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安第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
系列学术讲座
版画创作中较强的材料应用与技术手段一方面构成了版画本体语言的专业特性,另一方面也使版画语言带有共通性,正是这种共通性构筑了各国版画家交流的平台与基础,也使版画成为最具世界性的一个画种。美术学院里的版画是作为教学手段存在着,其教师兼艺术家的身份主导着版画的发展,当下国际交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
本次国际版画工作室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每天下午均邀请了本次参加国际版画工作室的艺术家。
以讲座的方式和同学们进行研讨和交流。相信来自国内外26所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和教育者们从各自的艺术视角带来的话题将延伸出我们更多的思考。
主 题:《我的创作经历》
主讲人:范敏 (中国 天津美术学院)
时 间:10月27日下午2:30
地 点: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一楼工作室玻璃房
范敏的讲座从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起,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他把自己的艺术生涯分为四个阶段,1997年之前在国内的学习工作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是作者艺术生涯的起步阶段,作者认为这一阶段自己的绘画还是处于模仿阶段,艺术观还在徘徊彷徨的状态;1997年至2001年在韩国弘益大学的学习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学习的阶段,也还是摸索的阶段,但在韩国的学习经历对于范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范敏系统学习掌握了铜版美柔汀的技术方法,并尝试透过具象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念;2001年至2009年是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范敏的铜版画创作日趋成熟,而他重要的代表作系列《偶之祭》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同时他也进行了石版画方面的创作尝试;2009年之后是第四阶段,从这个时期开始范敏对石版的版画表现语言进行了自由的探索,开启了其个人艺术的新途径。范敏认为他曾经在印刷厂的工作经历决定了自己的版画道路,指出版画的存在与发展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而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给版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2017中国·西安第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系列学术讲座
主题:Svetozar Benchev《斯威特·本彻乌》
主讲人:斯威特·本彻乌/Svetozar Benchev 保加利亚 / Bulgaria 国立美术学院 /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Sofia
时间:10月26日下午4:0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一楼工作室玻璃房
斯威特·本彻乌是保加利亚艺术学院的教授、美术系主任,保加利亚美术学院有着将近120年的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美术学院之一。斯威特·本彻乌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学院的教学情况,重点介绍了学院为促进教学的质量的提高而举办的学生绘画双年展,并介绍了双年展运作模式。在双年展的策划组织中,学校会邀请四到五所美术专业学院一起参加这个双年展。展出的学生作品会有一个选拔的过程,展览会邀请各个学校的教授做评委,最终选出获奖优胜的作品来参加双年展。这个作品展并不是一个教学的具体成果展,参加展览的学生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的。斯威特·本彻乌与大家分享了历届展览的作品,并对代表性的作品做了深刻的分析,为我们了解保加利亚的艺术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2017中国·西安第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系列学术讲座
主题:《我的艺术创作经历》
主讲人:曾千之 / Qianzhi Zeng 挪威 / Norway 国家版画工作室 / Norske Grafikeres Verksted
时间:10月26日下午5:30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一楼工作室玻璃房
曾千之认为艺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从自己的身份转换说起,谈到自己依然还会在现实当中存在身份困扰的情境,而这种分离的状态决定了他的艺术创作意识。它的作品包括一些混杂的空间,以作者的旅行记忆为线索,在不同的地理与时空以显性的符号方式展示在作品当中。曾千之坦诚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困境,同时也表示他的艺术也是在这种基于文化时空的弥合中所做出的一种个人努力,充满挣扎、冲突与融合,在世界被科技发展抹平差异的新世代,他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化的、指向明确的关于人在当下时代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