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2019年1月10日,讲座“波兰当代石版画‘译石’”以及两场版画工作营先后在上海美术学院举办,这三个活动作为“今日石版画--‘新石器时代’上海美术学院国际石版画邀请展”与“木刻金石——上海美术学院全国院校版画邀请展”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版画爱好者的参与。版画讲座“波兰当代石版画‘译石’”的主讲人为来自波兰弗罗茨瓦夫美术学院的Anna Trojanowska;下午的两场工作营分别由捷克MARTONI版画工作室的拥有者Petr Korbelar和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寇疆晖开设,他们现场为到场同学展示了版画制作的一些具体步骤。
波兰当代石版画“译石”
作为来自波兰的艺术家,Anna教授首先介绍了波兰的地理位置,波兰拥有丰富的版画传统,今天她以不同城市的艺术院校或工作室为线索,大致介绍了波兰石版画和波兰当代平板印刷术发展的全貌。
她介绍的第一所院校位于格但斯克(Gdansk)的市中心,石版画的工作室又位于学校大楼的顶楼,在此可以饱览全城美景。她向观众展示了工作室教师和学生的版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每件作品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也是波兰艺术的特点之一,即在教育中让每一名学生的艺术风格能充分得到发挥,师生之间只是保持间接的联系。
她介绍的第二所院校位于罗兹(Lodz),尽管位于一幢现代化的大楼之中,但是这边的创作者们却保持传统,利用了很多传统石版画的技巧和技艺来进行静物的创作。她特别介绍了其中一名叫做托马斯的艺术家,他在石版画之外也探索了不同的材料,他的作品往往选择一张照片作为创意的原点,而后进行大量的延伸,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作品。在华沙(Warsaw)的艺术院校中,也可以看到版画家积极探索的痕迹,版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突破,拓宽疆界,增加维度。Anne教授认为版画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二维变成多维,比如说用书籍的方式呈现完整的故事,这更容易得到观众的青睐。
接着,她介绍了卡托维兹(Katowice)的石板工作室和其代表作品,这个城市因其浓厚的版画氛围而承办了许多版画竞赛和双年展。此外她还介绍了克拉科夫(Krakow)卢布林(Lublin)和热舒夫(Rzeszow)这三座城市的版画文化。讲座的最后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和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一些思考。她的作品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征,是尝试不同材料和元素的产物。她认为互联网作为沟通现代世界人与人的媒介,艺术家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搜索,或是进行资料整合,她便采用了网站的形式进行了知识的分享和交流,让版画的内涵和技术能通过网络传递到更多的爱好者手上。
Petr Korbelar石版画工作营
Petr Korbelar主要为参加工作营的学生进行了各种油底沥青技法的演示。他首先介绍了阿拉伯塑胶在制作过程中的应用,他将塑胶覆盖在石面上的非油性区域,而后进行刷沥青和水洗的步骤,阿拉伯塑胶便和多余的沥青一起被水洗去掉,可以说起到了油和水的隔离作用。
Petr接着介绍了胶滚机和手动石版机器作画的过程。以及特制的沥青油,分为汽油泡和松节油泡两种制作方式,这种材料在使用中容易挥发,如果作画速度稍慢则容易留下笔触痕迹,但好处是可以用松节油或煤油清洗并进行多次创作。他也提到不同国家生产的同一种材料可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差别,需要艺术家通过实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材料。
寇疆晖石版画工作营
寇疆晖老师首先解释了石版画不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完成的原因,接着介绍了石版画的常规做法。中国的大多数石版画艺术家会采用固体类油性铅笔,这种铅笔从5号到1号油量依次递增;而液体类的药墨是寇疆晖老师在近几年常用的方式,它能通过自然机理而起到一些视觉转换的作用,但是缺点是制版难度较大。比如说药墨对不同的石材的粘合度不同,一般来说浅色的石头搭配药墨的使用能有更好的效果。寇老师强调药墨的处理对于艺术家的经验和手法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驾驭它的特性。在两块样例石干透之后,寇老师便进行了现场印刷的演示工作,并同时详细地解释了每一步操作的具体内容和其意义,最终完成了石版印刷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