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现场|“虚构的是非”研讨会 (一)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
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9年7月8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4层报告厅
学术主持:苏丹
学术嘉宾:
刘巨德 李军 曹星原 刘礼宾 杜曦云 陈坚 王焕青
本次研讨会嘉宾们在现场的发言角度和观点不同,“虚构的是非——王华祥 赵博 陈流三人绘画展”的研讨会内容我们会分期推送。曹星原老师的观点和视角独特,本次推送的是曹老师的现场发言,以飨读者。
苏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各位艺术家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加《虚构的是非》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学术研讨会。这个展览对我们馆来讲也是一个特殊的展览,假期快到了,看上去很轻松,其实蛮深刻的,这样一个展览对于今年暑假来访我们馆的小朋友会觉得很有意思,当然,成年人看完以后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各种批评或者自我批评。
曹星原: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虚构的是非,我觉得这个题目里面有很强的尼采的味道,而且还有是非。刚才王华祥说到批评界、理论界有很多问题,我在国外游走了这么多年以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与批评家为伍,我常常说我是研究历史的,而且是宋代美术史,批评跟我没关系,但这是撒谎,因为我的硕士指导老师是孙美兰先生,他就是批评家,我算是科班出身的批评家,但是我非常不喜欢批评界的一些习惯,所以王华祥老师的批评我非常同意。
这个展览开幕之前,王华祥的助理给我发了很多材料,看了以后感触很深。最近几年在国内看到很多展览,我觉得我能在一张画面前停0.1秒钟,那我已经很喜欢这件作品了。但是今天这个展览我仔细琢磨了,我还特别跟赵博说,你的颜色真的不错,这只是颜色问题,还没来得及跟陈流谈话,因为在现场他被观众围住了。王华祥我们比较熟悉,在他家里看到很多作品。
你们三个人在一起做展览,虚构的本身带有批评性,而且是虚构的是非,带有社会批评性,我们常常看电影的时候,开头会给你一个字幕:“本片纯属虚构”。实际上是真的,艺术只能弱于生活,生活当中你想象不到的意外和奇迹都能发生,艺术只是在生活中能找到一些。而这三位画家在这里面找到了很有意思的点。
我想到最近在微信微博上,或者在阅读时,经常会发现错别字。我今天的发言也有一个错别字,但不是简单的错别字,是刻意的,这个“涩”,就像尼采说的,人生本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欲望和过程。在达到欲望的过程,中间有很多“涩”,但实际上“涩“以外还是占主导,只能到一定的年龄才能体会到涩。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这些年很少作品会让我停留在画面前看完技术、看完色彩,我在里面品位,他究竟在画什么?这三位不约而同的用他们的画象征了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说我们今天的社会还值得艺术家表现的话,这个社会引起艺术家注意的不是他的美,也不是它的水墨技巧在油画当中的表现,也不是一种技术的炫耀,而是你在画中给别人揭示了什么,启迪了什么,让我带回去了什么,让我永远念念不忘了什么,这三位画家都具备了让我念念不忘的东西。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我叫做象征主义。但是我不想用象征主义,或者做象征绘画,叫“涩会象征绘画”,我这个也有一点取谐音,实际上是社会象征。在很大意义上,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社会,用动物, 用各种各样人的形态,用历史的造型,比如说:陈流,他的门神画,既带有南方的特点,又带有过去,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意义。
《纯属虚构》
布面油画
50x70cm
2012年
王华祥
《肮脏的交易》
布面油画
180X240CM
2013年
赵博
《浮生若梦》之二
水彩
110x75cm
2018年
陈流
