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展获奖作品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IAPA|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展获奖作品

中央美院版画系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 


 


王华祥

Wang Huaxiang

 

艺术这碗饭

      2020年发生的事情人们不曾预料到,今日世界的复杂性也没有人看清楚。人毒之战、中美之争,一边要拥抱地球,另一边要退出世界。暴力、失业、国家与个人都在展示欲望与实力。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肉身消停了70多年,和谐了半个多世纪,但精神的动荡和战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百倍。就拿艺术来说,最终当代艺术表现在艺术界的情形是:摧毁了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比如:维系现代艺术形式与个性语言创新、维系古典艺术审美与技术规则的精神都被抛弃,绘画在国际艺术的盛事当中已基本绝迹,当代艺术已经让绘画失去了立锥之地。抽象绘画也不例外,只是还有商品的属性。
       为了活下去和活得好,人类不能一味地发展科技。艺术要想存在下去,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创新。限制科技已变成迫在眉睫的事。比如:阻止研究生化武器和削减核武器;泛艺术概念对艺术的侵略和破坏必须被阻止,尤其是绘画。我以为方法就是:重绘艺术的边界,重拾绘画的审美和造型技术。央美版画系的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和展开的,我说要让实验走得更远,让传统走得更近。实验要走多远?传统以后要走多近?实验要远到超越当代,传统要近到人心。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今年的研究生用他们的行动与毕业作品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央美人的理想和追求。我要由衷地对老师们表示感谢,特别要对这几位获奖同学以及你们的先生表示祝贺。无论这个世界多么风雨飘摇,艺术就是大家的饭碗和工作,也是我们的生命。继续加油,我们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王华祥     
2020年5月30日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优秀毕业创作奖

 


黄思思

Huang sisi


     导 师 评 语

       黄思思作品极富于想象力,那里面隐藏着她的一个神秘世界,其中的人、动物、火焰和云海、变形的物体及建筑,构成了一个更为接近自我真实的想象空间,并弥漫着一种浪漫飘渺的气质。她以幽微清澈的目光,摩挲着画面中山川薮泽、飞禽走兽、草木金石、神明灵怪,虚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似乎让我们看到在寂静的夜里,从画面中传来一阵阵蚂蚁在月光下的轰闹声,巨虫啃噬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让观众在新鲜惊讶之余,被骗入了画家创造的叙事迷宫,并深陷这种魔幻之中。其实任何东西都有其生命,一切都在于你如何唤起它的灵性。
      思思就是这样沉沦于这个梦中的世界,比比皆是的超现实场景,使我惊叹她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在画中涌动着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生命,制造着一件件奇异的叙事场景。其实魔幻只是一种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她以荒诞不经的想像力自造了一种绘画路径,她以这种方式融入了青少年未成熟的自我心里抗争和对现世的种种矛盾与思考,折射出现实世界的荒诞和离奇。当我们观看思思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为其魔幻的绘画手法目眩神迷的同时,更应该去思考潜藏在其背后的现实世界。也许,这就是黄思思绘画作品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意义和启示。

李晓林

 

创作感言
       这些画面是基于那些激起我情感波动的旧物和情景所产生的一些联想,如散场的宴席、家门口堆的碎火,角落无声的植物,香炉里燃着的线香,遗弃的玩具…这些存于我过去生命中的人和物都成了海里浮沉忽明忽暗的碎片,随着时间流逝也越来越模糊。我想将那些隐藏在记忆中的情感线从定格的情景中抽离出来,再反复温习描画编织,让他们以不同的形态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联想成了我情感表达的防腐剂,让这些人和物落下的细微印记不会被时间冲散,而是成为我更加真实和久远的一种陪伴。


《虎皮兰林》  纸本水彩   66cm × 101cm  黄思思


《不适之适》 纸本水彩   66cm × 101cm  黄思思


《捕兔网》 纸本水彩   78cm x 56cm  黄思思

《骨头还可以生火》   纸本水彩   35cm x 32cm  黄思思

 

 

