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嘉宾: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特聘教授、著名诗人西川先生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系主任、著名国际策展人徐钢先生
文化学者舒可文女士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先生
著名艺术批评家杨卫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先生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宝泉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孔国桥先生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邓耀明先生
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刘春杰先生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杨锋先生
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张广慧先生
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徐宝中先生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郭鉴文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蔡枫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张敏杰先生
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韦嘉先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文中言先生
深圳大学教授隋丞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书记孔亮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李晓林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周吉荣先生
2017年11月18日下午15:00,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针对本次版画·版话——版画家作品邀请展的研讨会。由王鲁湘先生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按照研讨会的流程,首先提出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五项议题: 第一,为什么只有中国版画和版画家容易和国际版画接轨? 第二,怎样跨越学院和社会之间的鸿沟? 第三,西方主导的艺术潮流已失去方向,未来会怎样? 第四,中国有可能发展成国际版画的发动机和领头羊吗?决定因素是什么?第五,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合作的意义是什么?提出研讨会的讨论并不限于这几个话题,可以围绕其中几个话题,也可以把话题都打破,按照流程,由参会的理论家首先开始,参展艺术家可随机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苏新平教授:
“版画·版话”是国际学院版画联盟自成立以来的又一次系列展览,而近几日似乎是一个版画的节日。几天前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国际木口木刻大展”,今天国家大剧院的“版画·版话”展,以及也是今日在CHAO艺术中心开幕的“版画及延展媒体展”。版画似乎正在树立起一个理想,也是不忘初心的“初心”,是版画这个领域的一种使命感,营造出了版画整体兴旺的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王华祥教授:
版画有它的特性和边界,但是版画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这也是我们搭建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的初衷,而在版画这个领域,我们正在得到尊重,未来希望中国版画能够成为版画领域话语权的主导者。
版画的优势才刚刚出现,版画曾经是一个“无名”的存在。“无名”的形式是因为起先并无这个概念,在根本上说,版画是印刷术。在现代印刷出现之前,版画一直是作为传播的工具,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版画作为一种印刷工具对人类起过重大的作用,版画正在日渐繁荣,其作为一种媒介,作为一个人心理、情感、思维的碰撞是任何媒体都替代不了的。
金陵美术馆馆长、南京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春杰先生:
版画的圈子化、技法化造成版画远离日常,远离观众,远离媒体,远离这个时代。版画家的版画只对版画家有益,大众不会理解与走近。所谓“贵族艺术”“净土”不过是小圈子的自我安慰。如果版画人继续自我陶醉,版画的未来就是被更多人遗忘或不知,成为博物馆里的存在。技法与多版种的繁荣是好事情,但它终究还是自己的必需项目,与大众无关。
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徐宝中教授:
有时候我们很愿意仰视西方,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国外的一些版画艺术或当代艺术,在当代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了。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挺重要的,运用新的技术和观念我想还是要针对你的需要和表达能力,任何一种技术或观念如果是词不达意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新奇,並不会产生艺术本身的意义。版画现在的新的材料、媒介和方法,新的一些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在国内国外的变化是很大的,所呈现的样式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我觉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应该有判断有取舍。在这个时代,要把一个画种或专业发展方向定位在材料的新与不新上好像意义并不太大。传统的老东西老方法也不能说就过时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怎么去利用它,怎么在它的身上发现一些跟我们当代人,跟我们个体相通的地方,就是说,对一些新的材料、媒介和样式不能简单的用新旧来区分优劣,而是这些东西在你使用或者我使用,在你的表达跟我的表达上,能不能很直接发生艺术表达上的需求关系,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
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张敏杰教授:
在全球范围内,版画创作与双年展、三年展呈现出互动频繁,在凸、凹、平、漏四种版画语言的探索上,加之装置、影像、数字等多元的展现,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的多样新格局。与此同时地域特色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青年版画家更以国际化的视角在材料和语言上,在叙事方式上将这一态势展现的一览无余。在国际版画展览中更多地出现中国版画家的身影,以变换的图像、新观念的表达,尝试材料语言的突破,形成了版画世界拓展的张力而漫延开来,作为一名版画人很是欣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文中言教授:
有一套复杂的流程,有一套严格的方式方法,只有走完这些流程、遵循这些方法,才能够制作出有意思的艺术作品,这就是版画,它让人着迷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在流程和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你可以去驾驭它、操控它、利用它;反过来,它也可以驾驭、操控、利用你。你投入的时间、精力、心思愈多,它反应、显现、回馈、生发出来的可能性就愈多。在我看来,我比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多了版画这样一种艺术思考的视角、一种创作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信手拈来。
深圳大学教授、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网主编隋丞先生:
版画的特性与特质已经转化为非版画领域里的“成果”,体现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在艺术教育中版画教学因为其材料的多样化,思维的丰富性,制作的间接性,还有和新媒体新科技的紧密关联,已经是艺术教育教学中有成果和成就的学科。在艺术创作中,将“版画”观念转化为新的理念和艺术方法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徐冰先生的艺术方法和作品,其理念和方法从版画发展的理路十分清晰。苏新平先生的图像哲学和艺术方法也直接取法版画,发展了版画艺术的创作方法。王华祥先生的版画“32刻”教学方法,填补了中国现代主义教学缺失的环节,他自身的艺术创作更是践行了版画反向思维方法的基因。如果不是特指“画种”的转化与定义,那这些成果也理所当然是版画的成果,如果特指在教育思维上的开拓上,那么版画是不是一个画种就是一个要重新“定义”的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蔡枫教授:
数字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的方式,但是版画作为文化传播媒体第二个阶段之“纸质传媒”阶段,其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与人类有着长时间的情感和关系,这种纸质阅读方式不可能快速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在虚拟媒体泛滥的今天,人类或许更需要补充触觉的、直接的、质感的、有创意或者说有“物质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将版画的复制传播功能转换为艺术作工:作为一种观看和接触中去感受和体会的艺术。
传统版画是为复制而复制,即先画好稿子再把版制作好,再由版去印到纸上,等于预设的效果已在版上完成,只是移到纸上而已。我们提出,当代版画艺术的新的可能性,即将版直接当成一种“笔”,通过版去“画在纸上”。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