象征主义是1885年在欧洲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关键一点,他们和象征主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不再致力于忠实的表现外部世界。所以当我听到这三位是写实画家的时候,我有一点难过,我觉得他们不是写实画家,他们的东西具象,但不是写的真实社会,也不是真实的物体,而是看起来像这个,但实际上是那个,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在举例子,是在说不可言说、不可直说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的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是象征的。他要通过象征、隐喻的。后面就不同了,装饰性的画面,他们不装饰,陈流带有一点装饰的意味,实际上不是,他们三位不是表示虚幻的梦想,而是虚构的、荒诞的,但实际上不是真的虚构的,不是启示人生,而是让你真切的感到人生,这个人生其实就在他们的画里面,仔细琢磨一下,今天的社会都在他们的画面里。而且这三位没有创作新的形式,他们关注的是一种内心和社会的关系,通过这种具体的形象表达我对社会的看法,你是否看得懂就是你的问题了,但是他们画出来了。
“涩会象征主义绘画”,这个概念我想就发于清华大学美术馆,主要代表画家有王华祥、赵博和陈流,他们作品的图象似乎在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但是当你面对这些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不谈社会问题,而谈涩会问题。通过象征的、隐喻的,也强调画家没有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流派,所以很多人一眼看上去说这很具象,这很写实,他们既不具象,也不写实,他们是隐喻,他们是象征,他们关心的只是社会焦虑的表达、悬理的揭示,他们是一种感情为基础的对新的内容的探索,不是理智的、客观的以观察为基础,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觉和内在力量的想象,真正的超越了,这种超越是我特别欣赏的。比如说王华祥的作品《你当代,你们全家都是当代》,我突然想到你们全家都是女司机。这里面带有对社会的一种全部的批判,是一种特别刻薄的、非常尖锐的、在批评一种非理性的或者是顽固的、固执的一种观念。所以当我们非常顽固的、固执的把当代艺术奉为圭皋的时候,你们全家都当代。其实这里面含有很强烈的对当代的批评,不光是对当代的批评,而且当你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王华祥考虑的不仅仅是对当代的批评,而是对当代许许多多文化或者是艺术现象的批评。
《你当代,你们全家都当代》
布面油画
50X50cm
2015年
王华祥
《等待花开之老王》
板面油画
120x80cm
2014年
王华祥
《等待花开之老王》我在今日美术馆看过这件作品。看完我想到,老王这个花什么时候开我不知道,你就慢慢等着吧。你是不想开,而且你在掐着脖子,你是遏制自己,所以这里面实际上也是对社会、对现代艺术现象的一种批评,我不知道你的理解是怎么样的。作为一个评论家我的任务是什么?我在一个节目中说,一个好的评论家就是要在作品中看出不为人所知的好,连画家都没看到,我看到了,我从理论上给这个画家找到了一个说法,画家之后可能会同意我,有时候会觉得我说的不错,有时候会觉得我说得不太对,这都没有关系,画家的创作关系是社会、是客观,我作为理论家,我的创作对象是画家的作品,他的作品放在我面前我去讨论,实际上跟画家的初衷是两回事。我不是在总结和梳理画家,我没有这个义务,我是通过你拿出来的作品,放在这个社会里,我作为一个分析,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我们都共同享有这个社会的文化,你在这个文化里看到的是这个,我看到的跟你有多少重合度,你从视觉角度来体现这个社会,我从文字和理念把握这个社会,我们的重合度可能就在那儿。那我对于王华祥的作品特别有兴趣就是他的作品当中充满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愤世嫉俗,很愤怒,但是你跟他接触以后他不是一个愤怒的人。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他是在隐喻某种东西。他在隐喻什么?按理说王华祥不应该是画出这种带有苦涩的“涩会作品”,因为他是太幸运不过了。从贵州大山里跑到中央美院,立刻受到很多人的拥抱,大家都喜欢他,可是他非要画得这么涩,这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在哪儿?我想用尼采的一句话送给王华祥,“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向黑暗的深处扎去,这个时候阳光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这一下我明白了,正因为他占有了人生很多优越的资源,他享有了很充裕的阳光,而他没有浮在阳光的层面,像肥皂泡一样在光辉四射的飘荡,而是把根向社会的黑暗处去扎,这个时候黑暗和阳光在一起才成为真正的参天大树,所以这是我在他画里面看到的象征意义,如果一幅作品没有社会意义,没有对社会的人产生启迪,这张画就跟糊墙纸差不多。
《被缚的奴隶》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08年
王华祥
《被缚的奴隶》我不能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用罗兰巴特的理念来说,当你的作品拿到公共场合时,作品已经跟作者脱节了,就要由社会去评说,所以我说什么跟你没有关系,我觉得你看所有的小人都拿着刀子,你自己去想想,我们都是每一个小人,我们都是这些小人,我们面对的自然,我们面对的社会,我们面对的一切是被我们束缚的奴隶,我们在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我们在侵占他,你可以用你的想象力想象所有。当你把自己融入一件作品时,这个时候作品才对你产生一种真正的影响力。
