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展讯|“作我——蒲国昌个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IAPA展讯|“作我——蒲国昌个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19年3月19日,“作我——蒲国昌个展”新闻发布会、学术研讨会在金陵美术馆举行,展览同步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春意暖人的三月,为南京观众奉上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出席嘉宾有:
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王华祥教授
著名艺术家、艺术史博士靳卫红女士
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先生
原南京书画院院长、南京市美协主席朱道平先生
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先生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先生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先生
著名美术批评家陈孝信先生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丞峰先生
著名评论家吴亮先生
著名艺术家孙良
“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网”主编、深圳大学教授隋丞先生
《画刊》主编孟绕先生
贵州大学教授蒲菱先生
淮安市美术馆馆长栾剑先生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金陵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雪婷主持新闻发布会,江苏城市频道、十八频道、南京日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新浪书画、雅昌艺术网等十余家媒体参加,自媒体“在艺起”全程同步直播。


       蒲国昌先生生于1937年,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扎实的造型基础与深刻的艺术思想源于大师名家的授业,并深得要领,到贵州工作后又将学院启蒙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贯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生成艺术新基因。他以版画闻名于画坛,后转入水墨艺术探索与创作。本次展览共展出蒲国昌各个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六十幅。他的作品图式皆宏大、概括、粗放、大气磅礴,绝不轻描淡写,毫不做作小气。不是传统的水彩水墨水画,而是在水墨画中引入大量的西方艺术,既有表现主义,也有平面化,更有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

 策展人语

作我——蒲国昌的艺术追问

  知道蒲国昌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刚刚学艺,国内美术报刊也就几种,瞪大我的小眼睛,透过那些稀有的窗口我发现了耀眼的光芒,依稀看到影影绰绰的蒲国昌先生的艺术,虽然朦胧,但印象深刻;虽然异样,但鹤立鸡群;虽然晦涩难懂,但爱不释卷。彼此彼刻,我并不知晓,有几位浑身长刺儿的叛逆青年王华祥等凭借近水楼台有幸拜在蒲门之下,尽享稀有的艺术雨露,那时的他们是何等的幸运呀。如今我们坐在一起回放那个贫穷但富有诗意年代的片段,发现蒲国昌先生的艺术语言与思想早已经通过原始而狭窄的媒体影射至各地艺术角落,引得无数同行、艺术青年注目。也让无以计数的一如王华祥等贵州青年,如我等的各地青年受益:噢,艺术原来可以这般原始、粗犷、炫丽、震撼,自由而奔放。
  
  如今的王华祥兄已经不再是那个疯狂的毛头小子,被蒲先生破格选入艺校深造后逐渐蜕变,成了如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也是艺术界的大腕儿了。但他丝毫没有降低当年崇拜老师的高烧,并将热度不间断传递给周围的朋友、学生。他爆着满脑门儿青筋,斜着一双大眼珠子,歪着光头说:“蒲老师绝对是真正的艺术家,一定会留在美术史中。”

  蒲国昌先生生于1937年,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扎实的造型基础与深刻的艺术思想源于大师名家的授业,并深得要领,到贵州工作后又将学院启蒙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贯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生成艺术新基因。他以版画闻名于画坛,后转入水墨艺术探索与创作,无论哪个艺术形式,于他不过是材料的不同而已。蒲国昌的图式皆宏大、概括、粗放、大气磅礴,绝不轻描淡写,毫不做作小气;他的造型古朴、苦涩、夸张、坚实、深刻、中国气派,绝不含糊,毫不柔弱媚态;他的用笔用墨用色强烈、阳刚、厚重、到位、滋润,民族气质,绝不拖泥带水,毫不小心翼翼。

  时下,粉饰者太多、亦步亦趋者太多、柔弱甜腻者太多、拾人牙慧者太多、拟古不化者太多。然而我们更需要精神一些、大气一些、独特一些、苦涩一些、前倾一些。我们需要强悍的艺术与博大的精神,蒲国昌先生阳刚的艺术实践诠释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每观蒲老的作品,我总在想:有些五大三粗、人高马大的家伙画出的画却如绣花女刺绣般纤细与温柔,他的耐力何来?而瘦小的蒲老如何创造出这般彪悍的艺术?他又如何造就了当年无法无天的王华祥们?

  如今说当代艺术、前卫艺术、观念艺术已经是艺术界的老生常谈,其实我们稍加打量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蒲老的作品,那时他已经很当代、很观念、很前卫了。那时著名的“十人半截子画展”已经有他的一席之位。更可贵的是,他如有神助,火力至今不减。在古城南京举办蒲老的展览,极具研究意义,无论有多少人甘愿自我禁锢,无论有多少人乐于描红绣花般讨好世俗,总会有蒲老这类勇士 ,站在高耸陡峭的狭路端前行,虽然沉默无语,但其坚毅的身影好似呐喊,穿过千重阻碍,突破层层围墙,震撼我们的心灵。那些拼尽性命,用激情燃烧出惊心动魄的杰出作品,必将留存于我们文明宝库中。蒲老瘦小而谦和,但他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他的存在正如干涸的洞窑里的石像,予以虔诚信徒们无尽的力量,启蒙我们:艺术之美不局于漂亮,他还可以照亮心扉,震撼心灵。在最近被披露的叶永青抄袭外国画家作品事件广泛传播的当下,蒲国昌先生原创精神的可贵更加凸显,文化自信尤为可贵,身正为范才是王道。


金陵美术馆 馆长
南京市艺术研究院 院长
刘春杰

      发布会前,八十二岁高龄的蒲国昌先生神采奕奕地为到场嘉宾和媒体进行导览,介绍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创作理念,尽显谦和与活力。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被他画中那强烈、放纵、澎湃汹涌的原始生命力深深打动。

▲展览现场

▲蒲国昌先生向记者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发布会上,蒲国昌先生现场向金陵美术馆捐赠水墨作品一幅,刘春杰接受捐赠并表示,此次接受蒲国昌先生捐赠,是金陵美术馆收藏当代水墨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藏品。

      策展人刘春杰向到场媒体介绍了策展思路,他表示蒲老这样的勇士,站在高耸陡峭的狭路端前行,虽然沉默无语,但其坚毅的身影好似呐喊,穿过千重阻碍,突破层层围墙,震撼人的心灵。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强悍的艺术与博大的精神正可归纳为展览名“作我”。在刘春杰看来,蒲老瘦小而谦和,但他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他的存在正如干涸的洞窑里的石像,予以虔诚信徒们无尽的力量。蒲老的艺术之美不局于漂亮,他还可以照亮心扉,震撼心灵。在最近被披露的叶永青抄袭外国画家作品事件广泛传播的当下,他原创精神的可贵更加凸显,文化自信尤为可贵,身正为范才是王道。


 展览发布会与研讨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由金陵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雪婷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作我——蒲国昌个展”学术研讨会在新闻发布会后举行。研讨会由靳卫红女士担任学术主持。到场艺术评论家、批评家围绕蒲国昌的艺术风格特点、学术意义及价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深入探讨与学术对话。
著名批评家陈孝信先生高度评价本次展览,他表示:“金陵美术馆艺术家选的好,本次研讨会是我参加过江苏地区最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现场

▲北京爱慕美术馆馆长隋丞教授等在研讨会上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蒲国昌先生在研讨会上

▲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先生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持,著名艺术家、艺术史博士靳卫红女士

▲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先生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发言


▲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先生发言

▲著名美术批评家陈孝信先生高度评价本次展览

▲原南京书画院院长、南京市美协主席朱道平先生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丞峰先生发言

▲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陈争先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王华祥先生发言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