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A动态中国·西安第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系列学术讲座

来源: iapa.cafa.edu.cn 时间:

中国·西安第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


系列学术讲座


版画创作中较强的材料应用与技术手段一方面构成了版画本体语言的专业特性,另一方面也使版画语言带有共通性,正是这种共通性构筑了各国版画家交流的平台与基础,也使版画成为最具世界性的一个画种。美术学院里的版画是作为教学手段存在着,其教师兼艺术家的身份主导着版画的发展,当下国际交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
本次国际版画工作室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每天下午均邀请了本次参加国际版画工作室的艺术家
以讲座的方式和同学们进行研讨和交流。相信来自国内外26所高等美术院校的艺术家和教育者们从各自的艺术视角带来的话题将延伸出我们更多的思考。
 
时间:2017年10月20日2:30分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玻璃房 
第一场讲座  《谢阁兰与中国文化》
主 讲 人: 格朗姆·德格Guilllaume Dege(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叶欣教授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学术主持:杨锋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本场讲座中来自法国的汉学家格朗姆.德格教授和叶欣教授,共同对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维克多·谢阁兰(VictorSegalen,1878~1919)进行了讨论。谢格兰曾长期旅居和多次游历中国,对于中国的悠久文明和独特文化有着深入的体察和丰富的感知,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酝酿或完成的,这些文学作品以及摄影作品对今天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讲座中两位教授对谢阁兰从1909年至1917 年间, 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等进行考古旅行中拍摄的古代艺术品照片,进行了介绍与比较分析。并讲述了谢阁兰在华期间希望“在大学创立汉学研究所(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或中国艺术通史)并且为今后成立艺术博物馆打下基础”所作出种种努力。
  
 
第二场讲座   《我对版画的一种认识》
主讲人:徐宝中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学术主持:王家增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系主任)
10月20日下午4点,在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玻璃房内,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徐宝中教授以“我对版画的一种认识”为主题作了讲座。在解剖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向大家讲述了他版画风格变化的具体过程和演变逻辑,以自身的经验来验证“语言”转换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另外,从版画家的个人情怀、主题的选择等方面指出了他对版画的认识,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跨界”等问题,徐教授从“版种与版种”、“版画与其他画种”之间的辩证关系方面给出了解释。徐宝中教授以版画实践者和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他对当下版画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第三场讲座 《我的艺术》
主讲人:康宁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学术主持:陶加祥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
康宁老师讲座的主题是《我的艺术》首先康老师对自己的艺术生涯进行了讲述,他强调如果没有儿时对中国传统图式的探讨与大量图像练习的积累,也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其次康宁老师年轻时的知青生活经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这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消解方式;再次,康宁老师在谈到上大学后的经历时明确的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在黑白木刻中黑色与白色的衔接形式是通过物像之间边缘的灰色刀痕介入后产生痕迹的溶解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康宁老师80年代后期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中国版画界。康宁老师在讲述分析自己的作品时,谈及了伦勃朗作品中的物像之间互溶关系,分析了安格尔处理线条的方式、剖析了丢勒的排线形式……这充分的表明了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信念。在讲座的最后阶段他为大家展示了近期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体量上还是在展现形式上或是在艺术家的观念意图上都做到了突破,如:他对原版的直接展示,对同一题材同一规模的长时间延续创作,对装置形式的探讨……都是在关注并探索版画艺术的发展空间,希望康宁老师的思考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IMG border=0 src="/201