柴鑫林

Chai xinlin


     导 师 评 语

     柴鑫林同学在研究生学习的初期就确立了个人的研究方向——书籍艺术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构架。
      三年的学习期间,他从这一领域最基本的概念、技巧出发,逐一验证、实践,积累了大量实证数据。毕业创作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梳理。研究性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是研究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属性。
       今年特殊的展陈形式,是对柴鑫林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在对作品解读不利的前提下,他在虚拟展示的方案中,充分利用线上展览的特点,达到了实体作品无法呈现的视觉特征:在虚拟展厅中,柴鑫林的《100本书》无疑是最吸睛的。形式简洁大方,表意明了,有着极强的视觉吸引力。木版画血液中朴拙和强劲的特质被充分地保留下来,题裁却又是当代的、观念的。画面中的100本书被归纳为大小不同的一个个扁长方体,像100个超市货架上的盒子,盛装着沉默或辉煌的思想,也像100个庄严不朽的墓碑,每本书的标题都成为逝者的画像。
       在超链接页面中,柴鑫林用20本具有物理属性的书籍艺术作品,呼应了虚拟展厅中的视觉本体,完整的体现了自己对书籍艺术领域中的基本问题:形制、形式、内容,这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虚拟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视觉与思考的交替呈现,体现了书籍艺术自身的魅力。

武   将

创作感言
在书籍基本形制下进行艺术化传达的100本书,每本书都试图讨论一个有关书籍作品艺术化表现的问题,其中有以图文关系为核心进行表现的;有以书籍本体语言进行表现的;还有以观念作为书籍内容进行表现的。
     书籍艺术是复合型作品,从书籍本身的装帧,到书籍所讨论问题的复杂性,再到阅读的空间,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翻阅”产生影响。由于某些原因,这里展示的100本书部分并没有实体,而是以一种概念的书籍方式呈现给读者。书籍是被阅读的对象,功能性阅读是一个方面,而有关书籍形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同样是重要的阅读对象。


《100本书》  木刻   240cm x 700cm(虚拟)柴鑫林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焦韫思

Jiao yunsi


     导 师 评 语

       又是一年毕业季,而今年的毕业展是我任教二十三年以来最特殊的一次。焦韫思是我的三个研究生中唯一获奖的一位。韫思本科的毕业创作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风格,与今天区别是现在的作品使用了更为直接的素描方式来表现。除了学习、创作,韫思对集体活动确实非常的热心,这不仅仅体现了她的集体意识,也显现了她性格深处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和兴趣。客观来讲,我非常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以外的工作,而对艺术保持一种“业余”状态,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只有“业余性”才可能体现一个人对于艺术的真诚。韫思获奖了,我衷心的表示祝贺,但作为导师我更想对韫思说,你不是最优秀的,因为在艺术的领域中根本就不存在“最优秀”这样的词汇,这只是你人生的一个经历,忘掉它吧,继续轻装上路,记住那句老话“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

康剑飞


创作感言
       关注自我潜意识中自然物的符号含义以及个体与自然的、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神秘关系。在画面中反复出现的动物的骨骸、腐烂的树根、彼此纠缠的细胞组织埋藏着潜意识中对于自我与世界的认识。在素描这个媒介中,我寻找到一种绵密、入微的语言表达,并试图描述出孤立空间中的一种“身体感知”。.画面的主体被打开的腹腔,是孕育也象征一个生命终结的开始。植物、动物、人与之所处的环境似乎正在形成矛盾而和谐的整体,危险、死亡与腐朽和生命共存。不同的肉身质感提供了密集的、身体性的视觉体验。我试图借助创作理解身体与自然的共存关系,也在创作中寻找自我。


《The father ship》 铅笔,水彩纸    76cm × 57cm    焦韫思


《The mother ship》  铅笔,水彩纸   61cm × 46cm  焦韫思


《The daughter ship》 铅笔,水彩纸    75cm × 57cm  焦韫思


《The kid ship》铅笔,水彩纸    48cm × 36cm    焦韫思

 

 