《无题》
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6年
赵博
《往往一根针就够了》
布面油画
180X240CM
2013年
赵博
赵博,我先送你一句尼采的话。“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和超人之间,普通的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人只不过是一个绳索把它连接起来,这个世界才是完整的,而声色又悬于深渊上方”。你把动物和人连接到一起,看到这些鱼,鱼嘴里鱼,鱼也可能在吃人,人也可能在吃鱼,比如拄着拐杖的那个人,我就想到白鲸,那个船长的腿被鲨鱼吃了。所以超人和动物之间是由人连接着这个绳索,动物和神之间、万物和神之间也是由人作为绳索连接起来。人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你把人类描绘的非常犀利的刻薄,人类在这个社会的存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存在,我的看法是你在批评人类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很好的东西,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过程很可能毁坏了一切。比如说刚刚赵博说到小时候扎青蛙,青蛙没反应,它会跑掉,我们会叫一声,这个时候你会感到毛骨悚然,我们面对世界,我们对它进行了巨大的破坏,但是它没有吭一声,而且跑都跑不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象征意义,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起到了什么样的纽带,而这根绳子是悬在悬崖上的,一不小心,我们人类就掉到了悬崖中间,实际上你是在警醒人类。
《讶异》
布面油画
160x90cm
2018年
陈流
《一念永恒》
布面油画
200x100cm
2017年
陈流
陈流,在清华美院我就想到了著名雕塑家曾成钢,我可以很不客气地说,成钢没有陈流那么犀利,他是从形式上做了转换,而陈流是从内容上做了转换。门神、神童和伛偻,这一切太震撼了,而且用水彩画出来,最后让我感觉到的,我也送你一句尼采的话,“我属于今天和过去。没有人像你把过去翻到今天,而且很有社会意义。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属于明天、后天和将来。” 你用的是过去,但是不是简单的用,而是翻到了今天,但是它会属于明天、属于后天、属于未来。能够把历史上的东西翻的非常好的,日本有一两个画家借用浮世绘,但是在中国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画家,今天我看到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西方也有一些,我觉得非常震撼。
《浮生若梦》鱼系列之二
水彩
150x55cm
2019年
陈流
最后,我用一个苏东坡的《洞仙歌》给你的画题图,他说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你的画真的是移我超然三镜。但是最后一句,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从过去醉了,到今日还醒来,到明天,到后天,这些一直传下去。所以当你把三位画家的作品放到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三位画家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性、人生的象征性以及文化的象征性,从不同的角度真正的解读了、真正的展示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所以我特别感谢大家在这儿,也特别感谢画家让我看到这么好的画,让我终于有可能在画面前停留很久,也谢谢清华美院美术馆,更谢谢苏丹馆长。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9日 – 2019年8月23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策展人
苏 丹
艺术家
王华祥 赵 博 陈 流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虚构的是非
——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
学术研讨会
学术主持
苏 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学术助理
葛秀支
学术嘉宾(按首字母排序)
曹星原 陈 坚 杜曦云
李 军 刘巨德 刘礼宾 王焕青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