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长期以来几乎没有真正学术上的批评,批评家、理论家们多是为雇佣者歌唱。倘若有了批评,大概又夹杂着人身攻击,或拉帮结伙的争斗。美术馆的展览前言、报道、展评,也包括为展览所出的画册,批评绝对缺失。那么,我在首届鲁迅版画大展的前言里竟然写了批评的话,也属于例外了。
杨锋教授在版画界算是资深人士、权威人士,拥有话语权。以他的角色,理应像他的长相,一团和气,好话连篇才是。但他近年却说了很多“狂话”,不顾身份,与慈祥的模样相比,他是“狂人”。
比如他说:“现在的版画,已经是版画家的版画了。”再如:“那些媚俗的作品是版画的毒草。”如今,他又写了篇“以鲁迅的名义叹息”,说:“当代中国版画需要狂人”......读罢,深有同感,更觉得他是对的,且充满着对这个行当的忧与爱,归根结底是爱。
作为画家、策展人、美术馆人,我由衷地谢谢杨锋教授的直言、狂言。这篇文章与他的木刻,充满着鲁迅精神,假鲁迅之名,是件快乐而干净的事儿。
策展人:刘春杰
2018.8.2
以鲁迅的名义叹息
金陵美术馆举办“‘狂人100’中国版画大展”,是近年来中国版画届最重要的展览,也是由刘春杰先生联合版画界开展的一项学术活动。其诱因,是周令飞先生以鲁迅基金会名义纪念《狂人日记》问世100周年。
这个展览准备的时间很长,进展的也很慢。今年六月份,恰在南京“桃花盛开”版画展上遇到刘春杰先生。他说,“狂人100”是一个主题展,画家们认真了,创作还没有结束。我说,当代中国版画需要的是“狂人”,而不是“桃花”!因了这简短对话,于是就有了这受邀所写的感想。
我在想,近年来版画展频率很高,展览规模水平都是前所未有的,景色也颇为诱人。但,转入以鲁迅的名义,以纪念《狂人日记》的名义,这景象却又不能不让人嗟叹。“未尝不叹息”!那就干脆假以鲁迅的名义叹息一回吧。因为鲁迅从来不叹息,依他而言,叹惋只属于无可奈何的人生。看似鲜花盛开的美境,其实,已瑟宿于一隅,滚落到了一个与“狂人”相去甚远的角落。
叹息之一是时间与结果的悖论。百年来,“普罗”大众终于成为主人。曾经的“新文化”,忽然间又转身变成了“革命传统”,而殊不知这版画,却早已远离了“人性的前线”。艺术形式禁锢了生命形式,“新文化”中独立的观点,让位于对“美丽新世界”的围观,也终于产生出了新一轮的“看客”。
是什么让我们实实在在的忘却了版画的出发地?又是什么让那百年前的警句不幸言中?“为人生,而且改造这人生”。我们已无数次的以鲁迅的名义举办展览,当然也包括今天为“狂人100”的纪念。而这纪念,唯独没有了“看见月亮就发狂的人”。因为“狂人”不会取媚于众,于利,不固于世!不符合旧传统,也有悖于现世观念。在错乱的时空中,在“众数”与“庸众”中独立而行,《狂人日记》百年前的绝唱,令人窒息。
叹息之二是中国版画可喘息的机会失联。当代性是人的觉悟,版画的当代性链接,最直接的路径是“新兴木刻”精神。走在人生边缘却关怀人生,为大众的但又不是大众的;站在社会潮流上的,但又是不妥协于社会习俗的。在这种精神里,没有精致的利己主义,没有造作的形式主义。它是在“借来”、“拿来”的语境中,开放着思想的自由。回望走过的百年,由最初的热情,到演义了通俗成功学的各种手段,以取媚于群替代为民;以取媚于世立名,以取媚于利扩张势力。更为甚者,是“传统”名义下的“厚黑学”,投机政治下的“文革”模式的沉渣泛起,完成了由“看客”变为“帮闲”的轮回。
历史证明,形式的多元并不是消解精神的理由,更不必让其成为物质主义的谬言。版画不重要,但鲁迅及“新兴木刻”却很重要。百年前因文化变革而卷入其中的版画,已不是今天解读风格作品那么简单。所谓“新兴木刻”的叹息,是指精神独立性的缺失。
叹息之三是全体失语。《狂人日记》中有一句“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一种焦虑不安的来临。鲁迅在“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中又说:“‘为人类的艺术’的人,也已将人类分为对的和错的,或好的和坏的,而将所谓错的或坏的加以叫咬了。所以,现在的艺术,总要一面得到蔑视,冷遇,迫害,而一面得到同情,拥护,支持”。徘徊在百年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之中,这仅是未及的现象,而今天,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它都是不证自明的现实。
当然,我们可以搁置这颇觉敏感的话题,在自娱的焰火中裸奔,但,无法走出历史的宿命,也是事实。以群体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推进的只是个人的履历,制造的是香艳、飘渺、雄浑。连骗带吓,连同“新兴木刻”的名号都沾染上了倦怠气。在这里,它绝不是单单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群体失语了。
本来,照鲁迅的意思:木刻者,是对感觉迟钝与濒临沉落者的提醒。让那些“看客”们看到不想看的自己,让那群抱团取暖的人感受到暗冷中的光亮,它是用“刀”的力量,来竭力刺激、警醒路人的。为此,装扮成“狂人”的版画家,在一个瑟宿的角落里前行,版画也终于出不了“名家”。因为他们始终怀着这样一种信念:“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从;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叹息最后,再借了《狂人日记》一句话:“救救版画”!
杨 锋
2018年7月28日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