江超

Jiang chao


     导 师 评 语

     作为职业艺术家的江超,和我们一样,一直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努力地平衡着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这次他选择返校读书,关注点由西方当代艺术转向中国传统绘画,在传统版画和山水画中努力寻找新的表现可能性。读他的作品需要放到他自己创作发展的上下文关系中才能被更好的理解。单独看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得意忘言》,很容易被看作是几张类似传统山水画的作品,其实背后却是付出了极多的心力,大量的实践与思考。感谢版画系的教授们给了他一个不错的成绩。我想应该也是“得意忘言”的缘故,毕竟语言的目的在于传递情感,表达心志,大家一定是在他的表达中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的独特品性。相信老师们的鼓励也会让江超在后面的艺术征途上走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张   烨


创作感言
      作为祖籍是徽州却未成长于此的我来说,这里曾经在明代晚期缔造的中国传统版画艺术辉煌,冥冥中成为了我以传统版画的手段来践行艺术创作的一种理由。迄今为止,我以木板水印的手段进行了三次创作。前两次都以后现代艺术创作观念介入到了传统版画媒介探索的实验中。第一次是《蠹简》,以古代刻书的刊印方式,呈现了一部由水印印制而成的没有任何文字的虫蛀线装书,来阐释我对历史和时间的理解。第二次的创作叫《后禊帖》,运用了活字印刷中的“模件化”概念,将影响中国书法最为深远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全篇拆解为1913个笔划并摹勒成印章,再运用这些笔划去重新构建图画。尝试以传统雕版的语言和概念来践行引导中国文人画创作700余年的“以书入画”的方法论。
      宋代思想家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意忘言》是我开始的第三次水印创作,也是以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为指导下的水印版画语言探索。是我在前两次的创作的心得之上,对后现代艺术创作方法论的反思,和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我希望能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理念在水印版画的创作上开一生面。就像沃尔夫林所说:“绘画得益于绘画的,要比得益于自然的还多。”

 

《得意忘言》(系列) 水印木刻   30cm × 39cm    江超

 

 

优秀毕业创作奖

 


王海迪

Wang Haidi


     导 师 评 语

       记得有一年参加版画系硕士论文答辩会,徐冰和我坐在一块儿。台上答辩的学生很紧张,主持的老师做手势让学生放松,徐冰扭头悄悄地对我说“其实坐在下面的老师比学生还紧张”,我愣了一下,原来徐冰这么大的艺术家也紧张啊!事后细想也不奇怪,毕业答辩就是一场公开的“学术秀”,坐在台下的导师犹如运动场外看着场内弟子比赛的教练员,表面轻松,心里和学生一样紧张。
       教与学,永远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昌黎先生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我们必须承认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长”出来的。因此,我们的艺术教育还不能仅停留在传道解惑层面,还要担负人的特殊禀赋与才能的挖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迥于他人的宝矿,而学生往往自己并不知晓。老师的责任就在于擦亮自己慧眼探寻学生身上的矿脉,并且引导学生找到入口进行挖掘。
       三年前王海迪从鲁美考入央美,之前她没有系统接受过木版画学习,水印木刻对她来说是非常陌生专业领域,仅凭藉自己的文化直觉便决然踏上了一条艰难学术之道。她有一股敏而好学的精神,既能吃苦又耐的住寂寞,三年来,她从工作室最基础、最繁杂工作入手,反复磨练,培养心性,直至可以娴熟自如的驾驭水印木刻印制技术。而在这一看似具体,形而下的技术研习过程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矿脉”,将传统雕版“拱花”技艺不动声色的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使其作品深处显现出另维神韵空间。

陈   琦


创作感言
      我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所切分,但碎片化的模式可以让我们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许也我们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重新整合来实现效率最大化。作品以碎片化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常见器具重新拼凑组合,将存在、虚无交织于一物之中,欲传递出另外一般生命体验。
      芭蕉叶肥枝大、须根迸发、冬枯春生,生命顽强。在诗人眼中,芭蕉忧愁、是离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佛家眼中芭蕉是空灵:“当观是身,犹如芭蕉,热时之焰,水沫幻化。”在画者眼中芭蕉是“绿天如幕”、错乱叠加的空间之美。这系列作品基于芭蕉的自然形态,与残破碎片及线性的“拱花”语言结合。将现实存在与虚空幻想相勾联,重新去诠释芭蕉的空灵美感。    


《北冥》 (系列组画)     宣纸,水印木刻    90cm x 270cm   王海迪


《芭蕉弄叶》  宣纸,水印木刻   45cm x 45cm    王海迪

 

