。
“文革”后他曾去英国进行交流活动,我感觉他泡在石版工作室的时日很多了,都是为了将浪费掉的日子补过来。1980年,我离开了版画系,负责另一个新创的系,失去了相处的条件。1983年我去美国探亲,在阿肯色州小石城,我认识了黑人石版画家斯密西(A·J·Smith)与他后来相交,并互赠作品。 当时在我心里完全想的是李宏仁的石版专业,因为斯密西的作品,大多是表现他的黑人生活,而且写实技巧纯熟,艺术处理的十分独特,我相信李宏仁一定喜欢。回国后,我即将两幅斯密西的石版画送给李宏仁,一幅是《祖孙》,另一幅是《童年》。他那么认真地用放大镜观察其制版效果和印刷水平,高兴地一再谢我说:“对教学参考很难得!”当然我也欣慰。
前几年在美院展览馆展出他的作品,他坐轮椅来参加开幕式。我也出席了,看着他的一系列石版作品,再看看他那瘦弱的身体,我不能不对老同学(我比他高一届,1952年毕业)、老同事、老同行(我的几幅石版画作品都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说几句话,其中我说:“李宏仁先生是我校版画系的功臣……他的身体多病,我看都是被那些大石板压累的……。”我们相对落泪。
我周岁90,他比我小两岁。还记得文国璋为他出的大画册是由我提写的“李宏仁画集”几个字,他来电话说:“你写的字真漂亮”。李宏仁走完漂亮的一生!
安息吧,我的老同学。
杨先让
2020 . 7 . 3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中共党员,中国石版画奠基人李宏仁先生于2020年7月2日17点21分于北京离世,享年89岁。
2018年,李宏仁先生在家中 林彤/摄
李宏仁是我国著名版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石版工作室主任,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杨先让先生手稿
李宏仁先生作品选
李宏仁临摹版画作品,35cmx42cm,石版,1958年-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宏仁临摹作品,31cmx42cm,石版,1958年-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赵一曼》,52cmx34cm,石版画,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石版工作室》,29.5cmx15cm,石版画,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石版工作室》,27.5cmx38.5cm,石版画,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童年》,45cmx34cm,石版画,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男子头像》,27.5cm×19.7cm,纸上炭笔,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年妇女头像》38.5cm×29.5cm ,纸上炭笔, 1953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窗前菊花》,28cmx35.5cm,石版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老人像》25.5cmx35cm,石版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旧城早晨》,27.5x39.5cm,石版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草垛》,88cmx65.5cm,石版画,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稻田》,27cmx39cm,石版画,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老人像》,26cmx27cm,石版画,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总理逝世》,37.5cmx50cm,石版画,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湖岸柳色》,27cmx39cm,石版画,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少女像》,54.5cmx39.5cm,石版画,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迎春》,39cmx54cm,石版画,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湖边小船》,56cmx76.5cm,石版画,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我的英国朋友像》,56cmx76.5cm,石版画,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阳光》,56cmx76.5cm,石版画,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旭日东升》,79cmx54.5cm,套色石版,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女人体》,28.5cmx38cm,石版画,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阳光下的紫叶》,79cmx57.5cm,石版画,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绿荫》,29cmx38cm,套色石版,1994年
《受伤的小鸟》,28x28cm,素描 铅笔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