 

吴彦臻

Wu Yanzhen


     导 师 评 语

    吴彦臻同学的毕业作品,《菌毯》、《艾泽拉斯的瘟疫》、《遗骸》、《风景》,涉及到图像和图像学,考古与英雄主义,神话与误读,游戏与现场;涉及到古代壁画的历史语言与视觉文化的启发,古希腊雕像及其视觉转换等。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了吴彦臻的文化关注点和研究性解读,青年人的视域、关怀及其与现实现场的对照;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从形态学和形式语言上理解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线索。
      吴彦臻同学的毕业作品,较为突出地呈现出他的个人语言特征:包括他关注的问题与题材借喻的关联性,创作方法论与考古谱系的关系,材料属性的有效处理以及从媒介到思维的转换,绘画语言的个人经验与控制能力,有序的绘画语言逻辑和他狂野的内心,等等。如此这些,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其理性的铺排,强有力的视觉表达,奇崛瑰丽的想象力,体现出作者已较为系统的梳理出自己的创作方法论。
      就研究层面而言,他针对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和出现的问题,勤于敏于探讨,就当代性绘画研究,做了相当数量的文本性工作,且具有运用英文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这些无疑给他的绘画工作提供了可以持续深挖的资源和开阔视野的可能。
      吴彦臻同学三年来大强度的工作量,田野调查的直接性,实验与试错的态度与韧性,加上他勤奋的工作状态以及他的天赋,在研究生的阶段,生长出了有价值的成果,令人欣慰欣喜。

苏新平


创作感言
       从考古学出发,菌毯的灵感来自于 14 世纪尸体纪念碑(Cadaver monument) 的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形式通常描绘死者腐尸的雕像。画面所绘的形象是著名的 好莱坞电影《夺宝奇兵》中的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的形象,他标志性的牛仔帽 也同时体现出了其美国牛仔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然而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 考古学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冲突性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偶像化往往会使人们 失去对历史客观的判断。因此画面中的琼斯失去了其可供辨识的面部特征呈现出 一种遗骸的形态,而仅仅保留其牛仔帽以供辨识其身份。
      《艾泽拉斯的瘟疫》取自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著名的程序错误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04年,也被称为哈卡的堕落之血事件。《艾泽拉斯的瘟疫》通过老旧壁画的方式呈现出了一种寓言——如何面对传染病流行和全球的政治局面。游戏中的瘟疫和现实中一样平等一视同仁,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职业的玩家都会受到瘟疫的伤害。
       《遗骸》在绘画语言上和壁画考古中的刮除以及重组有关,也结合了长期纸本绘画创作的经验。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意为它存在于我们之中,来源于电子乐鼻祖Kraftwerks1975年专辑中的单曲《Radioactivity》(放射性)中的一句歌词:Radioactivity is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放射性存在于你我之间),画面中的树枝繁叶茂,其形态犹如核弹爆炸时的蘑菇云。今年一月,在美国与伊朗之间冲突不断升级的局面下,特朗普扬言要炸毁伊朗的文化古迹,战争的威胁令人感到恐惧,不免让人联想起迫使日本投降的“小男孩”,它既终结了战争也致使生灵涂炭。
      《你我之间》通过多层纸本绘画的重叠与破坏,解构与重组呈现出新的信息,其面貌和颜料的刮除与覆盖一样,来源于考古学中的壁画效果以及多层壁画的考古发现,犹如海报的覆盖和剥除,喻示了某种国际政治的冲突以及战争的阴影,如辐射一般难以去除。
      《风景》来源于古希腊雕塑的局部截取,并将其改变成树的造型,在其中保留了对古希腊雕塑中衣纹的装饰性描绘,这样的语言也直接运用在了《遗骸》等作品之中。


《菌毯》   木板丙烯,木炭   120cm x 150cm    吴彦臻


《艾泽拉斯的瘟疫》  木板丙烯,油画   120cm x 150cm   吴彦臻


《遗骸》  木板丙烯,纸,马克笔,树脂   56cm x 72cm   吴彦臻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
木板丙烯,纸,马克笔,喷漆   60cm x 80cm   吴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